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返激情年代-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70、人生如戏
电视剧芙蓉镇去年年初就已经制作完成了。 放了一年,到90年年初时,终于在各省电视台播出了。 唯独没在央视播出。 其实,童建国有点过于小心了。 电视剧版芙蓉镇跟电影版芙蓉镇差异还是很大的。 电影版还带着“伤痕学”的味道,也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同时有着40年代以前老知识分子的那种矫情的感觉。 电视剧更多的是年代剧的味道,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动不动就撒点狗血,坏人受到的也是比电影更大的惩罚。 电视剧刚一播出就引来专家教授一片狂吠。 他们指责的焦点就是电视剧缺乏批判性,对严酷年代缺乏深刻认识。 好在原导演谢晋他们很支持电视剧。 他们都觉得电视剧这种艺术形式跟电影还是不同的,得考虑老少咸宜。 再加上观众的强烈支持,专家教授们才渐渐闭嘴了。 不管专家教授们怎么批评剧情,对于演员的表演他们却无话可说。 电影版芙蓉镇的男女主角分别是姜和刘晓庆。 刘晓庆演得确实不错,但外形跟描述的豆腐西施那种外貌有一定差距。 姜演得一般,外形跟描述也不符。 电视剧版男女主角分别是陈道明和乐韵。 陈道明自带知识分子气质,只需要把“围城”里方鸿渐的感觉拿出来那么一点点,这个角色就活了。 至于乐韵,最起码外貌比刘晓庆符合描述,哪怕落魄、哪怕蓬头垢面都是美人。 乐韵太年轻,按正常情况看,她无法更好诠释这个角色。 不过,这两三年乐韵经历过红楼梦选角失败、流落香港等人生经历,人也变得成熟了,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到位。 去年,陈道明就因为末代皇帝拿了个金鹰奖视帝。按照那些人和稀泥的尿性,今年肯定没他了。 不过,乐韵的视后就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这会儿,李香兰电视剧也制作完成了,电影也开始进入补拍以及后期制作当中。 崔新却有些忧虑。 “鬼子跟着西方世界走,也开始抵制咱们了。电视剧恐怕不太好卖啊。” “啊?化产品也算吗?” “那当然了。” 最近这段时间,受到冲击最大的是红塔罐头。 因为,这会儿红塔罐头至少有一半的产品都出口欧美。 而且,为了迎合欧美严苛的检验标准,红塔罐头厂各种生产流程、管理设施越来越严格,成本水涨船高。 如果不出口的话,在国内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童建国倒挺淡定:“等等,再等等!” 因为今年下半年就要召开亚运会了,这是一次提升国际形象的大好时机,到时候情况就会有所转机。 从1988年开始,童建国就帮本山老弟联络上春晚的事。 本山老弟很努力,接连三年往上递节目。 到1990年春节时,终于有一个小品相亲被选上了。 本山老弟眼下在东三省已经很出名了,这个小品根本都拿不出手,可到了央视一播放,还是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 央视春晚自1983年开播。 王景愚的哑剧,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但说老实话,他们的那些东西都比较舞台化,缺少生活气息。 尤其陈大师的那些小品,绝大多数都不是原创。 吃面条那个是根据电影学院的作业再加工,其它几个小品像“警察与小偷”、“万国运动会”等等都是根据等艺作品改编的。 有的甚至涉嫌剽窃。 丫还嘚嘚瑟瑟地要什么版权,简直贻笑大方。 人本山老弟的小品才真正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作。 这个年代,在这个圈子里,飘起来的人并不鲜见。 童建国的两个长寿剧济公、聊斋,年年都在拍摄着,眼下一个到了第四季,一个到了第三季了。 济公好一点,基本都是固定班底,讲述长线故事。 聊斋则是单元剧,每几集或者十几集一个故事,所以需要大量的演员。 而且,按照童建国的要求,电视剧聊斋的取材不限于聊斋志异。 像同时期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唐传奇的酉阳杂俎,两晋时期的搜神记,还有明清的各种神魔等等。 春节过后,剧组在首都开拍几集“花仙子”的剧集。 正好童建国也在这边跟央视的人攀谈“三国”事宜,就过来探一探班。 这几集戏在大观园里拍摄,童建国正好过来参观一下。 在导演助理陪同下,童建国穿过回廊正往片场走,老远就听到一阵争吵声。 “啥情况?” 助理有些尴尬:“应该是导演跟晓旭” “就演林黛玉那个?” “是啊。” “那不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女演员吗?” “德艺倒是没问题,就是有点爱较真儿,唉!” 童建国来到片场一看,果然是晓旭在跟导演掰扯。 导演是胡建人,吐词不清,性格也比较内敛。 晓旭是辽省人,天然具有摆呼的能力,再加上扮演黛玉以来,她的理论基础越来越强大了,导演哪能掰扯过她。 原来,他们争论的焦点就在改剧本。 晓旭说:“这个角色不可以损害黛玉的形象啊。” 导演说:“没有损害啊” “您看这几句台词,还有她上茅房拉屎,都不符合黛玉的形象。” “黛玉也得拉屎啊” 片场改剧本这是影视创作大忌,很多人民艺术家都犯过这个毛病。 可在童建国这里,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看见童建国过来,晓旭挺高兴,主动打招呼:“老乡来了?” “嗯,有事咱们到屋里谈。” 导演安排一番,让执行导演过来拍一些小角色的戏份,然后和童建国、晓旭一起来到屋里。 童建国看看晓旭,看看导演。 “能把生活带入戏中是好演员。” 晓旭欣喜不已:“谢谢童哥夸奖!” 童建国点点头:“但是,把戏带入生活就是个蹩脚演员!” 晓旭顿时面红耳赤、语无伦次:“我只是,我只是”
271、童老板品三国
童建国点点头:“我知道你追求完美。不过,演员演戏就像作家创作一样。完成一部作品只代表他的过去。当新的作品开始时就得把自己清零,以一个新人的姿态重新开始。” “嗯,我知道了。” 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红楼梦确实让一部分人有点飘,或者人戏不分。 这两部戏,童建国都没参与。 西游记是没赶上,红楼梦是没兴趣。 眼下,三国来了,童建国不打算错过。 其实,央视早在红楼梦那会儿就想跟童建国合作,因为童建国不感兴趣才作罢。 如今,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又接手三国,立刻又想到童建国这个影视大佬了。 屋子里一大帮人,除了张笑天,其他都不认识,他们都想听听童建国的意见。 童建国先看他们初步定下的几个主要演员,不由得皱起眉头:“太老了吧?” “啊?都是正当盛年。” “啥正当盛年?都四五十岁了,跟不符啊。” “哈哈,也对,30岁左右最合适,扮年轻扮老都没问题。” “可咱们这是厚重的题材” “还有这名字,咱们这剧不拘泥于原著对吧?” “没错,不光参照原著、参照三国志,还要参考一部分史实。” “嗯,既然如此,电视剧的名字就别叫三国演义了。” “对,对,童总给起个名字吧。” “是啊,听说聊斋夜谭就是童总起的名字。” “那个,要不叫三国杀?不太好是吧?三国志?或者三国战纪?” “嗯,都不错!” “还有个建议,咱们应当增加一些女性角色” 听童建国这么一说,王扶林挺高兴:“对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光是一群糙老爷们儿,这戏也不好看啊。” “可三国本来就是老爷们儿的戏” “唉,电视剧嘛,不能完全按照来。三国演义本来就是演义,杨家将不也可以弄杨门女将啥的吗?” “对,对,”张笑天说,“比如貂蝉、比如蔡姬,比如大乔小乔啥的,都可以想办法加点戏。” “嗯,除此之外,咱们可以再大胆点。比如弄个张飞妹子,典韦妹子啥的。当然这只是比喻,抛砖引玉啊!哈哈!” 童建国的发散式思维,也令现场的各位学历史顾问、创作人员头脑活跃起来,纷纷献计献策,议论纷纷。 张笑天问:“童总,你觉得开头怎么写比较好?” “反正不能完全按照书里的线索来,影视作品我觉得不能刻意去交待故事背景。” 王扶林也深为赞同:“没错,交待戏不好看。” “影视作品是影像的艺术,尽量用画面讲故事。像旁白了、画外音之类的了,能不用尽量不用。” “说得好!”王扶林虽然有点脸红,但还是忍不住高声叫好。 其实眼下的很多影视作品,包括红楼梦在内都过于依赖旁白、字幕。 当然,这一方面因为观众理解能力比较差。 比如,很多老年观众他们就看不懂外国电影。 因为外国电影大多遵守用画面讲故事的规则。 另一方面,当下的影视创作者创作能力确实还不够精湛,离开字幕旁白就没法把一件事情说清楚了。 “哎呀,童总真专业啊!” 大家忍不住感叹。 “哈哈,其实还好了,胡思乱想而已。” “要不童总帮我们想想开头该怎么写” “哎,这么具体的事儿哪能麻烦童总。” “听说聊斋夜谭第一场戏,第一个镜头都是童总设计的。” “是啊,很经典呢。一团火光由远及近慢慢飘来,歌声中,一间深夜食堂开张了。食客们都非善类,一边喝着吃着讲述着各种奇闻异事,乃至自己的故事。” “要不咱三国也学一学?” “怎么学?咱这是大场面,多线叙事的。” “要不一开始还是桃园三结义吧。” “桃园三结义缺乏矛盾冲突,而且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没啥新意。” “咱可以想办法制造冲突嘛?比如刘关张不打不相识啥的,反正把这段戏多扯几集。” “嗯,有道理,要在原著基础上发挥想象力。” “我觉得十常侍之乱就挺热闹的,矛盾冲突很鲜明。” “有点乱。再说,一场戏要能引出整部剧的主要人物。” “咋没引出呢,董卓、吕布、貂蝉” “咱们这部剧的主要人物我觉得应该是魏蜀吴。第一集就应该有这三方势力出现。” “这位兄弟说的对!” “童总过奖了!”那人微微脸红。 这伙计看起来跟童建国年龄仿佛。 不过,童建国比同龄人显年轻,所以他应该也就三十来岁。 张笑天介绍说:“这位是武大的易老师,三国两晋历史专家” “没,没,”易老师连连摆手,“只是略懂一点,过来一块儿座谈。” 这位易老师在这群头发稀少、老眼昏花的专家教授中确实显得太年轻、太稚嫩。 不过,他的面孔让童建国有种似曾相识之感。 “请问您叫” “在下易中天” “我去!我说怎么看您眼熟!” “童总您认识我?” “啊,没,是听人说过。”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老师受到童建国的热情招呼,其他专家教授纷纷投来艳羡的目光。 “既然易老师在这里,那我就抛砖引玉,说说我对三国第一集的构想。” “好啊!” 众人纷纷赞同。 易中天有些不好意思:“童总您真客气。” “我脚着,咱们第一集就从曹孟德献刀董卓开始。董卓假寐,曹操准备举刀行刺这戏剧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