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九八一年-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春梅、陆惠、王慧玲等等都是女孩子,哪有可能自己做主答应跟着黄瀚这个男生去沪城,而且时间长达一个多星期?
    她们都回家征求家长同意。
    由于有德高望重的邱老师带队,这事儿变得简单多了,家长都乐得如此。
    为了鼓励陆瑶、王慧玲几个认真学习,黄瀚特意威胁她们,如果临近考试时成绩掉链子,就取消她们去沪城的资格。
    去沪城的机会太诱人,为了不掉链子,陆瑶几个真的肯下苦功,必背内容都能够过关。
    考完试的第二天,黄瀚团队就出发了,由于人多,大家一起乘长途客车。
    到达沪城后用不着住招待所,黄道舟在沪城出差呢,他已经让陈春松、陶俊安排、收拾好了。
    连邱老师一共十七人全部住进了黄瀚家离虹口公园不远的小洋楼。
    跟黄瀚洽谈的两位同志热情接待了黄瀚团队,联系录音棚和乐队的事儿根本用不着黄瀚操心。
    除了安排陆瑶、张春梅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独上西楼》,当然还会翻唱流行歌曲,反正大陆此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成文阁主唱《故乡的云》、钱爱国主唱《燃烧吧火鸟》,黄瀚和张春梅、陆瑶几个唱《梅兰梅兰我爱你》……
    录音很顺利,只不过花了不到一个星期,《往事只能回味》专辑录制成功。
    黄瀚带着大家玩了三天后才回三水县,回到家后大雪下了一天一夜,这是黄瀚记忆中的最后一场大雪。
    在沪城的这段时间当然要去看望姑妈一大家子。
    现如今的黄景兰家也是有钱人,住上了小洋楼。
    黄景兰调侃:托黄瀚的福,现在家里就是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绝对是书里描绘的幸福生活。
    她一口气生了五个闺女,一直遗憾没儿子,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家业大了更加不死心。
    黄景兰跟黄道舟和黄瀚推心置腹谈徐若男的婚事,她想着给五丫头找上门女婿。
    也就是入赘。
    黄瀚举双手赞成,沪城是大都市,跟农村截然不同,是不是入赘其实不太重要。
    八十年代初期,太多沪城人家有个儿子,一家子七八口人挤在一二十平方米的房子里。
    大小伙子因为没房子结不成婚的比比皆是,黄景兰家这么好的条件,找个上门女婿真的不难,完全可以挑挑拣拣,入赘个中专生都未必办不到。
    黄瀚鼓励黄景兰打破传统,新中国不是提倡男女平等吗?不是宣传妇女能顶半边天吗?凭什么必须嫁女?为什么不能嫁儿子?
    儿子多的人家就应该互通有无,嫁一两个出去有什么不可以?
    黄瀚这番话说到了黄景兰心底里,乐得她见牙不见眼。
    徐若男现在妥妥的是个女强人,当然不可能有“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观念。
    她当场答应妈妈和舅舅,不嫁人,想跟她交往的第一条件就是肯入赘。
    美金不太好搞,这两个月徐若男只收到了一万七千多。
    搂草打兔子而已,能搞多少算多少,用不着强求,黄瀚叮嘱徐若男继续帮忙收,三块钱以内的价格有多少换多少。
    徐若男越来越觉得美金难收的原因根源在人民币在贬值,黄瀚提高了收购价后,她表态花两三个月,再收十万块钱人民币的美元应该不成问题。
    黄瀚表态嫌少不怕多,超过十万块也不打紧,需要更多钱时打电话说一声。
    带去沪城参与录音的所有人都拿到了基本报酬五百块钱,张春梅、成文阁、陆瑶、钱爱国都是主唱,拿到了一千块。
    邱老师也是主唱,她把《往事只能回味》唱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录音师赞口不绝。
    黄瀚没给她报酬,而是给了一台索尼二十一英寸彩电。
    别人或许弄不着进口彩电,但是难不住黄瀚,阳光集团的副科级采购员蒋前进每一次都会随货车往三水县带收录机和电视机。
    今年春天三水县五金公司新提拔的副经理就开始亲自跑广州组织进口货源,这个副经理叫马前胜,是钱国栋的七个拜把子的兄弟之一。
    估摸着路子就是钱国栋指点的,根源其实是去年暑假黄瀚成功买回来三台索尼大彩电。
    “事竟成宾馆”的几十台电视机和录像机都是进口货,都是从广州买回来的。
    邱老师现在和黄瀚之间的感情不一般,她有可能早就想好了、想通了,认为黄瀚值得信赖,能够为她养老送终。
    在她心里,黄瀚就如同儿子般,她所有的家的理所当然会留给黄瀚,也就无所谓黄瀚给她添家私。
    陆瑶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当黄瀚把一百张大团结交给她,说这是出版磁带的报酬后,她根本不敢拿。
    她小声道:“我在沪城听录音棚里的师傅谈过,歌唱家出一盒专辑也只不过拿两千块,我只唱了一两首歌,根本不值这么多钱!”
    果然出去跑跑能够长见识,黄瀚给张春梅钱时,张春梅也这样说,还说吃住玩也花了不少钱,她不应该拿这么多钱。
    黄瀚笑了,道:“放心吧,我不会吃亏,我这一次跟沪城音像出版社的领导谈了个好价钱,你该得这么多!”
    “你骗我,你是故意多给我钱对不对?”
    “没!只要是担任一首歌主唱的都拿一千块,除了你还有成文阁、张春梅、钱爱国。”
    “那其他人呢?王慧玲该拿多少钱?”
    “人家乐队都是大牌,哪里用得着王慧玲拉二胡,她仅仅是参与唱了几段和声,我给了她五百块!”
    “你做事蛮公平么!”
    “决对公平做不到,相对公平可以有!”
    “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多钱呢!这些真的都是我的?”陆瑶忍不住拿起那一摞钱,乐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陆瑶太实在,这辈子都不知道有防人之心,黄瀚总是认为她运气好,遇上了自己这个大好人。
    陆瑶有萧蔷、王丽等等好朋友,那几个姑娘结婚时,都攒下了万儿八千的私房钱,然陆瑶却让所有的朋友们大吃一惊。
    因为她居然没有任何私房钱。
    为此她被萧蔷几个笑话了好几年!
    后来陆瑶也打听了,发现没有哪个姑娘不存私房钱,最厉害的是跟她年纪一样大的表姐,出嫁时居然有一万五千块。
    要知道那是一九九四年,杭州西湖区翠苑一区的商品房只不过六七百一个平方米。
    还有个咄咄怪事,九四年三水县商品房的价钱也得五六百一个平方。
    陆瑶挣了钱肯定是要交给妈妈,黄瀚给她出主意道:“我建议你留二百块,交八百块给你妈妈就行了!”
    “我留二百块?这么多钱我没有地方藏啊!”
    晕!怪不得,原来她从小就没心眼啊!
    “要不你存八年定期的保值储蓄,到了取钱时估摸着能够拿接近四百块。”
    “存银行能够有这么多的利息呀?”很明显她心动了。
    “唉!你干嘛要存钱,用来买喜欢吃的,卖几件喜欢的衣服不好吗?”
    “也好啊!我喜欢‘风牌’牛仔衫,可是太贵了,一直没敢问妈妈要。”她又改变主意了。
    “你都自己挣钱了,有点主见好不好?”
    “对呀!这么多钱都是我挣的呀!唉!我该怎么办呢?”陆瑶笑了,绝对是笑靥如花。
    王慧玲笨笨的,更加老实,黄瀚发给她五百块钱时,她连客气话都不会说,但是她那又惊又喜的表情真的让黄瀚唏嘘不已。
    女孩子的美各有不同,陆瑶、萧蔷、张春梅、沈晓蓉等等都各有个性,王慧玲却好像没有自我。
    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怜惜”,她偏偏又是那种瘦瘦小小的体型,在古时候恐怕属于能做掌上舞的另类。
    王慧玲是双手捂着书包走回家的,她今天的喜事不止一桩。
    刚刚结束期末考试,黄瀚带着她们去了沪城,因此大家都不知道考得咋样。
    今天都知道了成绩,王慧玲当然又取得了进步,虽然依旧是学习小组里垫底的,但是已经迈进了中等生的门槛,因为她这回是三十九名。
    陆瑶也是中等生,跟王慧玲中等偏下的三十九名不一样,陆瑶排名二十三,居然超过钱爱国一个名次,领先张倩五名。
    估摸着陆瑶进步最快多多少少跟黄瀚偏心不无关系。
    王慧玲一回家就打开书包拿出五百块钱给妈妈。
    王妈妈在钟表社上班一年也仅仅挣四五百块钱,见二闺女拿出五百块说是去沪城录歌赚到的,惊讶得合不拢嘴。
    然后她就拉着闺女的手问黄瀚对她好不好,叮嘱闺女一定要有眼力劲儿,一定要争取机会多和黄瀚在一起。
    然并卵!王慧玲是个老老实实的小姑娘,根本不开窍,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她心里多多少少有些自卑,原因很简单,学习小组的同学都是干部家庭,家庭条件都比她家好。
    她感到甜蜜的是黄瀚对她很好,好像还对她特别一些……
    (为了爆更一万字,熬了两个通宵,书友们给点推荐票鼓励一下呗!谢谢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树正气立新风
    (为掌门‘乌鸦爪痕’书友爆更一万字。)
    八四年一月三水县的积雪超过一尺,记忆中积雪到了开学时还没全部化了。
    那时黄瀚是在第二中学读初一,下学期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操场上铲雪。
    严打过后治安状况更加好了,再加上各单位都在招工,城市待业青年基本上都获得了工作。
    原本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居民也纷纷通过养鸡鸭鹅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三水县也不例外。
    但是因为有“新风服装箱包厂”、液压元件厂、阳光电器厂、五彩灯泡厂、好奇玩具厂等等单位大量放外加工。
    又有居委会严抓环境卫生,三水县城镇居民搞家庭养殖被有效遏制。
    最大的原因当然是居民有在家做外加工赚钱的机会,导致闲人锐减的缘故。
    三水县城镇居民赚得到钱,购买力自然增加很多,商业繁荣必须有,这又会提供商机,增加了就业岗位,三水县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原本因为价格贵,还习惯于买布做衣服的普通老百姓认为“风牌”服装系列不划算,然这种观念正在悄悄的发生改变。
    “风牌”专卖店一月份的销售迎来了火爆行情,三水县专卖店平均一天的营业额达到三四千块。
    这完全是三水县人民的平均收入明显提高,使得更多人舍得买一两件现成的好衣服过年的缘故。
    改革开放的红利体现了,总共十家专卖店都是生意兴隆,年底属于销售旺季,这段时间黄瀚家净赚了几十万。
    腊月里玉儿、张玉兰、俞勤等等主要负责人盯着专卖店忙着增加销售额,顾不上扩张。
    正月里是淡季,黄瀚给她们的计划是在杭城找两处、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找到一处营业面积不低于二百平方米的门面房买下,争取利用两个月时间能够把六家专卖店开起来。
    八四年年底苏南省所有的地级市都必须有“风牌”专卖店,江南的县城争取覆盖三分之一。
    模式依旧是个体户,店长是经营业主,一个专卖店的雇工人数基本上不超过八个。
    做服装的个体户太多了,专业售卖“风牌”服装堂堂正正,接受“新风服装箱包厂”统一管理、使用统一标识,店招和装修采取统一标准无可厚非,用不着担心出事情。
    黄瀚定下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