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建军很自觉的站起身来,跑到了一边。
  “徐同志,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李卫东开口说道。
  “李卫东同志,你不用紧张。”徐凯摆出一副和气的笑容,接着说道:“我听说,今年上午,你们运输公司搞了个投票大会?”
  “是有这么回事。公司打算把三产的服装厂承包出去,所以举行了个投票大会,决定承包者的人选。”李卫东一脸淡定的说。
  “我还听说,你在投票大会上,拿出了二十万现金?”徐凯又问道。
  “没错,是二十万,投票大会结束后,我就把钱搬回来了,现在就放在我床底下呢,徐同志要不要看看?”李卫东回答说。
  见到李卫东如此淡定的表现,徐凯已经意识到,这二十万现金,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徐凯摆了摆手:“钱就不必看了,我们就是想了解一下,这么多钱,李同志是从哪里弄来的。”
  李卫东微微一笑,开口回答道:“这钱是我从银行里贷来的,来源绝对合法,两位同志稍等片刻,我去给你们拿贷款的凭证。”
  李卫东早有准备,直接进屋拿出了一沓贷款的凭证。
  站在旁边的丁建军,听到“贷款”两个字,表情猛的一变。
  李卫东将贷款凭证那给了徐凯,这银行的贷款凭证还是很规范的,每张纸都有银行的名称和标志,末了还有签字和盖章。
  看到红彤彤的公章,徐凯基本上确认了贷款凭证的真实性。
  李卫东则接着介绍道:“这五十万贷款是中行的吴行长亲自批下来的,手续齐全,两位同志要还是有疑问的话,可以去中行验证一下。”
  “多谢李同志配合,既然事情都搞清楚了,我们就告辞了。”徐凯说着便要起身,可身子动到一半,却又停了下来。
  “李同志,我刚才没太听清楚,你说的是五十万,不是二十万?”徐凯开口问道。
  “我一共贷了五十万,你看,这里面写着呢。”李卫东指了指贷款凭证上的数字,接着道:“我不可能把五十万都取出来吧,所以就先取了二十万,给服装厂的职工发工资。”
  “原来是这样!”徐凯点了点头,颇为感慨的说道:“李同志可真是个好人啊,把给工人发工资,放在首要位置。”
  “好人不敢当,不敢当,都是为人民服务。”李卫东尴尬的笑了笑,心中暗道:好人卡这东西,我可不敢接。
  ……
  李卫东早就料到,会有人找上门来,要么是公安,要么就是纪委。
  在公司的操场上,一下子拿出了二十万现金,瞬间将每个人砸的晕乎乎的。
  但是当大家冷静之后,便会去思考,李卫东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钱?
  八十年代中期,哪怕是个万元户,他的发家史都会被广为挖掘,然后成为普罗大众的谈资。
  李卫东一下子拿出了二十万,怎么可能不引起大家的好奇心。运输公司几千职工,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弄明白李卫东是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钱。
  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这钱是不是来路不正?是不是违法所得?李卫东是不是贪污受贿了?李老爷子是不是偷偷藏了个矿?学渣李卫民是不是气运之子?
  与其让好事者瞎猜,在背后嚼舌根子,不如把事情摊开。
  所以当公安同志上门的时候,李卫东故意没关门,就是让外面的好事者知道,自己的钱都是正规途径,从银行贷来的。
  同时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防止别人来借钱。
  所谓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人一旦有了钱,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平日里不怎么来往的朋友,还有隔了好几条街的所谓邻居,都有可能跑来借钱。
  至于借了以后还不还,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就像是某位农民出身的草根歌手,赚了钱以后回到村里,村民就说这位歌手应该给全村每人分几万块,不劳而获反而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如今李卫东一下子拿出了二十万,难保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
  你都有二十万了,是不是应该把钱拿出来,大家分一分?
  除了亲戚、朋友、邻居回来借钱,不认识的人也有可能来借钱。
  比如家里有重病人,需要钱医治的,家属直接跑到李卫东门口一跪,那该咋办?
  虽然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可你有钱啊!你就应该拿钱出来给我治病!
  人命关天的事情,你都有二十万了,借我几千块钱就命,貌似很合理吧?你要不借,道德绑架就来了。一群一毛不拔的键盘侠就开始喷你,说你为富不仁,说你见死不救。
  反正就是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
  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新闻一报道某人做善事捐了很多钱,第二天就有人上门,以各种理由要捐款的。
  李卫东为了避免这种麻烦事,干脆就让大家知道,这钱是从银行里借的,而且还得付利息。
  我虽然有五十万巨款,但都是借的,算上利息的话,我是个负翁,每天早晨一起床,先算欠了银行多少利息,这样你还好意思跟我借钱?
  ……
  李卫东亲自将徐凯送到楼下,目送侉子摩托车离去,然后返回家中。
  刚进门,却看到丁建军已然起身,一副要告辞的样子。
  “丁叔,你这是要走啊,不多坐会了?”李卫东开口问道。
  “不坐了,我刚想起来,出门的时候,家里的炉子上还烧着一壶水呢,我得赶快回去,别把谁给烧干了。”丁建军开口答道。
  丁建军说着,便直接走向了门口,说了句不用说送了,便一溜烟的走了。
  望着丁建军离去的背影,李卫东故意问道:“爸,丁叔来找你干什么的?”
  李登科老爷子揣着明白装糊涂,一脸无辜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啊,我也不敢问!”
  ……
  丁建军孤零零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本以为这李登科发财了,却没想到比我还穷,欠了银行五十万,下辈子怕是还不清了!哎,这一趟白来了,可惜了我那两瓶水果罐头!”
第八十三章 李厂长驾到
  次日,李卫东贷款五十万承包服装厂的消息,便已经传遍了整个运输公司。
  在普通人看来,李卫东这种行为简直是疯了!
  八十年代的中国人还是比较擅长存款的,而对于寅吃卯粮的贷款,向来非常排斥。
  之所以会如此,除了中华民族优良的节俭传统之外,主要也是因为利息太高了。
  就比如李卫东贷的这五十万,年利率是7。92%,而到九十年代初的时候,贷款年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这么高的利息,谁敢去贷款!
  贷款利率高,相应的存款利率也高,对于老百姓而言,把钱存到银行里是划算的,特别是九十年代初,钱存在银行里,收益都赶上日元升值了。
  也是因为利率太高的原因,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民营经济很难形成规模,赚点钱还不够还利息的。所以炒辣椒酱的才留下了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经营策略。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企是国家的,贷款还不上,大不了是一笔坏账。
  ……
  王海滨兴致勃勃的走进了朱士聪的办公室。
  “朱总,你听说了么,那个李卫东从银行贷了整整五十万!”王海滨开口说道。
  朱士聪点了点头:“略有耳闻,我之前也在纳闷,他李卫东从哪里弄来了那么多钱,原来是从银行贷的款。现在银行贷款已经变得这么容易了么?”
  “银行贷款的情况我不知道,我现在就知道,李卫东背了整整五十万债务,不对,不止五十万,还有利息呢!五十万的贷款,一年光利息就接近四万块钱了吧!”王海滨兴高采烈的说道。
  “这个李卫东的胆量,真的出乎了我的意料。没想到他为了承包服装厂,下了这么大的本钱,杨鹏比不过他,一点儿也不冤枉。”朱士聪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你觉得,就凭咱们那个破服装厂,能把这四万块钱利息挣出来么?”
  王海滨呵呵一笑,压低了声音说道:“服装厂能不能赚钱,还不是我这采购处说的算么。我给他们采购订单,他们就有活干,说不定还能吃上口饭,我不跟他们订单,他们只能喝西北风!”
  王海滨到时候没有吹牛,此前的服装厂,主要靠运输公司内部的订单生存,而运输公司里负责下订单的,就是王海滨的采购处。
  三产独立以后,即便采购处正常下订单,尚且养活不了服装厂400名职工,采购处不给订单的话,服装厂真的要喝西北风了。
  只见王海滨一脸阴狠的表情,开口说道:“现在这个时候,李卫东应该去服装厂交接了,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会停掉服装厂所有的采购订单,一件衣服都不买,我倒要看看,他那五十万能撑多久!”
  “海滨同志,这我就得批评你了,大家都是同事,你怎么能做这种釜底抽薪的事情呢?更何况服装厂还有四百职工呢,你停了服装厂的订单,那四百职工怎么办?”朱士聪淡然的说。
  王海滨顿时一头黑人问号,他不明白朱士聪为什么要提李卫东说话。
  只听朱士聪接着道:“海滨啊,做事情,要有大局观,就好比服装厂这件事情,你若是停了服装厂的订单,往小了说,你这是公报私仇,往大了说,你这是不顾大局!”
  “朱总批评的是,我不停服装厂的订单就是了。”王海滨有些不情愿的说道。
  “这就对了,该给服装厂的订单,还是得照给,不过怎么个给法,还是可以仔细研究一下的。”朱士聪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比如一件衣服,本来是五块钱,咱们可以节约一下,就给服装厂三块钱嘛!毕竟公司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得省着点花。”
  王海滨瞬间明白了朱士聪的意思,脸上更是挂上喜色。
  “朱总,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肯定认真落实你的指示,勤俭节约,帮公司省钱!”王海滨笑容满面的说。
  朱士聪的这一招,比直接断了服装厂的订单更加阴损。
  直接断了服装厂的订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采购处在故意使坏,这对王海滨,乃至分管领导朱士聪,都是有影响的。毕竟在国企当中,很多事情不能做的太明目张胆。
  而使用朱士聪的方法,正常给服装厂下订单,但订单的价格却低于成本,到时候看你李卫东接不接订单。
  李卫东若是不接订单的话,那是自己你的问题,可不是采购处没给你们订单。
  李卫东若是接订单的话,生产一件衣服便亏一件,到时候服装厂死得更快!
  ……
  此时的李卫东,已经完成了服装厂的交接。
  李卫东将一个条纹蛇皮麻袋交给了服装厂的王会计,开口说道:“王哥,这里面是十万块钱,你拿到会计科,一会先给工人把这三个月的工资发了,明天再把最近三个月的医药费给报销一下。”
  “好勒。”王会计拿起蛇皮麻袋,接着说道:“卫东,这工作场合,你还是叫我王会计吧,我叫你厂长。”
  “那行,王会计,记得回头补给我一张借条。”李卫东笑着说道。
  “没问题,李厂长,下班之前给你送过来。”王会计说完提着钱走了出去。
  如今李卫东拿自己的钱补贴服装厂,这十万块钱投进去,总不能没个说法吧,服装厂自然得出一张借条给李卫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