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医许阳-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孔大夫小声问:“这个曹主任,是食堂主任吧?怎么每句话都不离开吃的呢?”
  刘宣伯则斜眼问他:“你是不是也饿了?”
  孔大夫老实回道:“前面到还好,现在主要是被这个食堂主任给聊饿的。”
  刘宣伯也不禁佩服地看向曹德华,牛人啊!
  许阳缓缓地吐出一口气,然后对曹德华说:“我不口渴,你把茶叶拿过来,给病人泡茶喝。”
  “啊?”曹德华明显愣了一下。
  其他人也怔住了。
  曹德华问:“他都这样了,还喝茶啊?”
  那个中年男也说:“喝不了,吃饭吐饭,喝水吐水,你没看都补着液嘛。”
  其他人也很疑惑啊,病人也喝不了啊,这个时候喝茶干嘛?
  小周擦擦眼泪,说:“许医生这是想让爷爷最后再喝一次我种的茶,我做的事业!”
  许阳皱紧了眉:“你想多了。”
  “哈?”小周哭懵了。
  许阳催促曹德华:“还愣着干嘛,赶紧去!”
  “哦。”曹德华答应一声:“那我去找个杯子。”
  许阳提醒道:“把开水壶,茶叶,还有杯子都拿到这里来。”
  “啊?”曹德华又傻眼了:“在急诊室里泡茶喝啊?”
  曹德华又搞不懂了,这是什么操作啊?这么闲的蛋疼吗?这要是被人拍下来传到网上去,那可是又得热闹了。
  “快点去啊!”许阳见曹德华老愣神,他就直接来重声了!
  “马上马上。”见到许阳有发火的趋势,曹德华不敢怠慢,赶紧跑开了。
  刘宣伯走到许阳身边,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啊?泡茶?”
  许阳摇摇头:“不是。”
  “嗯?”刘宣伯更疑惑了。
  许阳看一眼病床上的病人,他说:“先试试再看吧。”
  这三个专家相互看看,皆弄不懂许阳在想什么。孔大夫倒是兴致勃勃,期待非常。
  曹德华的动作很快,马上就去他的办公室里面提了开水壶,一大包茶叶,还有一个茶杯回来。
  “东西都弄齐了。”曹德华稍稍有些气喘,看来刚才都是跑着来去的。
  许阳问:“水还烫吗?是刚烧的吗?”
  曹德华回道:“刚前面烧的,一直存在开水壶里。”
  许阳点头道:“好,泡茶。”
  真等听见要泡茶了,大家还是免不了怔了一下。
  小周也泪眼婆娑地看了过来。
  曹德华咽了一口口水,也没敢废话,就问:“放多少茶叶啊。”
  许阳回答:“一小把。”
  曹德华赶紧在地上摆弄开来,他从茶叶袋子里面抓了一小把茶叶放在杯子里面,然后拿起了开水壶,正准备倒呢,却突然停了下来,他抬头许阳问:“怎么泡啊?”
  许阳说:“直接倒水,跟平常一样。”
  “哦。”曹德华答应一声,就直接往茶杯里面注入开水。
  顿时一股子茶叶的清香味在急诊室里面弥漫开来。
  实话实说,小周弄的这个云顶高山茶确实不错,从清香味上来说,就非常赞。只是这小小的一把,顿时就让室内满屋清香了。
  众人吸了一口,都觉得心神开阔,提振精神,都很想来一口尝一尝。
  而许阳则是在紧紧地盯着病人。
  那些专家看看许阳,又看看病人。
  刘宣伯见许阳迟迟没有动作,就是盯着在病人看,他顿时眼皮子一颤,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原来是它!”
  “什么?”曹德华询问。
  刘宣伯没理他。
  其他人也没理他。
  交际花又被这几个专家无视了。
  “是什么?”孔大夫和刘明达还问刘宣伯呢。
  “好香呀……”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喃喃出声。
  小周忙擦了擦眼泪,说:“爷爷,我给你泡了茶,是云顶茶,是我种的茶!”
  老爷子嘴角露出满足的微笑:“好想再喝一口啊。”
  小周赶紧用力点头:“等稍微凉一点,我给您喝。”
  许阳催促道:“快去再拿个大杯子来,两个杯子来回倒。”
  “啊?哦哦哦。”曹德华又赶紧跑出去了,很快他就又拿了个杯子过来,然后老曹就开始来回倒腾了。
  顿时茶香味更浓郁了。
  躺在床上的老爷子也忍不住慢慢地往下吞了一口口水。
  见状。
  孔大夫恍然大悟:“我也明白了!”
  刘明达也道:“是醒脾之法!”
  病人家属呆呆地看着专家,他们没懂。
  正在倒腾的曹德华也一脸茫然地看着专家们,他也不懂啊。
  许阳催促道:“赶紧的,别停下。”
  曹德华又继续了。
  很快,茶到了可以入口的程度了。
  许阳说:“小口,喂他服下。”
  曹德华又跑去病人身边,拿着茶杯喂他。
  那个中年男人急忙说:“哎呀,别这样喂,会吐的,喝水就吐。哎,都说别,哎,你怎么说不听……哎?”
  他妻子眼睛都瞪大了。
  “啊……”小周张大了嘴巴。
  病人竟然咕嘟喝了一口下去,没吐!
  中年男看呆了,喃喃道:“这还是宠孙子啊,都这样了,亲孙子种的茶,还就是肯喝啊。”
  曹德华也愣了一愣,还真喝下去了,他又赶紧喂。
  小周忙擦干净眼泪,说:“让我来喂吧。”
  “好,那你小心一点。”曹德华把杯子交给了小周。
  小周便小心仔细地喂他爷爷喝茶,一小口一小口,不一会儿,半杯茶水就下肚子了,完全没吐。
  那对中年夫妻最先惊呆,因为这段时间来,他们家老爷子可真是喝什么吐什么啊,今天真是稀奇了嘿。
  喝罢,小周关切地问:“爷爷,你怎么样?”
  老爷子露出满足的微笑,说:“舒服多了。”
  曹德华也惊奇:“哎,这是怎么回事啊?”
  刘宣伯微微颔首,解释道:“病人由患热病而起,延久失治,正气本就大虚,还一路服药,导致到现在胃气只存一线。”
  “虽然身体仍然有虚热内蕴,但却不适宜用苦寒通下之法,不然毙命就在顷刻。而以他残存的胃气,又极难承受药力。”
  “妙就妙在这个茶叶,是微苦、微甘、微寒。程度轻微,这仅存的胃气恰好能承受,而又正好适合他的病证。”
  “最后是这清香味,这云顶茶真不愧是长在山顶上的茶叶,真的是清香扑鼻啊。这芳香辛散之气,最是绝妙。”
  “清热而不伤阳,辛开而不伤阴,芳香微甘又有醒脾悦胃之效。所以刚才泡茶之时,病人就已经脾醒胃悦了。这一道茶,其香其味,竟恰好能应对这样的垂危绝症,妙!太妙了!”
  刘宣伯忍不住赞叹。
  这番话一出。
  病人家属最先激动。
  小周忙结结巴巴地说:“那我爷爷,我爷爷是不是有救了?”
  刘宣伯点点头:“至少比之前大了几分。”
  小周顿时振奋不已。
  他爸妈也惊喜非常。
  “噗……”突然一声轻响,床上的老爷子放了个屁。
  刘宣伯两眼精光,说:“脾胃气机已通,救治的机会又大了几分。”
  小周差点没跳起来:“我这茶这么厉害吗?”


第582章 是人!
  一时间众人欣喜莫名,刚刚还让人头疼不已的垂危病人,仅仅靠着这半杯清茶就让他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那一家子都开心坏了。
  尤其是小周,更是没想到他种的茶居然这么厉害,小伙子都惊呆了。
  许阳看他一眼,说:“先别这么激动,现在病人的情况依旧非常凶险,离着脱险都还有好远,只是稍稍转好了一些而已。”
  “啊?”病人家属有些傻眼,然后又齐齐看向刘宣伯,因为刚才就属刘宣伯说的厉害。
  刘宣伯说:“至少比之前好多了,救活的概率也大了很多。你们看,他睡着了。”
  众人又齐齐回头,见老爷子真的闭上眼睛睡着了。
  许阳也稍稍有些意外。
  刘宣伯看了看许阳,含笑道:“这是阴阳开始调和了。能吃饭,能睡觉,二便如常,心情开朗,就是中医人最喜欢听到的。”
  病人家属不停点头,神情中充满了希望的激动。
  稍稍安顿一下,安排急诊这边的医生密切关注,这几个专家就往外走了。
  刚出门,孔大夫就忙问道:“许医生,你刚刚是怎么想到用茶来救这个病人,是哪一句话点醒了你?”
  孔大夫就差把他之前说的那句话再重复一遍了。
  许阳说:“当然是您之前说的那句了。”
  “果然!”孔大夫激动地一拍手。
  刘宣伯和刘明达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刘明达不敢置信地问:“还真是啊!”
  “没错。”许阳肯定地点点头,说:“这句话看似平平无奇,但是细细琢磨起来,深意非凡啊……”
  刘明达和刘宣伯的脸色顿时腻歪起来了。
  跟在屁股后头的曹德华有些茫然,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孔大夫催问道:“许医生,您解释解释这句话,您到底从里面想通了什么?”
  许阳回头几人,笑着道:“这个……你们应该最清楚才对啊。”
  刘宣伯:“呵呵……”
  刘明达:“呵呵……”
  许阳:“?”
  孔大夫摸了摸鼻子,说道:“您还是说说您领悟到什么了吧。”
  许阳有些奇怪,但还是点点头,解释道:“初时,在听见这句话的时候,是有些茫然,菜有两种烧法,但调料却是一样的。”
  一听是吃的,跟在后面的曹德华立刻抬起了头。
  孔大夫又问:“然后呢?”
  许阳说:“两种烧法,我能明白,就是我身上存在的问题,可是这个调料是什么,我就真的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个东西是恒定的。”
  “直到遇到了这个胃气垂危的病人,直到他孙子小周提到了他卖的茶叶,前几天曹主任也往我这边送了一些,我喝过确实非常不错。”
  “在那一刻,我结合这么多年的自身所学,终于有所领悟了。灵光乍现一样,我想通了,这个固定不变的调料,是人!”
  “人?”几人都是一怔。
  “没错。”许阳点头道:“就是人。烧一道菜,不管你用什么烧法,最后归根结底都是做出美味佳肴,这是目的,目的是一致的。”
  “就像我的任何一种用药风格,目的都是追求简便廉验的效果。可单靠这个目的,是很难帮我解决身上出现的问题。”
  “而这个不变的调料,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把钥匙。就是人,不管我用什么方法去治病,可病人是不会变的。”
  “病人身上存在的问题是一致的,这个人永远是恒定的,他的身体机能和病证的情况,也是稳定的。”
  “所以我要考虑的根本不是融合的问题,亦或者是取舍。而是考虑人,中医从来都是一门治人的学问,他不是治人的病,而是治病的人。”
  “就像现在的很多新的疾病,新的病毒侵袭人体,中医的辨证还是按照千年前的那套,从外伤内感来辨证。”
  “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病毒。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就是太阳病,我们关注的是人的得病后的反应。就像这个胃气快绝的病人,首先要想的办法是怎么维护和挽救他快绝的胃气。”
  “这个时候不管是轻灵的用药手法,还是重的用药风格都不合适,执着于药物本身,反而想不到合适的救治办法。”
  “而脱离出来,观察病人自身,却找到了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