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直播之荒野大冒险-第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似乎神坛更高了。
  在普通人眼中,铁和钢几乎是两种东西,锻造的难度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当然,反正自己都不会就是了。
  “有人是学工程材料的吗?”
  毕方坐在地上,拉动着手上的树枝,不断鼓风。
  “我们最常接触到的铁不是铁碳相图左侧的工业纯铁,而是工业生铁,即亚共晶白口铁,其碳含量在2。1%到4。3%之间,而‘钢’指的则是碳含量介于0。02%至2。06%之间的铁碳合金。”
  “我们会根据需要,添加不同合金元素,来制成合金钢、不锈钢。而炼钢,就是通过在高温条件下,让生铁里面过量的碳元素与氧气发生反应消耗掉!”
  别说工业生铁了,毕方手中的这块杂质多到说是铁矿石都不为过。
  杂质里长了块铁。
  现代的炼钢方法,都是使生铁在液体状态下氧化脱碳而成钢液,称为液体炼钢,需要一千六百度左右的高温。
  古代达不到这样高的温度,只能采取较低温度的工艺:如块炼渗碳钢、炒钢等。
  “西汉时期,由于鼓风技术的提升,火焰温度可以稳定地达到1200度以上,而从生铁中脱碳,也正是需要在这样的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
  “虽然高炉,鼓风机,木炭我全都有了,但终究比较粗糙,达不到这个程度,但温度也绝对超过了一千度,所以,我想试一试制作百炼钢。”
  百炼钢,这种技术并不神秘,就是将铁反复加热反复锻造,去除其中的碳和杂质,最终的产品被称之为百炼钢。
  最简单的,将铁变为钢的方法,却也是最消耗体力的。
  “当然,能不能成功我也不确定,只能看运气。”
  锻钢即便失败,也不会影响毕方制作一把铁刀,都是去除杂质,得到好铁的过程。
  “可惜了,我们没有铁矿石,否则可以尝试一下炒钢法。”
  炒钢,华夏人发明的一项重要技术。
  但这一技术几乎让古代华夏人开了外挂,此后一千多年这个技术都是华夏人独占。
  “汉代对匈奴的军事逆转,除了良马抹平了速度差距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武器比匈奴精良太多,钢在那个时代太超前了。”
  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
  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
  这是《汉书》里陈汤的原话。
  意思是说匈奴之所以五个才能打得了汉军一个,就是装备不行。
  别说铜了,生铁在百炼钢面前就是渣渣,何况据考证当时匈奴大量使用的材料是牛羊骨。
  这怎么打?
  对面有高达啊!
  “所以很多化学史的研究专家至今非常好奇,我们华夏并不是第一个发现铁,用铁历史比两河流域晚了近千年,但仅用两百年的时间就有了这么大的进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尚不清楚。”
  【是外星人!】
  【华夏是东方的一头雄狮啊!】
  【亚洲人真的很聪明,至少在数学上是这样的】
  【我们勤劳勇敢!】
  “百炼钢是炒钢之前的做法,就是将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让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消耗碳,还能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
  毕方换了只手拉动风箱,同时用木棍搅动炉内的亮橘色的铁块,增加氧气接触。
  “但生铁未必最终都能炼成钢,除冶炼技术以外,也跟铁本身品质有很大关系,其中可能含有硫、锰等多种元素,同样的技术,可能效果好,也可能就不行。”
  “所以我们在看干将莫邪之类的故事时,经常会看到铸剑不成,或许就是古代冶金技术的真实反映,但古人会将此脑补,比如上天惩罚之类。”
  不管是古人,亦或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基本都不懂什么铁和钢里头碳含量不同,只知道这俩用起来不一样。
  经验主义既是如此。
  屏幕前的观众也一副大涨见识的模样。
  【以前学过,但具体的,全忘了】
  【这是真的牛蛙,梦回课堂】
  毕方的这点铁能做出多少钢?
  古人也早早的给出了答案。
  晋、隋间著作的《夏侯阳算经》卷中《称轻重》节,里面有两个算术题。
  第一题:现在有生铁6281斤,要炼黄铁,每斤损耗5两,问能炼得黄铁多少?
  答:黄铁4318斤3两。
  第二题:现在有黄铁4318斤3两,要炼为钢铁,每斤损耗3两,问能炼得钢铁多少
  答:钢铁3508斤8两10铢5累。
  古代1斤是16两,黄铁就是熟铁。
  从6281斤生铁变成约3508。5斤钢。
  消耗过半。
  毕方手里的杂质多一些,消耗也更多一些,算起来,居然恰恰好好是一把钢匕首的重量!
  也不知道是命运弄人还是如何,原本以为二十块饼一把刀的毕方被现实打脸,结果就是,的确只能得到一把钢刀。
  当然,还不一定。
  百炼钢的过程,其工作量之巨,工作强度之大,怕是其他行业难以相比吧?
  为此,毕方已经准备了数把石锤,就在旁边排排放,完全豁出去了。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做到极限。
  掀开炉盖,夹出陶碗,将已经变成一整块拳头大小的铁块到在石板上,毕方举起石锤。
  小臂肌肉如钢筋般绞索在一起,透明的汗液从毛孔中挤出,如同溪流在山岩间流淌。
  力量从地面经由大腿传递要腰部,最终抵达搞出,狠狠落下!
  pong!
  火星溅射四方。
  耀眼的火焰喷射出灼目的光芒,高温扭曲空气,热浪滚滚而出。
  剧烈的爆炸中,一截铁片擦过理查德的耳畔,扬起白发,旋转着嵌入墙砖内。
  爆炸将周围一片草坪化为焦土,断裂的水管往外喷洒水花,迅速被高温灼烧成蒸汽,变电器的金属外壳瞬间炸开,灿烂的电火花喷泉一样涌到一人高。
  理查德呆呆的站立在原地,说不清是吓的还是惊的。
  屋内的杰瑞特闻讯跑出,他看到了扭曲得不像样汽车变成了一团大火球,也看到了木头一样的理查德,上下拍打,慌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什么时候被搀扶进屋内,理查德已经记不清了,他睁大眼睛,望着天花板上刚刚装好的大灯。
  亮白色的日光灯晃得人眼疼,疼得让人的眼睛里满是血丝,好似世界变成了一片血红。
  一个带着口罩的年轻人人揉了揉眼睛,疑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向着车站的厕所内走去,随后反锁。
  里面早已有人等候着他,看到来者,递上一个陈旧的皮箱。
  年轻人嘟囔着接过皮箱:“箱子都买不起吗?”
  打开皮箱,炫目的花纹让人迷醉,年轻人伸手触摸,细密的鳞片,纤薄的皮质,没有任何问题。
  确定没问题,年轻人盖上盖子:“怎么突然又有货了,还好我没走。”
  带箱子过来的男人笑了:“这你们也管?有多少收多少,你们当初说好的。”
  年轻人扯了扯嘴角,知道自己多嘴了,也不在意,掏出手机划了几下:“看看,这个数。”
  “市场价的三分之一?”男人对这个数字不是很满意,就算是黑货,也不至于这么低吧?
  “蟒皮破坏度有点高了,或者你可以去找别人,同意我就转,不同意,这个箱子你拿走。”
  “好吧,它是你的了。”


第四百九十九章 方老板真是又高又硬
  版纳雨林求生第十七天。
  在火炉边敲打了足足一天,原本的铁球已经被完全抻开,朝着长条状的趋势发展,为此毕方敲碎了两柄石锤。
  选择百炼成钢,就是与时间赛跑,从昨天开始,毕方每天工作到深夜,天不亮就起来暖炉,融铁。
  每日睡眠时间不足六小时,大概这对全球的观众来说是一个福音,因为他们再也不用为直播的时差而烦恼,只要打开手机,几乎能够看到或是锤铁,或是狩猎的身影。
  雨林生存第十八天。
  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生存了,自毕方决定炼铁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脱离了生存的范围,变成了生活。
  天色尚黑,毕方如一个铁匠般,熟练地起床洗漱,最后开炉。
  源源不断的投入炭火,为此毕方每天都至少炼一窖炭才够用。
  炉内的高温将他整个人都熏黑了,汗如雨下的毕方夹住通红耀眼的铁条,不断捶打。
  中午,长长的铁条被猛地锤弯,再一次折叠。
  已经是第几次折叠锻打,毕方自己都记不清了,只是模糊记得一个数字,他觉得自己胳膊都快断了。
  将铁条继续放入炉内加热。
  喝了几口水补充水分,毕方走到一旁洗了把脸,露出小麦色的肤色,大口喘气。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懒才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源,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我觉得真的挺有道理的。”
  休息的过程中,毕方就会选择聊天,来留住直播间内的观众。
  科普性很强,倒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愿意留下听讲。
  毕竟性感毕方,在线科普,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求知欲,那也是欲。
  “我们采用木炭作燃料,在炉中将铁矿石冶炼成呈海绵状的固体块,待炉子冷后取出的,其实叫块炼铁。这大概是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做法。”
  “块炼铁含碳量低,质地软,杂质多,是人类早期练得的熟铁。用块炼铁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热吸碳,提高碳含量,然后经过锻打,除掉杂志又渗进碳,从而得到钢。”
  “这种钢,叫块炼铁渗碳钢。但这种钢的质量还不够好,炼制过程中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且生产效率极低。”
  这种钢当然是不合格的,无论是作为什么工具使用。
  “为了提高钢的质量,西汉中期的工匠就发明了‘百炼钢’。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
  现在毕方不断进行的就是这一步,将炼制出的块炼铁不停锻打。
  此时的铁亦生亦熟,也可以说是非生非熟。
  毕方称之为,生熟铁二象性!
  “哈哈,开个玩笑。”毕方挠挠头。
  “百炼钢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其原料块炼铁的生产效率很低,冶炼出来以后必须经过‘冷化’才能得到,所以百炼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最关键的是,太累了,一块百炼铁,一个工匠至少要锻打百次以上,才算成型,所以才叫百炼,但当时的人营养又跟不上,打仗需要兵器的时候,工匠累死都有可能。”
  “为了突破这种限制,工匠们就发明了一种新的生铁炼钢技术,炒钢,我几天前也提到过,这就是一个挂。”
  “炒钢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在熔炉中加以搅拌,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借空气中的氧,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从而得到钢。炒钢因在冶炼过程中要不断地搅拌,好像炒菜一样而得名。”
  中华开启炒钢,比欧洲始于英国的炒钢技术早了1600多年。
  和观众们闲扯一阵,毕方将剩下的水浇在头顶,来到高炉前,移开炉盖,继续锻打。
  百炼百炼,没有一百次怎么能行。
  算了算,毕方打了近三天,才不够五十五次,远远不够,这还是前期质地较软的结果,越是后期,就越难锻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