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信息全知者-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都不准下去!”村长喝道:“老李,这是你家的田,你打电话给文物局吧。”
他不放心村里的几个小机灵鬼,便只能亲自看守现场。
农夫听了,把锄头一扔,撒丫子就往家里跑。
众人看着他欢天喜地的,有些人都羡慕了,因为如果真是地下全是古董,这一大片地的使用权,政府必然是要收回去的,而老李则会获得不菲的补偿。
“二十年前不是有那个什么教授过来勘测过吗?怎么没发现哦!还让盗墓贼先发现了。”
“我家的田离这不远,会不会也有啊?”
有人眼看村长守在这,他们也不可能动歪心思,便当即散开,去自家田里挖一挖,碰碰运气。
选块地,把已经种好的庄稼拔出来,抡起铁锹就开始挖。
结果等文物局的人赶到时,方圆好几里地,共被村民刨出二十多处有发现文物的深坑。
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什么墓地,而是一大片遗址,马上通知更多的人过来,并且紧急叫停村民们让他们不要再挖了。
事情一直折腾到当天下午,大量的工作人员控制了现场后,才了解了情况。
“什么?你发现之前这里就有好几个洞了?”
毫无疑问,最早发现遗址的不是农夫,而是另有其人,在深夜里,连夜挖了数个盗洞,天亮才走的。
这样一来,事情就大条了,盗墓贼很可能已经了解了地下的文物分布情况。
于是他们马上雇佣了当地村民,帮忙守护现场,因为范围太大,所以只靠少量的工作人员是看不住的。
“初步判断,是城市遗址。”一名戴眼镜的教授深入坑下,勘察一番后说道。
“什么?有城?我懂了,老方,盗墓贼比我们早发现此地,因为是在别人田地里,所以晚上挖掘。结果挖到东西后,很快发现,这不是墓穴,于是撤走了。”上面的另一名专家说道。
方教授爬出来说道:“盗墓贼想挖一座城肯定是不行的,他们也只能尽可能地贼不走空,现场发现很多珍贵文物,可以想象他们一定也带走了不少。不过其中好几个盗洞,根本没有挖到遗址层,大概是时间不允许继续挖掘了吧。”
“可以推测,那伙盗墓贼有丰富的勘测经验,这地方二十年前,吴教授有带人勘测过,当时就只是简单用洛阳铲尝试了一下就走了。”另一名专家说道。
方教授笑道:“二十年前什么条件?洛阳铲又不是万能的。不过这伙盗墓贼的确厉害,这农田下面土质水份含量这么大,竟然都能探出有遗址?”
众人皆笑,这是个典型的盗墓贼刺激考古的情况,该情况几十年前很常见。
考古现场的发现,基本只有三条路,国家批示某项考古工程,由专业人员主动找到。
农民打井,或工程队施工无意间挖到。
最后则是盗墓贼,用他们精湛的技术,先挖一遍。
他们正说着,另一边,有一名年轻的博士急吼吼地跑来,其手上,捧着一块锈蚀成一坨的方鼎。
方教授接过一看,顿时一愣:“老陈,这不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
陈教授皱了皱眉,也凑上去看,他刚来,就去当地村民那里了解情况,听说有大量石器和玉器,便先一步判断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实际上根本还没来得及仔细研究过发现的文物。
此刻一看,就知道不对劲,眼前的青铜器虽然锈蚀成了一坨,但部分位置没有铜绿,显露出精致的纹路,从这冰山一角也能看出,它原本应该是非常精美的。
也就是说,这是个铜石并用的先商遗址,最晚也是夏代的。
“教授,当地村民挖到的文物已经全部回收了,有大量的玉器和青铜器。”年轻的博士说道。
两人连忙跟过去看,见到地上零零散散上百件玉璜、玉壁、玉铲,铜鼎、铜鬲、铜戈、铜铃、铜挂饰……
其中玉器极为精美,艺术风格与这一代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都大为不同,纹饰迥异。
“赶紧拿到紧急批文,我们必须尽快地做出抢救性挖掘。”陈教授连忙打电话给局长说道。
局长楞道:“老陈,你急什么?”
陈教授说道:“已发现青铜器,我能不急吗?从锈蚀程度来看,遗址应该长期泡了水,再加上有盗墓贼盯上,我觉得没有等待的必要。”
“我知道了,批文很快就会下来。”局长一听,就知道这遗址必须尽快挖掘。
当晚,为了防范盗墓贼从附近挖洞,工作人员全部留在了现场看守,并且还雇佣了当地村民巡逻。
一夜过去,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省考古研究院便赶来了,对整个现场进行初步的勘探。
三天之后,土地使用权已经移交,批文已经下来,现场也已经清理干净。
省里专业的考古队开始了第一期抢救性挖掘。
连续工作了四天,坑越扩越大,文物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大量的玉器、陶器、青铜器被挖掘出来。
其中陶器的数量最多,短短时间里,竟然高达二十万件!
青铜器其次,足有一万六千多件,并且大部分是兵器。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绝大多数青铜器都损坏严重,不是被人为破坏,而是水蚀!
并且从地质上来看,遗址乃是被洪水裹着泥沙轰然覆盖。
不过令人庆幸的是,也正是因为被瞬间覆盖,所以建筑群反而保存完好!
整个城市被整体压在了泥沙下,只要精心挖掘,可以还原整个城市的面貌。
不过随着挖掘进度,众人又困惑了。
因为现场挖掘出成片成片的铸铜、制陶的作坊遗址群,已发现的就有二十万平方米!。
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一度让考古学家们怀疑,这是不是古城遗址?如果是城市,为何全是冶炼、生产的建筑?
“这极有可能是个专门从事锻造、生产的城市,它一定不是某个文化的都城。”
“这难道是夏代的工业中心?”
“也有可能是军事中心,暂时还不能断代,从文化上来看,既不属于二里头,也不属于龙山文化,这可能是中原的一个附庸文化……”
“附庸?你这就更没有依据了,这里是新郑,位于中原腹地,从玉器来看,它和龙山文化很像,一定是虞夏之间的一个过渡文化。”
“虞夏之间哪有过渡文化?从如此强大的青铜器生产力来看,这应该是与夏代同期的文化。”
考古学家们争论不休,直到有人从遗址中,挖掘出一尊青铜神树……
“啊?不会吧?它竟然与三星堆文化属于同一类型?”
“这是个重大发现!三星堆不是独立、孤立的文化了,它是有开枝散叶的!”
“中原与蜀地相隔甚远,却有着极其亲密的交流。这座城市的人,极有可能同时身兼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文化,所以才会这样。”
“这么说……难道是颛顼?”
在场的都是大佬,很快想到颛顼,因为文献记载,颛顼祖上是被封到蜀地的,传了几代之后,颛顼又成了中原之主。
所以中原与蜀地在先商时期,交流最密切的时代,大概率是颛顼的时代。
“这是颛顼的都城帝丘?如果是真的,那么青铜技术的出现,至少向前推进了五百年。”
“说了不可能是都城,虽然还没发掘完,但如此大规模的作坊遗址群,必然会有相应的供工人居住的区划,如此一来,就至少占了三十到四十万平方米的面积,这显然就不是个政治中心。该文化的国都,只能说还没被发现,我们仅发现了这座冶炼之城。”
“该文化除了未被发现的国都以外,竟然还有规模庞大的,集中性的,专门冶炼生产的城邑……颛顼时代,竟然比尧都的技术还先进?尧舜时期属于技术倒退了?”
考古学家们惊骇莫名,陶寺遗址他们猜测是尧都,也有青铜器,但从生产力来看,比这座城差远了。
倘若真是颛顼的时代,那意味着颛顼死后文化出现了中断,技术出现了倒退。
唐虞之时,失去了颛顼时期先进的青铜技术。
“等一下,我知道这可能是什么了……祝融之墟啊!对吧!古史记载,祝融之墟就在新郑。”
“对对对,祝融之墟,既然叫墟,说明早已废弃,从现场来看,是洪水导致的,整个城市覆盖于泥沙之下,所以从祝融国改叫祝融之墟。”
“共工掌水利工程,祝融掌‘火利’工程,也就是冶炼制造!”
“不仅如此,祝融还是军事长官,所以祝融国,就是上古时期的国防部!”
“此地专门负责生产大量的军械,同时也是中原的工业中心。”
……
第66章 最好免费
在文物的年代检测结果出来前,一切都是猜测。
不过这是个发达的先商文化,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根据地理位置,考古学家们将其命名为‘草沟村遗址’。
光是一期发掘的面积,就高达四十万平方米,其中将近一半是熔炉冶炼、制陶作坊。
毫无疑问,有这么多的生产作坊,其陶器、铜器、青铜器的出土,简直如井喷一般!
仅从现有的青铜兵器数量来看,至少可以武装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再加上发掘出来的石斧、石矛,完全可以再配一支三千到六千的仆从军。
怎样的一支势力?竟然需要这么多军队?
简直就是当时的军械生产重镇!
在发现草沟村遗址后的第九天,C14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
城市的建立时间,定位在公元前两千九百年,到公元前两千五百年之间。
大部分的青铜器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六百年左右。至于石器则明显年代更早,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前两千八百年左右。
也就说,青铜器技术就是在该城市建立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且在城市被水淹的前一百年以内,才明显高过后来的陶寺遗址。
其中在检测中还发现,该城被两次水淹!
第一次洪水时间约为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第二次洪水时间是公元前两千年。
被泥沙轰然覆盖的时间可以直接精确计算到,那就是公元前两千年。
如此,已经可以确定了,该遗址比唐尧时期的陶寺遗址更加先进,技术水平不亚于夏代的二里头遗址,甚至从生产力来看,则更为强大!
该古城毁灭前夕,青铜器技术达到同时期巅峰。
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到公元前两千六百年之间,这很可能是颛顼的时代。
一时间,考古学界掀起轩然大波,因为出土的文物太多,且还有很多被掩埋在更深的泥沙下,所以全国各地的相关考古队,都开始朝新郑汇聚。
纪录片频道的拍摄团队,也立刻前往新郑,打算全程记录挖掘历程。
考古学家们猜测,这就是颛顼时期的祝融之墟。
因为洪水的原因,这座冶炼之城被毁灭、遗弃,所以青铜技术出现了大倒退!
文化也因此变化,出现了分叉。
一部分文化内核过渡到了后来的唐虞时期文化,另一部分文化内核,比如青铜神树,则在蜀地发扬光大,走向了另外一条风格诡谲的路。
中原与蜀地的文化就此越来越迥异,直到秦朝才统一。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说。
严格来说,它只能被称作‘草沟村文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