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直播之荒野大冒险-第6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雷:你就给我吃这个?】
  【谁说的,我家猫就喜欢吃水果!特别是哈密瓜!】
  【哈?】
  【就是就是,猎豹也是大猫猫,说不定喜欢呢?】
  【我记得猫是吃不出甜味的啊】
  “猫科动物基本吃肉,不过有时候也的确会对水果感兴趣,哈密瓜的话我知道是什么原因。”
  毕方不假思索:“成熟的哈密瓜气味很独特,是由氨基酸、脂肪酸、类胡萝卜素和萜类化合物挥发性化合物组成。”
  “这些氨基酸、脂肪酸的气味很多都和肉类接近,动物就会认为哈密瓜是一种口感独特的‘肉’,或者因为其气味的相似性,而把哈密瓜纳入了可以安全食用的范围。”
  “至于西瓜、草莓为什么也会喜欢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也不是都可以喂,和葡萄有关的一切就不行,可能会造成猫科急性肾损伤,肾衰竭。”
  “柑橘类的也不行,像橙子、柚子、柠檬、橘子等,含有柑橘油和补骨脂素,少量摄入会引起猫科的肠胃不适,大量会导致腹泻、呕吐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别的基本上没什么,猴面包果是木棉科的,所以没什么问题,可惜哈雷不怎么领情。”
  既然猎豹不感兴趣,毕方只好转手递给杰瑞。
  作为水果爱好者,杰瑞倒是很开心,小手接过后塞进嘴巴,一块接一块,鼓鼓囊囊。
  这一点上,冈比亚鼠和仓鼠有同样的爱好。
  这两天跟着毕方,它都没吃到什么正经水果,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植物块茎,又硬又没味,今天可算是等来了好处。
  这也是为什么毕方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还要上树去摘猴面包果,主要是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小家伙,都没怎么吃到好东西。
  “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在热带草原旅行的人们干渴难耐时,只要找到猴面包树,就可以从树身上吸水得以解救,所以也有人叫它‘生命树’。”
  “这树的寿命非常长,18世纪,法国的植物学家阿当松在非洲见到一些猴面包树,其中最老的一棵活了5500年,管它叫‘圣树’。”
  将织巢鸟处理完,还有一些其他的战利品,天也黑的差不多了。
  一天下来事情好像不多,可还是很耗时间的,只不过获得的东西也非常多。
  至少这一天下来,食物是彻底不用担心,还多了不少水果,外加两条鞣制好的动物毛毯,一个大陶罐,一块肥皂,几个水瓢,可谓是满满当当。
  在荒野之中的整体生活品质可谓是直线上升。


第八百七十三章 绿光
  粗糙的陶罐被火焰熏得发黑,滚烫的沸水散发着大量蒸汽,朝着陶罐口喷涌而出。
  四只清理干净的织巢鸟在淡白色的滚水中翻腾,上方飘着零星的油花,隐约能窥探到还有几片熏肉混在其中。
  毕方掏出胃袋,将里面凝固的血块掏出,熟练地用匕首将其切成小块,倒入罐中。
  在水流温和的作用下,血块迅速变得坚硬,漂浮不定。
  打开一个结实的猴面包果,毕方从中取出果肉,将酸涩的汁液滴入罐中,同时撒入一把香料,多数都是干枯的植物粉末。
  篝火旁还有四只表皮刚刚开始发红的烤织巢鸟,调好味的毕方正好过来将它们翻个面,让受热更加均匀一些,同时刷上猴面包果的汁液,渲染上更加浓厚的味道。
  白天总共抓到了八只织巢鸟,一半炖,一半烤,都是最新鲜的,这样吃起来才爽快。
  毕方喜欢吃新鲜的,有股独有的味道,如果不是为了去除水分,保存食物,剩下的一大半转角羚羊的肉他都不会将其熏制。
  做完这些,毕方短暂的离开了镜头,似乎是取什么东西了。
  【给爷看饿了】
  【为什么荒野求生的频道,我在主播制作晚饭啊】
  【还好我刚吃完饭碗,嘻嘻嘻】
  【这就是大神的实力吗,什么都没有,照样吃穿不愁,甚至吃的比我还要好】
  【今天的盒饭里只有两个素菜,身心憔悴】
  【相当方神的大猫】
  【下次把你给放生喽】
  【可惜没有盐,要是有盐,我感觉肯定好吃】
  【加一,上个月我吃减脂餐,少油少盐,感觉浑身不是滋味,每次吃完明明都饱了,但好像什么都没吃一样】
  “谁说没有盐?”短暂离开镜头的毕方抱着一大捆芦苇扔在地上,指着地面上散开的一大捆芦苇,“喏,这不就是吗?”
  看到地上的芦苇,众人缓缓打出一个问号,不解其意。
  由于今天一天都在忙碌,收拾战利品,营地位置没有变迁,还是在当初发现那条河流旁边。
  既然是河流,那自然少不了芦苇,尤其是这种不冷不热的天气中,密密麻麻在岸边都长满了一片。
  营地与河流距离不过几百米,这个距离不远也不近,既能达到避开喝水的猛兽,同时也能方便取水和生活,芦苇这种不值钱的东西,来回半个小时就可以拿回来一大捆。
  只不过先前观众们还以为毕方带回来这么多芦苇,是为了铺在地上,充当床垫,好让晚上睡得更舒服一些。
  现在看来好像并非如此?
  【不会是这里面可以提取出盐来吧?】
  【芦苇里也能提取出盐分?】
  【不是吧?】
  【草木灰盐呗,方神不是搞过一次吗,你们不记得了?】
  【奥,我想起来了,草木灰盐啊,那为什么要找芦苇啊,普通的灰不行吗?】
  “还真不太行。”毕方笑了笑,从火坑中取出一根火把,将整片芦苇点燃,将其燃烧,“草木灰提取的盐属于钾盐,方法恰当的话,可以食用,但这只是短时间有效,无法长时间补充体内电解质。”
  “我们吃盐,本质上是吃的钠盐,需要补充身体内的钠离子,而不是单纯的吃咸味。”
  钠在人体中作用巨大,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可以作为电解物来保持细胞内部水分的稳定与平衡。
  钠还参与人体的肌肉收缩,神经系统的运动,以及糖类物质的吸收等等生理现象。
  因此人体必须保持足够的钠的含量,才能达到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学过高中生物的应该知道,人类内有钠离子通道,也有钾离子通道,两者看起来好似差不多,但钠离子半径小,水合比较紧密,不容易脱去水合外层。”
  “另外,由于直径小,不能很好地与侧链结合,所以钠离子无法通过钾通道,两者作用是无法替换的。”
  干燥的芦苇易燃,刚接触火把,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黑夜都被照得更加明亮。
  大捆的芦苇在火焰的燃烧下,迅速变成灰烬。
  “也就是说,钾盐本身只有让食物更好吃这一个作用,还不能长期使用,但是芦苇可以帮助我们一步到位,既提供所需要的钠离子,也保证了足够的咸,这种盐就叫芦苇盐,属于是肯尼亚特产的一种吧?”
  芦苇盐?
  特产?
  【没听过的东西增加了】
  【这东西烧出来也是草木灰吧,有啥不一样啊】
  【想不通,想不通】
  【盐也可以当做特产吗?】
  “别急,等一下你们就知道了。”
  “我们顿顿吃肉,其实身体是不缺钠,主要是给大家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思路,同时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一直没盐,我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肉食中本身有的盐是足够生活的,理论上只要能抓得到猎物,荒野求生是不必考虑去专门搞盐的。
  但就像毕方自己说的,嘴里都淡出鸟来了。
  够用,但用起来不舒服。
  所以要制盐。
  都制盐了,那自然要做到最好,否则几天前毕方就用普通的草木灰制盐了。
  毕方用树棍扒拉着芦苇,让其充分与空气接触,加快燃烧速度,同时还往里面继续添加芦苇。
  显然,刚刚那一捆还不太够。
  “肯尼亚是非洲的大国之一,领土广袤资源丰富,用芦苇加工食盐,是民间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也比较常见的制盐方法。”
  毕方将制盐的方法娓娓道来。
  每当雨水匮乏的季节来临,当地制盐匠就会提前选好盛产芦苇的河滩,一旦芦苇长到一米以上,就会组织全家人收割。
  割好的芦苇杆被码放在天然的大块岩石上,烈日会在三到四天内带走芦苇中的水份。
  之后就是生火烧掉这些芦苇,收集剩下的灰烬。
  制盐匠人会把灰烬加水,并用细网来反复过滤,直到绝大多数杂质被分离出来,再把剩下的黄褐色“盐水”倒进锅里加热。
  “经过多次煮沸,锅底就会留下一层黄褐色的盐巴,这些就是传说中的‘芦盐’。”
  “通常这个过程要持续几天时间,烟熏火燎的工作环境很折磨人,收获也不会太多,而且因为制作工艺非常原始,得到的盐巴纯度不高,杂质非常多,几百斤的芦苇往往只能烘干出一小包芦盐。”
  “至于口感方面,当地人说味道鲜美,有特殊的香味。”
  “至于你们问的,为什么可以用芦苇制盐,其实是由肯尼亚的土壤结构造成的。”
  芦苇燃烧的非常快,很快这一大捆就燃烧殆尽了,只留下一堆黑灰。
  趁着还有一点小火苗,毕方扔出第二捆。
  “肯尼亚全国几乎没有适合耕种的土地,这里的绝大多数土壤都是盐碱地,一旦降水量不足,芦苇等植物体内的盐分就会飙升到制盐的水平。”
  “当地人就是利用这种地理气候条件,制盐养家糊口。”
  “芦苇盐价位方面相当惊人,加工好的芦盐会被包在树叶里售卖,一小包200克左右,通常可以卖到130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一顿饭可能就需要1丑元以上的芦盐,还是挺贵的。”
  正常超市里的食用盐通常只要两块一袋,哪怕是加的其他成分的高档盐,也才五到十块,并且是很厚实的一包,相较于这些盐,芦苇盐完全可以说是贵到离谱。
  【卧槽,还真是特产啊】
  【所以这招不是所有的芦苇都能用吧?】
  【老方懂的是真的多啊】
  【那天我翻了翻地图,肯尼亚不是靠海吗?为什么不直接用海盐啊】
  “没错,只有盐碱地上的芦苇可以使用这种办法,其他地方的,提炼效率太低了,根本不值得这样做。”
  “至于为什么靠海,却不用海盐,解释起来就比较复杂了,简单来说的话就是,海盐更贵!”
  第二捆芦苇也燃烧殆尽,毕方将黑灰全部收集起来,倒入另一个小陶罐中,加水开煮,开始提炼其中的盐分。
  同时也向观众讲解其中的一些原因。
  最本质的原因就是,肯尼亚的盐生产权就不在政府自己手上!
  很早开始,肯尼亚就是一个被央国殖民的非洲国家,并且时间非常之久,这就给这个国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哪怕是现今,仍然有大量肯尼亚人,为伊丽莎白二世去世表达悲恸,以“臣民”自称。
  也是因为殖民期间的全方面干预,肯尼亚的众多资本利益集团都有央国人渗入,其中就包括制盐厂。
  盐的生产加工不掌握在政府手中,这样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看看历史就明白了。
  华夏从春秋战国开始,贩卖私盐就意味着要被杀头。
  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盐是老百姓交易商品中,绝对的刚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