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金融巨头-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向导小光这话说的也是在理,穷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这里的村庄主要是靠农业,但又山多地少,而且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不利,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少的可怜,连盖房子的地都没多少,而且土层比较薄,突然肥力也比较低,地表还有很多裂缝、竖井等,地表上很容易转化为地下水,导致地表缺水,发展农业要靠灌溉,而且灌溉效率还比较低,也不可能引入灌溉机器,不现实。
陆鸣环视着眼前的景象,收回目光看向庄光远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光啊,你们圩岭乡这是守着一座宝藏而不自知啊,你眼里的恶水穷山在我眼里是金山银山啊。”
来到圩岭乡亲眼看到了这片山区地貌的时候,陆鸣心里已经大概率知道怎么对这个地方进行结构性的经济重塑了,山水田林湖草地,都是可开发可变现的要素资源。
圩岭乡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就是没有对这些资源找到一个变现的方式。
庄光远挠了挠头,对于陆鸣的这番话,他也不知道怎么接,心里嘀咕着:金山银山又有个锤子用?又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娶老婆……
陆鸣带着队伍在圩岭乡转悠到了下午,走访了好几个村庄的山地。
下午17时许方才结束这次考察,坐在车上的陆鸣笑道:“看来咱们还真得请一支地质勘探队伍来圩岭乡好好的勘探一番。”
韩秋琳点头说:“好的董事长,我马上就安排。”
陆鸣罢手道:“不,这是科学与民生基金会的工作,财务支出也是基金会承担,小亦去安排。”
安亦柔好奇的问道:“请一支地质勘探队做什么?”
陆鸣有条不紊的说道:“圩岭乡是典型的原生态喀斯特地貌,山多耕地少且不适合耕地,这样的环境实际上是非常卓越的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这些大山内部肯定有诸多的溶洞,什么钟乳石啊、石笋啊、石幔啊、石柱啊、干溶洞啊等等。”
“把这些地点找出来并且进行开发打造成一个旅游观光项目,然后就是正府在圩岭乡修的这条路,这是一条非常经典的赛道路况,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重新改造一下,让它变成一条合适飙车的赛道,这又是一个创收项目。”
说到这里,陆鸣顿了下补充道:“圩岭乡辖区内有11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2600多户,总人口1万出头,把这两个项目搞活了,让这2600多户家庭脱贫致富不是问题,只要能把人吸引到这里来玩儿,圩岭乡的经济创收上就有了更多的可能。”
安亦然恍然:“这就是你说的金山银山啊。”
陆鸣笑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项目是不缺的,山水田林湖草地都是可变现的资源性资产,就看有无开发的智慧,但怎么来搞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个得和冯书记他们好好聊一聊了。”
……
第412章【代表大多数人利益】
车队进了县城,陆鸣看向坐在副驾驶的韩秋琳道:“秋琳,打个电话到县一把手的冯书记,我这里没有他的电话,你联系一下,告诉他我明天登门拜访。”
韩秋琳点头应道:“好的,董事长。”
通过今天的下乡走访调研,以及看了看启县的年鉴数据统计公报,整体上还是符合陆鸣的预期的,启县的领导确实是在办实事。
明天和冯书记见面顺带看看启县的县政办公大楼也可以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如果太过于气派,说明还是有点问题的。
……
翌日早上九点左右,陆鸣乘坐着HQL5专车座驾离开了酒店来到了启县的县正府大楼,昨天已经接到消息的冯书记此刻带着一批县领导班子在外迎接。
看到陆鸣下了车,冯书记便是面带笑容小步快走的热情迎了上去,其他县领导们也都跟了过去。
“陆先生欢迎欢迎,前天到了怎么也不告知我一声,好盛情招待啊。”冯书记上前笑容满面的与之握了握手。
“冯书记,坦率讲我是有求于你,是在纠结要不要见你的好。”陆鸣笑着说道。
“哟,看你这话说的,见外了不是?”冯书记故作板脸,过了会儿又笑了,伸手请道:“先到屋里再说。”
陆鸣亦是笑着请道:“请!”
一路上,陆鸣与之攀谈的同时也环顾了一下启县的办公大楼,并不是县里最起拍恢弘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启县的财政预算支出的大部分是落到实处的。
进了办公大楼的招待室里,免不了一番寒暄客套。
陆鸣看向坐在旁边的冯书记笑道:“冯书记实不相瞒,这次我亲自回来跑一趟是想拿自己家乡做民生发展道路探索的试验试点,我们有一套设计方案,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试点落实,这不就想着拿自己家乡‘开刀’了嘛。”
冯书记听到这话内心颇为振奋,所谓“开刀”只是表面意思,实际上在场的领导班子们都知道陆鸣的话外之意是要为启县谋发展。
这种事情,根本就不怕陆鸣来“开刀”,就怕他不来开刀,启县一年的GDP才70多个亿,陆鸣的身价一天涨跌波动都是百亿级别计算。
只要他来启县折腾,这县经济怎么都是起飞的,怎么都比现在好。
“差矣,差矣啊,这是好事啊,你想在启县搞试点,没问题,县里全面积极配合。”冯书记哄然笑道,片刻后带着好奇的口吻补充道:“陆先生,你是打算怎么个搞法?”
陆鸣言简意赅道:“乡村振兴。”
众人惊讶,冯书记旋即道:“你请说。”
陆鸣在心里稍微组织了一番言语便道:“冯书记,你应该也知道,今年我们搞了一个科学与民生基金会这么一个机构,民计民生事业是基金会的重点,而乡村振兴是其核心内涵之一。”
冯书记等人都默默的点了点头。
陆鸣接着道:“有人说基金会是慈善机构,不是的,它应该是一个为大多数底层百姓谋发展的公共平台机构,更多的是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次我回来,昨天去了圩岭乡简单考察了一下,我们的愿景是打算在启县做乡村的生态资源价值化的这么一个体系设计的落实试点,也就是通过金融资本的手段重塑新型集体经济,具体来讲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便股东这么一个设计方案,把乡村的生态资源价值化,做成有价债券,从而让金融资本服务于乡村发展。”
听到这话,冯书记逐渐拧起了眉头,在做的其他几位县领导也面面相觑。
“陆先生,你这个想法实属惊人,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怎么可以把资本市场的那套玩法套用在乡村发展上来呢?”冯书记与陆鸣相视道:“而且这个恐怕是非常敏感的,甚至是危险的。”
这个问题在冯书记他们眼里确实是非常敏感的。
陆鸣微笑的说道:“冯书记大可不必‘谈资色变’,金融圈里很多人说我是资本的‘叛徒’,明明是最大的资本既得利益者,呼吁的却偏偏是要限制资本过度自由化发展的论调,所以我在资本圈里没什么朋友,不爽我的人倒是挺多的。”
众人不由得哄笑。
陆鸣有条不紊的说:“谈及资本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要辩证的去看,最根本的一条逻辑是看资本这个玩意儿它到底是代表少数人利益还是绝大多数人利益。”
显而易见,陆鸣在圈内朋友少是因为他虽然是最大的资本既得利益者,但却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天盛资本旗下那么多的LP机构,大部分都是公家性质,为私人资本做资管当然也有,但没有占大头,最近又让科学与民生基金“空手套白狼”搞了3000个亿上车成为天盛资本的LP成员。
陆鸣面带笑容爽朗地说道:“毫无疑问,陆鸣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资本,但冯书记的担心不无道理,基金会想搞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的设计方案确实有很多疑问且敏感,比如说在缺乏预期收益的情况下,乡村债券以什么方式才能吸引投资者?稍有不慎是否会变成违约抵押下的自然资产兼并呢?甚至造成金融风险向乡村转嫁呢?”
听到这话的冯书记连连点头道:“对对,这话算是说到点上去了,最担心的就是这个,这个要是出了事情收不住是会动摇根基的大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但你说的也没错,是得辩证的去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嘛。”
陆鸣说道:“二十年前是技术不成熟,监管不可能到位;十年前是时机不成熟,内外部环境压力大;可现在却是真正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以当代的数字技术,数字金融等手段,是可以相当有效的监管到村一级的。”
冯书记看向陆鸣问道:“你说的这套设计方案,具体是什么?”
末了,陆鸣沉声道:“这套设计方案的落实,离不开县里的支持,首先是正府投入到乡村的设施资产给到村集体,城里的设施资产都可以给私人开发商,没有道理乡村的设施资产不能给村集体?”
冯书记点头不语。
陆鸣接着说道:“然后村集体再给到村民,所有权村民可以留着,但把使用权、处置权、分配权、受益权都交给村集体,村集体再把受益权给到村民,村里的每个村民把他名下的资源性资产,也就是山水田林湖草地给村集体统一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和外部投资者对接的时候有谈判基础,单个的村民是弱势的。”
“对于村民来讲,比如说我是这个村的村民,这片山头是划拨给我的,这就是资源性资产,给个估值比如10万元给村集体,由此获得基础价值10万元的股权变成了股东,也就是村民变成股东了,以后村集体产生收益就能按股比分配。”
“这有点像铧为全体员工持股的模式,这个时候村集体内部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场的设施资产、资源资产的集体经济规模化了,构成了一个规模经济才有实力和外部投资者进行谈判,每一个村的资产估值一般都有几千万,大一点的上亿没问题。”
“这个时候你拿着上亿资产就可以对接外部投资了,用二级市场自己完成定价来吸引投资者,资金进来后就意味着你的生态资源已经价值化了,有了价格,接下来就能把多大价值的资产做工商登记,等同于变成了一个工商企业,而且全体村民就是股东,毫无疑问这是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
……
第413章【试点失败我担保兜底补偿全县老百姓】
冯书记听了心里琢磨了一下,说道:“如此一来,全县下来至少得增加一两百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工商登记了?”
陆鸣点头道:“对,完成工商登记就可以发行债券了嘛,对吧?”
冯书记问道:“那谁来替他们发债呢?一个村一个村自己发?没有公信力,投资者不傻,这种你搞出来也没几个人敢买你的债权,总不至于陆先生你来买吧?照顾一个县我相信对你来说没问题,但我看得出来,你想让这套设计向全国推广,那就不可能全都照顾得过来。”
陆鸣笑道:“的确,靠我一个人、一家机构是肯定辐射不了多大的范围,我的想法是在县一级建立一个平台机构,就是生态资源开发的县域经济规划,把生态资源纳入多规合一的综合规划方案来,我一个村的规模还是公信力不够,对于资本来说体量也小,那县一级够不够?我想是够了的。”
“那就好办了,各村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