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直播之荒野大冒险-第5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时不正确是因为有些木乃伊曾被盗墓者破坏,尸体常在新的、不相配的棺材中以坏损而告终。”
  “现在研究者可以通过CT扫描三维成像来判断木乃伊的形象,不用再打开裹尸布里。”
  “这种方法能让科学家探测到早先不为人知的埃及葬礼,还有放在木乃伊中的陪葬品。”
  “如果组织标本未污染或有骨胶原可被利用,则碳14可用来估计木乃伊的年代,但是去除来自木乃伊材料的杂质很困难。”
  “X射线分析也可提供关于医学和牙病的有价值数据、估计死亡年龄和生物形态改变,这也使现代学者的研究更客观合理。”
  【法老: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还能做CT】
  【我预测,100年以内,这些研究人员都会因为法老的诅咒而死去】
  【只想知道这个吃起来什么味道,像不像牛肉干】
  【听过一个说法,说从前欧洲人会把木乃伊放到蜂蜜里浸泡,泡透了以后作为秘方加到糕点里】
  【木乃伊制作用了很多防腐的香料,所以可能是风干的孜然牛肉味道】
  【孜然的确是香料来着】
  【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阿拉伯人检测古埃及人什么祖宗不存在的(狗头)】
  “木乃伊是一种干尸的别称,古埃及人拥有自己独特的神灵崇拜系统,认为人死之后会被神灵称量心脏的重量,之后灵魂进入轮回,最后进入躯壳得到永生。”
  “正是在该种观念的影响下,古埃及人才会着力保存尸体完整,以防止死者‘灵魂归来’时无所寄托。”
  一旁的照相机对着木乃伊不停的拍照,漆黑的墓室中不断的闪烁白光。
  最后看了两眼,满足了内心的求知欲,毕方在众人的邀请下,一起搬运起墓葬内的陪葬品。
  种种陪葬品,再一次让观众们大呼小叫。
  一直到第二天,洞外的白色帐篷内已经摆满了各种物件,同时营地人数也超过了五十人,整体工作进度一下子快了许多,最初的低矮洞穴都扩大了不少,这是为了方便最后将那一整个木乃伊棺彻底搬运出来。
  时间太久远,木乃伊只能平行运出,倘若有些倾斜或者颠簸,便可能会将法老整个颠散架。


第八百三十八章 尼罗河
  毕方骑着骆驼在沙漠中狂奔,扬起一地风沙。
  身后金字塔渐渐缩小,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之上。
  被木乃伊耽搁了两天,毕方可没忘记正事,穿越撒哈拉的任务完成提示还没出现。
  四周的场景逐渐变化,从沙丘都沙地,再到草原,四周的色彩逐渐丰富,明艳,好似远离了那个一片黄沙的躁火世界。
  最终,天空之中时刻拍摄的无人机在大地之上捕捉到了一条河流。
  一蓬蓬状似芦苇的植物长在河岸一侧,随风摇摆,青翠葱葱。
  夏天,虽然燥热,可同样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
  翻过一个山坡,毕方在最高处俯视这条深邃而宽广的大河,这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看到这条宽阔无比的河流时,所有人的脑海中都不约而同的响起了它的名字——尼罗河!
  【尼罗河!尼罗河!尼罗河!】
  【冲冲冲,成功了,真的穿越撒哈拉了!】
  【世界第一!!!】
  【什么叫世界级探险家啊!!!】
  【牧王爷赠送给主播宇宙飞船*66——世界第一!!!】
  【腾空而起赠送给主播宇宙飞船*6——世界第一!!!】
  【十五厘米赠送给主播飞船*1——世界第一!!!】
  毕方从阿尔法身上下来,踩着山坡接着些许沙粒直接滑下,踉蹡跑了几步,在河岸边停。
  两个月,足足两个月,他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变化,像是一块不断吸水,又被一次又一次挤干的海绵。
  疲惫,困倦,饥饿,干渴,炎热。
  兴奋,激动,饱食,润泽,阴凉。
  复杂的情绪与体感交织,组成了一张回忆的大网,网罗成一颗丰硕的果实,结在了记忆森林之中,最终摇摇欲坠,从枝头掉落,落入泥土之中。
  生根,发芽,抽枝,开叶,最终化作一颗参天大树,彻底成为森林中的一员。
  毕方的眼睛变得愈发明亮而深邃,浑身的疲惫一扫而空。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洋流万里,穿越死亡,遗落古墓,奖励统计中……】
  【最终奖励为:高阶技能强化券*2,肌肉掌控强化券*1,线粒体强化券*1,强化点*5,荒野积分*5047。】
  毕方露出的愉悦的笑容,大获丰收。
  但他暂时压下了系统提示,重新将注意力放到面前的大河之上,胸中仿佛升起了一股英豪气。
  “埃及所在的非洲东北部,绝大部分领土都是沙漠戈壁,而且气候干燥少雨,就算是当今技术再先进,其开发价值也不是很大。”
  “正是靠着尼罗河,才铸就了古埃及的文明。”
  “靠着尼罗河的滋养,古埃及人繁衍生存,并打造了当时无以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最长,可是能提供的淡水资源有限,年径流量仅仅840亿立方,相较于我们的长江9500亿立方年径流量,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径流量的多少决定了可供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资源——淡水资源量的多少,而流域面积的多少,又直接决定了人类文明的生存空间。”
  “可它却有一个因祸得福的泛滥期。”
  “尼罗河有定期泛滥的特点,在苏丹北部通常5月即开始涨水,8月达到最高水位,以后水位逐渐下降,1至5月为低水位。”
  “虽然洪水是有规律发生的,但是水量及涨潮的时间变化很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这两条河的水源来自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季节性暴雨。”
  观众们耐心的听着。
  他们知道,这场为期三个月的直播就要迎来尾声了。
  现在或许是最后的直播画面了。
  尼罗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埃塞俄比亚高原提供的,其余的水来自东非高原湖。
  洪水到来时,会淹没两岸农田,洪水退后,又会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形成肥沃的土壤。
  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规律和利用两岸肥沃的土地。
  很久以来,尼罗河河谷一直是棉田连绵、稻花飘香。在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夹持中,蜿蜒的尼罗河犹如一条绿色的走廓,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河水带着东非高原的黑土奔流而下,一直到中下游地区才慢慢滞缓下来,形成一片潮湿的沃土区。”
  “所以,古埃及人只需要每年10月份时,撒下种子,老天爷自会赏脸,来年春天便是大丰收,并且由于气候炎热,庄稼可以达到惊人的一年三熟。”
  “据希腊多德记载所言,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这也太草了】
  【又是这个多德,出镜率太高了】
  【可能给出场费了吧(狗头)】
  毕方吹了声口哨,让山坡上观望的阿尔法下来。
  体型庞大的阿尔法望着倾斜的陡坡,多次尝试,最终小心翼翼的踩着土坡,一点一点的滑动,来到河岸边。
  毕方就这样牵着骆驼行走在尼罗河旁,感受着水汽扑面,每一次深呼吸都像是滋润了灌满风沙的肺腔。
  “这种靠天吃饭的的农耕方式,最适合早期人类发展水平,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在生产技术极端低下的上古时期,便轻而易举的享受到了农业带来的丰硕。”
  “有了足够的物资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古埃及也成为了第一个摆脱原始部落形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不过,世上河流何其多,也不只是只有尼罗河会泛滥,世界四大河流,基本上每一条都会如此,可尼罗河流域是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虽然全年高温炎热,不过只要有水,再加上肥沃的土壤,任何时候,只要有种子入土,农作物长势自然不错。”
  “像我们的黄河为例,虽然每年夏秋季定期泛滥,可是,汛期结束了,天已经凉了,冬天更是冻得很,甚至会结冰。”
  “大家都知道,气温太低不适合农作物自然生长。”
  “等到来年春夏气温上升,地里的秧苗还没长齐活,汛期又来了,那时大水一灌,旱地成为了水田,黄土高原啊,不是江南水乡,种不了水稻只能遭殃了。”
  “所以,这些地方的人们,当时只找一些地势较高的山林地带栖身,而相应的农业收获会减少很多,也就没了足够的物质保证去构建出相对大型且高级的国家文明形态。”
  “而覆盖尼罗河流域之外几乎埃及地区所有领土的热带沙漠,也成为埃及领先世界的重要因素。”
  “也许很多人会怀疑热带沙漠适合人类生存,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放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环境下,就有了例外。”
  【这么复杂的吗?】
  【人类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地球给脸色啊】
  “还有更复杂的。”
  毕方随手折下一根状似芦苇的纸草。
  “热带沙漠有两点特征,一是沙的流动性,决定了其能填平沟壑、却垒不起高山,所以沙漠地区一定是地势平坦,别看沙丘好像很高,但几十米,一百米,就是一个小土坡而已。”
  “二就是极端干旱的气候,决定了沙漠环境下,水分的蒸发量极为惊人,同时,沙质地表的水分渗透性较好,对地表水的吸纳能力较强。”
  “看似这两点没什么要紧,却对埃及早期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
  “地势平坦,所以尼罗河泛滥时便可以覆盖到较大的范围。”
  “其次,当流域周边的沙漠,在汛期被尼罗河泛滥的洪水裹胁的沃土冲刷后,就有可能形成肥沃平原。”
  “而当尼罗河泛滥后,由于蒸发量巨大,以及和地表渗透性强,这些优势,再加沙子削山填沟的天然特征,所以汛期过后的尼罗河周边,并不会出现大型的湖泊和沼泽。”
  “要说这一点,现在来看或许会因严重缺乏天然的蓄水功能而成为极大的弊端,但在五六千年前,这一点却恰好对埃及的文明发展十分有利。”
  湖沼具备天然蓄水功能,可开发利用的难度较大。
  要用于农业,那就需要人类去筑堤修坝,开渠引导。
  至于沼泽,开发成农田的难度更大。
  数千年人的埃及人只能靠天吃饭,技术和资源储备极端落后,根本无法对湖沼有效利用。
  别说修堤坝了,连水渠都不怎么会用。
  没有那个能力。
  尼罗河下游的特殊地理环境,正好不具备形成大型湖沼的可能。
  泛滥过后的流域周边,有充足的水和沃土成为初级农业的最合适场所,埃及农民也可以尽情播撒和收获。
  这一点是其他许多地区不具备的。
  “黄河的中下游,直到三皇五帝时期,人类还在拼了老命的跟洪水做斗争。”
  “一直到大禹治水成功,我们才总算有了一定规模的农田,能够从中获取足够的资源,进而支持自己完成由原始部落向国家文明形态进化。”
  “大禹死后,它的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
  【大禹牛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