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九八一年-第6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喂喂!你还讲不讲理啊?我们是公安局,残疾人、流浪汉归民政局管!”
    “诈骗犯也归民政局管?”
    “诈骗犯?叫饭花子而已,够得上吗?”
    “你们没有管过,怎么就知道够不上呢?那些叫饭花子都是被诈骗团伙控制的,积少成多,他们头目的犯罪金额足够判刑。”
    “这真的不能管,后遗症太严重,管起来不难,收尾就太难了。”
    “我知道,你们是怕那些真有残疾的不好处理!”
    “对啊!把这些人抓了不得给吃、给喝、给住的地方?这得花多少钱?”
    黄瀚无语,这其实就是九十年代甚至于两千年后的现状,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这种职业乞讨团伙。
    一直到二零一五年后,这种现象才几乎绝迹。
    人心险恶,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是人,有些真的不能算人!
    比如说靠残疾人乞讨谋利的就不是人。
    更有甚者,把正常人迫害残疾了,妥妥的是魔鬼!
    其他地方黄瀚管不着也管不了,但是三水市必须杜绝这种丑恶现象!
    他想了想,道:“这样吧,你帮我约你们局长,约民政局局长,我让他们把这事儿管起来!”
    “你让我约我们局长,还要约民政局局长?”刘小明挠挠头疑惑道。
    “对啊!我还准备举荐你主抓这件事,还要你保证做到整个三水市以后都没有一个叫饭花子!”
    刘小明真的很聪明,他立刻明白了,喜道:“你是准备让我干出成绩对不对!”
    “然也!你想想,在你行动之前,我们的步行街被叫饭花子弄成什么样子了?
    你行动后,步行街恢复了安定祥和、富丽堂皇,所有的群众、领导干部是不是有目共睹?”
    “是啊!这种成绩一眼就瞧得出来。哈哈,我干,可是抓控制这些叫饭花子的团伙容易,善后麻烦大了。”
    “得!不就是要花钱么?我准备改造东郊原东方红布厂的两栋厂房来安置叫饭花子、残疾人、流浪汉,生活条件用不着好,只要能够满足最起码的生活标准就行!
    你们联合民政局只管抓人、破案,打击职业乞讨团伙时肯定能够收缴一些物资和脏款。
    可以把被褥、衣服、饭盆等等用于确实暂时生活无着落的那些人身上,钱不够,我出。”
    三水市重点往西发展,目标是和太州市连成一片。
    原“东方红布厂”红火时有好几个兼并的集体小厂,其中一家在东郊。
    后来“中港实业”整合了“东方红布厂”、“胜利纺纱厂”、“光华毛巾厂”等等七家单位后,在开发区集中建厂了。
    坐落在东大街的原“东方红布厂”总部如今已经被“家园集团”征用开发成了住宅小区。
    补偿款当然归“中港实业”,按照此时算,相当划得来。
    唯有黄瀚苦笑连连。
    为何?
    由于他影响了三水市的发展轨迹,导致“东方红布厂”的地皮提前了十五年开发。
    其实亏大了!
    但是为了三水市更快更好地发展,黄瀚一声不吭,认了。
    黄瀚一直认为囤地皮相对于买商品房囤着,性质更加恶劣!
    因为囤商品房,不影响整片地区的配套建设!囤地是处于停滞状态,伤害到城市的发展。
    原“东方红布厂”东郊的分厂占地面积十亩左右,有两排外加几间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室、小食堂。
    因为离火葬场太近,那里没人去征用来建住宅区,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略微整理一下,用来安置流浪汉、叫饭花子很合适。
    还有一个好处,民政局也在城东,火葬场、公墓就是他们的下属单位,方便管理。
    收容来的流浪汉中但凡不是残疾人、有劳动能力,完全可以安排他们去火葬场、公墓做工养活自己。
    不肯干活儿,或者对工作挑三拣四,那就强制劳动,社会主义也不可能养懒汉。
    想白吃白住不干活儿,没门儿!
    如果选择自己离开,收容所肯定不拦着,但是要警告他们,以后别再出现在三水市的地盘上!
    黄瀚把方式方法略微说了些后,刘小明点头道:“这些主意都不错,应该花不了太多钱。”
    “是啊!安置点不能好,伙食也不能好,防止那些人觉得吃得好、睡得香,赖着不肯走。”
    “哈哈,我明白,除非智力残疾,否则哪有可能不知道家是哪里的?
    只要他们肯说出从哪儿来,我们就能把他们送哪儿去!
    怕就怕他们死活不肯说,如果吃得好、睡得好,估计这辈子都不会说了!”
    “所以要把安置点搞得像个集中营,睡稻草打地铺,仅仅提供勉强温饱,逼他们想着回家。”
    “只要他们跟我们的办案人员说明了身份,家庭地址,以后肯定再也不敢来我们市了。”
    “记住了,把这事儿办漂亮了,一定要做到国庆节那几天,三水市一个叫饭花子都瞧不见。
    需要人帮忙,去找乔效军、石定辉、谷劲松他们,全力企业、华美风等等单位的几百联防队员都是你的援兵。”
    “这事儿不难,我们以前一起练武的同学太多了,我请他们帮帮忙也是一句话的事儿!”
    “想要把职业乞讨的犯罪团伙一网打尽,一定要发动群众检举揭发。”
    “我知道,那些人都有窝点,附近居委会的大妈们肯定都认识他们。”

第八百三十九章 立大功了
    小时候,刘小明就被邻居们调侃“四脚白,家家熟。”
    这句话要用三水市方言说才押韵。
    意思是四只脚都是白毛的土狗喜欢走东家窜西家,不能养。
    刘小明性子活脱,喜欢到处逛,好打听事儿,整个黄陈居委会几乎没有哪家他不认识。
    他去找居委会大妈和群众了解情况肯定得心应手。
    黄瀚还特别提醒道:
    “小明啊!这不是大案要案,但是办好了提高城市形象立竿见影!记住了,勿以善小而不为!”
    “嗯嗯!勿以恶小而为之。”
    前世今生都是从小和刘小明一起长大,对刘小明太了解,知道他是个良善之人,热心人,没有远大抱负的人。
    今生的刘小明是警校毕业生,拥有大中专凭,人生轨迹应该可以精彩的。
    黄瀚鼓励他,道:“你真的做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可以保证你十年内就能当上一个县的公安局长。”
    刘小明相信黄瀚,前世今生都信。
    他笑道:“哈哈,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不想当公安局长的民警不是好民警!”
    事实证明,刘小明是个好民警。
    抓叫饭花子这种活儿又臭、又脏,不容易出成绩,还容易惹麻烦,没人愿意多管闲事,他乐滋滋答应了。
    当天下午,黄瀚干脆约成胜利、钱国栋来“事竟成宾馆”浴区泡澡。
    接到黄瀚的电话后,俩人都高高兴兴来了,他俩今天刚刚巧不值班,也休息。
    市公安局夏局长、民政局吕局长都是刘小明通知的,他在电话里明说了,是黄瀚约他们谈事情。
    黄瀚的面子没人可以忽略,夏局长和吕局长不仅仅亲自来了,还跟着几个下属。
    为什么一定要刘小明给两位局长打电话?
    这当然是有目的的,估摸着两位局长有过这一次跟刘小明通电话的经历,肯定记住了刘小明短时间内忘不了。
    一边泡澡一边谈事情轻松惬意,黄瀚聊了几句客套话后,谈起三水市的市容市貌。
    他问以吕大勇为首的民政局几个领导干部,满大街都是乞丐,还是装扮得十分恶心的残疾乞丐,你们为什么视而不见?
    如今的三水市游人如织,还有港澳同胞和外国游客,他们看到那些作何感想?我们的城市形象还要不要了?
    黄瀚三年级时就在当时的三水县指点江山,如今是名牌大学生,更是三水市的高级智囊,吕大勇这个老朋友哪有可能不买账。
    他立刻表态民政局抽调所有能够调用的人手配合公安局,两家共同发起“净化三水市”的专项行动。
    头发已经花白的吕大勇以前是三水县劳动局局长,现在是三水市民政局书记,这是市局,他是正处级,应该是这十年升了两级。
    拿当时和他平级的秦昆仑不好比,拿绝大多数止步于正科级的领导干部比,算得上是步步高升了。
    黄瀚还特意跟夏局长好好聊了聊,也是老相识了,说话比较随便。
    三水市一直都是明城市、治安良好,发案率远低于平均水平。
    如今的三水市太出名,外来人口大量增加,游客更是越来越多。
    黄瀚最最重视治安问题,一直认为一个治安良好的地区,必然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
    外来人口多了,三水市警力不足是实际情况,其他地方的钱可以省,坚决不能短了公安局的经费。
    治安靠大家是经验之谈,发动人民群众齐抓共管很有必要!
    黄瀚建议夏局长在十月一号前两个星期集中全市警力、集结各单位联防队员来一次治安大检查。
    给所有的外来户办理暂住证,把拿不出身份证、无法查实身份的全部拘留。
    这样做好吗?会不会太扰民?
    黄瀚是过来人,知道这样做了,才是对人民认真负责。
    九十年代初的治安哪里是二零二零年可比?太差了。
    苏南省应该是治安最好的省份没有之一。其他地方出现拿刀动枪的劫道都不稀罕。
    社会主义中国理论上每一位公民都能够说得清身份,因为他只要报出名字和家庭地址,公安局就可以查得到。
    说不清身份的肯定是故意隐瞒,他为什么要隐瞒?十有就是在哪儿犯了事儿。
    先抓起来再慢慢审很有必要!
    此时太讲人权,是管不好治安的!
    三水市不怕麻烦,经常性发动全市外来人口大排查,名声传出去,有案子在身上的肯定不敢来。
    吓住了坏人,当然能够让良善之人生活得更加好!
    钱国栋和成胜利都知道黄瀚特别在意治安,在八二年就曾经要求当时担任三水县书记的沈建华发起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行动。
    三水市就是从八二年开始,连续被评为省治安标兵。
    他俩都表态强化治安很重要,一定要防范于未然,最好每年发动两次以上的全市大检查,一定要把身份不明,没有个人、单位肯作保的闲杂人等拘留审讯。
    他俩还都熟悉刘小明,因为刘小明小时候经常在黄瀚家玩,他们俩经常在黄瀚家喝酒、谈事情,见到过太多次。
    领导就是如此,都是希望提拔熟悉的人,给熟悉的人机会。
    他们没有明说,只是有一搭没一搭跟刘小明聊,故意听刘小明讲怎么抓控制叫饭花子的背后团伙。
    没有人是傻子,在场的都是公安局、民政局的主要领导,两个市领导如此抬举刘小明,他们心里当然有数。
    然后,刘小明就当上了临时组建的行动队队长。
    怎么行动黄瀚瞧不见了,因为他五月二号下午就去了沪城,临走前安排乔效军负责修建收容所。
    让黄瀚没想到的是,刘小明运气爆棚,居然破了个大案。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靠运气,最起码刘小明认真做事了。
    他很聪明,第二天就进行了布置,他鬼点子多,居然亲自化妆成了一个乞讨的残疾人,上街乞讨。
    一样的做出有团伙的假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