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第13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南韩所有的财团都有股份掌握在南韩的银行手里,而这些银行受青瓦台控制。
而从1962年至1972年之间,南韩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涓滴效应,不给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殊的优待,而是集中力量发展财团,进而带动一大片富裕群体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
被扶持的财团旗下都有数量庞大的职工,在一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全缺失的年代,财团的福利水平直接影响到全韩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南韩的耕地贫瘠,无法安置太多农民,也没有可以容纳太多工人的国企,因此很难抵御失业的冲击。
即使财团不断作死,也很难断了它们的信贷,让它们破产,财团永远处于被青瓦台监管的状态,一定意义上成了“永不破产”。
一方面,青瓦台不得不不断挽救处于困境的财团,以防银行体系瘫痪和大规模的失业,1972年的债务危机中,青瓦台允许财团延期偿还债务,为财团提供救援贷款。
1979…1993年间,青瓦台向重工业和化工业的企业提供财务补贴;1984…1988年间,它又对海外建筑、造船、纺织、机械制造业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青瓦台成了承保人和责任承担者,为财团和自己的投资提供担保。
青瓦台制定了难以计数的规章制度,试图通过管制的方式支配和驯服财团。青瓦台一直很严厉,不停地敦促企业进行改革。
1972年金融危机后,青瓦台通过紧急暂停财团偿还场外市场的债务来挽救财团,青瓦台将它认为的“蓝筹企业”挑选出来,强迫它们上市,并威胁对不服从的财团征收40%的企业税(正常情况是27%)。
汉城股票交易所一下子充斥了大量公开发行的新股票,价值高达4800万美元,上市企业的数量骤升至50%。
1974年,股市又受到一次推动,朴正熙颁布特殊命令,严令银行对非上市企业加强贷款的审计和监督,七十年代一口气颁布了不少这样的政策措施。
这下财团们左右为难了,一方面是惩罚性措施,另一方面又是上市的巨大损失,诸如自主权、廉价贷款,股权被严重低估,筹集不到多少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反应可想而知。
有财团认为违抗青瓦台的命令是上策,宁缴40%的税,而不享受青瓦台给上市企业的优惠待遇,也有财团阳奉阴违,自己又从二级市场把大部分股票买了回来,因此南韩的证券市场规模很小。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青瓦台还试图用一套最难实施的“信贷控制”的方法来限制财团获得银行信贷。
该信贷控制体系起源于产业政策时代,在一种银行信贷不是根据经济上是否可行,而是根据政府产业政策的要求发放的体制中,防止企业拖欠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停加强监督和控制,包括时刻对贷款使用情况加以监督,对财团融资结构的改革情况加以监督,制定一整套贷款上限限制。
为了阻止贷款的集中,青瓦台制定了复杂的规定,限制给同一个贷款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单个银行给大贷款人贷款的数量,规定财团附属企业的贷款上限。
为了防止拖欠,青瓦台建立了一套预警方案、现代化的信贷评估程序,以及复杂的拖欠管理规则;青瓦台发布了一套特殊、只适用于财团的法令,以管制各产业部门的股本、债务比例,从财务方面鼓励企业上市。
自1980年以来,青瓦台密切监督财团使用银行贷款的情况,并扩大了外部审计;到八十年代中期,还根据《公平贸易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1992年,《公平贸易法》进一步得到加强,子公司之间的贷款担保受到限制,青瓦台放松了贷款上限,以鼓励财团发展核心产业。
青瓦台这样做的结果是制造了一个管制信天翁,最后也没有达到目的。但是青瓦台不得不制定法规,来抵消自己的发展战略所产生的最恶劣之影响。
在八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青瓦台选择由官僚,而不是市场的方式来约束财团,致使法规膨胀,裙带主义盛行,在财团的头上蹲着不少婆婆。
九十年代,南韩军人统治结束,进入文管时代,新上台的金泳三试图打破青瓦台既是财团担保人,同时又是其管制者的双重角色所导致的对抗和经济停滞,因此,青瓦台决定淡化其作为管制者的角色。
青瓦台既为了消除对抗,又为了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极大地放松了银行部门及贷款行为的监管,并在1993…1994年间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且解除财政部对信贷分配的直接干预及任命银行领导层的特权。
在财政部和央行(韩国银行)之间划分金融监管权,导致监管出现大片空白,换言之,钟摆已经过度偏向财团。
如果说九十年代官僚已退居幕后,但政客却还没有,政治势力强大,主要党派成员或与总统关系密切的人,仍然可以否决商业银行总裁的任命。银行领导层不得不听政客的招呼,把贷款贷给他们的竞选捐款人。
青瓦台还取消了早被划分成几个部分的金融部门的进入壁垒与其他限制,在财团的呼吁下,取消了对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限制,降低报告要求。
结果,非银行金融企业很快被解除管制,不再接受青瓦台的监督,转而被财团控制,贷款也就失去了监督,南韩信贷体系内部一片混乱。
对青瓦台而言,最大的难题就是政府既要为财团担保,又要约束它们,南韩自1962年到当下的三十多年时间,创造的真正奇迹并不是什么汉江奇迹,而是在走钢丝的过程中,没有被两种相互冲突的身份搞成精神分裂。
而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之所以上帝站到财团身后,这和财团自我解放不无关系。为了摆脱青瓦台控制,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进入八十年代,财团开始往国外冲,建立新产业,抵押给南韩信贷体系,再建新的,再抵押,如此不断循环。
而在循环的过程中,财团把优质资产剥离,以优质资产向国外的银行借美元或吸纳投资,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交叉持股或连锁所有权与控股股东发生联系。
传统的连锁所有权模式可以是拜占庭式,以规避对所有权的规定,包括禁止对公司控股,禁止直接连锁所有权(甲公司拥有乙公司,乙公司又拥有甲公司),以及对财团股权投资的各种上限规定。
结果导致了一种迂回模式,其中几家控股企业事实上拥有附属企业相当数量的股票。
就是通过这种能把人绕晕的持股方式,财团拿到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才有了财团和青瓦台的持续对峙中不落下风,甚至开始反扑。
在军人统治时代,财团的种种小动作,青瓦台自然看在眼里,只是苦于作茧自缚,无计可施——财团欠政府一屁股债,在国外又是一屁股债,政府左手握着财团的债权,右手在国外也是一屁股债,这种现状之下,面对不听话的财团,青瓦台还能把财团一棍子敲死?
敲死了,经济怎么办?失业的民众怎么办?一屁股外债又得让谁来扛?
而且,对青瓦台里的总统而言,他还要面对另外一个重大问题,比较私人的问题,就是马上要换届选举,他的个人利益又该怎么办?
国家利益、财团家族利益、官僚个人利益、人民利益,各种利益交缠在一起,想把它理清楚很难,但是再难也得理,不把险情排除,爆炸就是眼前的事。
险情是什么?
一屁股的外债,还有南韩的命根子“出口”不行了。
债应该怎么还,出口又该怎么提高,这是南韩经济相关部门需要讨论,也需要解决的问题。
青瓦台的会议室里,各部门的头头脑脑正争辩的不可开交,多重利益背负在身上,让他们在选择策略的时候缩手缩脚,同时也小心谨慎。
第1103章 个人利益
“阿爸几。”
“啊,来啦。”
南易在汉江公园钓了三个小时的鱼,颗粒无收。
“阿爸几,汉江的鱼不好钓,钓鱼人都去黑坑休闲池。”南家骏走到南易左边站定。
“没关系,我只是消磨时间。情况怎么样?”
“青瓦台已经在开会了。”
南易把路亚递给边上的虎崽,往左边指了指,和南家骏两人往前走去,走了一段后才说道:“开会不可能变出钱来,想要解决外债,还是得有钱,从哪里来?”
“阿爸几,要是韩元不盯住美元,让它贬值呢?”
“也是个办法,不过这并不能立竿见影,而且,不盯住美元需要说得过去的理由。”
“阿爸几,金融小组发来的报告显示,以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热钱马上就要对泰铢展开攻击,泰铢之后,菲律宾比索、印尼盾、马来西亚林吉特都会成为攻击的目标。
接着李家坡、香塂、大韩民国、日本都无法幸免,按照国家的财政状况,根本挡不住国际热钱的攻击,借此机会,韩元可以实现贬值的目的。”
南家骏蹙眉:“只是,贬值太多也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国家也没有能力掌控贬值的幅度。”
“你的想法是基于南韩损失不大的前提之上,其实韩元贬值幅度大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是贬成废纸。
还是回到债务问题上,想要解决那么大一笔外债,由不得青瓦台不找IMF,丧权辱国的合约由不得不签,债务转嫁也是必须的,每一个南韩人必须分摊一点债务。”
南易忽然来了个转折,“但是,如果是因为政府无能才导致的恶劣后果,谁又愿意分摊债务?”
“假想敌,大韩民国需要假想敌,索罗斯、IMF都是非常合适的假想敌。”
南易呵呵一笑,“假想敌轻了一点,仇恨对象这个词更合适,青瓦台需要人民恨索罗斯,恨IMF。当一个国家面临外敌时,人民的凝聚力会变得空前强大,爱国心会变得空前澎湃,为了国家强盛,自己勒紧裤腰带又何妨。
外债有了解决方案,之前差不多已经半途而废的金融改革可以继续下去,在外力的压迫下,财团自愿或不自愿都要走向发展核心产业的道路,半导体、电子、汽车、家电,等等。”
南家骏若有所思,“阿爸几,一个残而不废的大韩民国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肯定会进行干预,不会让大韩民国发展得太顺利。”
“哈啊,这是自然,华尔街的代表之一已经站在你面前。”南易拍了拍南家骏的肩膀,“不过我代表的是在危机中寻找投资机会的阵营,大家还是看好南韩之后的发展,想把资金长期留在这里。”
南易又拍了拍南家骏的后脑勺,“我知道这里是你的祖国,太为难的事情不会让你参与,你知道我基本不过问家里金融上的业务,所以,不要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我来汉城不是冲着韩元。”
“阿爸几,我没什么压力。”
“嗯,这就好,这里的企业都用承兑汇票结算,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张接一张成为废纸,小企业主往往不会把公账和私账分得太轻,一旦企业周转不灵,想维持企业继续运转,他们能想到、能做的只有卖房子。
这个卖,那个也卖,一个个都急着脱手,房价往下跌几成很正常,我个人能拿出150亿韩元左右的美元,委托给你,一起操作一下。”
“阿爸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