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橘子糖,外形和味道都和橘子比较接近,当然别指望里面真有橘子成分,都是用色素和为甜味素调剂出来的。
  另外还有数字字母饼干、伞蛋糕、酸梅粉、柠檬片等都已经研制成功,正在一个个排期上生产线和投入市场。
  食品厂的实验室还在研究一种儿童营养口服液,里面含有各种名贵中药材,可以预防小儿麻痹、提高孩子智力、提高免疫力等等,反正按照需求,功效可以随便往上堆砌。
  当然,按照南易做人的一贯原则,他从来不拿有和冇耍流氓,只会在剂量上做文章,说有什么功效肯定就有什么功效,只是这个功效可能要稍微多喝那么一点点口服液,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比如说,一万吨!
  除了针对儿童的南爸爸儿童营养口服液,实验室还在研制针对女人为消费群体的刘太太美容口服液,针对少年学生的黑心K,针对老人的脑油金,还有两款针对全年龄段的三韭口服液和王八丸。
  这些只是现在准备好的产品,等将来还会继续扩大产品线,可能还会推出什么宇宙一号、月亮神、黑蚂蚁、白蜘蛛之类的。
  这些产品当然不会都以文昌围的名义推出,它们会被散到全国各地,让代理人来操作,总之,保健品这碗肥肉,这么好收的智商税必须得是文昌围吃最大块的。
  谁来戗行,直接赶绝。
  南易从现在就开始布局,借着食品厂的渠道铺设销售网络,等发动的时候,直接砸下几亿资金,看看有谁能跳出来竞争,有没有得吃,都得南易说了算,都得看他的眼色。
  当然,鸡贼的南易肯定不会把路给堵死,一口都不给别人吃。
  甚至,卖的最火、最知名的保健品都不可能属于文昌系,虚名拿去,首富你们做去,文昌围只要闷声发财。
  南爸爸和刘太太,这两个南易现在恶趣味暂定的品牌名,如果真的启用,他会让这两个品牌的产品都是真材实料,成为保健品行业里的一股清流。
  在食品厂走马观花,畅享了一番未来,南易又去了村委会。
  “济民,把今年的账本拿过来,我看看。”到了村委会,南易就对村会计冼济民说道。
  “等等。”
  冼济民应了一声,就去开了保险柜,捧了一叠账本放在南易面前。
  “计算器。”
  要了一个计算器,南易一边看账本,一边算账。
  这一算就算到了晚上,等把账本都看完,他的脸色就变得很难看。
  一直陪着南易的冼济民看到南易的脸色拉下来,就问道:“南易,怎么了,账本有错?不应该啊?”
  “你是怎么搞的,两份账相差1分2厘,做事细心点。”
  “差……差1分2厘?”冼济民结结巴巴,脸唰的一下变白。
  干过会计或者懂点会计常识的都知道,会计不怕账差个十万八万,就怕差个一分两分,差得多,肯定是漏记一笔或者多记一笔,差的少,只有一个原因——算错了。
  现在还不是电算化,手工记账可没有复查修改的机会,账本上涂涂画画,咋地,想做假账啊?
  只能是把前面的账目推翻重算,这工作量可不轻。
  “你自己看看。”南易在两份账本上指了指,“是不是算错了?”
  “还真错了,完了,这几天我别想睡觉了。”
  “快扎帐了,抓抓紧,知会一下税务所,把账本给他们看看,不要被人揪住小辫子,我可不想墙上的锦旗明年没的挂。”南易指了指墙上几面“纳税诚信商户”的锦旗说道。
  “好好好,我明白。”冼济民忙不迭点头。
  和冼济民说完,南易又找冼耀威要了一张支取单,填上金额和支取理由,从冼耀威那里领了两千块钱。
  村委会每天都要有人值班,今天正好轮到冼耀威,值班的人要在村委会里留宿,正好,冼济民也走不了了,他们两个有伴。
  走出村委会,已经是晚上的八点,这个点想去食堂吃饭都不可能了,南易只能往村里的代销店走去。
  “阿婶,有方便面么?”
  文昌围的代销店是妇女主任牛爱花开的,从去年开始她还兼了计生工作,小日子不好过。
  “有啊,冠生园、华丰三鲜伊面都有,你要食香塂的公仔面,小鬼子的日清都有。”
  “阿婶,不会是走水过来的吧?”
  “哪能啊,正规渠道进来的,城里有人在做这个进出口生意。”
  “帮我下五包三鲜伊面,阿婶,调料别放,搁点盐和味精就行。”
  “好,我再给你搁点青菜,家里还有肉,要给你切点不?”牛爱花说道。
  “算了,放点青菜就行。”
  这时候的方便面谈不上多方便,必须得煮,用热水泡根本不好吃。当年在火车上,刘贞能吃的那么欢是因为没吃过,也因为饿的。
  去年,她想怀旧一把,泡了一碗鸡蛋面,也就吃了一口就不想吃了,直说难吃。
  文昌围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灶和煤油灶,土灶都有,煤炉却是很少有人用,这倒不是深甽缺煤,曲仁矿隔的不远,而且还在往深甽定向供煤。
  而是煤炉用起来并不方便,钱也省不了多少,大部分村民还是土灶为主,煤气灶为辅。
  没一会,牛爱花就端着三大碗方便面过来,碗面上不但躺着几根菠菜,还卧着两个荷包蛋,一看就是溏心的。
  “南易,你试试,从垦殖小队拿来的土鸡蛋,走地鸡下的蛋,没喂过饲料,味道比家里自己养的还好。”
  “那我试试。”
  南易把鸡蛋夹起来,凑到嘴边,先把蛋黄吸到嘴里,甜甜的,没有腥味。
  “尝不太出来,和家里的土鸡蛋分别不大,阿婶,这个鸡蛋是垦殖集团销往香塂和日本的那一批吧?”
  “翠竹是这么说的,村里每家分了十个,让大家也尝尝鲜,以后想吃就吃不上了,都得紧着卖,说是卖一块好几毛一个呢。这鸡蛋是好吃,就是个头太小。”
  “哈,那我得补给阿婶,一共十个蛋,这就六个了。明天我去找翠竹阿婶,把我和刘贞的那份也给领了。”
  “她不在,去鳗鲡养殖场了,有日本客人过来看鱼,她得去招待着。”
  “嗯?这么早就来看鱼,咱们的鱼要出栏还要好久吧?”
  “这我就不知道了。”
  南易一寻思,估计是提早来预定的,再回东京抽空去看看日本的鳗鱼养殖基地,瞧瞧养殖规模是不是萎缩了。
  鳗鱼养殖难的不是卖这个环节,日本人敞开了收购。难的是养,一池鳗鱼要是养死了,损失直接数百万,好几年的付出一无所获。
  养殖鳗鱼很难出现过剩的现象,投资大、风险大,个体去养,肯定得举债,一次养坏,基本一辈子都缓不过来。
  有资本投资的,有更好的生意可供选择,很少会有人看得上鳗鱼养殖。
  这是个鲜为人知,也无法推广开的行当。
  后世的鳗鱼养殖户,一次收获可能赚上数千万,规模大的赚过亿。可要出一点事,很可能就倾家荡产,鱼瘟、台风各种各样的风险,他们一一都要扛过去。
  很容易上一秒资产过亿,下一秒一屁股债。
  不说别人,就说垦殖集团,要是砸了一次,那也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所以南易当初才会把人送到日本、南韩去学,并且这第一次养殖,垦殖集团的投入并不大,旨在让大家熟悉一下,先积累一点经验。
  南易三人凑在桌上呼噜呼噜的吃着面,代销店也就来了一个人买了包烟,然后就没有人来了。
  农村的代销店生意本来就不会太好,卖的最多的就是针头线脑,外带香烟、豉油什么的,和其他的地方不同,文昌围这里有单独的老年茶室,上了年纪的人喝茶消磨时间都会去那边。
  代销店没人喝茶也没人赌钱,再加上有食品厂在,每个月都会给小孩子发上一点自己的产品,自然也没孩子会来代销店买零食,生意不好也很正常,文昌围的代销店,自然也就真正发挥出它便民的意义。
  南易刚把筷子放下,耳朵里就传来摩托车轰鸣的声音,听声音是两辆嘉陵70,新车四千多点,不过这个价一般买不到,都得加钱,真实的价格要到五千五左右。
  “阿婶,现在村里摩托车多吗?”
  “挺多的,你一说可以放开大家买车了,年轻人几乎都买了,摩托、船车'轻骑、踏板车'都有,文昌围也算是露了一回威风,村里的后生仔找老婆也不用发愁,有不安分的,常常换着带姑娘回来。”
  南易轻轻一笑,有点不以为然。
  都说这个年代保守、淳朴,还有人说这个年代结婚容易,这其实都是错误的认知。
  72条腿,三大件,一个普通上班族还是一样很难实现,结个婚还是得花上大几千,一年收入不到一千,存下几千块得多少年?
  后世年薪达到十万的也不少,可几个能有三五十万的存款?
  这年头的大部分年轻人结婚,还是得全家一起回到解放前,这年头的丈母娘一样也是血盆大口,只不过盘底的问句,一个是有房有车么,一个是打听在什么单位上班。
  农村还好点,穷对穷,女方嫁妆有个脸盆架、马桶,再来几床被子,要是看着寒酸,还可以挑上两担稻谷,拎上几对鸡,这也就能糊弄过去了。
  男方呢,给床加个盖,阁楼上的稻杆碎、灰尘不会直接落到被子上,地上的黄泥地抹抹平,墙上拿点石灰水糊糊,甭管用什么,能隔出一个新房,日子也能将就过了。
  只要能早点分家单过,不在婆婆的眼皮子底下做小,新娘也就很满足。
  ……'下面的就当废话看,和正文没多大关系。'
  过上一年幸福的新媳妇日子,要是肚子没动静,那就等着数落;要是有动静,再幸福的过上一年孕妇的日子。
  孩子落地,男娃,幸福还能继续;女娃,那就不好说了,数落、拳脚可能就得伺候上了,要么,就得准备生下一个,呵呵,那家里的那点穷家当可能就要保不住咯。
  有了一两个娃,这辈子也就不能再为自己活了,弯腰豁出命去干,把脊梁给干断,交上学费和教育附加费,孽畜在学校不好好学,还跑城里去看录像,看的还是“中插”。
  老公揍,老婆哭天喊地,孩子怡然不惧,把自己幻想成奔赴刑场的烈士,理想远大,心底里呐喊:“我绝对不会混成父母这个逑样。”
  二十几年后,愧疚的给父母打电话,“爸妈,首付还差几万,你们能不能……”
  三十年后,看着为医药费发愁的你,母亲安慰的说道:“娃啊,咱们不治了,瞎费钱……”
  医院的走廊里,你只能狠狠的给自己两拳!


第0316章 要做打鸳鸯的棒
  翌日,南易冲了凉以后来到大厅,在一根柱子上摸索了一下,拉了拉绳子,随着咔哒一声,按在柱子上的广播就被打开,这个年代特有的广播音就响了起来。
  今年村里的大喇叭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改成了每家都按上一个这种小广播。四四方方的盒子,出音口是一个五角星,喇叭壳子被漆成了红色。
  每天早上六点、下午三四点转播一下广播电台,有事的时候就去广播室喊一嗓子,但不确定消息都能通知到位,这喇叭劣质的很,要是没广播,就会有沙沙声,一般人家都会把它关掉。
  听了一会广播,南易就走出南宅,过了铁丝网去看望一下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