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造富年代-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多月的工资,在厂里也没有什么需要的,自然花的少,留下的多,虽然这些是他崛起的资本,一分都舍不得花,给父母兄弟姐妹的又不一样。
大姐李卫华现在已经出嫁,丈夫是父亲的徒弟,在上一世,作为泥瓦匠的姐夫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硬撑了两年,在奥运前夕走了。
留下了一儿一女,靠着不多抚恤金将将上完大学,女儿好嫁,儿子娶媳妇就难了,一直到三十岁,自己的生意起色了,才在自己这个娘舅的帮助下买了房子结了婚。
穿越前还和大姐通过话,看孙子和儿媳妇闹的不愉快,自己还劝了劝。现在这个小外甥才两岁,话都说的不利索,女儿得过年的时候才会出生吧,为此交了八百的罚款。
二弟李卫民还没有结婚,初中上完就结束了学业,随着父亲和姐夫在附近的村镇做活,每日里累的和孙子似的,李卫东倒是劝过,只是没有效果,前世的时候倒是娶了个媳妇还不错,只是和老娘弄不一块儿去,见天的吵架,生了个儿子放在老太太家里,她自己倒是和李卫民一块在工地上干活挣钱。
小妹李卫红,现在刚上高二,后年就高考了,成绩不上不下的,上辈子最终考进了本市的师专,毕业分配到县里的高中,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最后找了个同样是老师的丈夫,斯斯文文的日子倒也过的不错。
李卫东斜倚在座位上,眼睛看着窗外,心底里的记忆慢慢的流淌着,他觉得自己得争气了,上辈子虽然说过得也算可以,但是直到知天命之年才算过得不错,其余的日子里都是为了钱发愁。
他是懒散的人,但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个懒散的有钱人,至少不能为了钱发愁才是最低的标准。
不到四个小时的车程,走了四个半小时,一路上慢慢的晚点,到终点能晚上一天半天那都不是事,这个时候的火车就是这样,就算到了后世,也是在高铁出现后才慢慢的变的准时起来。
检票口出来,就看到李卫民在门口挥舞着遮阳帽(草帽),李卫东心里松了口气,就怕李卫民看不到他写的信,感谢这个时候的邮政速度。
显然是因为今年平信资费调整了才比较快的,今年年中的时候由原来的四分钱调整到现在的一毛钱,郑阳还为此抱怨了好久。
把行礼递给李卫民,掏出烟就自己点上了,吐出烟圈才感觉舒服起来。
“哥,你这都抽上大鸡了,这烟可不便宜,我们工头才抽大前门来!”
李卫东看了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拿起烟盒递给了兄弟。行礼没有放下,一手接过烟盒,一抖手就叼起一根烟,就着李卫东烟头点了起来,烟盒顺手就放进自己的兜里,看抽烟的样子就知道是老烟民了。
走出车站,李卫东跟着李卫民走到停自行车的地方交了五分钱,推出自行车。李卫东让李卫民拿着行礼坐在后面,自己蹬了起来。
从县城到李家庄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程,如果遇不到合适的车,靠着一双腿要走五六个小时,而这路,李卫东在四年前早已走的很熟,每周一个来回,大部分的时候是步行,有时候能遇到顺路的牛车,人家心善也会让他跟着走一程。
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大饼,一头挑着书本衣服咸菜,他得感谢那时候的高中是两年,他走了三年,不然还得多走一年。
一路上听着卫民说着家里的闲事,跟着父亲、姐夫在工地上的事情。
现在条件好了点,起新房子的自然就多了,李卫东的父亲李承文是远近有名的木匠,而且还能干些泥瓦匠的活,所以哪家起房子都喜欢让他去帮忙,以前的时候就是给点粮食什么的,现在大家都能吃饱了,家里也不需要粮食了,大部分都给些工钱。
李承文这样的手艺人,能给四五块钱一天,李卫民这样的一天也能给两块钱,姐夫高安邦算是半个木匠,一天也能给三块钱,只是这样的活也不多。
过了徐家湾就是李家庄了,整个汉东省一半属于平原,一半是丘陵山地,徐家湾就是在二者交界点上,丘山县算不得老县,建县历史不足百年,一直到李卫东穿越的时候丘山县都没有发展起来,依然属于汉东省垫底的县。
李家庄在个山坳里,庄子里好几百户,大部分姓李,少部分是几个外姓夹杂在里面,姐夫高安邦就是其中之一。
村子里的土地极少,大部分村民都没有出过县城,所以李卫东是李家庄唯一一个靠着上学走出去的大学生,李卫东回村肯定一会就传开。
看着眼前的这个土屋,李卫东心里满不是滋味,如果不是他坚持上学,后来又到北京上学补助不够用的,家里接济着,恐怕这屋应该翻新了。
第7章 李家庄的老少爷们
太阳未下山,李卫东和李卫民拿着大包行礼回到了村子,刚停好自行车就看到了从屋里跑出来的小妹,后面跟着个小不点和看着小不点的大姐。
“大哥!”
“卫东回来了,快擦把汗!”
“大姐,我自己来,别乱动,让舅舅看看长高了吗?”
小外甥倒是不怕生,只是眼睛叽里咕噜看着小妹手里的行礼包。
“娘!”看着走出门母亲,李卫东好不容易控制住的感情还是眼睛湿润,声音发抖,好在只是一瞬间,大家都没有发现,只有怀孕期比较敏感的大姐似乎发现了点什么!
“咱爹呢?”李卫东洗了把脸,擦了擦汗,问道。
“咱爹和你姐夫在村北头二愣子家帮忙打一套桌椅,他儿子李墙要相亲了,他大哥李磊和你是同学呢?”
李卫华委婉的问出了老娘刚才没有问的事情,李卫华是65的,李卫东67年的,他同学李磊和他同岁,前年结的婚,孩子已经满周岁了。
而他现在还有没有个影的事情,虽然婚姻法规定男22周岁结婚,但是农村不一样,先结婚,然后到了22周岁再去领结婚证,有的甚至都不办,等计生办罚钱才去,后来因为罚钱越来越多才好一点。
李卫东自然不接话,上一世李卫东是干部身份一直到25岁以后才在同事的介绍下和市国棉三厂的妻子认识结婚,只是刚结婚不久国棉厂效益太差,后来李卫东厂子效益也不好,女儿又上幼儿园,媳妇只得出来给私营厂做会计补贴家用,直到后来李卫东出来做生意家里条件才好一点。
“这个雪花膏真香,姐你闻闻!”
李卫红拿着个雪花膏递给李卫华,只是李卫华心里有心事,有些敷衍的说好好好。
不用李卫东吩咐,李卫红就把东西分的明白的,自己的雪花膏和一支钢笔,爹,姐夫和二哥的鞋子,母亲的一件围巾和外套,大姐的一双小皮鞋和一顶帽子,冬天坐月子一定要带个保暖的帽子。
然后还有带给爷爷奶奶及二叔二婶的礼物,就连二叔家的几个孩子都带了些应景的小东西。
李卫东提着两瓶酒和两袋豆奶粉向着爷爷奶奶家走去,路上遇到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互相称呼着,并递上红盒大鸡。
平日里村里都抽旱烟的,卷烟不多,就是有也是飞鸽这类一毛多钱一盒不带过滤嘴的,他这种红盒大鸡有个黄色的过滤嘴在村里算是稀罕货了。
这一路下去,两盒烟都不够散的,好在准备了不少,行礼包里还有二十多包大鸡。
一线长有意无意的把李卫东帮他们多赚几块钱奖金的事情说了出来,这个时候的工人还是很纯真的,立马就人提议送给李卫东些东西,一商量,一人凑了五毛钱,买了三条大鸡送给李卫东,不要都不行,谁让他自己喜欢抽烟。
李卫东这两包烟散出去,赶紧跑吧,不是烟不够了,村子里的婶婶大娘们要开始八卦了。
“卫东,你领媳妇回来了吗?”
“你媳妇哪里的人,什么时候喝你喜酒呀?”
你瞧瞧,不只是新世纪才有这催婚三连问的,哪个时代都有的,李卫东突然感觉到,大白天的招摇过市实在不是个好事,做人还是要低调的。
“奶,爷,还没有吃呢?”
“卫东回来了,今天下午听小红说你要回来,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这就回来了!”说着向着后面看去,发现什么也没有,脸色就没那么高兴了。
李卫东一看明白怎么回事了!
“奶,我现在是干部了,国家号召要晚婚晚育,不到二十五岁是不能结婚的!”
“哼,国家什么时候还不让娶媳妇了,再过几年我和你爷还能不能活到还不一定呢?”
“奶奶肯定的,我还等着您给我看孩子呢,您老能长命百岁呢!”
上一世,老两口倒是真的看到了他的孩子出生,只是生了个女儿,不能说不高兴,只是没有那么高兴。
老一辈的思想比较重,干部身份只能生一个,自然是儿子的好,至少在老两口眼中长子长孙长曾孙那是最好的,虽然卫民已经生了个儿子,但是最希望的还是老大也能生个重孙。
“好了,国家的事情也是你能参合的,赶紧弄两个菜,我和卫东喝点,你也工作了,能喝酒了!”
“喝喝,就知道喝,早晚喝死你!”
老爷子喜欢喝酒,年轻的时候还会酿酒,只是后来粮食不够吃了,哪有粮食酿酒,最近几年日子好过点了,每年会种点高粱自己酿酒喝。
“奶别做了,我爹和我姐夫快回来了,今晚到俺那喝点,我和卫民在县里买了点肉,我娘正炖着呢,咱们现在过去正赶巧!”
老两口倒也没推辞,自己大孙子回来了,这点面子是要给的。
老两口在村北头,也是村里老屋最多的地方,慢慢的向村南头蔓延,新房子越来越多。
李卫东家在村子中间部位,但是新划的两块宅基地在村子的南头,那是李卫东兄弟两个的,上辈子李卫民的在两年后会建起来,而他的那块始终没有建起来。
夏天乘凉的人多,看到爷俩过来,打招呼的人很多,李卫东也叫着叔伯兄弟爷,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李卫东的二叔李承武一家也来了。
“二叔,二婶!”
“卫东回来了,你说你这刚工作,哪有那闲钱给你二叔买那些东西,在外边不比家里,啥事都要钱!再说你也要攒钱娶个媳妇,你看人家磊子,孩子都快会跑了,你也早点,让你娘抱上孙子!”
沈跃英从来没觉得妯娌说的这么好听过,甚至有种要把以前的恩仇一笑泯之的打算。
妯娌二人从进门的时候就互相的不对付,都觉得老太太偏心,今天给你干活没给我看孩子之类的,没有想到今天说的这番话却说到沈跃英心坎里去了。
二婶自然不是傻子,现在李卫东工作了,出手这么大方十来块钱的东西随便送,肯定有出息的,自己家的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上学是不中用了,高中没上完就回来干活了,闺女倒是愿意上,可是毕竟是个姑娘,小儿子天天捕鱼捞虾的看样子也不是读书的料。以后还得指望着李卫东帮衬着呢!
第8章 争气不如挣钱呀
晚上一大家子在李卫东家的小房子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算是庆祝李卫东毕业参加工作,几天后一家人在老爷子家又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这是到中秋了。
次日,李卫东在大家目送下离开了李家庄,提着满满的一大行李包,这是收获的季节,在农村有很多城市里没有的东西,正是板栗核桃成熟的时候,甚至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