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为它的普及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保守估计,98年影碟机在国内的装机量超过五千万台,光盘已经开始和录音带的销量平起平坐了。
  海韵音像开始补拍一些出版过歌曲的MTV,然后把这些曲子以光盘合集的形式再版,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发行,赚取额外的价值。
  去年海韵音乐节上演出的节目经过精挑细选,被海韵做成了五张专辑出售,总销量在四百万左右。
  这个销量不让人十分满意,但也还将就。
  这些专辑的余晖还在市场上萦绕,新一年的音乐节就进入了筹备阶段。
  摇滚在华国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乐队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今年要参加音乐节的乐队会更多。
  作为独立执导的电影处女作,《不见不散》给张歇带来了信心。
  新年过后他就开始组剧组,他今年要拍摄的电影是一部爱情片,下半年他要拍一部动作片。
  在张歇组建完剧组启程去平山影视城的时候,李志洲也带着《流星花园》剧组来到了影视城。
  两个女团和三个男团,近三十个美女俊男成了影视城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年四月份的平山影视城异常的热闹,已经有六个电影剧组和七个电视剧剧组进驻,除了这里,海边的黑岛乡楼上影视基地也有两个剧组进驻。
  附近的村民在看热闹的同时也起了影视瘾。
  对于海韵音像另外两个女团去拍电视剧,海浪花乐团是相当有意见的。
  这不,海浪花的四大美女就坐在梁凉办公桌前,以一种吞食天地的眼神看着梁凉。
  “你们不去排练,跑这里来干啥?”
  “我们也要拍电影。”小瑶作为代表发言,同时还伸出爪子以一拍桌子。
  梁凉皱起眉头:“你们不是有事情干嘛,也都是明星了,凑什么热闹?”
  “我们想当电影明星!”
  梁凉头疼。
  “我让她们去拍电视剧是因为她们名气低,你们现在一张专辑出来上千万销量起步,但是她们呢?她们一张专辑最多能卖几十万这就是差距,我希望通过演电视剧让这些名气低的男女团积累名声,他们有了名气不管是拍电影还是…”
  梁凉突然一拍脑袋。
  特么自己这不是糊涂了吗,海浪花有这么大的名气,为毛不让他们去拍电影?
  说不定她们拍出的电影会创造更多的效益。
  自己这不是端着金饭碗要饭吗,光想着她们能出专辑,其实她们也是可以拍电影的。
  “好了好了,我马上找人给你们写剧本,让你们拍一部偶像剧怎么样?四个小姑娘跳起来拍巴掌。
  “那你能不能演男主?”
  梁凉一翻白眼:“赛脸是不?给你们拍电影了,这怎么还惦记上我了?赶紧滚蛋!”
  四个小美女欢呼着一哄而散。


第615章 光凭热情肯定不行

  梁凉真没有拍电影的打算。
  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别看平时嘻嘻哈哈,嬉皮笑脸,但真让他去演戏,他有时身体会比木乃伊还僵硬,表情比僵尸还难看。
  他就不准备去浪费胶卷了,那也是钱,还是自己的钱。
  再说他一个老板,跑电影里去出洋相,图啥呀?
  他可不是乡港永胜老板,没事儿就跑电影里去出风头。
  海浪花几个人走了以后,梁凉还真想让她们上电影的事情,但是想了想还是推翻了让她们拍电影的想法。
  其他两个女团现在在拍电视剧,海浪花却上了大银幕,你这明显就是偏袒了。
  另外两个女团对海浪花要说不嫉妒那根本不可能,作为老板他只能弥补这种矛盾而不能扩大。
  还是让她们也拍电视剧吧,海浪花也拍电视剧,其他女团就不会有什么不满了。
  虽然海浪花的江湖地位有资格要特权,但梁凉还是要尽量淡化这种差异。
  《流星花园》如果火了,跟风的作品会有一群。
  就拍这类型的片子,这种偶像剧的剧本基本也不需要多高智商就能写出来,让创作组自己看着发挥吧。
  内容上只要不消极不颓废,尽量暂时社会美的方面就行了。
  从明年开始,海韵音像准备拍摄有自己风格的电影,主要就是暂时国家美好方面的电影。
  他不会去拍那种展示国家贫穷肮脏丑陋的电影,他也没想去国外拿奖。
  就是国外那些垃圾电影节颁奖给他,他也不会去领。
  当然,人家也不会发给他。
  外国人要看的是华国贫穷落后愚昧无知肮脏的电影,他要拍暂时华国美好一面的电影,人家能颁奖给他才是怪事儿。
  第四节海韵音乐节马上就要到了,梁凉坐在办公室里在想一件事情。
  像罗鳞那样的烟嗓从二零零零年开始到二十年后,最有代表性的也就三个:刀郎,无所谓和阿杜。
  三个人虽然都是那种干巴巴的嗓子,但是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其中刀郎和阿杜的嗓音相似度较高,无所谓比较另类。
  如果现在把刀郎推出来,就得借用这两位的作品了。
  梁凉把阿杜和无所谓代表性的作品写了出来,看了很久。
  可惜风格不符。
  罗鳞虽然还没成名,但是他的歌已经有了自己风格的雏形,阿杜和无所谓歌曲与他的风格一点不搭。
  如果安插一首还能鱼目混珠,用多了就感觉不协调了。
  罗鳞去年发行的《北方的天空下》最终的销量和梁凉预测的差不多,虽然没达到二十万但也超过了十五万。
  放到别的音像公司,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这也算是大卖了,但在海韵音像这就是销量垫底的存在。
  海韵音像销量过千万的专辑有,销量过百万的专辑有很多,销量几十万的专辑数不胜数。
  销量没超过二十万都属于垫底。
  出名要趁早,今年罗鳞二十八岁了。
  上一世罗鳞出名都三十好几了,这一世梁凉觉得还是让他早出名两年比较好。
  虽然去年他的专辑销量一般,但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今年应该趁热打铁再给他出一张专辑,争取达到五十万的销量。
  罗鳞和他的乐队再一次来参加音乐节了,他们一致认为参加音乐节好处多多。
  在音乐节上可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还可以和天南海北的乐队进行交流,对自己的见识和水平都有益处。
  所以今年没用梁凉询问,他们自己就来了。
  罗鳞自然又拿来了他的新作品,这些作品就是上一世他出版的《走进新江》。
  这些曲子真的不太行,里面都是一些新江民歌的翻唱,这类曲子没有多大的市场。
  “梁总!我们现在有一档节目,新江卫星广播电台要和我们合作做一档《你的故事我的歌》节目,我们现在在犹豫要不要参加。”
  “在电台做节目?什么性质的节目?”
  罗鳞不啦不啦说了一气。
  梁凉听懂了。
  就是说新江这个什么星的电台有一档叫《非常快乐》的节目,罗鳞去给人家写片头音乐。
  这个节目的主持和梁凉比较熟悉,闲聊的时候就邀请罗鳞在他的节目开设一个原创音乐的板块。
  这就是那什么《你的故事我的歌》这个栏目的由来。
  具体的方法是每周四从听众热线里电话或者来信里由听众讲诉他们的故事,根据这些题材由罗鳞和听众们创作两首歌曲,在星期日里播放。
  目的是通过这个栏目来扩大原创作者群。
  非常新颖的想法,不说在九八年,就是往后推二十年,这是很有创意的节目。
  “一个星期创作两首能达到在电台播放水平的歌曲…你们能做到吗?”
  这个任务的艰巨性可是不小,梁凉觉得这有点扯。
  一个月两首,一年将近一百首。
  星期四听故事,星期天播出…
  这中间要根据素材作词谱曲,如果编曲伴奏排练,而只有三天时间。
  罗鳞兴致勃勃:“我觉得我们能做到。”
  梁凉苦笑,这要是不撞一回南墙估计是不知道回头的。
  “罗哥!那你们有报酬吗?”
  罗鳞摇头:“没有!这档节目没有赞助也就没有报酬。”
  没报酬?这玩啥呀?
  “那么如果听众创作出了好的曲子,你们采用了会给人家报酬吗?”
  “也没有!”
  这就有点玄幻了。
  不管什么稿件一旦被电台采用,不管多少都得给人家稿费的,你这什么都没有怎么玩?
  “那么歌手呢?”
  每个星期都有两首歌曲要唱,而且风格肯定不同,这就需要大量的歌手。
  你一分钱没有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歌手?
  罗鳞眨巴了几下眼睛,歌手这个问题他还没考虑。
  “如果这档栏目在连湾,歌手咱们有的是,但是新江就无能为力了。”
  从创作到演唱就三天时间,就是坐飞机来回跑都来不及。
  “我觉得你们参加这个栏目有锻炼价值,但是难度非常的大,我怀疑你们做不了两个月就得散伙。”
  没钱光凭热情,这肯定长远不了。


第616章 金老板耍花枪

  办这样一档栏目,自己不领报酬,也不给那些那些写歌的听众报酬,这怎么可能办下去?
  不过罗鳞他们这种为了本土音乐发展这种牺牲精神倒是让人刮目相看。
  梁凉叹息一声:“这么的吧,你们一期节目我以广告的形式赞助六千块钱,在二零零零年之前,你们做多少节目我就赞助多少期,否则你们真的玩不了几天。”
  全当打广告了虽然地方远了一点,广告效应差了一点。
  梁凉的话让罗鳞从心底一喜,乐开了花。
  一期节目六千块钱,对于他们这个小栏目来说足够完成一切了。
  有了这六千块钱,他们可以理顺很多纠结的事情,给写歌的听众发写歌钱,请职业歌手唱歌。
  当然不会给太多,写歌唱歌一首五百,提供故事的人给五百,这样一半儿的钱就没了。
  剩下的钱给自己这边的创作人员发点福利,《非常快乐》的主持也得分点好处。
  六千块也就差不多了。
  “梁总!你说的话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不过你们创作的歌或者说听众创作出的歌,海韵有优先挑选出版权,这个没问题吧?”
  “没问题!太没问题了。”
  六千块钱既做了广告又买了两首歌,梁凉觉得自己没吃亏,虽然这些歌未必用的上。
  “你们新江是不是有刀郎这么一种称呼?”
  “有哇!刀郎是维吾尔族的一个分支,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居住,同时刀郎也是喀什地区的一种文化现象。”
  罗鳞给梁凉科普。
  “罗哥!你去那里采过风?”
  “去年你不是让我多下去采风积累生活吗,音乐节过后我就去喀什的麦盖提,巴楚、莎车一代待了好几个月,那里的民间音乐太美了。”
  “罗哥!我是这么想的,你以后就用刀郎这个名字出作品怎么样?”
  罗鳞有些疑惑:“为什么呀?”
  以前的艺人都喜欢用艺名,现在好像不流行这个了。
  “我昨天掐指一算,你用这个名字会红透天的。”
  罗鳞呵呵笑了。
  这有点扯淡了。
  “算命是假的,我觉得你的作品已经有新江地方音乐的味道了,你用刀郎这个名字有代表新江音乐的意义,还能给你带来好运。”
  “你觉得这个名字能带来好运?”
  梁凉点头:“必须的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