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九三之农民乐队-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场压轴的黑豹乐队也像白场的蓝鲨乐队一样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演出在十一点结束,散场后的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就在外面大街上的各个摊位上喝酒吹牛聊天,一些被撩拨的春心荡漾的姑娘也在这里徘徊,希望能遇到心仪的乐队成员,来一次美丽的浪漫。
  她们的等待注定白费心机。
  音乐节组委会规定,夜场散场后各乐队不得到外面去聚餐吃饭。
  就是要去,也要等外面的观众彻底散净以后再出去。
  无他,这些要是出去,那些姑娘们非的像看见鲜花的蜂蜜一样扑上来。
  如果这个世界都是女人组成的倒也好说了,关键是还有其他男人。
  那些血气方刚的小伙看见姑娘都被这些玩摇滚的吸引去了,这非打起来不可。
  一打起来,公安一介入,这就像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所以,音乐节组委会的决定尽管有些不人道,但绝对是最明智的。
  但梁凉也不是一点不通情面,等观众退场以后,提前预订的几个以前就在海运歌舞厅外面烧烤的摊主就被招进了音校的院子,专门为这些乐队人员服务。
  四十多支乐队二百多号人,也够这几个摊主忙活的。
  玩摇滚的这些人从来就没有早睡早起的概念,这些家伙就着啤酒吃着烧烤,一直撸串撸到三点多。
  要不说有些乐队第二天还要上白天场,这些家伙撸到天亮也不是问题。
  梁凉对他们的要求是不许谈论女人也少谈国事,最好就是谈论音乐交流经验技术。
  毕竟这个院子里那些烧烤的师傅和他们的家属都是外人,喝点比酒管不住嘴把自己和那些果儿的破事儿拿出来晒。
  毕竟每个玩乐队的,哪个还没几个倒贴的女人。
  这些事儿要是被外人听见到外面添油加醋的一渲染,本身这个圈子名声就不太好,这样一来不更完蛋了吗!
  梁凉所做的努力也就打了折扣,所以这些话题是禁止的。
  说明了原因这些乐手也能理解,聊天的时候都刻意回避了这个话题。
  梁凉只待到十二点多就回去了。
  五月天乐队音乐节后就要去乡港,梁凉必须给他们选出专辑的曲子。
  海浪花乐队的曲子是以绿岛和东南亚歌手为蓝本,五月天的歌梁凉就准备对棒棒国歌曲下手。
  从九六年开始,棒子国的文艺就开始腾飞,开始出现一些很不错的曲目。
  梁凉又开始掐尖行动了,下一个一网打尽的就是韩流。


第510章 引起重视

  上一世,作为一个乐队的贝斯兼主唱,你必须要对各种流派风格的歌曲进行了解,汲取自己需要的精华,舍弃没用的糟粕,才能创作出自己的歌曲。
  这是一个玩音乐的人的基础。
  作为一个音乐人,平时你琴也不练歌也不听那你在这行里混什么?
  上一世梁凉他们的乐队虽然没闹出大名堂,但也曾经做足了功课,最起码他们练琴下过苦功,歌也听了海了去了。
  国内国外的歌曲,不管是流行还是摇滚都听过研究过。
  梁凉脑袋里别的东西留下的真不多,你问他马总统什么时候开始搞阿里,麻花疼哪一年开始玩QQ他还真不知道。
  但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是谁唱的,发行于哪一年他可记得很清楚。
  狠心和眼睛水汪汪的小倩小瑶告别,梁凉当然知道她们想什么,说实话他也挺想的。
  但就是想也得憋着。
  梁凉回到自己的宿舍,坐在桌子前开始回忆沉思。
  韩流从零零年前后进入华国,起初还处于不温不火的状况,但在一零年后开始火热并达到巅峰。
  那一段时间,国内的众多卫视到处都有韩剧韩星的影子。
  一档综艺节目如果不请几个韩星,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甚至还出现一个没出息的玩意儿对韩星单膝跪地的破事儿。
  那些年韩流在内地那叫一个嚣张,除了它们本身的实力外,也有势力在背后推波助澜,眼看韩流就要彻底占领内地的影坛和歌坛了,一个叫萨德的东西突然出现,让这些韩流一夜之间被扫地出门。
  大概推动韩流背后的资本都没想到,大众对韩流的抵制没起什么作用,却被最大可能是自己一方势力鼓弄的萨德给干死了。
  他们辛苦多年的成果被猪队友给搞死了。
  当韩流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作为一个音乐人你根本无从躲避。
  梁凉虽然从心里不喜欢韩流,但在大势下也是无可奈何。
  那些年他对韩流也是了解颇多,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但那些流传较广的曲子还是铭记在心的。
  上一世他对韩流无能为力,但这一世他凭借重生时脑袋里积累的大量知识,阻击韩流不敢说行,但釜底抽薪他还是做的到的。
  梁凉开始回忆,在脑海里回忆那些有影响力的韩流歌曲。
  大概十分钟后用笔在本子上写下了第一首曲子的名字《叭叭叭》。
  这是棒子国一个叫窟窿组合的曲子,发行于九六年。
  内地歌手孙月翻唱过这首歌曲,翻唱后的名字叫《快乐指南》。
  这首曲子在当时也是火过好一阵子。
  这是梁凉选出的第一首曲子。
  九六年棒棒才开始发展娱乐业,在九九年李真闲出来之前还没什么成绩,这个窟窿组合大概是唯一拿的出手的组合了。
  回忆起了第一首,接下来的记忆就像打开的闸门一样源源流淌。
  梁凉在纸上写下的第二首歌叫《糖果》,是一个棒棒国由字母组成的乐队的曲子。
  这个组合出现已经零零年前后的事情了。
  这首歌梁凉不是觉得很好听,但它当时的影响力很大也就想住了。
  这首歌也有翻唱版本,是乡港莫温薇演唱的,但是叫什么名字梁凉想不住了。
  梁凉写的第三首和第四首个就是高耀太那两首著名的《火花》和《纯情》。
  在零零年代,高耀太是韩流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在零零年前后,李真闲和高耀太基本代表了韩流开始崛起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组合。
  这两首歌是高耀太做著名的代表作。
  梁凉把这两首歌抽走,基本也就等于断了这个组合的腰,再加上他抽走了李真闲那首红透天的《哇》,韩流最初崛起的源头也就被他给打断了。
  等他的音像公司成立,他再培养出几个组合,取代韩流里的那些唱跳组合。
  上一世韩流往内地倒文化垃圾的场面注定会大大减少。
  第五首他选出了一首叫《谎言》的歌。
  选完第五首歌他伸了个大大的懒腰,看看时间一点半了。
  睡觉!今天他准备就选这么多了,明天再选一些就够了。
  梁凉写下这些歌曲的名字还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要记谱配词还要在编曲上下功夫。
  就是当搬运工也并不轻松。
  这些曲子都是流行歌曲,要把它们改成摇滚哪怕是流行摇滚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海韵音乐节第一天的夜场卖出了五千张整的门票,与白天场相比能盈利个三千五千的。
  这点钱梁凉连用眼角去夹一下的时功夫都不想费。
  盈利多少钱梁凉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音乐节的口碑。
  要把海韵音乐节打造成一个地方名牌,口碑是至关重要的。
  从组织管理方面到节目演出方面都要征询观众的意见。
  毕竟是第一次亲手办音乐节,自然有照顾不周的方面。
  两天下来,服务人员就汇总了很多观众意见。
  这些意见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属于口嗨,这些满足个人意愿的意见没有什么实际作用,除此之外倒是有一些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将来会被采纳。
  当音乐节举行到第三天的时候,一些来自省内的外地观众来到连湾,人数达到了几千人。
  这些人一些是准备在连湾旅游,然后顺便看一下音乐节。
  这些人的到来,进一步扩大了门票的需求。
  但是门票的数量却不会增加,这就出现了供需的矛盾。
  加场的呼声开始在歌迷们中发出。
  连湾电视台对这次音乐节也保持了足够的重视。
  他们做的两个和乐队有关的纪录片都获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他们不可能不重视这样一次摇滚盛会。
  从第一场开始,他们就现场录像,先是做成新闻的形式播放,然后连夜做成了十分钟左右的短片第二天播放。
  这部短片播放后,引起了市委一些干部的注意,他们才突然发现音乐节似乎可以和足球一样成为连湾市的另一张城市名片,而且好像还可以成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因此第三天的夜场,有主管文化产品和经济的领导就来到了海韵音乐学校,现场观摩了音乐节的演出。


第511章 加演四场

  这种场合就需要兰桂坊出场了,她以前作为连湾日报社的一份子,怎么说她曾经也是体制内干部,对体制内的套路比较熟悉。
  由她出面梁凉在一边作陪就非常合适。
  在观看表演的同时,这些领导就询问了梁凉很多事情。
  借此机会,梁凉就说起了他的大吉他计划。
  他的计划就是将来在连湾以及下属的县市做成一个庞大的吉他市场,除了行销全国外还争取出口到外国。
  主管经纪部门的领导在听完梁凉的描述后在傻眼的同时又有些惊喜。
  傻眼是他们不清楚吉他这个产业,对于这种只能做乐器的东西能形成一个产业心里准备不足。
  惊喜的是一旦这个产业形成,也能形成一个龙头带动一大片下游的产业链。
  他们决定向市里反映一下,论证一下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梁凉对于市里对这个项目没抱多大指望,对他们而言这毕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并且也不是人们生活里的刚需产品,他们未必会有多大的支持。
  等民间自己做出规模了,政府自然也就支持了。
  对吉他这个项目梁凉对政府的态度没怎么当回事儿,但是这些领导对于音乐节的意见他还是听得很仔细。
  在看到音乐节上演的节目大多数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后,主管文化的领导非常高兴,他提议这种形式这种内容的活动以后要多进行一些,这对繁荣市民的文化生活,增进人们开拓进取的精神有巨大的益处。
  当然,如果音乐节的规模和名声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吸引来的游客也能给连湾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对社会有益处的活动,自然政府是会支持的。
  这音乐节一年也就能开一次,政府就是在支持还能一年开两三次呀?
  那是不是有点扯了?
  虽然后世有的音乐节分春季和秋季,但梁凉却没打算那么干,那样在人们心里就失去了新鲜感,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活力,还是一年举办一届为好,不过规模倒是可以扩大,明年要不要租体育场办音乐节。
  租体育场花费不菲,但是能容纳的人数也多,怎么都不会亏本。
  因为有慕名而来外地人的加入,音乐节白天场就算不是礼拜天也照样满员了。
  等到五天音乐节最后一天的演出结束,还有众多外地源源不断而来的歌迷。
  梁凉是真的有些傻眼,这回来到外地歌迷已经不限于省内了,省外都有来的。
  最远的竟然有鲁省和冀省的歌迷。
  在连传呼机都算不上普及的95年,他们是怎么知道连湾市举办音乐节的?
  他可没上中央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