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羊腿刀与三把牛角梳-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涛一听,有些着急了,归心似箭。正不知道找个什么借口回去呢,刚好这是个理由。
    胡尤马上批准了让石涛回家,说是先给老人看病,不用管这里。
    石涛又提出来,说回去就不想回来了。胡尤说,老人好了再说,便专门安排了车辆,送他到了火车站。
    石涛焦急地回到了海市,跟尚美见了一面,放下行李,又马不停蹄的回到老家。
    父亲躺在炕上,盖着被子,已经睡着了。
    地上放在一个输液架,上面挂有瓶子,玻璃瓶子里还有多半瓶的药液。输液管中,液体正在一滴一滴的慢慢地流着。
    母亲坐在床边,一脸的愁容,向石涛说道:“你同学刚走。他说输上七到十天,应该差不多了。如果还不好,就去县医院吧。”
    石涛伸手摸了摸父亲的额头,凉凉的,并不发烫,转过头来向母亲说:“已经不烧了,说明这药起作用了。”
    母亲又道:“你同学说,这感冒怕诱发心脏病加重。”
    这也正是石涛担心的。输了几天液,父亲的感冒确实好了,人也有点精神了,但依旧卧床。
    父亲饭吃得很少,三口两口就饱了,基本上不说什么话,闭上眼睛就沉沉的睡去。
    晚上躺在炕上,石涛和母亲小声地说着话,忽然听到父亲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石涛连忙起身,看到父亲的嘴唇发紫脸色发青。急忙给父亲含了十几粒救心丸。
    石涛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母亲起身坐在床上,愁眉不展,也很焦虑。
    几分钟之后,父亲的喘息恢复平稳,算是度过的这一关。
    石涛问母亲,“这种情况以前发生的次数多吗?”
    母亲答道:“偶尔也会有的,吃过救心丸之后,也就没事了。次数倒不多,一年也吃不了那么一小瓶救心丸。”
    第二天上午,哥哥过来看望父亲,父亲依然在睡。
    石涛跟哥哥说,想要把父亲送医院。
    哥哥有些犹豫,未明确表示同意去还是不同意去,这时候母亲插话了。
    “感冒已经好了,现在身体很弱,来回折腾不是什么好事。医院的环境比家里不强,要是他不难受,就先不去医院。”
    哥哥马上接过话来,”就听咱娘的吧,实在不行再说。”
    见母亲和哥哥不同意,石涛也没有再坚持。
    到了晚上八点多,父亲再次喘粗气。石涛连着给父亲服了两次救心丸,到九点了,父亲依然气喘如牛。
    母亲早已经把哥哥叫过来了。一家人一商量,先让邻村石涛的同学过来看看。
    石涛刚想要给同学打电话,哥哥却说了,“接去吧,这么晚了,打电话人家不会来的。”
    于是哥哥就出去了。一个小时之后,石涛的同学赶到,给父亲听了听心脏,说道:
    “要是去医院的话,现在就去吧,等天亮了,恐怕就来不及了。”
    石涛听明白了什么意思,马上打了救护电话。救护车两个小时之后才能赶到。在这个期间,哥哥又把医生送回家。
    坐在救护车里,石涛握着父亲的手,心情沉重,他担心父亲挺不过去。
    父亲用力握了一下石涛的手,好像是在安慰他,只是呼哧呼哧的喘气,没有精力说话。
    见父亲直冒汗,石涛不断的用毛巾给他擦,感到父亲身上凉凉的。他知道父亲现在的心脏跳动的很快,这是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没有让母亲跟来,石涛觉得要是有什么事的话,母亲在家好安排。
    石涛和哥哥把父亲送到了急诊科。医生一番检查之后,说没有床位,只能临时在楼道里加个床。
    石涛担心,如果父亲得不到很好的护理,恐怕……
    这时一位医生说道,重症监护室刚刚腾出一张床位。
    马上,由医生领路,石涛和哥哥推着父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住在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家属是不能陪床的,有专门的护士护理,家属只能集中在一个临时休息室,等待召唤。
    折腾了半宿,也许是累了,哥哥便合衣而睡,而石涛却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按照医生的嘱托,每顿饭石涛只能给父亲送点稀饭之类的流食,送到门口,交给护士即可。
    每次石涛都听护士说父亲吃了,但他不知道父亲是不是真的吃了。
    到了探视的时间,石涛看着父亲,精神确实比刚来的时候要好一些。
    当他看到床下的垃圾桶里,有他送来的稀饭,石涛的心又沉重起来。
    两个人在这待着也没多少事,无非就是送个饭,交个费。石涛让哥哥回去了,他一个人留下,听候召唤。
    三天后又去探视,父亲看了看石涛,一直问:“你娘呢?她怎么不管我?”
    旁边的护士悄悄地跟石涛说:“老爷子想人了。”
    出了监护室,石涛便给母亲打了电话。母亲第二天便火急火燎的赶来了。
    当母亲见到父亲的时候,这个平时看似柔弱实则坚强的老妇人,此时嘴角抽动,泪水涟涟,声音哽咽,紧紧的握住父亲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母亲想留下来。石涛说留下来也没什么用,还是劝她回家了。
    石涛是怕母亲在这里更伤心,虽然他知道母亲在家里也一直惦记着,但终归还是眼不见,心情会好一些。
………………………………
第165章 亲逝人归再会杨
    父亲出院了。
    并不是因为父亲的病好了,父亲的病情既没有好转,也没有继续恶化,是主治医生建议出院的。
    医生说,医院的环境不好,不如回家养着。石涛听出了医生的潜台词,父亲好不了。
    可他不甘心,与哥哥和母亲一同找了医院的副院长。这个副院长是他们村的一位同姓族人,也是一位心脏外科专家。
    这位族人亲自给父亲看了看,又与主治医生进行了交流,最后也是建议出院。
    不再给父亲治疗,石涛心里过不去,但在母亲的坚持下,还是给父亲办了出院手续。
    回到家,继续给父亲输液,同时口服药物。输完七天液之后,父亲竟然比之前好了许多。
    他会跟前来探视他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说上几句话。
    父亲病成这个样子,可他一点儿都不糊涂,他能一眼认出前来看望他的人,张口就能叫上名字来。
    父亲的记性好石涛是很佩服的。父亲识字不多,据他自己说曾经念过三个月的私塾。
    父亲的口算能力极佳,与别人合作小生意,没有记事本子,账目从来没有出过错。
    听别人唱过的歌曲戏曲,听过的评书,甚至他小时候上私塾念过的课文,父亲都一直记忆犹新,经常给石涛唱上一段,说上一段,背上一段。
    在那个连收音机都不普及的时代,石涛就是听着父亲这个不用电池的收音机,长大的。
    后来父亲得了病之后,很容易劳累,晚上就关掉了它的收音机。
    石涛再也不能听到父亲给他讲评书,唱大戏,唱歌曲了。
    接下来的这段日子,石涛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哥哥还要下地干活儿,白天来的少,晚上待得时间也不长。
    石涛不须上班,便专心和母亲伺候父亲。
    躺的久了,父亲会感觉到累,需要翻身。母亲一个人翻不动父亲那比较肥硕的身体。石涛和母亲两个人才能让父亲躺得舒服一些。
    每日要为父亲喂水、喂饭、喂药,接屎、接尿、擦身。父亲翻身越来越频繁,折腾的石涛和母亲都很劳累。
    石涛有时间就想睡上一会儿,客人来了都没有精神去陪人家说话聊天。
    后来母亲发现,父亲的臀部有两块压红。
    石涛曾经听医院的护士说过,这两块地方不能碰破,一旦破了很容易感染。
    如果破口迟迟不能结痂好转的话,说明病人的免疫力在下降,病人将不久于人世。
    母亲得知,便异常的担心,每天都有碘伏为父亲在那两块压红上消毒。
    压红终于还是破了,母亲更为小心,坚持消毒清创。
    破口结痂了,母亲很高兴,但过了几天,发现里面有脓水。石涛和母亲的心都一沉。
    在石涛和母亲伺候了父亲四十天之后,父亲走了。
    石涛很悲痛,久久不能走出怀念父亲往昔的回忆。
    小时候,父亲给他做玩具,一杆红缨枪石涛甚是喜爱,父亲还会耍给他看,石涛乐得直蹦高。
    父亲给他做玩具枪,一根高粱杆儿能打十几米。就连后来的小火枪以及芦苇编织的玩具枪,都是父亲教给他的。当然哥哥也会给他做一些玩具。
    父爱如山。父亲从来不会对石涛刻板的说教,他会将一些道理,融入到他的故事中,让石涛听得津津有味,而接受他的观点。
    看到石涛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母亲直安慰直劝导,人死不能复生,别想他了。
    石涛打电话,把尚美叫了回来,与哥哥一同为父亲办理了丧事。
    跟母亲临别前,石涛说有想要辞职的打算。
    母亲却劝阻他,“不能辞职。今年你不顺,伤了老人,运气不好,还是回公司上班吧。”
    虽然石涛不迷信,但他确实还没有想好辞了职到底干什么,听母亲这么说,也就应了母亲。
    现在这个院子里只剩下母亲一个人了,石涛邀请母亲跟他一同回海市生活。尚美没有反对,也一同邀请婆婆前去。
    也许是母亲遵守一些老例,也许是母亲依然怀念父亲,不愿意立即离开这个房子。说是这里不能让它空着,去海市生活的事以后再说吧。
    石涛给母亲留了一笔钱,便和尚美一起返回了海市。
    石涛在家里面休整的几天,平复自己那悲伤的心情,最后石涛还是自己安抚自己。
    人固有一死,不管是多么亲近的人,终将会离你而去,而生活还将继续。
    石涛给胡尤打了电话,决定不再回西徙公司了。
    胡尤自然又挽留了一番,见石涛坚持,便同意了。
    当石涛到劳资部报到的时候,李处长非常欢迎。说是正缺人手,让石涛留在了劳资处,就让他负责职工信息的采集汇总。
    正因为之前石涛采集的职工信息比较准确,质量较高,李处长才对石涛比较信任,相信他有这个能力把这项工作干好。
    这下石涛又忙了起来。他更有意识的让自己忙,工作让石涛很快走出了失去父亲的悲痛阴影。
    虽然忙,虽然累,但石涛终于有了笑容。
    信息采集只是初步工作。原来徐图公司正在建立一套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所有子公司。
    刚到劳资处一个星期,李处长通知石涛,下周到徐图公司参加系统创建和管理业务培训。
    石涛一听很高兴,他高兴的不只是让他参加新业务的培训,能增长新技能,更为高兴的是,到京都他可以看到杨琼。
    石涛想给杨琼一个惊喜,并没有提前打电话告诉她要去京都的消息。
    因为培训,李处长专门到财务处借来一台笔记本电脑,供石涛建立系统用。
    石涛周日下午就赶到了京都,到徐图公司报了到。公司统一安排了住宿,就在石涛之前住过的那个宾馆。
    石涛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