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信息全知者-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极说道:“‘天’只是个名字,分很多种。比如青天与苍天。”
余沫朔愕然。
黄极说道:“月球不断逼近,犹如天塌,它原本是个白点,后来越来越大,如同一个洞,再后来更是几乎覆盖天穹,阳光照不到表面,看起来一片漆黑,就犹如‘青天’,被改换成了‘苍天’!”
“西北地区,抬头能看到蓝蓝天空的时代,过去了……转而陷入了天色为玄的黑暗苍穹时代。直到这时代中出了一位帝王,斩断天路,推开苍天,按下大地,罢黜诸神,绝地天通!”
“尽管他只是一名原始人,可他和他的祖先,向全银河的秩序证明了人类的智慧。”
余沫朔面色呆滞,他前面已经从黄极那里,得知了何为绝地天通,也知道了为何现在外星人不复出现,星空为何大静默。
没想到,竟跟这连上了。月球最早的名字,竟是叫苍天。
这是有神的天,物理的天,而非概念的天。
黄极继续说道:“如你所说,月球到来自然导致气候剧变,重力异常,天上大雨连绵,地上水灾不息。人类虽然水深火热,但因为女娲的存在,所以并未灭绝。她撑住了所谓的‘苍天’,并且把它稳定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建立了天柱以撑天。”
“当然,这不只是单纯的撑天,只是看起来像,她运用的是当时人类所无法理解的技术,稳定了地月轨道,使月球保持在了合适的位置,跟着地球一起转,并非纯靠一座电梯来维持。她实际修补的也不仅仅是苍天,可能还有大气层和地球的磁场。”
“这段历史,只有东方窥见一丝,因为月球就落在这边。而在地球另一边的西方,他们也有大洪水神话,但是只描述过大雨和洪水,却没有过‘天塌’,‘破洞’这类的细节,只认为是自己有罪,这都是神罚。因为他们压根没看到过,他们跟我们不在一个半球。”
余沫朔沉思良久道:“就算女娲平复了灾难,但月球还在那啊,太近了,它只要待在那,气候异常就是持续的,人类根本没法生存啊!”
黄极叹道:“我知道,正常来说是没法生存的,但你忘了烛龙吗?”
余沫朔一拍脑袋,他还真忘了!
“对啊,烛龙……”余沫朔想起来,扰动者要找的那个东西,正是天龙人留下的气候控制仪!
黄极说道:“月球突然降临导致的灾难,女娲搞定了,但是她不能一直维持,而光用不周山稳定轨道还不够,气候的持续剧变,以及阳光的缺失,都是她无法解决的,所以又带来了烛龙。”
“烛龙稳定了气候、气压,并照亮了大西北因为月球阴影而导致的黑暗!所以人类依旧是可以生存的,充其量是这边的重力比较低,人人都能攀山越岭,强者能一跃数丈之类的……”
余沫朔感慨道:“这……确实给你圆上了,可是月球那么大片的阴影笼罩大地,不该没有记载啊!这么大的事,古书提都没提过。”
黄极笑道:“谁说没有记载?的确,因为颛顼绝地天通,文明倒退,毁了很多历史。又有朝代更替,代代失传等原因,相关记录几乎没有。”
“但传说还是有的,在关于烛龙的事上,王逸写的《楚辞章句》说‘天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晋代郭璞也引用了《诗含神雾》:‘天不足西北,无有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中’。”
“这些书都是从以前的记载里获知的,而以前的书也是从更早的书里获知的。如此反复,现存最早的是屈原的《天问》!”
“那时候就有相关记载,但也绝不是客观上最早的记载,因为屈原看了之后心里全是困惑……毕竟早已绝地天通,所有痕迹都抹除了,所以那时候的人完全不理解什么是无日之国。”
“屈原对此发问: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屈原的天问,鼎鼎有名,包含了众多他对神话和上古史的不解。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西北天门开启后,什么气息从此通过?太阳怎么照不到那里?烛龙又是如何照耀它?
黄极说道:“烛龙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
“屈原困惑的复苏四季的风,就是烛龙吹的风,太阳照不到的光,就是烛龙照耀的光。”
“烛龙为何要存在,因为真的有无日之地。而那里之所以照不到阳光,只能是被月球挡住了。”
“屈原之所以会困惑,今人之所以不知。在于我们生活在祖先开辟的新时代里。”
“上古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人道秩序一片混乱的‘苍天’时代,已经被终结了。”
“祖先已做到了极致,现在与未来终还需我们后人努力,去引领属于我们的时代。”
……
第358章 昆仑九井
昆仑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
是华国西部山系主干,西窄东宽,其中位于青海境界的山口,奇峰耸立,山脊悠长,呈扇形展开,犹如一座门户。
黄极带领众人登临山口,眺望莽莽群山千峰万壑,雪峰丘陵连绵起伏,天上云雾变幻莫测。
“注意看,这里有冰河。”黄极指着下方。
众人看着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
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便会喷涌而出,形成喷泉。
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裂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
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如果是盛夏季节,草丛就会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是一片冻土草原。
黄极突然说道:“这条冰河,就是寒暑之水,而昆仑山口东西两侧,正是玉虚峰和玉仙峰。”
“玉虚峰位于山口东侧,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还有六月雪奇观。山壁宽广雄浑布满冰锥,犹如幕帘垂下。”
“玉仙峰位于山口西侧,冰丘林立,冰层下方水系连绵,常有喷泉暴突而起,升起腾腾白烟。”
黄极介绍完,而众人读过山海经的,此刻也能举一反三了。
余沫朔感慨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
想找到不周山,相关研究者都是从这条描述入手。
“原来只剩湿山、幕山,而没有不周山了,难怪还有人找到国外去……”古峰说道。
寒暑之水,湿山幕山,以此来佐证不周山的位置,最后却总有人找到约旦河去,说约旦河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气候温润潮湿,堪称“湿山”。而约旦河东面是典型的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堪称“漠山”。如此约旦河寒暑交替,可称寒暑之水。那么南边千里外的东非大裂谷就是不周山了……
这实在是扯淡,其猜想前提,就直接跑去‘定义’了,这段记载中的幕山,是通假字,幕通为漠,然后联系上下文,意会成了干旱,牵强到了极点。
前面有寒暑对应,不代表后面的幕字就是漠的意思。寒暑是水本身同时兼顾两种属性,跟山没有关系。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定义:“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
所以若非要说古人名字编得刻意对称,那也不该是漠字,而该写个燥字对应前面的湿。
然而没有,幕山就是幕山。山脊峰线平广,岩壁冰锥垂柱,看似幕帘,就这么简单而已。
古人用词,十分严谨,描述也非常直观。
黄极说道:“寒暑之水便是冰河下的潜流。西山经的笔者是伯益,时代更晚,笔锋更冷静。他对不周山的描述,没有用寒暑之水这样的意会词,说得更清楚:‘不周之山……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讲得就是这里的冰河潜流与冻土草原。”
“不周负子和昆仑之丘这样的神异之地,都是因为绝地天通,本体没了,所以后人永远也找不到了。”
余沫朔点头道:“你别说了……我相信这就是不周山原址了……”
他拿出地图,开始比对,如果这里是不周山遗址,那么往西北八百四十里就该是钟山!
余沫朔比对了一下,再往西北过去四百多公里,大多数是无名之山。
他不在乎古今里程的误差,因为一片山区本来就占地范围极大,所以哪怕误差一百公里都无所谓。
可是‘西北’二字,就太含糊了。那个方向的山太多了,哪一座才是?
黄极笑道:“昆仑山脉,山头无数,不可能每一个峰头都记录。所谓钟山,应该是‘英诺马哈山’。”
“因为钟山往西南九百里就是昆仑丘的位置,你看英诺马哈往西南九百里是哪?”
余沫朔一比照,惊呼道:“那棱格勒峡谷!”
黄极说道:“没错,昆仑东段山地两侧有一连串闭塞湖盆,其中那棱格勒峡谷,又称昆仑死亡谷,磁场异常,常有雷暴,周围多井状山地。”
昆仑山脉的群峰,往往不是尖头,而是山脊宽广,层次排列浩浩荡荡,犹如一颗颗拉链锯齿一般。
很多山脊虬结在一块,俯瞰如一个个臼齿,海拔虽然高,但很多山形看起来就像是盆地。
黄极此刻指的峡谷附近有一片无名山区,就是一个个小盆地围着一个大盆地,其中的大盆地是一座火山。
他侃侃而谈道:“我说了,昆仑之丘是一座巨大的人造建筑,早已飞走了。所以我们要找的不是高峰,而恰恰是低凹的火山地形。”
“昔日昆仑之丘,就好像一座金属巨山,上宽下窄地倒插在一处庞大的峡谷盆地上,连山带丘,整体像是一座冠军奖杯,或者菱钻般的灯塔。”
众人点头,既然认为昆仑丘是座人造巨物,那么若要找它,就不该找山,而是要找凹陷的‘插槽’。
余沫朔拍手道:“那就对了!如果那棱格勒峡谷及其附近的高海拔盆地一带,真的是昆仑丘原址,而我们现在的位置则是不周山原址的话。”
“那么双重比较,我们就可以直接锁定,钟山在英诺马哈山一带了。”
“我们现在就去钟山,看看能不能探测到烛龙。”
黄极微笑道:“不去昆仑丘遗址看看嘛?”
余沫朔沉吟道:“时间上怕是来不及了,我们主要是找钟山烛龙,去昆仑丘干什么?”
黄极眼睛放光道:“你也说了,扰动者极可能拥有超强防御,我即便有翼神号,也不一定能偷袭杀死他。”
“那毕竟是传说中的万山之宗,龙脉之祖昆仑丘的遗址啊,虽然昆仑丘已经不复存在,但保不齐有散碎遗物留下。”
见他一副期待的样子,余沫朔不禁哑然失笑。
如果昆仑丘遗址有神器残留,那么不周山遗址也该有才对,哪怕是石器也好啊。
然而他们在这,除了冰川荒山,什么也没发现。
累死累活爬上来,仅仅只是考察了一下现场,确认这里极可能就是昔日不周山所在罢了。
若非黄极口才绝佳,说的他无从反驳,光凭这里啥也没发现,余沫朔都不愿意相信这里是什么不周山遗址。
余沫朔笑道:“算了吧,昆仑丘遗址有好东西,你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