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造富年代-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上是吃了一顿野猪肉,烤的蒸的煮的都齐活了,味道还不错,但是也没有别人描述的那么美味,李卫东倒是觉得还不如野兔的味道好呢!
“卫东,你说这生意能做到什么时候,总感觉苏俄不会一直这样,就比如前几年吧,那时候的生意比现在好做多了,利润也好的不得了,现在呢,利润是越来越低!”王克雄对这生意是有自己的看法。
这也是个必然,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现在干得越来越多了,自然是透明度比较好了,所以利润自然也下降了,反正是你不做,还有别人做。
刚开始的时候,李卫东的一批高档服装能有好几倍的收益,但是现在呢,同样的东西能有个两三倍那得是你命好。
“老哥,我觉得这生意做是肯定能长久的,但是利润肯定不行了,到以后,大家只能靠量了,人家也知道怎么回事,所以才要抓紧时间挣钱呀!”
二人碰了一杯,一杯啤酒一饮而尽,边贸是可以做一辈子,但是后期的利润绝对很低。王克雄也叹了口气,虽然他身家不小,但是人也不能躺在钱上过一辈子,得有追求呀。
第43章 海参崴
过了海关,事情就不归王克雄管了,他倒是有能力管这个,但是李卫东自然有他的关系,基里贝尔。
“李,我的国家在需要我回去了,从去年开始他们就在闹独立,我做完这笔生意要回去了,回到我的国家了,我的国家需要我!”
见到基里贝尔,当头一棒让李卫东有些蒙了,这苏俄解体不是在年底才完成的吗,怎么现在就开始闹独立了,难道是他这个带翅膀的大蝴蝶煽动的。
“贝尔恭喜你!”基里贝尔是布拉格人,看来是捷克斯洛伐克已经很乱了,其实整个苏俄哪里不乱呢,他是知道的苏俄完犊子是由老戈宣布辞职为节点的,但是在此之前已经有先兆了,经有很多国家内乱不止了。
“李,虽然我们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你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我们都挣了不少的美金,至少我的后半生可以衣食无忧了,我希望有一天你到布拉格做生意,到时候我们继续合作!”
两人共同干掉一杯伏特加。
李卫东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抓紧时间采购二手设备,这已经成了李卫东的主要收入来源,他恨不得要把所有的钱全部换成设备。
双城子是李卫东这次交易的主要城市之一,有着贝克斯的帮助,他的动作很快,现在的贝克斯已经失去了基里贝尔这座靠山,而现在他已经和李卫东签了合约,是李卫东的雇员,所以干起活就更加的卖命了,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努力恐怕这位金主也要失去了,心里不停地咒骂这群政客,说独立就独立。
越过双城子则是远东最大的城市海参崴,也是远东的重工业基地。
李卫东是第一次来到这个城市,到绥芬河口岸需要二百多公里,道路崎岖,需要走上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这本是国家领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被迫承认属于苏俄,而时间就在几个月以前,只是在日报的一小块地方写了一点的文字。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海参崴才允许自由进入,在此之前每当有国人进入时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查,生怕要夺回去一样,别人的东西即使放到自己的手里,也始终不踏实的,只是现在终究还是一纸协议,变地踏实了不少。
待在酒店里,李卫东不怎么出门,只是让贝克斯带着陈谷他们出门到处找要破产的工厂,尽量搬走他们的设备。
李卫东打听是否能够搬走他们的一部分图纸,这图纸可能已经濒临破产的企业里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到了国内,哪怕是自己用不了,捐给国家也是好的,而且这还几乎不会增加成本,在美金的攻势下,厂房都能卖了,还要几张图纸干什么!
每日里听陈谷和贝克斯汇报花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李卫东这甩手掌柜当得很惬意,贝克斯也很享受这种人生的高光时刻,想买什么设备就买什么设备,至于陈谷是听不懂俄语的,所以他在交流的时候尽量地使用俄语。
后来陈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偷偷地找了两个翻译跟着,也许是贝克斯察觉到了,倒是规矩起来了。
今天天气很好,李卫东难得得出来一次,走在港口边上,巨大的轮船停泊,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想到这么一句话“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告诉陈谷,把钱都给我花光,看看能不能多弄些造车的、造设备的图纸,越多越好,他们不是喜欢美金吗,使劲砸,王总的那份也不用留,直接花掉,回去我补给他!”
谢明知道这是李卫东的一点情怀的释放,作为一个曾经的军人,谢明同样有这样的感受,哪怕任何一个爱国家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也许到了几十年后,那些新成长起来的孩子对于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不会有此感受。
对于他们,你能有什么要求,能正常地活着就可以了。
李卫东在海参崴待了七天的时间,收获倒还不错,苏俄现在越来越乱,很多人都看到这种局面,趁着乱世好好的捞一笔跑路,对这种想法李卫东满怀热忱。
“这都是什么图纸?嗯,这个东西不是柴油发动机吗,我靠,这东西都能买着,哪里来的?”李卫东是学机械的,虽然看不懂俄语,但是图纸是能看懂的,尺寸也是能明白的,这外形绝对是发动机,只是不知道技术性能怎么样。
陈谷倒是回忆说,这是在一个什么动力工厂买设备的时候,保安给他搬来的,为此还给了保安大叔五美金,想着李哥要买图纸怎么也得弄一点出来回去,不然那是工作没做好!
李卫东又仔细看了一下,车厢里乱七八糟的图纸,还真发现了不少的好东西,虽然有了图纸也很难做出设备来,而且李卫东现在也没有这个能耐,但是花点小钱能给苏俄人民添点堵也是很舒心的。
“把这些图纸藏好,别在出关的时候被发现了,不好交代,保存好,回去看看能不能卖钱!”自己不能做,并不代表别人也不能做吧。
李卫东还想着如果是在乌克兰的话,说不定还能弄几套航空发动机的图纸呢,只是这里除了造船好像也没有啥像样的产业了,航空和轮船这种重资本的产业,李卫东也只能看着乐呵一下,做一下梦罢了。
看着还在黑暗的中的海参崴,李卫东转头离开,后面跟着一溜的嘎斯、吉尔,李卫东感觉就是现在开始不做这生意了,光靠着现有的卡车,开个物流公司都能做成他们县首富了,上百辆的卡车,那得多壮观呀!
出关前,李卫东就剩下路上打点的钱了,出了关,李卫东差不多发身无分文了,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
好在李卫东在绥芬河注册的边贸公司账上还有几万块钱,不然真就得借钱度日了。
“老哥,这回可对不住了,这次的利润暂时给不了你了,得容我宽限几天,回到齐州马上派人给你送来,三十万一分不少!”
“兄弟我还是信得过,小兄弟不是为了区区三十万不认账的人!什么时候宽裕了,什么时候给就行!”王克雄沉吟了一下,虽然这事说起来挺恶心的,但是人家的这个情怀还是支持一下的吗,再说了也就几天的时间而已,他们俩都不是差这钱的人。
李卫东在齐州的保险柜里,至少还有六七十万人民币和四五万的美金。
七月底离开汉东,再回来已经秋天,一个来回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一次回来,李卫东的身家都会发生巨变,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李卫东可以迈入千万富翁的行列了。只是这钱短时间内,是不可能露面的。
第44章 过河先要湿鞋
李卫东这次没有随车队回来,直接坐火车回到齐州,到了齐州就得到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哥,我听厂里面的人说,厂委会上研究了明年的合同,今年的合同订货量,发现明年的合同明显减少,让营销部调查市场情况,您说会不会影响我们?”胖子知道李卫东回来立马带了两个小弟过来,还没等李卫东恭喜他当新郎又要马上当爹呢,就被这个问题弄的措手不及。
“什么时候的事情,最近有没有找你们要二手设备的?”
“就23号周一开例会说的,这段时间倒是也有问的,但是少了很多,还有几个老客户问咱们回收设备吗,不敢继续干了!”
李卫东挠了挠头,这事整的,难道这批设备还得存在手里一段时间不成,对于历史的大趋势他是了解的,但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上辈子还真没有注意到,也许上辈子只是专心于车间里的事情,对于这些风头不了解。
但是有一点他是可以肯定的,南下之后思想认识统一,经济发展加速,一直持续了三十年也不曾出现认知上的问题,改革深入人心。
为此李卫东不仅把他定的几份报纸重新翻出来看了一遍,还把市面上销量大的报纸也都让胖子买来翻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西风暂时还没有占据优势,东方还很坚挺,但是东方的扛把子还没有站出来,但是西风已经暴露了家底。
上辈子再不怎么关心政治,也会对一些名字有印象,就那么几个领导人,能站得住脚的是谁,李卫东自然知道。说话的几个人,后来就没有看到名字继续出现,那说明他们是不成功的,成功的还没有说话,那就是还没有到说话的时候。
“你找个人盯着厂子那边,看他们有什么动静,有动静赶紧通知我!”不能打无把握的仗,他现在可不是游击队。得避其锋芒,还是不够解放呀,得去南方了!
“你尽快找人去苏浙沪,那边人的思想开放,经济发展快,工厂多,咱们的设备应该好卖,最好去找当地的地头蛇和他们合作,咱们人生地不熟的,到了那里肯定也不成的!”
胖子刚一听就犯难了,后来听说和地头蛇合作,那就好办了,国内的关系大抵如此,同乡,同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分过脏。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人口流动不大,一个外人是很难在当地立足的,虽然经历了十年的改革开放,但是外人还是很难融入到当地,只有城市化到了一定的程度,本地变成了少数,才能让外地人融入进去。
“哥,您放心,我这就带人过去,肯定没问题,现在的这几个打听的都是江浙人!”
“嗯,你去了尽快找地方,我让陈谷他们直接把货送过去!”李卫东想了想,还是先放弃这边的市场,北方毕竟要比南方差了很多,人家都小康了,北方才刚刚温饱呢。
出了机修厂,骑上一脚踹,跑到国棉厂,最近两天都是住在老丈人家的,虽然是和刘锦波住一个房间,但是还是感觉不错,近水楼台先得月,说不定哪天就向阳花木为春了。
二人走在齐州的老街道上,路边的录音机里放着被很多报纸认为是资本主义腐蚀我们的靡靡之音,一首光辉岁月让beyond彻底火爆亚洲,大街小巷到处是他们的盗版磁带。
现在的齐州还没有开始大面积的建设,很多老房子都还在,街边的百姓依然用着院子里的井水,并没有这种老宅带来的优越感。
“卫东,现在议论的那么厉害,真的没事吗,要不还是别干了吧,反正现在咱们挣了不少钱了?”刘锦慧一个女同志对这事都已经知道了,可见讨论的多激励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