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茅台是刘学勤自己带来的,作为红星厂的销售科长,像是烟酒茶叶之类的礼品,自然不会少收,不过茅台酒这种昂贵的礼物,刘学勤一年也收不到几瓶,这次他舍得拿出一瓶茅台酒来招待李卫东,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李老弟,这次真是多亏了你,我们厂才能这么快找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来,我敬你一杯。”刘学勤笑盈盈的端起了酒杯。
  “刘哥真是客气了,都是朋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李卫东品尝了一口茅台,酒香醇厚,味道还真是棒极了。
  刘学勤放下酒杯,接着说道:“李老弟啊,我向厂领导汇报的时候,并没有提你跟上汽的关系,我主要是担心厂领导问长问短。说起来啊,这件事情还真有些对不住你。”
  刘学勤的潜台词是,他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这是在向李卫东解释,同时也是希望,李卫东不要把这件事器捅出去。
  李卫东当然明白刘学勤的意思,他不以为意的笑了笑,然后很上套的说道:“这毕竟是你们红星厂的事情,我就是个外人,刘哥汇报的时候不提起我,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大家都能省去一些麻烦。”
  刘学勤脸色一喜,他立刻从怀中掏出了一个纸条,递给了李卫东,开口说道:“李老弟,这是你要的轮胎,到时候拿着这个提货单,直接去我们厂里交钱提货就行。”
  李卫东接过了提货单,看了看上面的数字,竟然是250条轮胎。
  之前李卫东只说要200条轮胎,刘学勤却批了250条,这多出来的50条轮胎,显然就是刘学勤额外送上的人情。
  “这个刘学勤,不愧是销售科长,倒是挺会来事,多给我50条轮胎,也算是给我的封口费了。就是二百五这数字不太好听。”
  李卫东一边想着,一边举起了酒杯,开口说道:“多谢刘哥了,我祝刘哥步步高升。”
  “承你吉言。”刘学勤笑容满面的说道。
  对于国企的中层干部而言,再进一步,成为领导班子中的一员,大概是他们最奋斗的终极目标。


第十八章 淳朴的国企工人
  成功的退了货,还拿到了250条轮胎的提货单,李卫东心理美滋滋的。
  该办的事情都办完了,李卫东也要返回青河。
  临走的时候,刘学勤又派人送来了一麻袋新鲜的蜜桔,李卫东能猜出来,这肯定是别的厂家送给红星厂的礼物,被刘学勤拿来借花献佛了。
  蜜桔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在八四年的时候,物资还是相对匮乏的,大城市还好一些,水果蔬菜供应的比较充足,而小城市里,想买新鲜水果全凭碰运气,运气好了遇到农民拉着水果进城摆摊,就有新鲜水果吃。
  也因此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水果罐头是非常盛行的。
  现代人走亲访友或者去探视病人,会习惯性的买点新鲜水果做伴手礼,而在八十年代,由于买不到新鲜水果,水果罐头就成了时髦的伴手礼。
  对于李卫东来说,这一麻袋蜜桔虽然不是贵重物品,但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新鲜副食品,拿回去送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馋哭了。
  李卫东将一麻袋蜜桔推到了赵虎面前,开口说道:“赵哥,我平时也不怎么吃水果,这些蜜桔,你都拿回去吧!”
  “那怎么行,这有一整麻袋呢!咱们还是一人分一半吧。”赵虎开口说道。
  “没事,赵哥,你都拿着吧,拿回去给孩子吃。”李卫东开口说道。
  赵虎虽然只有二十五岁,但已经结婚四年多,而且还有一个三岁出头的儿子。
  “我那儿子才三岁,怎么吃的了这么多。我拿一半就够了。”赵虎摇头拒绝道,然而眼睛却直勾勾的望着拿一麻袋的蜜桔,很显然,整整一麻袋蜜桔,对于赵虎来说的确是一种诱惑。
  李卫东微微一笑,随后开口说道:“赵哥,这一麻袋蜜桔,你就拿着吧!我还有件事情想求你呢。”
  “我说李卫东这小子怎么会无事献殷勤,要把整袋蜜桔都给我,原来是有事情求我。”赵虎心中暗道。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赵哥,那二百条轮胎的时候,还希望你帮我保密。”
  “保密?为什么?咱们公司现在可正缺轮胎呢。”赵虎开口说。
  “就是因为缺轮胎,所以我才要保密。”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采购处长王海滨,害的咱们车间差点被扣奖金,这仇可不能不报。采购轮胎本来就是王海滨负责的事情,我想看看有没有机会,给他一个难堪。”
  赵虎看了看这一麻袋令人心动的蜜桔,这要是送到老丈人家里,肯定倍儿有面子。
  于是赵虎点头说道:“好,轮胎的事情我替你保密。”
  李卫东则不禁在心中感叹,八十年代的国企工人就是淳朴,一麻袋蜜桔就收买了!
  ……
  晚上九点多,王海滨满身酒气的出现在了运输公司家属院的大门口。
  他刚刚请轮胎厂的厂长吃了一顿饭,希望购买一批卡车的轮胎,然而得到的答案却是“没货”。想要轮胎的话,得等到明年。
  “明年的话还用找你,到时候计划内的轮胎就批下来了。”王海滨喃喃自语的说着。
  突然间,一个公鸭般的歌声在不远处响起:
  “明把都爱撒灰呀才都八对,偶要歪活拼拼嘿风内……”
  王海滨觉得这声音很熟悉,顺着声音望去,一个身影出现在王海滨的视线当中,虽然路灯有些昏暗,但王海滨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这人。
  准确的说,便是这人化成灰,王海滨也认得。
  这个唱歌的人,便是王海滨的儿子王磊。
  今天的王磊上身穿了一件花衬衣,下身则是一条喇叭裤,正是当时年轻人最流行的打扮,只不过天气有些冷,王磊在花衬衣的外貌还披了一件蓝色的工装上衣,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再朝脸上看,王磊还带了一副八十年代最流行的蛤蟆墨镜,放在那个时代,绝对是流行打扮。
  只不过这大半夜,路上本来就是黑灯瞎火的,王磊带着一副墨镜,没摔个跟头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看到王磊这副打扮,王海滨只觉得气不打一处来,这个儿子本来就不争气,现在还一副二流子的习气。王海滨也是恨铁不成钢,他快步走上去,对着王磊的脑袋就是一巴掌。
  “谁敢打老子!”王磊回过头去,发现是自己老子,顿时怂了下来。
  “爸,你回来了。”王磊脸上挤出了一些笑容。
  “你这是什么打扮,穿的跟盲流似得,像话么!大半夜还带着墨镜,不怕撞到电线杆子!还有唱的什么玩意儿?跟鬼叫一样!”王海滨冲着王磊一通数落。
  “爸,这是粤语歌,港岛歌星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现在可火了。”王磊开口解释道。
  “资本主义的靡靡之音!”王海滨冷哼一声。
  王磊不敢反驳,只能低着头,跟在王海滨后面。
  王海滨则是长叹一口气,王磊就算是再不堪,可到底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王海滨最终还是软下心来,开口说道:“都二十好几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等明年转正以后,也不许再这样了,要有个正式工人的样子。”
  “爸,我明年真能转正么?”王磊开口问道。
  “转正的事情,我已经运作好了,就等你年底的时候拿个车间先进,便能名正言顺的转正。”王海滨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最近一段时间少出门,别给我惹祸,耽误了转正的事情。”
  “爸,我给你说件事,我们车间的先进,可能落不到我头上了。”王磊开口说道。
  “你是说那个李卫东不肯把车间先进让给你吧?放心好了,那小子就是在死扛。过几天发工资的时候,你们车间的奖金被扣,那个李卫东就撑不住了,到时候他会乖乖把车间先进让给你。”王海滨一脸得意的答道。
  “爸,那匹不合格的零部件,已经退给红星橡胶厂了,会计处那边的账也平了。所以这个月的奖金照发,一分不少。”王磊开口说道。
  “什么?退了?”王海滨微微一愣:“怎么可能!我没发话,采购处里谁敢给他们办退货!”
  “那个李卫东亲自去了一趟红星橡胶厂,把零部件给退了。”王磊开口答道。
  “怎么能这样!他一个修理工,凭什么能去退货!”王海滨一脸的吃惊。
  大锅饭和旱涝保收的模式,导致了国企职工的思想格外僵化,王海滨本能的认为,不经过销售处的话,汽修车间就退不成货,他压根没想到李卫东会自己跑到红星橡胶厂退货。
  旁边,王磊小声说道:“爸,要不然就算了吧,反正我都干了两年的临时工了,再干一年也无所谓。”
  “那怎么行!”王海滨冷哼一声,恶狠狠的说道:“退货本来是我们销售处的事情,李卫东私自去找红星厂退货,是干扰了我们销售处的正常工作,明天我就去向公司领导汇报,必须要给李卫东一个处罚!到时候看他还怎么拿这个车间先进。”


第十九章 靠山来了
  早上八点,李卫东卡着上班的铃声走进了汽修车间,然后在签到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汽修车间的业务很繁忙,师傅们各忙各的,也没有人搭理李卫东。
  李卫东拿起搪瓷茶缸,放了几片茶叶,倒上热水,打算优哉游哉的在车间里转悠一圈,行驶自己“车间混子”的光荣职责。
  某个修理车位上,一辆苏联产的嘎斯24轿车吸引了李卫东的注意力。
  上了年纪的人对于嘎斯24这款轿车肯定有所记忆。在七八十年代,嘎斯24就是高档的官车,甚至会用于接待国宾。这辆车的整体性能要高于国产的红旗轿车,虽然也不怎么好开,但胜在结实抗造,开个二三十年没有问题。
  李卫东凑到车前,看到赵虎正在摆弄这辆嘎斯轿车。
  “这车哪里坏了?”李卫东开口问道。
  赵虎听出是李卫东的声音,他头也没抬,而是直接说道:“车没坏,是送来保养的。”
  李卫东下意识的看了看车牌,看到车牌开头好几个零,便开口说道:“这是地委行署的车啊,能配这车的,至少得是副专员,你可得用点心思。”
  “还用你说,人家把车送来的时候,就告诉我了。”赵虎开口答道。
  李卫东口中的“地委行署”,指的是青河地区行政公署,是青河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是市政府,行政公署的一把手则被称之为行署专员。
  在八二年以前,地级行政区中,有112个地级市,而地区则有170个。1983年国家开始进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大量的地区才开始变为地级市。
  青河地区在这方面的步伐比较晚,要到八十年代后期才正式改为地级市。在此之前都叫青河地区。
  因此行政机关的驻地便被称呼为“地委大院”,人民医院也被称之为“地区人民医院”,运输公司自然也就是“地区运输公司”。
  等到未来青河地区改为青河市以后,这些称呼自然也变成了“市委大院”、“市人民医院”和“市运输公司”。
  赵虎用一双沾满油腻的手摆弄着汽车,同时小声说道:“李卫东,你最近可小心点。我听说销售处长王海滨可还是要找你麻烦。”
  “你听谁说的?”李卫东开口问。
  “我手下的临时工。”赵虎接着道:“他们也是听王磊说的,说王海滨要去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