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着上面的锯口到一半左右,就听见大树咔咔响,韩立民拿着油锯往后退开,那树朝着坡下倒了过去。
  放树也是有讲究的,会放树的人,多数都是顺山倒。
  旁边的人依据山形,都提前避开,以免被大树倒下去砸到。
  当然,要是点儿背遇上迎山倒、横山倒,那就很容易出事。
  许世彦和韩文忠早就躲避到一旁,那大杨树倒在山坡上,从树洞里,滚出来两个黑色毛团。


第二百七十七章 熊崽
  俩黑色毛团,从树洞里叽里咕噜滚出来。
  那边,几条狗瞧见了,红着眼睛就要往上冲。
  许世彦和韩文忠急忙打呼哨引开狗,然后许世彦上前,将俩毛团抱起来。
  这俩黑色毛团自然是两只小黑瞎子,看起来也就俩月大小,比猫大不了多点儿。
  “这玩意儿咋整?带回去养着?”
  许世彦看着俩毛团,倒是犹豫了,这玩意儿太小了,可能还没断奶,能养活么?
  “你那不是有养殖场么?带回去养着呗,养大了光熊胆也能卖不少钱呢。”
  韩文忠笑了,他们费劲巴拉把树放倒了,抓着俩熊崽子,难道还放生不成?
  这么小的熊崽子,放生也白扯,活不成的,只能带回去养着。
  “不行,自家养起来的动物,时间久了有感情,舍不得杀。”许世彦摇头。
  他养的那些紫貂、水獭,到现在一只都没舍得动呢。
  虽说眼下是扩大种群的阶段不能杀,也是许世彦心软舍不得。
  他已经打算好了,将来养殖场发展到一定规模,他只往外卖种貂、种獭,不打算杀了扒皮。
  从小自家养起来的动物,杀了怪心疼的。
  至于那些鹿、香獐子,更不用说,全都留着,养到老了算。
  韩家父子一听这话,全都愣了,随即摇头。
  “你啊,就是心软。那这样,先带回去,过几天打听打听鹿场要不要,鹿场不要咱就得卖给动物园了。”
  县鹿场也养着黑瞎子呢,这小黑瞎子肯定收,再不然卖到通化玉皇山动物园也行。
  许世彦一听,也只能这样了,反正别让他养,养出感情来舍不得,那就不好了。
  于是,许世彦用绑腿把俩黑熊崽子兜在胸前,然后牵着狗扛着油锯。
  韩文忠牵着他家那五条狗,韩立民拖着黑瞎子。
  三个人费了不少劲,好歹从林子里出来,直奔韩文忠看参的场子。
  到那边,把黑瞎子扒皮剃肉,收拾完,用编织袋子装起来,先挂外头阴凉处。
  再烧热水,把熊胆蘸了用绳拴起来挂着。
  等到下午,瞅着时间差不离,许世彦和韩立民两人背着肉牵着狗,还得带着俩黑熊崽子,一起坐上车往回走。
  干活的那些人一看俩人这模样,就知道黑瞎子肯定是打下来了。
  众人不由得感叹,韩家父子这打猎的本事,真是不一般。
  就连这新来的技术顾问,打猎竟然也是好手。
  有人眼尖,就发现许世彦怀里鼓鼓囊囊的不对劲儿,便好奇的问。
  一问才知道,合着人家不光打了一头黑瞎子,还抓了俩黑瞎子崽。
  大家都特别好奇,非得要看看黑瞎子崽长什么样。许世彦没办法,只得抱出来给大家看看。
  “这不就跟狗崽子差不多么?还别说啊,小东西毛茸茸的挺可爱呢。”
  动物幼崽都可可爱爱的很招人喜欢,哪怕是黑瞎子,幼崽也挺好看,大家都瞅着新鲜好玩。
  “这么小,回去能养活么?许顾问,你打算咋处置啊?”
  有人瞅着那黑熊崽子小小的,担心养不活。
  “我媳妇有个养殖场,那头有不少奶羊。
  没办法,只能先送过去养几天,等着问问动物园要不要。”
  许世彦还是觉得,卖动物园去比较好点,鹿场那边养大了,估计也得杀。
  很多人知道许世彦家里有养殖场的事,大家也没多说,反正别人家肯定是没那个条件养活。
  许家那个养殖场,正好就在槽子河回东岗屯子的半路上。
  上车之前,许世彦就跟司机说过了,到那块儿停几分钟,他下去把黑熊崽子送过去。
  所以司机到地方停车,许世彦抱着俩黑熊崽子跳下车,赶紧跑去养殖场。
  正好赶上许世安在养殖场呢,许世彦把俩黑熊崽子交给许世安。
  让他看着安排在一个避风的圈舍里,再弄点儿羊奶喂,先养着,过几天再说。
  许世安瞅着俩熊崽子挺有意思,就给抱到自己住的值班室去了,又亲自去挤了羊奶喂。
  那俩黑熊崽子昨天就没得吃,快饿迷糊了,哪里管是什么奶?反正吃的挺香。
  许世彦顾不上那么多,送过来就赶紧走了。
  汽车返回参场油库,众人下车,许世彦也牵着四条狗回家。
  到了爹妈那边,把狗拴起来,这才进屋跟老爹说话。
  “爹,妈,我回来了,今天打了头黑瞎子,还得了俩黑瞎子崽儿。”
  许世彦知道爹妈担心,所以一进屋先说。
  自打早晨许世彦牵狗走,许成厚和周桂兰就惦记着。
  如今不是以前了,其实老两口挺不乐意儿子再去打猎的。
  熊胆是值钱,可也危险啊,如今日子好了,手里也有点儿钱,他们不希望许世彦再去冒险。
  直到儿子安然无恙回来,老两口这才松口气放心了。
  “啊?还抓了俩崽子?那你弄哪儿去了?带回来了么?咋养活啊?”
  周桂兰一听,便是一连串的问题。
  “没有,不敢往家里带。
  放这边,外头那四条狗还不得一天到晚叫唤个不停啊?它们都认黑瞎子。
  要是放我那边,不用别人,许海源就能把俩黑瞎子崽给搓揉死。”
  他家那俩孩子皮的,见啥都不怕。
  为啥这四条狗不敢往回牵?一个是怕狗叫唤影响那俩小的,另一个,就是怕许海源那混蛋玩意儿,成天搓揉狗。
  他能干出来骑着狗满哪跑的事儿,为了狗好,还是离着许海源远一点儿吧。
  听见儿子这么说,老两口都乐了,“也是,那孩子就差上房揭瓦了。
  不往回带是对的,那黑瞎子崽毕竟是野物,养不熟。
  家里孩子多,万一让它咬了咋办?”许成厚轻咳两声,正色道。
  “我记得咱家还在大营的时候,就那个兽医老程,他有一回进山打死个黑瞎子,抓回来个崽子搁家里养。
  老程他家闺女都三四岁了,那小黑瞎子崽才多大啊,一下子就把老程他闺女给扑倒了。
  吓得老程赶紧把那黑瞎子崽卖出去了,不敢留在家里。”许成厚岁数大,经历的事情多。
  “对,对,爹说这个事情,我有点儿印象。”
  许世彦一听忙点头,这个他听大营的人提起过,有印象。
  后来,那只小黑瞎子被卖给动物园了好像。


第二百七十八章 清明
  三月下旬,大田地的雪都化的差不离了,山上背阴坡还有一层雪。
  大队里召集人手开会,开始分地。
  二大队共有三百五十九户,一千八百二十人,耕地两千四百多亩,去年新栽参地三千多丈。
  耕地要留出一部分做机动地,其余的,按照土壤肥沃程度、距离村子远近、附近水源是否方便等先天条件,分为三等。
  好地块争取做到每家每户都分到,中等地块也是一样尽量均分。
  质量参差不齐,散落在各处的地块儿,则是按照往年产出情况进行折算,一亩半折一亩,甚至两亩折一亩。
  每个待分配的地块都有编号,大家抓阄分配。
  这样一来,很多人家都分到了好几块地。
  许世彦的户口迁走后,苏安瑛就是户主,这分地大会也是她来参加。
  最后分到了四块地一共五亩多,当然,这是登记在册的面积,实际面积应该是将近六亩。
  许成厚老两口,也分到了两亩多地。
  许成厚找人置换了一下,有几块地能够跟儿子家的连在一起,以后侍弄方便。
  原本各家的自留地,也就各家保留不动。
  参地倒是要容易些,按照人口,新栽每人一丈八尺,像许世彦家还有五口人,就能分到九丈新栽。
  还有今年的参土,也是按照每人一丈八尺,一次分三年的,每个人分五丈四。
  参栽子和参籽,到秋天统一分发,三年后起参,每口人交任务二十三斤水参。
  各类农具,能做到每户都有的,都尽量平均分配。
  也是抓阄,谁抓到差一些的农具,也不会抱怨。
  做不到每户一份儿的,那就拍卖,价高者得。
  拍卖所得,集体留一部分,剩余的分给各户。
  东岗这边没啥大型农机具,二大队牲口多一些,都是直接卖掉,谁家想要就出钱买。
  这一部分收入,基本上就是归队里了,留作队里几个干部的工资之类。
  当然,也有人怀疑,是被昧下了。
  二大队还养了不少猪和羊,也是一样的办法处理。
  分田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挺麻烦,忙活了两天,总算把地都分完。
  因为之前一直在宣传,舆论导向也都偏向单干,大家伙儿都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土地分配到户之后,相邻的农户就要划定地界。
  通常情况下,各家都会主动让出一部分土地。
  或者是一根长长的垄,或者是一条小水沟,再或者是一条便于通行的小道儿。
  由于村风朴实,而且相邻地块多数都是一个小队的,也多数都是邻居,所以彼此之间相处融洽,很少发生争执。
  也有的人家爱计较,争那一垄半垄的地,这时候队里干部就会出面协调,基本上都能顺利解决。
  转眼进了四月,清明节了。
  “许大爷,跟你商量一下,从你家扯跟电线用用啊。”
  四月五号一大早,公社的人过来,找许成厚商议事情。
  每年清明节,东岗公社各大队、社办参场、供销社、医院、学校、工业、建材等等相关部门,都得安排人到后面的烈士墓来扫墓,祭奠烈士。
  这可以说是一年一度的盛大仪式,公社都得扯电线挂大喇叭。
  以前从别处扯线,等着许成厚家房子盖起来,多数就是从这边扯线了。
  “行,行,你们尽管用,不要紧。”
  许成厚并没有心疼那几毛钱电费,笑呵呵的摆手,让人从家里扯电线出去,将大喇叭挂在烈士墓前那棵臭李子树上。
  上午七点半,各单位的人全部到齐。
  东岗小学的锣鼓队先开场,然后公社领导讲话,各单位代表讲话,高中、初中、小学生代表朗诵,最后献上花圈。
  在东北,到了清明才可以开窗户。
  烈士墓附近各家各户,这时候都敞开窗,好多人趴在窗台上往外看热闹。
  还有一些人,爬上房顶或者树上,就为了看的远一些。
  小学全体师生都要来参加,许海源等育红班的学生就放假。
  许海源一看这么多人,他一个小屁孩太矮了啥都看不见,急的不行。
  许成厚一看,就把孙子扛到脖颈上,让孙子看热闹。
  许海源六岁了,这孩子长得又壮实,许成厚扛着孙子,也是够他累的。
  没辙,许世彦作为参场代表,在现场呢,没工夫哄孩子。
  好不容易,扫墓仪式进行完毕,各单位的人陆续散去,许成厚累的一头汗,把许海源放了下来。
  “哎呦我的脖颈子,我的腰啊。”
  老爷子揉了揉自己的脖子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