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婶,这么说吧,以后的垦殖集团,主要不是靠自己种植,而是和其他地方的农民进行合作。
  粮食,我们现在不能碰,国家不允许。
  我们就把目光定在蔬菜、水果的上面,和各地的村子进行联合种植,我们出技术、原始投入资金,由他们进行种植,我们收购推上市场,打造我们的文昌蔬菜品牌。”
  南易给自己点上烟,吸了一口,继续说道:“阿婶,文昌垦殖集团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赚钱,让我们文昌围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但是,我也有其他的想法。
  蔬菜、水果联合种植计划,我打算叫它农民共同富裕计划。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带着尽量多的农民兄弟共同富裕奔小康。
  所以,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贯彻‘二八原则’,所有的利益,我们取二,给其他地方的农民兄弟留下八成。
  这条路很难走,要有人流汗、流血,也可能会被诋毁、诬陷,甚至有可能丢命。在利益面前,没有什么含情脉脉,有的都是刀光剑影。
  现在,我们只是在深甽附近打转,估计已经遇到不少不公了吧?”
  “是啊,每个地方都有卖菜的,也都有狠人,有些地方已经有菜霸,我们过去贩菜,他们就会找上门,逼着我们把菜便宜上给他们。
  要是不答应,菜就会被偷被抢,人也会被打。一年下来,总要损失好几车的菜,总要被打伤几个,好在也没有被打的特别厉害的。”
  “正常,我们就算不主动挑起争斗竞争,其实也已经触动了别人的利益。当年,就是为了抢粪,我和为民在公社都不知道打了几架了,嘿嘿,去一次打一次。
  所以啊,阿婶,垦殖集团要扩张,但是不要扩张的太快,先在粤省发展。
  前三年就龟缩在深甽和附近,往西到弗山就停,往东只到悾荨
  这一片都是商业氛围比较浓郁的地方,都盯着招商引资办厂,没多少人会把目光放在农业上。土地呢,恨不得都变成厂房,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会太高。
  在这些地方发展,就可以变通一下,不一定要联合种植,可以借他们的田地,从内陆省份招农民过来种植。
  怎么规避用工的风险,你可以问一下村里的法务,让他想个办法。
  至于该种什么菜,阿婶你也浸淫了好几年,比我这个光说不练的肯定更清楚。”
  “这个我知道。”
  “嗯,这是关于蔬菜,至于水果,现在的政策还不能让我们展开联合种植,所以以收购、贩卖为主,等将来政策松动了,我们再议。
  不仅是蔬菜,我们还要把目光延伸到水产养殖、蜂蜜的上面。
  水产,其他的先不考虑,我们先从鳗鲡'鳗鱼'开始。
  日夲人特别喜欢吃鳗鱼,也有伏天土用丑日吃鳗鱼的传统。他们早上不像我们喝稀的,都是吃干饭,配上一条烤鳗鱼,再来个味噌汤、纳豆。
  不仅是早上吃,其他时候他们也喜欢吃,每年日夲人就得吃掉十几万吨的鳗鱼。光他们日夲自己养殖,根本供不上消耗。
  从1968年开始,台塆和南韩就开始养殖鳗鱼,而我们国内,确切的说就是粤省也从1975年开始养殖。不管是哪里的,其实主要都是销往日夲。
  鳗鱼这个东西,养殖起来不是太容易,要是养死了,损失会非常大。就那个鳗鱼苗根本没法人工培养,只能去海里抓,一条鳗鱼苗我们去收购估计得几块钱。
  可一旦养好了,这利润就非常高,一条鳗鱼我们挣十几块,将来可能会有几十块。
  这是属于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的养殖行业,运气好,几年我们就能赚几亿,运气不好,我们就要往里面赔过亿。
  我们投资的起,风险也担的起,所以鳗鱼养殖,我们文昌围一定要搞。
  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搞,开始之前,我们先要学习。
  阿婶,你问问小队里谁想搞水产养殖,先问,把有想法的人名单弄出来。过了年,我想办法找一个鳗鱼养殖的专家给他们上课,一边学,一边送他们去南韩参观学习。
  等学的差不多了,再让他们去弗山那边的鳗鱼养殖场打白工,不要工钱,哪怕是倒给钱都行,只要能学到技术和经验。”
  “小队的人可没几个有文化的,他们学的会吗?”
  “那就在垦殖小队重开扫盲班,要让每个人都学习,不求舞文弄墨,但是每个人起码得识字。对了,还得教会他们最基础的算账。
  等改组成垦殖集团,职工的薪资结构里要增加一个文化奖金,文化水平越高,奖金拿的也就越高。
  还要搞技能等级,和职称一样,这也和工资挂钩,等级越高,工资级别也就越高。
  要在集团内部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风气,哪怕学的东西在他的本职工作中作用并不大,也要在待遇上有所体现。
  说难听的,就算是吹口哨比别人吹的好,每个月工资都得给他加几块钱。
  学无止境,将会是我们垦殖集团的企业文化之一。
  阿婶,你也要学习,就从搞懂我说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开始学起。”
  “学就学,你阿婶我不但要学什么企业文化,我还要学洋文,就那个My name is葛翠竹。”葛翠竹嘴里说着白话版的英文。
  “哈哈,阿婶你碰到老外了?”
  “那有什么稀奇,现在城里老外不要太多,上次我还碰到一个老外要和我拍照,那老外眼睛瓦蓝瓦蓝的,个头也高,得有一米九了吧。”
  “瓦蓝瓦蓝?确定说的不是布偶猫?”南易心里嘀咕道。
  “我们言归正传,鳗鱼的事情,就这么说,接着我们说说蜂蜜。”南易把话题又拉到正轨,“蜂蜜和蔬菜一样,我们也不自己干,也用二八原则扶持蜂农。
  养蜜蜂,要追逐花季,需要四处迁徙,蜂农没钱做蜂箱,我们借钱给他,没钱找车拉蜂箱,我们就从集团里调车帮他们拉。
  不说要让他们感恩,我们就是要把配套做好,让他们养蜂养的舒心,让他们一直团结在我们周围,不要被别人给勾走。
  当然,等我们有竞争对手,肯定有不少人要被眼前的利益给勾走。像这样的人,走就走了,我们也不挽留。
  我们这也算是做好事,不能做好事,还要弄的自己泪流满面。
  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里,我简简单单说了蔬菜共富计划、鳗鱼养殖、蜂农扶持三点,可真要做起来,就需要好几年的光景。
  阿婶,这次我给你五年时间,也不给你下利润指标,你把基础给打好,下一个五年,我们就要真正发力。
  到年底,小队账上有多少钱都留着用来发展,我会提议村委会另外拨出30万给你,你用这钱给小队的成员进行分红,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坚信务农也能发家。”
  和葛翠竹聊完,南易又去了埠头,昂居依然还是在那里钓鱼。
  “南易,你背上是什么?”
  南易的手拉了一下背上的背带,把背在背后的小号拿在手里,“这是小号,一种乐器。”
  “我知,吹冲锋号的。”
  “对,就是那个。”
  “你会吹?”
  “会,你要听?”
  “要。”
  “那我吹给你听。”
  南易把双手握着指环,三只手指扣在活塞上,嘴对准吹嘴,生疏的把小号给吹响。
  他吹的是久石譲的《太阳照常升起》小号的段落。
  “好听吗?”
  一曲吹罢,南易坐到昂居边上问道。
  “好听,好学吗?”
  “不难,你时间大把,肯定能学的比我好。”
  “教我。”
  “好,我教你。”
  南易手把手的教起来,昂居虽然领悟力不行,可非常专心,两人在河边坐了两个多小时,昂居已经能把小号吹出不刺耳的声音。
  虽然,离变成调子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小号,南易是故意带过来的,就是想勾着昂居学,正因为冼为麒是昂居,他才会专注,只要专注于一件事,年复一年,肯定能把事情给干好。
  先学吹小号,一边识谱,明后年再勾着他学唢呐。
  两样乐器,但凡昂居能练到极致,哪怕将来他父母老去,南易的文昌围梦崩塌,昂居依然能凭着吹的本事活得滋润。


第0174章 扳道工
  天将亮,南易浑身包裹的严严实实,挑着箩筐就跨过铁丝网来到他的菜园子里。
  春天的时候,南易拜托过冼耀东把多余的橘花给剪掉。
  橘树上结的果子并不多。
  不过,果子都特别漂亮,一个个颜色形状大小都往南瓜看齐。
  嗯,只是看齐。
  不用化肥不喷农药,能长得好看才怪。
  拿着一把修枝剪,南易站在地上咔嚓咔嚓的把橘子给剪下来,有的三个一串,也有的两个一对。
  有些位置树梢有折断的痕迹,不消说肯定是陈维宗那孙子来摘过。
  文昌围这一片,已经不在逃港者的线路选择上,最近都流行往深甽河那边想办法;村里人来摘,不可能把树梢折成这样子。
  啐了那孙子几句,南易加快了自己的手速,树上的毛毛虫太多,等汗把衣服浸湿,身上可能会发痒。
  十几棵橘树,剪下的橘子堪堪才两箩筐,南易寻思来年再剪一次橘花,后年就可以让它自由生长。
  担着箩筐,刚跨过铁丝网,就碰到巡逻的陈维宗。
  “冚家铲,你摘橘子就摘,干嘛把我的橘树给伤了?”
  “脱线,你怎么就知道是我摘的?”
  “废话,隔仨月,树下都还留着你的尿味。”
  “嘁,留点!”
  “留个屁,晚上自己上我那拿去。”
  “南易,我今年要退了。”陈维宗突然萧索的说道。
  “什么时候?”
  “12月初走。”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行泪……”
  “去去去,老子还没走呢。”
  “那你说个蛋,别挡着我,我还得去城里卖橘子呢。”
  “晚上多弄几个菜。”
  “知啦。”
  南易继续担着箩筐往前走,又遇到不知道干嘛往地里过来的冼耀国。
  “南易,你回来了?”
  “嗯,耀国叔,你干嘛呢?”
  “今天有时间去武库一趟,擦擦你的枪,人武部来通知了,沙角头民兵营缩编为连,文昌围民兵连编制没了。”
  得,南易这个不是兵的兵,也面临退役了。
  “嗯,我知道了,下午过去。”南易也萧索的说道。
  “明天早上,我们再操练一次,唉,人都凑不齐咯。”冼耀国唉声叹气道。
  南易担着箩筐回到家,留了二十来斤橘子在家里,推出自行车把箩筐架在书包架上,骑着车就往市区过去。
  吭哧吭哧,把车一直骑到深南中路上。
  这破路,解放大卡一开过,就扬起灰尘,弄得人灰头土脸。
  吃了一路灰,好不容易来到人民路,正好碰到路边上挖沟埋涵管,路上也是一地的泥。
  南易看到边上一块停着不少车的空地上有两人在那里摆摊,他也把车子骑了过去,停在一个同样卖水果的摊贩边上。
  “南易,你也来卖水果?”
  嘿嘿,挺巧,卖水果的也是文昌围人。
  南易想不起来这人是谁,不过,他可以肯定对方一定姓冼,而且叫冼耀×。
  “对啊,阿叔,你平时就在这里摆摊?”
  “不一定,我都是走着卖,这个点,这边人最多,我就在这卖。”
  “生意好做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