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天王巨星-第4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因为走向了正确的道路,我们华夏才能一举成为世界之首,感谢那些秉承国际主义、共产主义,为人类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
  相关话题在这一晚频频登上热搜前列,使得韩森的莫斯科演唱会热度空前,《喀秋莎》的相关视频拍摄片段,动辄都是数千万的点击播放量,足以窥见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
  无数网友翻遍历史,通读两国史书,对今晚这一幕更是感慨颇深。
  “很感谢前苏联当初的教导,如果不是当初教会了我们炼钢、合成氨、石油加工、化工合成、铀浓缩和同位素分离,还教我们造机床、造坦克、造军舰、造飞机、造洲际弹道……没有经历过一战二战的我们,我们哪能崛起的如此顺利!”
  “但正经来讲,现在的俄国也不可能是前苏联了……”
  “是的,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苏联了。”
  “我很感谢在百年前,我们韬光隐晦时,那个强大且帮助过我们的苏联,但同样,那也是个曾经压迫我们,企图控制我们的苏联,以及那个在边竟冲突中,事事威胁我们的苏联,我们可以缅怀,但请不要再回来了。”
  “如今啊,是个盛世,这边风光独好,就让韩森,代表我们全体华夏人,送那位逝去的引路人一首《喀秋莎》吧!”
  ……
  然而,除了华夏这边的热议外,在国外的一些社交网站上,尤其是以美利坚为首的欧美社交论坛上,却是因为《喀秋莎》这首歌,引起了轩然大波。
  只因韩森的这首《喀秋莎》中,有一句歌词唱作:“去向远方边疆的战士,把喀秋莎的问候传达……”
  如今,俄乌战争尚未平息,结局未定。
  乌克兰发言人在面对记者提问式,更是频频在国际场合要求过韩森表态支持乌克兰。
  在此之前,韩森一直不置可否。
  而现在,这一首在莫斯科演唱的《喀秋莎》,却像是直接的表达了韩森的立场。
  相比较这场热度空前的演唱会,这首《喀秋莎》明显更加刺激一些人的内心。
  在波兰首都,华沙。
  无数华沙人在看过莫斯科演唱会上《喀秋莎》的相关片段后,气愤填膺,联合了当地的乌克兰人,凑够了足足上千人,一起前往了韩森曾经开办过的演唱会场地——华沙国际体育场,进行抗议。
  群情激愤中,一些抗议者直接就把华沙国际体育场的负责人抓了起来,五花大绑,让其跪在了波兰和乌克兰的国旗面前忏悔。
  更有人直接拿起鸡蛋,砸向了华沙国际体育场的负责人,怒骂对方为叛国者。
  这一幕让无数华沙人和乌克兰人解气。
  甚至现场有无数人鼓掌叫好。
  毕竟波兰和乌克兰,与俄国之间因为近百年来的战争,而形成了世代仇恨,虽然新世纪已经到来,苏联也早已改朝换代,但这份仇恨,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即便警方及时赶到,给予了解救,抓捕了相关肇事者,但这件事的实质影响已经产生。
  当华沙发生的事件曝光后,全世界各国的社会层面都引起了一片哗然。
  “这是对道德的践踏,是对法律的蔑视!”
  “简直泯灭人性!”
  “在华沙,人性被践踏到极致!”
  “原来波兰是这样的波兰,不能容忍第二种声音的产生!简直独裁到了极点!”
  “华沙必须给全世界一个交代!”
  “话说回来,《喀秋莎》这首歌描写了一个女孩送男友上战场杀敌的过程,而且还是韩森在莫斯科演唱,在这个敏感点上,韩森发布的这首新歌,是否可以理解为韩森在支持莫斯科?”


第514章 变天
  韩森的演唱会进行过半,已然是引起了全球互联网的关注。
  今夜,整个莫斯科都在欢呼,无数俄国人在电视新闻里目睹了韩森演唱会的相关片段,对这个来自华夏的歌手喜爱到了极致。
  整个俄国,不管隶属于什么圈层,在这一刻都对韩森赞不绝口。
  韩森的名字也第一时间蹿升至俄国各大社交网站热搜榜第一。
  而《喀秋莎》这首歌的出现,可以说是让俄国所有精苏者落泪,那熟悉的风格曲调,让许多人都忘记了那些年被手风琴风靡的年代。
  无数人怀念那个强大的苏联,然而逝者如斯夫,一切都在时间流逝中悄然改变,前苏联是再也回不去了,而如今扛鼎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唯有在西伯利亚平原尽头的那个国度。
  那个已经站在世界之巅的国度。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当一曲结束,整个现场陷入到了巨大的欢呼声和掌声中。
  无数人站起身来,拼命的在鼓掌,一些年长者忍不住潸然泪下,一些年轻人更是激动的呐喊起来:
  “爷爷辈没输给过战火,爸爸辈没输给过贫穷,岂能让那伟大的英特纳雄耐尔在我们这一辈没落!”
  “我要参军!”
  “我也要参军!”
  “我要等到那一天,等到我们的战士踏上西方的领土,歌唱着《喀秋莎》!”
  “我们拥有神圣的信仰,永远都不会磨灭,他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最亲爱的达瓦里氏,你们是那个奇迹般的红色时代留下来的最后一盏闪耀的灯,请千万不要放下手中的红旗。”
  整个现场沸腾无比,无数人在激动的咆哮,有一些莫斯科人甚至撤掉了身上的衣物,拿在手上不断的甩动着,并大喊着韩森的名字。
  “韩森!”
  “韩森!!”
  “韩森!!!”
  现场传来巨大的呼喊声,震耳欲聋。
  叶夫根尼深深的看着这一幕,看着眼前这十万观众,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鲜活的的笑容,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从来没有一刻像是今天这样,能带给叶夫根尼巨大的感染力。
  回味着刚刚听过的这首《喀秋莎》,叶夫根尼低头看了一下手机上的微特。
  在刚刚发布的那一条微特上,叶夫根尼惊讶的发现,有人竟然用同样的格式和语句给予了评论:
  “先生,请问美利坚合众国去哪了?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了!”
  “非常抱歉,它原本的位置如今已经被五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代替了,华盛顿被改名成了华盛顿格勒,白宫被漆成了红色。”
  叶夫根尼都惊呆了。
  在反反复复的看了这条评论三四遍之后,他的默默的给这条评论点了个赞。
  旁边的好友安德烈原本正如痴如醉的看着韩森的演唱会,但自从发现叶夫根尼在微特上写乐评之后,就时不时的会观察叶夫根尼的动静。
  此时韩森中场休息,安德烈忍不住跟叶夫根尼说道:“你花了这么多钱买门票进来,就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叶夫根尼一愣。
  “你刚刚写的那些话我都看了,写得很好。”
  安德烈笑着说:“我觉得你啊,过分的怀恋前苏联了,前苏烈的崩塌自然有他致命的一点。”
  “怎么说?”
  “主要是没有调节好资本和共产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入侵,高度偏科的经济,低效的模式,领导阶级全都是老一辈,而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些都很致命,加在一起,就足以摧毁一个庞然大物了,因此,前苏联的解体是必然的。”
  叶夫根尼安静的听着,并没有加以反驳,因为安德烈说的正是这数十年来后人不断总结出来的原因。
  他内心一叹,看了一眼安德烈那理所当然的模样,凭空生出一丝悲哀。
  于是低下头,在演唱会暂时休整的空隙里,默默的拿起手机,刷着微特里的那些评论。
  旁边依然是震耳欲聋的观众呐喊声,这热烈到极致的气氛,叶夫根尼在任何一场演唱会里都不曾体会过,他内心已经想好了回去后怎么给报社写专栏文章了。
  正在此时,他发现自己刚刚发布的那条微特,评论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从原本仅仅只有十几条,到一眨眼的功夫,竟然就增加了数百上千条。
  这让叶夫根尼惊讶极了,打开微特后台,还能发现社区管理员给他的一条私信提示:“恭喜,您的博文被收入热搜话题‘喀秋莎’精选评论,社区已将您的博文进行高亮展示……”
  叶夫根尼这时明白,刚刚一时激动写下的微特评论,已经被微特官方设置为精选评论,并被展示到了热搜话题当中,点开“喀秋莎”的相关热搜话题,能发现阅读量已经突破千万。
  而仅仅只是这一晃神的功夫,叶夫根尼最新的那条微特评论已经获得了两千条评论和一千六百次转发。
  点开文章评论区,评论区里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几乎让叶夫根尼落泪。
  “同志,好久不见,那些卑劣的法夕斯份子已经被赶出去了么?”
  “嗯,是的!”
  “是么?那现在的人民生活好么?”
  “很好!”
  “那我们伟大的祖国苏维埃现在怎么样了?”
  “……”
  “怎么了,同志?”
  “对不起!”
  “为什么说对不起?”
  “对不起,同志……我们的苏维埃不幸被那些万恶的布尔乔亚杀死了,整个欧洲已经没有共产主义国家。”
  “什么?!共产主义失败了?我们曾为之付出激情与热血的信仰消亡了?”
  “不,在遥远的西伯利亚方向,另一支所持与我们相同信仰的坚定无产者接过了共产主义的旗帜,它会带着我们的希望向前!”
  这条评论同样是模仿着叶夫根尼的这条微特的格式在书写,其被网友点赞数超过了三千,几乎跟叶夫根尼的这条微特点赞数持平。
  很显然,这是一条模仿着前苏联战士和现代人的口吻在错位时空般的书写对话,其带给网友们的震撼力简直无与伦比。
  恐怕就连韩森都没有想到,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做铺垫,一首《喀秋莎》直接就让全俄国的网友们高潮。
  而叶夫根尼的那条对话式的微特,也在一夜之间火了。
  无数俄国人在这一晚上,用这样的对话式模板,书写了无数条感恩、怀念前苏联的微特,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那已经是过去的时代,已经回不去了,但在今晚,跟随着这股风潮,许多人还是抒发了心中的感慨。
  “以前,有个人叫苏联,拉起年幼华夏的手,穿过寒冬的白桦林,教会他很多,多年后,华夏长大了,个子高了,力气也大了,华夏甩开苏联的手,要自己走,苏联老了,脾气变了,执拗的认为华夏还是那个小孩,不听话了就要狠狠地打,于是苏联把硕大的巴掌扬了起来,但最终没能落下去——最后苏联倒在白桦林边,再也没有起来。”
  “很多国人目前都在学习汉语、英语,但是,亲爱的达瓦里氏,无论学习何种语言,都请不要忘记我们的信仰啊!”
  “假如我们俄国倒退六十年,给乌克兰和北约十个胆子,也不敢跟我们大声犬吠!”
  “《喀秋莎》这首歌让我泪目了,从来没有一首歌能直达我的灵魂,让我的灵魂感到颤栗,仿佛许多年前以前,我就会唱这首歌一般!”
  “历史读到前苏联卫国战争,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也绝对堪称伟大,甚至如果没有苏联,如果不是凝聚力极强,并且战斗到最后一滴血的红色正权,世界局势早就完全不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