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金融巨头-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鸿瑞愣了下,反应过来内心大喜,旋即小步快走的赶上,来到车的另一边进入车内,他不仅意识到这个回答让陆鸣满意,而且意识到极有可能和陆鸣英雄所见略同,之所以毫不犹豫的飞快给出这个答案是因为他就是这么认为的,而不是为了回答而回答。
小李也进了驾驶座驱动汽车前往桃花园林。
车内,陆鸣看向郑鸿瑞饶有兴致的问道:“你的回答我挺意外的,为什么会是铧为?”
郑鸿瑞在心里组织好要说的话,然后说道:“实不相瞒陆先生,我在创办朗沃智能前,在硅谷的一段时间曾先后在谷歌、苹果、特斯拉和铧为都干过一段时间,当然时间都不算太长,别的新能车厂也去过,当然也没有到关键岗位上,频繁跳槽倒不是为了抬高身价待遇,创业的想法在谷歌的时候有了……”
听到这话陆鸣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了,郑鸿瑞的年龄看起来也并不大,接连被科技大厂招募说明是有点东西的。
陆鸣开玩笑的说:“你这是打算去未来的竞争者那里刺探情报哈。”
郑鸿瑞笑了笑没有否认的意思,又接着说道:“逛了一圈这些大厂之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下绝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基本上不是讲故事玩忽悠就是骗补贴,反而是至今没有宣布进入新能源领域的铧为却在默默的搞技术,铧为是真掏钱在搞技术,但业界似乎都忽略了铧为的存在,将之排除在新能源体系之外仍然当做是一家通信领域的科技巨头。”
“铧为这种闷声搞技术的,我相信要不了几年,等他们真的开始宣布进入该产业的时候,一定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很多事情都是漫长的积累,然后一飞冲天,尤其是体系化的技术储备,前期是线性的,后期是指数级的。无论是产业还是技术,都是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新能源车也一样,经历了前些年的漫长积累,质变期没多少年了,市场的技术爆发可能就在可预见的未来。”
陆鸣听到对方这么一说,虽然没有表露出来,但内心已经决定风险投资他一笔钱,不过陆鸣更对他这个人感兴趣了,投资一家企业可能有退出机制,但投资人才永远不需要退出。
相比较投资郑鸿瑞的创办的朗沃智能,陆鸣现在更想直接把他这个人招募到正在筹备的天域云驰麾下,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对他了解才行。
这一路上陆鸣与之持续的展开交流,最后到了桃花园林直接邀请郑鸿瑞到他的别墅园林里继续聊。
……
第234章【不给我天盛打工太可惜了】
桃花园林,客厅里。
程心颜带来了一份下午茶便离去,此时此刻陆鸣和郑鸿瑞两人坐在客厅,主要是听郑鸿瑞讲他的故事。
“……新能源电动汽车必然是未来的主流,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反抗声的意义越来越小。”郑鸿瑞如是说道,这话他说的非常坚定。
陆鸣惬意的坐着并翘着二郎腿,兴致使然的问:“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说是这么说,故意的,陆鸣比现如今全世界任何一个人都明白这个“未来”到底在什么时候,毕竟某种意义上而言他就是来自未来的灵魂。
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了。
郑鸿瑞非常笃定的说道:“没那么远,顶多十年后,或十五年后!”
陆鸣看着对方饶有兴致的又问:“如此确定吗?何以见得?”
“因为我国需要新能源车,世界也需要。”郑鸿瑞注视着对方如是回答,心里组织好一番话又接道:“前苏联的‘托卡马克之父’说过一句话:当人类需要可控核聚变的时候,可控核聚变就会成为现实。新能源汽车也一样,当大家迫切需要的时候,就会玩命的研发,就能刺激技术爆炸,这一点其实从西方对我国封锁得到了验证,他们对技术越封锁我们越玩命研发突破的就越快。”
陆鸣言简意赅的问:“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需要新能源车?”
郑鸿瑞不带丝毫犹豫的对答:“我国一直以来面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太高,如果马六甲海峡被封锁,那我们的经济就会陷入停摆,虽说一直要降低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但实际上越降越高,原因也不复杂,就是我们发展的太快。”
陆鸣默默的点了点头。
个中缘由并不复杂,国家发展太迅猛了,经济已经腾飞了几十年,工厂开工、老百姓开车都需要大量的油料,而且大中华区市场的汽车保有量突破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再过两年就要冲到70%的红线之上。
对海外石油有依赖不是大事,但这东西不能依赖的太过于严重,否则就会陷入很被动的局面,也就悄无声息中处于危机之中。
最大的危机就是潜在的国家安全隐患,石油需要大量进口,若国际环境要是风云突变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有些东西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这是后手,得防止别人搞你,毕竟这个世界的本质还是丛林社会,傻白甜基本没活路。
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
要知道,当年前苏联在后期把国家命脉压在了石油出口上,所以油价大跌,苏联顷刻间外汇不足,日常物资供应不上来,到处排长队,很快就崩溃了。
这些年来国家一方面积极推进“仲巴经济走廊”,让能源生命线开辟一条陆路通道降低海上能源生命线的依赖度。
但这远远不够,另一大方向就是科技突破。
也就是鼓励推进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与突破,这些年来国家给予该行业大量的补贴,背后的一大原因便是降低海外石油依存度,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一个突破口之一。
如果实现汽车的全面电动化,就可以大幅度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因为石油只能从纱特、俄国、依朗等几个国家采购,运输线更是只需要掐断一个马六甲海峡就能断掉海上运输通道。
而电力来源的途径就比较多了,传统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现在大力发展的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包括核电等等,而华国恰好地大物博,广袤而人烟稀少的国家大西北腹地就有了用武之地。
郑鸿瑞如数家珍的为陆鸣道来:“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全球第一就是最近这些年头的事情了,但更多的时候是为别人做了嫁衣,每生产一辆汽车,外企就大赚,各种技术专利都是外国人的,最后的大头利润都让欧美人赚了。”
“此外,以前也走了一条‘技术换市场’的路子,现在基本证明是错的了,技术没培养出来倒是培养出一堆躺在哪里等技术的寄生虫,市场倒是交出去了,技术却始终没有搞起来。”
“而新能源车我们就算不说有优势,但也谈不上先天劣势,毕竟大家都处在相同的起跑线,都在尝试,专利也基本都处于空白状态,贵的部件都一样贵,一样要改进。”
对于技术研发这一块,陆鸣懂的是技术的趋势,平时吹牛讲故事没问题,真的下场去搞技术研发没那本事,比不了真正搞研发的专业人员。
陆鸣开口说道:“我想听听你对你创办的朗沃智能的发展方向和远景规划。”
随着与之不断的交流,意识到郑鸿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战略大方向上几乎与他不谋而合,这样的人只要遇到一个伯乐,势必可以趁势扶摇直上,陆鸣很乐意当他的伯乐。
此刻,郑鸿瑞喝了口茶,然后沉声说道:“在朗沃智能,我们的团队里,我是主要负责自动驾驶算法开发,现在的主流自动驾驶测试,主要是在燃油车上,但我认为与自动驾驶结合最好的,或者说与软件结合最好的应该是电动车。”
说到这里,郑鸿瑞看向陆鸣注视着对方继续道:“其实也不复杂,电动车靠电来控制电机,整体结构比燃油车简单很多,精细化操作和响应方面比燃油车要强太多,如果说燃油车的控制精度是把普通尺子,电动车就是游标卡尺,非常精细,反应也快速,天生就合适软件控制。”
陆鸣笑道:“我听说有一种说法是电动车的响应速度是传统燃油车的十倍,天生就跟软件搭配。”
郑鸿瑞说道:“现阶段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软件与车的结合不明显,但我想要不了多少年,在可预见的未来,一辆车就同一部手机一样,嵌入无数的代码和其它模块,而且这些模块都需要大量的电力,所以电动车天生合适模块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的电动车与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差别在于模块化的可编程,如果说传统燃油车是个诺基亚的塞班系统,那电动车就是iOS系统。”
陆鸣越发觉得眼前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非常适合执掌天域云驰,有战略远见,对行业有清晰的认识,对潜在对手和未来的格局有着明确的判断,本身又是搞技术的,让他当天域云驰的CEO在合适不过了。
郑鸿瑞试图发挥自己最大最优的状态为陆鸣讲述他的故事和解决方案,从而为自己创办的朗沃智能拿到天盛资本的投资时,他并不知道坐在他面前的大佬已经开始打他甚至他整个初创团队的主意了。
陆鸣爱才啊,这样的人才不给我天盛打工太可惜了。
你图他的财,他图你的人,然后人财两得,完美,这波一哥在大气层有木有。
……
第235章【要求】
意犹未尽的郑鸿瑞继续滔滔不绝的说:“陆先生,我敢下判断的说,不久的将来您就会慢慢的发现,电动汽车与其说是个车,其实更像是个智能手机,是一台大型的移动智能终端……”
郑鸿瑞舞弄着肢体语言绘声绘色的描述道:“……智能电动车扩展出来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作为车的属性反而会被淡化,正如智能手机的通话功能被淡化了一样,能打电话只是手机的一项功能,仅此而已。”
“也正是基于这个逻辑,我认为铧为未来未必会下场造车但会涉足智能化系统,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他们有这个基因,包括苹果甚至小咪都会搞电动车,因为从基因上来讲,智能手机厂商跟智能电动车的关系比传统燃油车公司要近的多。”郑鸿瑞掰扯着手指头说道:“特斯拉诞生于硅谷,而不是传统汽车制造业中心的底特律,就是这个原因。”
陆鸣越看郑鸿瑞越是喜爱了,这个人才绝对不能让他给跑喽,必须给爷打工。
郑鸿瑞的这些判断,在拥有先知先觉的陆鸣这里最是清楚,未来就是这么演变的,特斯拉卖车根本就没打算从车的身上赚几个钱,而是赚智能终端的钱,赚软件包的钱,这和iOS、安卓系统太像了。
不得不说的是,当下纯硬件公司的股价低的可怜,比如某想,未来的趋势是硬件近乎免费送,赚钱靠软件销售甚至广告业务,用户才是企业的产品。
谷歌不造手机,但是通过安卓操作系统一年赚到了310亿美元的收入,净利润高达恐怖的220亿美元,可见多么的赚钱。
陆鸣在对方停顿下来歇一会儿,便说道:“你对国家可能加大竞争烈度,引入特斯拉这条鲶鱼怎么看?会不会把国内的新能源车企搞死?”
听到这话,郑鸿瑞不由得笑道:“陆先生没有大举布局新能源车市场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