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8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光看到贼吃肉,就没看到贼挨打啊!大型商业综合体是赚钱,但管理水平要跟得上,没有高水平管理的话,很快就会倒闭,到时候大笔投资也是血本无归。咱们可没有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李卫东有些无奈的说道。
大型商业综合体做好了,的确是印钞机,但做不好的话也会成为无底洞。各个城市都有那种做倒闭的商业综合体,有的从开业就没火过,有的则是开业前几年很火爆,然后就拉胯了。
除了地段、设施、等硬件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运营能力。那些经营状况良好的商业综合体,背后一定有强大运营团队的支持。
商业运营不是东山集团的强项,在这方面港资地产企业有几十年的经验,国资地产企业也有不错的口碑,东山集团很难与其竞争。
然而赵金山却有些头铁,他开口说道;“没有人才,我们可以高薪聘请嘛,或者找成熟的运营团队。你看京城那些大的商业综合体多风光,天天都挤满了人,那是真的赚钱,咱们要是不做的话,真的是可惜了。”
“那行吧,你要想做的话,咱们就试试。不过一线城市的竞争太激烈了,三线城市的市场又不够大,还是主攻二线城市吧!”
李卫东沉吟几秒,接着说道;“另外我有个建议,若是做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话,主要引进餐饮和体验类的商家,甚至可以投资几个这一类的品牌,零售商家的话还是少一些的好。”
“你不看好零售业么?可是那些商业综合体,全都靠着零售大品牌撑门面的。”赵金山开口说道。
“老百姓的消费模式在改变,某宝双十一的新闻,你应该看过吧,虽然才搞了两年,但成长非常迅速,互联网将会改变整个零售业的格局,传统的线下模式,会逐渐的被线上模式所取代。但是体验类消费,是互联网暂时无法取代的。”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那些顶级大品牌,他们肯定优先选择知名的商业综合体入驻,怎么可能轮得到我们?劳力士总不能蠢到来我们这里卖表吧?我们刚刚进入这个领域,能吸引到肯德基这种品牌入驻,就谢天谢地了!”
被李卫东这么几句怼,赵金山心中虽然有些不痛快,但却又不得不承认,李卫东说的是对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商业综合体从所谓的“吃喝玩乐购一体化”,变成了“吃喝玩乐一体化”,“购”逐渐的消失。零售业从线下转为了线上,不用说衣服鞋袜,即便是卫生纸这种日常用品,也有很多从线上购买的。
没有院线大片的时候,很多商业综合体干脆就成了“大食堂”,普通家庭拖家带口到来,就是为了下次馆子,某某捞火锅各种排队,品牌专卖店却门可罗雀。
李卫东继续介绍道;“若是实在不好招商的话,咱们就自己投资几个加盟店,像是火锅、烤肉、奶茶、快餐这一类的加盟店,都是标准化配方,连厨子都省了,只要能保证食品安全,招几个服务员,培训一下就能开业。”
“听你这么一说,这开火锅店还真的挺容易的,反正上的都是生肉生菜,让客人自己涮,涮不熟或是涮老了,客人自己都得认着,省的厨子做的不好吃,还得遭埋怨。”
赵金山呵呵一笑,接着说道:“要不然我也搞个火锅品牌吧!京城不是有东来顺、西来顺么,我叫赵金山,就来了个金来顺,也搞个火锅联锁品牌,开到全国各地区!”
“你要是搞火锅联锁,还是考虑一下川味火锅吧!”李卫东开口说道。
“为啥?京味火锅的味道又不比川味火锅差!而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吃辣的。”赵金山开口到。
李卫东则回答道:“你想啊,客人吃完火锅万一拉肚子呢?若是吃的川味火锅,可以说是吃太辣刺激到了肠胃,可若是京味火锅,客人十有八九得琢磨,食材是不是新鲜,到时候火锅店不得背锅!”
“有道理啊!这都能想的到,你真是天生做生意的材料!”赵金山恍然般的点了点头。
“还有一件事,港岛那边的商铺,我打算全都出手掉。”李卫东接着说道。
“全卖掉?为什么?你那些商铺,每年光是收租就能赚不少,收益率可比银行理财高好几倍呢!”赵金山说着,露出了神秘兮兮的样子,压低声音问道:“该不会又要有金融危机吧?港岛的楼市要跌?”
“你想多了,没有什么金融危机,短期看,港岛的楼市还是看涨的,中长期的话,商铺租金的回报率也要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我想把商铺出手,单纯就是缺钱。”李卫东回答道。
“你李卫东会缺钱?呵呵呵,你平时都不看各种富豪榜的么?你李卫东的大名哪次不是排名前列?你要是缺钱,我都饿死三遍了!”赵金山乐呵呵的说道。
“我要做一项长期投资,所以要回笼一部分资金。”李卫东接着答道。
“港岛的那些商铺,当初还是我帮你买的,这些年价格飞涨,特别是铜锣湾的那几个商铺,几十平米的小地方,现在就得值上亿港币了!你要是全都卖掉的话,估计能卖几十亿港币!你这是打算做什么大项目?”赵金山开口问道。
李卫东也没有隐瞒,他开口说道;“我打算芯片,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十年内能见到成效就不错了。芯片这一行,投资非常的巨大,别说是几十亿港币,就是几百亿美金砸进去,也就听个响!
前些年我投了个传感器工厂,现在已经能做一般家用电器的传感器了。现在捷豹路虎已经在国内建厂了,未来还要跟比亚迪联合研发电动车,都需要大量的车用芯片。所以我跟比亚迪合作,准备搞一个生产车用芯片的企业。”
……
过去几年是煤炭行业的黄金期,挖煤如印钞,特别是国家整治关停大量的小煤矿以后,中大型的煤矿就变成了大号的印钞机。
如今煤炭价格即将迎来周期性调整,这个印钞机要关停了,但好在房地产开始快速崛起,东山集团早就在这方面有布局,房地产业务依旧可以给李卫东带来不菲的资金收入。
未来七八年,房地产都会一直火热下去,这时候不需要考虑什么风险问题,无脑扩张就对了,扩张速度越快,收益就越大,束手束脚反而会降低收益。
李卫东需要资金,主要是还是用于芯片产业。
想要涉足芯片产业,必须得有大量的资金,这一产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实在是太大了,几亿美金对于芯片产业而言,也就是听个响。
未来美国那个550亿美金的芯片法案,听起来很多,但是投入到整个芯片产业中也只是九牛一毛。对于芯片产业而言,别说是几百亿美金,就是上万亿砸进去,也未必能做出完整的芯片产业链。
至于车用芯片,如果不是为了保证供应链安全,专门去发展这一产业其实是不划算的,直接买成品要比自己从头开始做,成本低得多。
车用芯片的市场规模还是很大的,一辆传统的家用型燃油汽车,大概需要用到500到600枚的芯片,豪华燃油汽车能用到800枚,普通新能源车会用到1000枚以上,而高端系能源车,比如带有智能驾驶功能的,则需要用到1500枚以上的芯片。
单就数量而言,车用芯片的需求量仅次于家用电器。
但是车用芯片的利润并不大,属于薄利多销型。因为汽车的体积比较大,所以对于车用芯片的大小没有要求。
汽车跟手机还是不一样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了追求更薄更轻,使用的都是体积更小,运算速度更快的芯片,一款手机能轻几十克,薄一毫米都能算是卖点。
汽车使用的芯片,一枚的运转速度不够用,那就用两枚,两枚不够用四妹,反正一辆汽车两吨重,多用几斤的芯片无所谓,芯片的体积大一些也有地方安装。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车用芯片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低阶芯片,只有一些智能化的系统,比如自动驾驶,AI服务等,会用到高端的芯片。
低阶芯片技术门槛低,制造容易,在芯片供应体系中属于量大也管饱的范畴,利润自然也就偏低。而且车用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成,后来者想要进入这个领域是比较困难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8年台积电开始量产7nm的芯片,而此前的10nm、14nm、22nm、乃至90nm的生产线依旧会继续运行,其中的低端生产线,就会转为生产车用芯片。
台积电在这些低端生产线上,已经累计了很多年的技术和经验,可以控制成本,产品也拥有比较好的性能和良率,拿到市场上去自然会更有竞争力。
其他的老牌芯片企业也是如此,他们虽然完成了技术升级,可以生产更先进的芯片,但是在旧技术,他们仍然是成熟的。
而新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在技术、经验、管理、成本控制都不如老牌企业,做出来的产品竞争力不足,再加上又是新品牌,市场不认可,存活下来的难度就会高很多。
这也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一步步从低端升级上去的制造业,要比半路出家引进来的更具有优势。
就像是玩游戏,玩家甲是自己从头练号,刷副本凑出一身好装备,慢慢的从青铜升到钻石,玩家乙是直接买个配备一身好装备的钻石号,你让两个人PK,大概率是玩家甲会获胜。
从市场角度看,车用芯片的确是造不如买,即便是花大价钱搞出了汽车芯片,也不一定能获得竞争优势,李卫东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但是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讲,实现车用芯片的自主化生产,却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先不说未来会有一波汽车芯片供应荒,导致全球汽车产量大减,单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就需要车用芯片的自主化供应链。
如果只是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有没有自主的车用芯片供应链,或许并不重要。
……
过去几年,国家一直在实施家电下乡的计划。在2010年,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了家电产业3000亿的消费额,而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超过了4000亿。
这也让各大家电企业赚的盆满钵满,就比如海尔,在2010年的销售额便突破了500亿。其他诸如格力、海信、美的等企业,也都是大赚一笔。
小狗电器同样也是政策的受益者,虽然小狗电器不生产大家电,但是各种厨电的销售情况还是挺不错的,谁家还不得配台微波炉!
然而进入到2012年后,家电下乡的补贴力度开始减少,这对于家电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利空消息。
不过未来的几年,整个家电行业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出现了销售量大增的情况,这也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那时候买房还是以刚需群体为主的,既然房子是买来自己住的,那肯定得配备各种家电,像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空调,每个房间都要安装一个,一套房要买好几台空调,销售量也就上去了,那几年格力的财报也是格外亮眼。
消费市场一直都是在增长的,所以对于家电行业而言,最大的隐患来自于成本。
在小狗集团,王久阳正拿着财务报表,向李卫东抱怨着不断上升的成本。
“最近这两年,我们的人力成本增加了许多,工资增长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