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4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筑工程少不了沙子和石子,五千万投资的批发商城,所用的沙子和石子肯定不会少,这将是一笔大买卖。
  到时候二十里堡村只需要把沙子从沙场运过来,把石子从采石场运过来,挣中间的那一笔差价,也能赚不少钱。
  张有财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等于是李卫东送给二十里堡村委的一笔钱。
  张有财估摸着,等批发市场建好以后,村里倒腾沙子和石子,应该能赚个几十万。
  一个普通的村子,手里能有个几十万的资金,在当时而言已经算是非常富裕了。
  有了这笔钱,最起码能给村里修一条像样的路,或者多打几口水井。
  想到这里,张有财开口说道:“李厂长,你给我两天的时间,我得开个会,跟村民商量商量。”
  “没问题,我等你好消息!”李卫东笑着答道,他知道这件事情已经十拿九稳了。
  ……
  在后世,建筑公司在承接建筑工程的时候,也会把一些简单的工作,或者一些原物料供应,交给当地的地头蛇去做。这相当于是变相的支付一些保护费,面得地头蛇来找麻烦。
  能开建筑公司的,肯定是有后台有背景的,他们不会害怕地头蛇。
  但能够和气生财的话,干嘛要去找麻烦!
  干建筑的,工期历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核项目,工程的工期会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成本,也就关乎建筑公司的利润。能早一天完工,建筑公司就能节约一大笔的成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若是工地里正热火朝天的施工呢,地头蛇时不时的来搅闹一番,耽误个几天的工期,建筑公司的损失可能还会更大。
  既然像是沙子、石子之类的东西,跟谁买都是买。一些简单的业务,找谁做也都是做。与其交给其他人,倒不如拿来跟地头蛇做一下利益的交换,也能换来施工的顺利完成。
  这也算是后世建筑行业的一种潜规则,而在1994年,这种潜规则还是不存在的。
  如今李卫东直接用出了这一招,把一部分的业务,交给了二十里堡,来了个有钱大家赚。
  既然有钱赚,二十里堡当然不会拒绝,征地的事情,也顺理成章的谈了下来。
  ……
  十里铺村,牛大胆依据是稳坐钓鱼台,等着李卫东继续来谈判呢!
  “村长,不好了!”村里的会计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怎么了?着火了?”牛大胆下意识的问。
  “村长,我刚刚听到消息,说批发市场要建在二十里堡!”会计开口说道。
  “真的假的?不是说建在咱们这里么?怎么跑去二十里堡了?”牛大胆也显得慌张起来。
  “我听说征地合同都已经签好了,二十里堡的村民都拿到钱了!”会计开口说道。
  牛大胆顿时愣在了当场,他没想到李卫东的那句“去别的村建批发市场”,并不是在吓唬他,而是真的!
  会计则低声问道:“村长,咱们是不是要价太高了,把人家给吓跑了?”
  牛大胆知道,会计说的是大实话,不过碍于面子,他当然不能承认。
  只见牛大胆一脸硬气的说道:“谁说咱们要价高了,咱们十里堡村本来就是风水宝地,值这么多钱!你放心,就算批发市场不建在咱们村,以后还会有其他的大项目,建在咱们村的!到时候咱们村的土地,一样能卖上高价钱!”
  牛大胆不知道,这一个“以后”,就足足等了十几年。
  未来,青河市将经济开发区放在了东面,而市区行政重心为了配合高铁,则是向北面发展。
  所以十里堡所处的城西地区,发展并不是很好。
  批发商城都建在了城西,整日大货车来来往往的,噪音大、污染重,而且外来人口还多,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肯定不会向这种地方倾斜。
  既然居住环境不好,这种地方的房地产,开发价值也不大。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十里堡自然也只能维持老破小。
  十里堡的村民,在十几年后的旧村改造工程中,才迎来了拆迁。旧村改造是民生工程,而不是商业项目,不可能出现“拆二代”,十里铺村每户人家所得到了,也不过是一套回迁房。
  ……
  另一边,李卫东叫来了马忠义,谈起组建建筑公司的事情。
  “马哥,咱们的厂房可都是你建起来的,这方面你比较熟悉,所以我琢磨着,咱们要是成立建筑公司的话,还得你来负责。这个建筑公司,专门负责批发商城的兴建工作。”李卫东笑盈盈的说道。
  “卫东,这个批发商城可是个大项目,咱们不找市建筑公司么?为啥要自己建?”马忠义不解的问。
  “这只是我们建的第一个批发商城,接下来我们还会再建好几个批发商城,所以培养自己的施工队伍,会比较划算一些,遇到工程比较多的时候,也不会受制于人!”
  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马哥,未来几年咱们国家将会迎来国企改革的浪潮,我估计市建筑公司就会改制,到时候咱们用高薪,从市建筑公司挖几个工程师过来!”
  随着小狗电器的不断壮大,马忠义的能力已经有些跟不上了小狗电器的发展了。他毕竟只有初中文化,经营头脑和管理能力都比较一般。此前之所以能够在小狗电器站稳脚跟,全靠他是当地的地头蛇,在附近几个村镇有人脉关系。
  如今的小狗电器,公司内的管理逐渐制度化,马忠义那点地头蛇的人脉关系,作用也越来也小。
  小狗电器生产上有憨憨王京,财务上有师兄王凯平,营销方面则有广告大师钟叶茂,马忠义越来越像是个透明人了。
  不过马忠义作为小狗电器的元老,又比较早跟着李卫东打江山,于情于理李卫东都不能把马忠义一脚踢走,于是他决定投资成立一个建筑公司,让马忠义负责。
  马忠义建了那么多的厂房,在这方面他的经验还是非常充足的,让他去负责建筑公司,也算是物尽其用。
  而成立建筑公司,也是李卫东早就计划好事情。
  李卫东要建的,并不单单只是一个纺织品批发市场,而是一整个综合性的商城,这个商城将由几十上百个批发市场,以及配套的物流运输设施构成,这么大的一个规划,用自己的建筑公司,显然是划算的。
  而等到十几年后,商城建的差不多了,中国便迎来了地产热潮,到时候建筑公司可以无缝衔接开发房地产,可以说这又是个能做到退休的生意。
  李卫东和马忠义正在商谈建筑公司事情,李卫东的手机却突然响起。
  “李厂长,我是钟叶茂!你现在说话方便么?”钟叶茂的声音从手机中传来。
  “方便,有什么事你说吧!”李卫东开口道。
  “关于微波炉,你得给我加一笔宣传经费,要多一点。”钟叶茂开口说道。
  钟叶茂那边的宣传经费,一直是挺充足的,临时要价钱,肯定事出有因,于是李卫东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么?”
  钟叶茂回答道;“我刚从一个朋友那里得到消息,韩国的LG要在津门设立微波炉工厂,投资会超过一亿美元,年产量也会超过200万台!韩国人这次可是来势汹汹,所以我们觉得得提前进行布局,才能保住市场份额。”
  “原来是LG来了!”李卫东眼神中寒光一闪,接着说道:“老钟,我明天就去沪城找你,这次咱们玩个大的!”
  “啊?”钟叶茂透出了疑惑的声音。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国内的微波炉市场,有我们国产品牌就够了,韩国人想来吃这块肉,那我们就把他赶走!”


第四百二十五章 我要整个市场!
  韩国企业对于中国的市场,早就垂涎已久。只不过中韩到了1992年才建交,韩国企业也是在1992年之后,才有机会进入到中国市场。
  只不过当时的韩国企业跟日本企业一样,只是将中国当成是一个商品倾销的基地,他们渴望的是将商品卖到中国,而不是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
  直到后来,中国给予外资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中国获得了超国民待遇,韩国企业才开始大批的进入到中国,设立生产基地。
  然而当外资的超国民待遇逐渐被取消之后,率先搬走的也是韩国企业,一个又一个韩国企业卖掉自己在中国的资产,而他们的产品,也很快的失去了竞争力,被中国品牌所取代。
  对于中国市场,韩国企业是很傲慢的,韩国企业历来都是将中国市场区别对待,最优秀的产品,往往不会拿到中国售卖;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国的消费者也得不到同等对待。
  或许在韩国企业的战略当中,他们从来没有打算在中国市场扎根经营,只想借着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捞一笔块钱。
  谁知道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快,而且并没有停滞,韩国企业这种傲慢对待中国市场的战略,也使得韩国品牌一个接一个的被中国市场所淘汰。
  韩国的几大财阀中,最先来中国投资设厂的,正是LG集团。
  LG集团的战略,原本就比较偏向于海外投资,早在八十年代末,LG集团就开始在全世界设立生产基地。
  像是欧洲的意大利和英国,每周的墨西哥,非洲的埃及,东南亚的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都有LG的生产基地。
  也是因为LG热衷于在各国进行本土化生产,所以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LG集团是受到冲击比较小的韩国财阀。
  中韩之间的距离这么近,而且中国又有这么宽阔的市场,LG自然不会忽略掉中国,于是中韩建交之后,LG便计划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
  LG首先要在中国生产的,自然是家电产品,而微波炉就是LG选中的一个突破口。
  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家电市场已经杀成了一片血海,外国家电品牌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分到蛋糕。
  更何况在大家电领域,LG的优势并不算大。
  LG真正吃到中国家电市场的蛋糕,是电视机进入到液晶屏时代。液晶电视刚出现的前几年,LG凭借着在液晶面板上领先的技术和庞大的产能,几乎垄断了整个液晶面板产业。
  那时候LG不光是卖自己的液晶电视和显示器,国内的电视机厂家也得从LG购买液晶面板来生产电视机。
  但是没过几年,随着国产液晶面板的崛起,液晶面板的这块大蛋糕,最终也被京东方等企业分走,当年价格昂贵的液晶电视机,被中国企业做成了白菜价。
  九十年代中期,使用的还是显像管电视,显像管是已经成熟的技术,已经没有潜力可以挖掘,LG在这方面并没有技术优势。
  其他诸如电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LG也竞争不过日本品牌。
  中国老百姓如果要买一台进口空调,肯定会选择三菱或者日立,而不是LG,如果买国产的,诸如春兰、格力等品牌,用的也是日本进口的压缩机,质量也不错,价格还更有优势。
  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后,LG最终放弃了大家电,而是选择了在中国生产微波炉。
  九十年代的中国,微波炉还是一种新鲜的家用电器,而且在1996年微波炉价格战之前,微波炉的售价也比较高,利润也非常的大。
  当时的中国,虽然有一千多家微波炉生产企业,但是掌握了微波炉核心技术的厂家却寥寥无几,大多数都只能进口核心部件,进行组装。
  即便是能掌握微波炉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