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第9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好称,南若琼给渔民开了一张收据,送走一个渔民,又来下一个。虽然离规定的捕捞季还有几天,但是有不少渔民会偷偷出海,所以这时候已经有今年的新海蜇上市。
从早上到傍晚,南若琼一直在忙着过称,临近晚饭的饭点,又有一个渔民拉着海蜇过来,南若琼上前打开一个塑料桶,从里面捞出一个海蜇头,用手捏了捏,扔回桶里,“明矾和盐的配比不对,第三次脱水也没脱干,拉回去吧,我们不收。”
“别别别,小老板,你再看看其他桶。”渔民一听南若琼说不收,立马急了,赶紧打开另外一桶,抓出一个海蜇头给南若琼看,“小老板,你看,这个杠杠的。”
南若琼接过海蜇头,捏了捏,又放到鼻下闻了闻,“这桶可以,大叔,我们做生意要讲诚信,今天就算被你蒙混过关,我们最多上当一次,下次绝对不会再收你的海蜇。行了,你自己上手,把塞进去的次品挑出来。”
渔民闻言,立即上手把加塞进去的几桶次品挑了出来,老老实实把能过关的几桶搬到磅秤前。这位渔民听说这几天办事处负责收购的是个小女娃,想着把次品带过来糊弄,可谁知道小女娃年纪小归小,但精明的很啊。
临近饭点,南若琼终于送走了所有渔民,今天的收购告一段落。
正当她准备歇一歇,一个提着包,头发花白,但是人看起来非常精神的老先生走了过来。
“周公爷爷,刚从村里回来?”南若玢看到老先生,客气的招呼道。
周公姓张,并不姓周,周公只是别人对他的尊称,他是青松岭最著名的掮客。
周公原来是个厂长,离休后便干起了为各地来的海蜇客户提供服务,包揽下釆购、看货、雇小工、上车托运等所有的活,客户只须跟随着他验看付钱;等上车托运完毕,周公便与客户结帐,客户需付给他每斤海蜇两毛钱的劳务费。
据说周公每年的劳务费收入在十几万以上,这个据说保守了点,周公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每年要接待好几拨大客户,一个客户收一次货至少是三四十吨,而他可以穿插着同时服务好几个客户。
改革开放为渔民提供了暴富的机会,渔民出海捕捞的海蜇不再由国家统购统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渔民为七毛钱一天工资而纷纷上县城打小工,还愁没门路。
而今天,渔民实行了真正的多劳多得,他们财大气粗地召唤起城里人来打小工,毎天的工资飞涨到三十元,大批用巨款新建起的渔村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缩影。
在青松岭,十万元到百万元身价的渔民随处可见。
海蜇生意兴起,在渔民与各地客户之间自然而然产生诸如周公这一类的掮客,他熟悉业务,上上下下有各种必不可少关系网,为客户解除各种难题,左右逢源轻车熟路。
客户欢迎他,渔民巴结他,当地政府部门也对他刮目相看。
可以这样说,青松岭的兴盛繁荣靠海蜇,这里面自有周公必不可少的成绩。
在过去,渔民捕捞了海蜇没人要,周公见多识广,联系来了客户。海蜇腌渍在盐矶混合液中,但究竟要待脱离混合液多少时间再上磅,就是所谓的空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周公开始搞的时焕是控水二十四小时,这也是海蜇出口规范的控水时间。周公一次次压缩时间,最后定下了“控水”三到五分钟,成了今天海蜇市场买卖双方公认的标准。
据说全国的海蜇塑料桶上火车集装箱,周公是第一个创造者,随着海蜇产量越来越高,上火车集装箱是唯一出路。车站本来不同意,说从没有这种惯例。
周公给车站的人扔了几包好烟,说是装箱他们看,就是如此,第一个集装箱装着叠放的海蜇桶从青松岭出发,从此海蜇成了青松岭车站主要货运货物。
客户们都信任周公这样干事认真的掮客,海蜇是好是孬,是烂货、软货或者偷工减料,没过三矾,周公一眼就能看出来。
简而言之,就算不懂海蜇,只要找到周公这样的掮客,也能顺利的完成海蜇收购的工作。当然,需要让周公以为这是一个长期客户,假如只是抽冷子来打一枪的,他也不介意把渔民手里的烂货卖给这种主。
“若琼,刚忙空?”
“是呀,周公爷爷,你这么晚过来,是不是又有好货源?”
周公呵呵一笑,锐利的目光从南若琼的脸上扫过,“你个小丫头,就是聪明,今天我找到一批很好的海蜇,可以评上特级,要价贵一毛。”
“有多少?”
“40吨。”
“周公爷爷说贵一毛,就是贵三毛,八块钱一斤,您可不能让我白跑一趟。”
“哈哈,小丫头,我办事,你放心。”
“好呀,我明天和周公爷爷去看看。周公爷爷,你吃饭了吗?”
“我没吃,你也没吃吧,走,你周公爷爷请你。”周公招呼一声,带着南若琼去了镇上的饭店。
此时,在路上走了冤枉路,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吴小伟刚刚到达青松岭,从客车上下来,他就下意识的摸了摸抱在手里的背包。
他这一摸,就落进了路边一个坐在一辆红色幸福250车身上的男人眼里。
男人下车,走向吴小伟,腆着笑脸说道:“老板,南方老板,去哪里啊,坐我摩托车,很便宜。”
“我不是老板,我是来打工的,坐不起摩托车。”
要说华国方言里,最有感染力,最容易把人带歪的就是东北话,这两年每逢暑假、寒假,吴小伟都要在奉天生活,他还有一个和他同宿舍的盖平同学,口音里或多或少都带着东北口音。
也就是他的东北口音,让他躲过了第一劫。
男人一听吴小伟话里带着东北口音,旋即放过这个既定的目标,又把目光对向别人。
趁着男人晃神,吴小伟抱紧背包,往他同学家的方向走去。
第0871章 隐在暗处的眼睛
“首先,倒入半瓶价值138块的南陈酒,接着再切一个价值5分钱,琼岛特有的小柠檬,把柠檬汁挤出来;搅拌搅拌,让柠檬汁充分的融入到南陈酒里,把虾米倒里头,只要三到五分钟就好,你切3毛2一斤的辣椒、拍4毛1一斤的蒜。”
“胡说,辣椒不是3毛2,蒜也不是4毛1。”
“我知道,只是为了押韵。”
厨房里,南易和苏梦两人凑在厨台边,制作着一道美食“南陈醉虾”。南易站在苏梦的身后,紧紧的贴着她的后背,双手从其腋下穿过,手里晃动着玻璃钵。
“好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了,我到走廊里坐着,等着吃。”看着虾米已经醉醺醺的,南易把
“你去吧。”
南易走出厨房,来到走廊的烤架旁,虎崽手里握着一个烧烤网夹,正在火上烤着黄鳝。在边上,校花细心的清理着一个乌黑乌黑的牛欢喜,梅正义这个专职厨师正在凉拌西瓜皮。
今天去抓虾米勾起了校花和虎崽对越南美食的怀念,虎崽要做一道油炸黄鳝,校花要做一道白切欢喜。在楼下的空地处,天仙正在劈云实树的树干,小心的劈开,从树干中间掏出一条条斗米虫。
斗米虫是锈色粒肩天牛的幼虫,在古代有一斗大米才能换一条的传闻,故称斗米虫,可入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不过这不是重点,用油一炸,香喷喷的,甚是美味。
东看看,西看看,见没地方需要帮手,南易走到桌边,拿起一个椰子,削掉天灵盖,拈起椰子干片在椰子汁里蘸一蘸,一口一口的吃着。
半个小时,所有的菜上桌,大家挤在桌旁,一起共享美食。本已经约好和奚长鹤去探店,可惜正巧东家有喜歇业三天,只能把约会延迟一天,并另觅他地。
吃得正欢,南易的嘴里还含着一片牛欢喜,裤腰带上,呼机响了起来,拿起一看,显示的是胡光华的大哥大号码。
回之。
“胡哥,找我什么事?”
“昨天听到梦想小镇有大动静,我一猜应该是你回来了,刚刚还从别人嘴里明确听说你回来的消息。”
“哦?让我猜一猜,告诉胡哥消息的那个人不会是个女人吧?”
“你没猜错,就是夏明玉告诉我的。”
南易蹙眉,“胡哥和这位夏小姐交好?”
“你别误会,我和她仅仅是认识,并没有任何更亲密的关系。”
“喔,我说呢,她要是和胡哥认识,不可能这么鲁莽。”
“事情我听说了,小南你的人下手可是不轻啊。”
“夏明玉出价5000万买椰树大厦。”
“呲!”电话那边,胡光华抽了口冷气,顿了一会说道:“打轻了,这个小夏不知轻重呐。小南,等下过来坐坐?”
“不了,我等下要打越洋电话,会很久,明天我上胡哥办公室坐坐。”
“也好。”
和胡光华一沟通,南易已经百分百肯定夏明玉后面的人,地位高不到哪里去,胡光华根本不用顾忌对方的面子。
而胡光华对夏明玉“小夏”的称呼,也暴露出他和夏明玉的关系有点暧昧,也许有过同床共枕之谊,这让南易近一步判断夏明玉是一个在多人之间游走的交际花,利用自己的姿色攫取、交换利益。
香塂,李家的别墅。
前不久,香塂的报纸搞了一个什么亚洲富豪榜风云人物的名单,李铜板以69亿美元的身价进入亚洲富豪榜的前三,他现在是最知名的商界华人,不过不是最有钱的,最有钱的在菲律宾,据传有231亿美元的身价。
不过今年相对比较有公信力的世界富豪榜上的首富是森泰吉郎,公布的身价是185亿美元。
不管这榜那榜是不是靠谱,李铜板的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势力已经侵入香塂的各个行业,吃喝拉撒、港口,他浸淫的各个领域频繁地被世界所感知,香塂不说整个姓李,起码也已经一半姓李。
说起来,方氏集团就是他李家的绊脚石,若不是方氏集团握着香塂电灯、香塂煤气、九龙巴士的股份不放,李家在香塂的地位会更加巩固。
因为种种,李铜板一直对方梦音和南易比较关注,南易在椰城的动作也落到了一直在关注大陆房地产发展的李家眼里。
“维克托,你说南易在椰城的地皮开始抛了?”
“是的。”李小超说道:“爹哋,琼岛现在的地产非常火热,并没有呈现颓势,不知道为什么南易抛售的动作这么快。”
“维克托,你还有待磨砺,你不如南易甚多。”
“爹哋,我具体哪里不如他?”李小超半是不服,半是真心求指点。
“你知道南易为什么会在琼岛房地产呈现上升时期的时候,抛售手里的地皮吗?”看着自己的儿子,李铜板反问道。
“我……”李小超不知该如何回答。
“爹哋的第一桶金是靠塑料花,但是真正让爹哋发家的是六十年代工人运动时期,暴力事件接连不断,经过狂炒的香塂地产一度狂跌,爹哋用低价大量收购了地皮和旧楼;
没过几年,大批离塂的商家资金回流,房价水涨船高,爹哋将廉价收购的房产高价抛售,并继续购买具有潜力的地皮,爹哋现在取得的成就,与个人的奋斗分不开,但也离不开地产提供的大好机会。
地产一直是爹哋成功的垫脚石,爹哋个人对地产有一个心得——生意人的眼光不能太过短浅,琼岛的地产,爹哋从一开始就不看好,现在还是。
琼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