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4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嘉钢点了点头,这些情况他当然也是了解的。财政很紧张,钱根本就不够花的,哪还有余力去修建批发商城。
  如果是公路、电力、自来水等民生工程,张嘉钢还可以写个申请,向省里要一些资金,可批发商城又不是民生工程,想要省里出钱,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修建批发市场的资金,只能由青河市自己的解决。
  于是张嘉钢开口问道:“如果明年开始修建的话,咱们市财政最多能挤出多少资金?”
  “领导,您现在问我能挤出多少资金,我真的没办法给您答复。”那人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要是社保基金的资金解决不了,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发不出来,说不定明年还得麻烦您,跟省里要钱呢!”
  张嘉钢无奈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去义乌参观时做过一些了解,他们修建小商品批发商城,一共花了大约2800万,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就把商城的规模虽小一些,按照义乌批发商城一半那么大进行建设。”
  “那就是1500万啊!这么大的数额,财政上连零头都拿不出来。”分管财政的同志立马说道。
  旁边分管建设的同志立马纠正道:“不是1500万,如果明年动工的话,我预估最少得花5000万,才能达到义乌商城一半的规模。”
  “怎么这么多?多了三倍多的价格!”张嘉钢一脸不解的问。
  “张书记,义乌的小商品批发商城,是1990年筹建,1991年动工,当年年底就建成了,1992年就投入使用了。当时无论是建材,还是人工,都比现在便宜多了。”分管建设的领导接着解释道:
  “最近这两年,物价一直在涨价,今年买一袋面粉,都比去年这时候贵了三成,建筑材料涨的更是厉害,1991年花1500万能建成的商城,今年怎么也得花4000万才能建好,明年的话肯定少不了5000万,等建好的时候,5000万肯定打不住!”
  1992年开始,中国迎来了一波很迅猛的通货膨胀,那时候CPI指数超过20%,特别是1994年,食物的CPI指数超过30%,其中粮食价格上涨超过50%,油类价格上涨更是达到了60%。
  与此同时,国家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在飞速的增长,199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4。42%,199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增长了61。78%!那时候的中国,正式的进入到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
  固定资产的投资,自然会引起建材价格的上涨,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超过50%的增长率,所带动的建材价格上涨也是几何倍的。
  要说1991年花100万建的房子,到了1994年花300万,还真不一定能建好。
  因此1991年投资2800万的义乌批发商城,若是在1994年进行建设的话,至少也得花一个亿!
  以青河市的财政情况,肯定是拿不出5000万人民币,去建纺织品批发商城的。
  然而张嘉钢却并没有气馁,他开口说道:“关于资金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义乌,进行集资。我去义乌考察的时候,也曾经专门问过资金的问题,义乌就是采取的集资建商城的方法筹措到了资金。
  另外义乌还专门成立了另一个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专门去负责小商品批发商城的运营工作,那些集资的商户,可以获得公司的股份,成为公司的股东,每年公司有了收益,股东是有分红的。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方法,从商户那里集资,或者去吸纳一些社会资本,然后成立专门的公司,对批发商城进行管理,年底给股东分红,这样的话肯定会有社会资本愿意加入的。”
  “领导,那这样的话,批发商城就不归我们政府管了啊!”有人开口说道。
  张嘉钢笑了笑:“市场经济嘛,该放权的就应该放权,该市场化运作的就应该进行市场话运作。更何况我们要的又不是一个商城,而是这个商城能够带来的就业、税收,以及给全市经济带来的好处。”
  说到这里,张嘉钢又望向了分管工商的领导,开口吩咐道:“这样吧,咱们先从做纺织品生意商户开始动员,召集一些商户代表,商量一下集资修建批发商城的事情。
  如果商户肯踊跃集资,凑足这5000万人民币,那自然最好,凑不足的话,我们再想办法引入社会资本,比如咱们本市的一些知名企业,通过他们进行招商引资,把咱们青河的商城给建起来!”
  ……
  出乎张嘉钢意料的是,那些做纺织品批发生意的个体户,并不愿意出钱建批发商城。
  青河的个体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温州来青河做生意的商人,另一部分是青河本地的商人。
  温州来的商人到是肯出钱,但是却要求更多的摊位,一户给一个摊位,他们是不干的,基本上是一户得要两个摊位,这也充分展现了温州商人的精明。
  这大概就像是现在很多地方老破小的拆迁,按照面积一比一的赔偿,住户十有八九是不愿意的,很多人巴不得自家的房子能赔上个五六七八套新房。
  然而按照一户两个摊位计算的话,那么批发商城的规模就得扩大,到时候5000万的资金肯定是不够的,所以一户给两个摊位,肯定是不现实的。
  而青河本地的个体户,一听到要筹集5000万的资金,平均下来一户要投好几万,立马就打起了退堂鼓。
  在做生意这方面,北方的个体户还是要更保守一些的。他们宁愿把几万块钱去买国库券吃利息,也不愿意投到这还停留在纸面上的批发商城中。
  这个结果让张嘉钢很无奈,要知道义乌建商城的时候,有一半的商户都愿意投钱,而在青河,愿意出钱的商户连一成都不到。
  张嘉钢只好采取第二套方案,把那些知名企业找来进行招商引资,看看能不能通过青河市内的企业,完成集资建商城的计划。
  而且这次,张嘉钢决定亲自做说客,来说服这些企业。
  ……
  李卫东作为青河市民营经济的代表人物,自然也收到了张嘉钢的邀请函。
  “为修建纺织品批发商城进行集资,这应该是张嘉钢的主意!”李卫东喃喃自语的说道。
  在李卫东的印象当中,张嘉钢是一个非常有为的领导干部,他主政期间,在青河市弄了个所谓的“十大工程”,虽然其中也有两三个无功而果,但绝大多数确实给青河的民生、经济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实惠。
  “批发商城啊,这可是天上掉下块大肥肉,不管别人吃不吃,我可得吃下来。”李卫东一边想着,一边从抽屉里抽出了厚厚的一份文件。
  文件的标题正式《青河商城规划及实施方案》!
第四百一十五章 追加五个亿
  张嘉钢亲自上阵,向青河市的企业家们推销兴建纺织品批发商城的计划。
  “兴建批发商城,虽然是我们政府部门主导的,但是商城的运营,将会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我们会像义乌商城那样,成立一个股份公司,专门对批发商城进行管理。
  义乌批发商城今年的交易额很有可能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赚了这么多钱,商场所收取的摊位费、管理费、卫生费等加起来,保守估计也得有三四千万吧!
  我们不用做到义乌那么大的规模,哪怕是做到义乌的一半,一年交易额有50亿人民币,能收到两万的管理费,那么三年的时间,就能把市场的投入收回来,第四年就能盈利!”
  张嘉钢慷慨激昂的画了个大饼,然而参加会议的企业家们对此却是嗤之以鼻。这些企业家可不是那么容易忽悠的,不可能被张嘉钢三言两语说动,更何况还是要他们掏出真金白银的去投资。
  对于他们而言,义乌小商品城一年10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太过于遥远,而所谓的五千万的管理费,也是井中月水中花,虚无缥缈。
  放在后世的话,100亿人民币的交易额根本算不上什么,然而在当时,这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数字,比如青河市,1993年的全年GDP也只有五十亿人民币,义乌一个县级市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大概会有很多人觉得,这是在吹牛。
  然而李卫东却知道,这并不是在吹牛,义乌小商品城的潜力,可不止这区区100亿人民币。
  义乌成立的那个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未来的商城集团,那可是上市公司,市值近400亿,每年的利润也要超过十五亿。
  这种依托于商城而存在的管理公司,就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关键是不需要很高的门槛和技术,也没有什么风险,每年都会获得一笔稳定的收入。
  张嘉钢在上面画大饼,下面的企业家们也在小声的议论着。
  “听到了么,建这个批发商城,要花5000万呢!5000万建个市场,规模应该不小吧。”
  “我觉得5000万肯定收不住,最近一段时间,建材涨价十分厉害,我们公司新建了个三层的办公小楼,原本打算花50万的,结果建完之后一算,花了接近80万!这还没算里面的装修呢!”
  “就算按照5000万融资的话,那咱们每家企业怎么也得投个百八十万的吧,那可不算少了!”
  “就怕建到一半说钱不够,又让咱们追加投入,咱们要是掏钱吧,说不定是个无底洞,可要是不掏钱吧,要是工程一旦停工,之前的投入也就打水漂了!”
  “百八十万?多配几辆车不香么,干嘛非得投资建什么纺织品批发商城啊!反正我又不做纺织品生意,有没有商城无所谓。”
  众人小声议论着,很显然涉及到掏钱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比较抵触的。
  毕竟是1994年,国内的企业对于“多元投资”这种事情并不太了解,当时的中国企业,特别是北方的企业,大多是做产品的,对于投资商城这种事情并不感兴趣。
  张嘉钢说了半天,有些口干舌燥,而此时也到参会企业表个态的时候了。
  只见其中一人开口说道:“我非常赞同市里兴建批发商城的决定,兴建这样的一个批发商城,对于我们青河市而言,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个专业的纺织品批发商城,可以带动我市的经济……”
  这人滔滔不绝的说了小半天,大体内容就是兴建批发商城,对于青河市而言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市领导的决策很英明,他要全力支持市里面的决策,为青河市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等漂亮话。
  漂亮话说完,该聊一聊真金白银的事情了。
  只听这人接着说道:“为了表示我们公司对纺织品批发商城的支持,我们顺发陶瓷公司,愿意拿出两万块钱,投入到批发商城的建设当中!”
  这人前面一番话说的很体面,也让张嘉钢觉得很满意,然而听到“两万块钱”这个数字时,张嘉钢的表情瞬间变得有些难堪。
  青河市的陶瓷产业算是比较发达的,这个顺发陶瓷就是青河市陶瓷企业中的佼佼者,最近两年发展也非常的迅猛,先后建起了瓷釉化工厂和氧化锌厂,去年的时候还兼并了市白瓷二厂。
  根据张嘉钢的了解,顺发陶瓷的资产规模,应该在五千万以上,每年光是交税也有几百万,这样规模的一个企业,只出两万块钱,的确是太说不过去了。
  然而周围人却纷纷鼓掌,仿佛两万块钱是一个很大的数额。
  其中有一个人更是开口说;“既然顺发陶瓷都出了两万块钱,我们鑫诚公司也不能屈居人后,我们也拿两万块钱出来,支持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