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好长时间,抢救室的门打开,医生护士陆续出来。
  “医生,请问一下病人怎么样了?”许世彦三人上前询问。
  “病人年纪大血压高,可能是又摔了一下,造成脑部出血。
  情况有些严重,幸好你们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又及时送来医院。
  住院观察治疗吧,估计得一段时间。你们是病人家属?”
  医生摘下口罩,向许世彦三人说明情况。
  “不是家属,我们都是东江沿大队的,老人家没孩子,只有个老伴儿也六十岁了。”许世彦解释了一下。
  “没家属?那这事儿不太好办。
  这样吧,让你们大队给出一份证明,说明一下老人的情况,医院这边想办法照顾照顾吧。”
  医生人不错,一听说老人没孩子,只有个老伴岁数也挺大了,立即表示可以照顾。
  “老人最少也得在医院住个十天半月的,我们医院也忙,白天尽量让护士们多用点儿心,晚间最好你们队里能出个人照看一下。”
  都是一个公社的,医生也知道,这时节生产队都忙着呢。
  非亲非故的耽误了干活来陪床,估计谁也不乐意,所以才想出这个办法来。
  许世彦几个也没别的办法,这要是一天两天的,谁都能豁出去不挣工分了,过来陪着照顾。
  可要是十天半个月,那真是扛不住,毕竟谁家都是指着工分吃饭。
  “建设,春明,你俩回村吧,跟赵大叔还有李大娘说一下,看看他们怎么安排。
  我先在这儿照顾着。”没必要三个人都留下,许世彦打发了杨春明和赵建设离开。
  赵建设跟杨春明两人赶着马车回了村子,跟赵大海还有老李太太说了。
  老李太太一听丈夫昏迷不醒住院,吓得腿都软了,好歹这老太太体格还行,没说是吓出个好歹来。
  稍微缓过劲儿之后,老李太太就赶紧收拾东西,她得去伺候丈夫。
  赵大海自然不好拦着,再说了,老伴老伴,老了才是伴儿,旁人怎么照顾,也赶不上老伴儿用心。
  “嫂子,你这岁数了,伺候我老李大哥也不容易。
  这样吧,白天有你、有医生护士,你们照看着。
  晚间我打发咱队里的小年轻儿过去,一人一天,咋地也能安排开。
  咱坚持个十天半月的,等老李大哥身体好点儿了,接回家来慢慢养着。”
  事到如今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老李太太自然是万分感激。
  于是赵大海又打发了儿子赵建设赶车,带着公社的证明,送老李太太去公社医院。
  老李太太去了公社医院,在医院附近找个人家,借了人家的锅灶做饭,伺候老李头。
  前川参场那边一直都是老李头一个人,他这一病,队里也是抓了瞎,只得另外选人上山去看参。
  原本想着,眼下离着下雪上冻也没多久,随便找个人上山来照看一段时间,等着落雪封冻人就可以下山,明年开春再安排人救醒。
  可怎么也没想到,就在老李头生病的第三天晚间,参场就进去贼了。


第五十三章 找人看参
  看参主要是防止有人偷人参,再一个也是防止有野猪、黑瞎子之类的动物进参场子祸害。
  东江沿大队地处偏僻,前川参场平日里除了干活的人,很少有人过去,谁也没想到会有小偷。
  老李头在山上看参多年,从来都没丢过人参,倒是野猪、黑瞎子什么的遇到过几回。
  谁也没想到,老李头这刚出事住院,参场这边就进了贼丢了棒槌。
  看参不算是个太累的活。
  主要也就是每年开春人参出土之前,还有入秋到起参那段日子,防止有人来偷人参。
  每天晚间都不能睡觉,要在参场子里溜达,也叫遛串儿。
  夏季人参出土生长,地下的根浆气不足,一般不会丢。
  到了冬季大雪封地以后,到处冻的邦邦硬,想挖也挖不动,那时候看参人可以放心下山。
  正是觉得看参不算啥有难度的活,赵大海就从村里找了个五十来岁的老头。
  让他去前川先顶一阵儿,等上冻以后就能回来了。
  结果,这老头晚间在屋里睡觉的时候,房门被人从外面顶上了。
  外头的狗也不知道吃了什么,都躺在地上一动不动。
  明年做货的棒槌,被偷了近二十丈。
  队里知道后十分震惊,立刻上报了公社,公社派下来公安助理,联合大队的民兵一起调查。
  可是查来查去也没啥结果,这伙人干活干净利落,从林子里转了一圈便没了踪迹。
  这时节还没落雪,想要循着脚印追都没办法。
  东江沿平白损失二十丈棒槌,那个看参的老头,也吓得一溜烟回了家,再不敢上山看参了。
  开玩笑,他这是捡了条命。
  万一那些人心狠点儿,直接摸进屋动手解决了他。深山野外的,等旁人来发现,估计尸体都凉透了。
  出来这事儿,大家伙儿都吓得不轻,赵大海挨个儿去找人上山,谁都不肯。
  岁数大的怕出事,自己一个老头在山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别说是再来一伙小偷了,就像老李头那样儿,突然病倒了都没人管。
  年轻的更不乐意去,看参给的工分不高,哪里比得上在队里干活?
  就算过几天参地里没活了,年轻的还可以去金山林场,采伐抬木头,工钱高,比看参挣得多。
  再说了,看参得一直住在山上,过了阳历年才能下山,太枯燥了,年轻人哪里能耐得下性子?
  赵大海这个犯愁啊,离着参地冻透还得小仨月呢,这仨月山上可怎么办?
  总不能他上山去吧?队里的工作谁来主持?
  “三儿,算是叔求你了,你就帮叔这个忙吧。
  去山上看一阵子,每天给你按满工分算,你在山上一应吃喝,算队里的。”
  赵大海实在没辙了,找到许世彦,跟他商议。
  之所以找许世彦,一个是许世彦年轻,上山出意外的几率低。
  哪怕是有点儿小毛病,许世彦自己就能治,不至于出事。
  另一个,也是许世彦干活确实一般,那种稳当细致的活还行。
  像抬木头、采伐这些纯粹出大力的活,他都没干过。
  “赵大叔,按说你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我要是不答应实在不应该。”许世彦有些为难。
  上辈子他在山上看参多年,对这里面的诀窍那是门儿清,倒是不打怵。
  “主要是瑛子,她怀着孩子呢。
  你说我自己上山去看参了,留下她在家里啥活都得干,我不放心。”
  许世彦放心不下苏安瑛,他上山一住就是两三个月,留下苏安瑛在家里,挑水劈柴这些活谁干?
  苏安瑛要强,不肯求别人,可她怀着孩子呢,万一有点儿闪失怎么办?
  “咳,那还有什么?实在不行,让瑛子也跟你一起上山呗,给她算半个工,这总行了吧?”
  赵大海一听这话,倒是乐了,他还以为啥事儿呢。
  “你俩上山,一应吃喝都算咱队里的,俩人都记工分。
  左右你俩也是住着别人的房子,山上和村里实际上也没太大区别。你看,这样行么?”
  赵大海也是真的没招儿了,眼下棒槌还没栽上呢,参籽也没撒,离着上冻还有挺长时间,那参地也不能一直留民兵守着啊。
  相比于丢棒槌的损失,许世彦夫妻俩的工分也好,吃的粮食也罢,都不算大事儿。
  “这……”许世彦没想到赵大海能这么说,还真是有些为难。
  山上可不比村里,苏安瑛上山能适应么?
  “世彦,赵大叔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就答应了吧。
  没事儿,我跟着你一起上山,我不怕吃苦。”
  外屋正做饭的苏安瑛一直留意着屋里呢,这时拎着锅铲子进屋说道。
  在苏安瑛想来,他们夫妻俩住在哪里都一样,反正也不是自己家。
  夫妻俩一起上山看参,吃的都是队里管,还给俩人都记工分,这已经很不错了,干嘛不答应?
  “三儿,你娶了个好媳妇啊,还是瑛子识大体。”
  赵大海一听,高兴起来,把苏安瑛好一顿夸。
  媳妇表态了,许世彦还能说啥?那也只能点头同意。
  “叔,上山看参倒是行,可有些事儿你得答应我。”
  这是赵大海主动登门来求他,不是他非得上山看参,条件必须要讲。
  “啥事儿,你尽管说,只要队里有的,你尽管提就是。”
  找个看参的不容易,尤其是年轻人,都不乐意去,赵大海现在就一个想法,只要许世彦肯答应,要啥就给啥。
  “李大爷原本在山上看参的时候,用的是撅把子,叔,你给我弄一把半自动,再配上足够的子弹。”
  这事儿许世彦可惦记好久了,一直没机会,如今机会送上门,那必须弄一把好枪啊。
  “再一个,您给我开一张证明,我得去公社的铁匠炉,去打一批东西,留着看参用。”
  山上原本有六七条狗,这次不知道吃了什么药,有两条狗被药死了。
  其他的也病恹恹一时半会儿恢复不好,所以许世彦得另外想招儿。
  看参其实很简单,地枪、拉炮、夹子、地钉等东西在参场周围布置好,里面再有几条好狗示警,贼根本就进不来。
  许世彦要证明,就是想去铁匠炉,打一批地枪、地钉等东西。


第五十四章 上山看参
  赵大海这会儿,只要许世彦肯上山看参,提啥条件他都答应,更别提是为了看参用。
  不过赵大海也挺好奇,少不得就要打听打听,许世彦究竟想弄什么。
  这个自然不用瞒着,许世彦就把他想做的东西给赵大海讲了下。
  地枪,顾名思义就是安装在地上用的类似于枪的东西,很简单。
  二尺多长的铁管,装枪药的一端焊上机簧,晚间的时候,将机簧与铁丝相连绷紧,铁丝另一端系在树上。
  一旦有人碰触铁丝,机簧弹开引燃火药,里面的枪砂就会喷射而出。
  这东西往外打铁砂,不是子弹,杀伤力不算太强。
  但枪砂喷射出去的时候呈扇面状,打击面积很大,要是谁触发了机簧被轰一下,绝对也够受的。
  地枪声响大可以报警,又有一定杀伤力,安在参场周围一些隐蔽的地方,绝对是看参的利器。
  这东西在九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参场都配备,两千年往后了,才被取缔。
  再说拉炮,这东西原理跟手榴弹相似,威力自然比不上手榴弹。
  顶多也就比后世孩子们玩的那种拉炮动静大一些,主要是起警示作用。
  至于什么钉板、夹子之类,那基本上就属于猎户用的手段。
  反正这些全都安排在参场周围,不管来了小偷,还是野兽,都够喝一壶的。
  “哎呀,你看看,我就说这事儿找你肯定行吧。”赵大海听完,乐得直拍大腿。
  “你说你这脑子是咋长的?咋就能想得出这些主意来呢?
  成,我这就去给你开证明,一切花销都记在队上。”
  这是理所当然,看参的工具队里出钱,等以后还是队里的。
  赵大海高高兴兴的给许世彦开了证明,许世彦第二天一早起直奔公社铁匠炉,苏安瑛则是在家里收拾东西准备上山。
  十月二十一号,许世彦要的东西全部准备好,跟苏安英俩人坐着队里去山上干活的马车,直奔前川参场。
  村里人得知许世彦上山去看参,好多人都不以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