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实业大亨-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当时,个人想要办企业,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搞股份合作制,第二种就是挂靠到乡镇或者村里。
  所谓的股份合作制并不是股份制。
  在当时,单纯的股份制企业,要么是国有控股类型的,要么是合资企业,要么就是特区里的企业。特区以外的话,要说几个人凑钱搞个股份制企业,也没那个政策。
  而股份合作制源自于农村的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当中,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资本是以股份为主构成,职工股东共同劳动。
  股份合作制的核心,是合作,而不是股份。
  说白了就是出钱老板的是股东,干活工人的也是股东,赚到钱了以后,大家都要分钱。至于最后怎么分钱,则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互结合。
  在92年以前,股份合作制主要是应用在农村和乡镇企业,而且都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股份合作制的相关制度,也都是由农业部门制定的。
  直到南巡讲话之后,股份合作制企业才开始发展壮大。国家个部门开始颁布法律法规,将股份合作制从农村企业,扩展到各行各业当中。
  严格的说,股份合作制企业只能算是民营经济,而不能算是私营经济。
  李卫东在沈福屯搞的化工厂,就是股份合作制。李卫东出钱出配方,沈福屯出地方出人。李卫东虽然占了50%的股份,但从根本上来说,沈福屯化工厂还是村集体企业。
  然而建电炉厂这件事,李卫东可不想再搞股份合作制。
  搞股份合作制需要保持集体企业的性质,也就是说李卫东的占股不能超过50%。因为李卫东是个人,政策上不允许个人占股超过50%。在收益分配的时候,李卫东顶多也只能拿到50%。
  所以李卫东便打算采取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挂靠乡镇。
  1993年以前,很多私营企业都是以挂靠的方法生存的。由个人出钱,以某某乡镇或者某某村的名义开办一个企业,定期向村里或者乡镇缴纳一笔挂靠费。
  这种企业名义上是乡镇或村集体企业,使用的也是集体的营业执照,实际上是私营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由个人负责,收益也是由个人支配,所以又被称之为“假集体企业”。
  对于李卫东而言,挂靠在乡镇,搞一个“假集体企业”,相当于是开属于自己的私营企业。
  ……
  向阳镇的会议室中,田宇鸣将李卫东开出的挂靠条件,告诉了其他几位副镇长。
  “领导,要是咱们同意这个挂靠方案的话,不就等于把电炉厂卖给这个李卫东了么?电炉厂是咱们镇的集体企业,凭什么卖给个体户!”旁边一人开口说道。
  “可是电炉厂已经被烧毁了,镇上可拿不出钱来重建电炉厂。清理废墟,然后重建厂房,没有几十万可建不起来。”另一人开口说。
  “几十万可不够啊,别忘了还得买设备,还得买材料,还得给工人发工资呢。这算下来,电炉厂想要恢复生产的话,恐怕一百多万!”第三个人说道。
  田宇鸣干咳一声:“镇上的财政情况,你们也都知道,别说是一百万,就是一万块钱也拿不出来。前些天,镇上的小学想要买一批新课桌椅,那申请还在我桌子上呢,我都还没敢签字。”
  田宇鸣说完这番话切入要害,镇里的几位领导瞬间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向阳镇确实没钱,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安静了大半分钟后,田宇鸣率先开口说道:“我先说说我的想法,把电炉厂卖给李卫东,对于我们镇而言,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首先是解决了电炉厂那二百多职工的安置问题,在厂里当工人,总比回家种地强吧?
  解决了这二百多职工就业,就等于解决了二百多个家庭的温饱,至少这二百多户人家,不会成为镇上脱贫工作的负担。
  第二就是这个挂靠费的事情,一年五万块钱,这可是咱们镇的自筹收入。对于咱们镇而言,一年多五万块钱,还是能办不少事情的。
  咱们不说别的,就是镇小学添置桌椅板凳这件事情,有这五万块钱的话,我眼都不眨就能直接签字。
  第三嘛,电炉厂虽然是挂靠出去了,可毕竟是咱们镇上的企业,既然还在咱们的地盘上,该他们承担的义务,他们还是得承担的嘛。”
  田宇鸣的态度,明显是支持挂靠方案的,而且分析的还有理有据,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领导说的有道理,我赞成这个挂靠方案。”
  “我也赞成!”
  “我赞成!”
  几个副职纷纷表示赞同。
  “领导,我也赞同挂靠,只不过这挂靠的方案,我觉得还是得仔细的讨论一下。”一个年级较大的副镇长开口。
  “老王,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田宇鸣开口说道。
  “这种挂靠的模式,别的乡镇也是有的,不过很多乡镇在挂靠费方面,都是按照利润比例收取的,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参照一下?”老同志开口道。
  田宇鸣点了点头:“你说的这个,我也打听过,其他乡镇的挂靠企业,按照利润比例收取挂靠费的话,大概是收取利润的3%到5%。
  我们就按照5%算,那电炉厂得赚100万,我们才能收到五万块钱。就咱们那个电炉厂,得卖多少电炉子和热得快,才能赚到100万?
  所以啊,咱们按照比例收取挂靠费的话,反而是亏了,不如直接收五万块钱,这样无论电炉厂是亏是赚,咱们都是旱涝保收!”


第一百五十一章 空气炸锅
  以挂靠的形式,重建电炉厂,对于向阳镇而言,显然是有好处的,向阳镇没有理由拒绝。
  于是在两天后,李卫东便与田宇鸣敲定了挂靠细节,除了每年五万块钱的挂靠费之外,电炉厂使用土地,每年也需要缴纳一千块钱的租金给向阳镇。
  乡镇的土地不值钱,电炉厂那块地,一年一千块钱的租金已经不少了,李卫东直接跟向阳镇签了二十年的土地租赁合同。
  电炉厂是挂靠在向阳镇上的,名义上是向阳镇的集体企业,使用的也是向阳镇的土地,当时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挂靠这种经营模式,在土地使用方面有太多的模糊空间。
  如果不明确土地使用权的话,向阳镇若是不想讲道理的话,随时都可以把土地收回去。
  真要是发生这种情况的话,李卫东还没办法说理去,毕竟挂靠这种假集体企业,本身就是在政策的模糊的空间中生存的。
  所以李卫东干脆花点钱,签一个租赁合同,也算是提前设置一个防火墙。如果向阳镇想要在土地上做文章,这份租赁合同至少可以作为李卫东讲道理的依据。
  《土地管理法》是在1998年才颁布的,在此之前,企业租赁土地就是一笔糊涂账。特别是九十年代前中期,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将集体土地使用权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而对簿公堂的不在少数。
  就比如某个村委会把土地租给了企业,租到一半的时候村里耍无赖,要强行把土地收回,这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
  有了明确的租赁合同,可以明确土地的使用权,我真金白银花钱租你的土地,就不能算是非法的侵占。
  以后哪怕是真的出了幺蛾子,到对簿公堂的时候,这一份租赁合同拿来给律师扯皮,还是很管用的。
  而一旦陷入到扯皮环节,乡镇想把地收走,也得等法律途径走完,很可能等到乡镇领导都换届了,扯皮还在继续。
  这种情况下收地一方会考虑时间成本,如果强行收地最后变成长时间的扯皮,对于收地一方也是不划算了。
  签订了租赁合同的同时,李卫东也与向阳镇签订了挂靠合同。
  这个挂靠合同,比土地租赁合同还不靠谱。
  因为挂靠经营本来就是政策的模糊空间,该怎么玩完全是被挂靠的一方说了算。
  所以签订一份挂靠合同,也只是限制企业用的,让企业必须要完成合同上的义务,对于被挂靠一方而言,随时都可以撕毁合同。
  就好比玩游戏,挂靠的一方就是玩家,被挂靠的就是GM,虽然游戏规则摆在那里,玩家也很遵守游戏规则,但是GM想要搞你的时候,连个理由都不用找,直接封号!
  其实这种挂靠的家集体企业,本身就是特殊历史原因才产生的,在正常的市场经济体系下,是不应该出现的存在。
  假集体企业实质是私营企业,然而却挂靠在集体,所以会造成得所有制性质不清,民事责任不清,这些都与现代企业的标准背道而驰,一旦发生纠纷,那就是一锅东北乱炖,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太多了,司法机关处理起来也非常的有难度。
  整个九十年代,假集体企业所出现的纠纷数不胜数,很多的纠纷拖延了一二十年都没有解决。
  然而在当时环境下,政策对于私营企业还是限制颇多的,私营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得使用挂靠这种方式,也必须得承担挂靠所产生的风险。
  ……
  沈福屯化工厂,李卫东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新产品。
  “外观还是有些丑,以后再改进吧,先试试效果。”
  李卫东拿起了一个土豆,随手切成小条,然后浇上油,放进了李卫东的新产品里。
  通上电,扭了扭开关,一股呜呜的马达转动声从新产品里响起。不一会,李卫东将土豆拿出来。
  李卫东意向当中的炸薯条并没有出现,土豆条看起来还有些生。
  “还得继续改进啊!”李卫东轻叹一口气。
  就在此时,沈胜利走了进来马上闻到了油味和土豆的香味。
  “怎么一股花生油味啊?卫东,你做什么了?”沈胜利开口问道。
  “炸了点土豆,好像还不太熟。”李卫东指了指手中的土豆条,接着说道:“二哥,要不要尝尝?”
  沈胜利走过来,拿起一根土豆条,塞到了嘴里,嚼了嚼开口说道:“是不太熟,感觉油温不够热,得再炸一会。”
  沈胜利说着,望向四周,只看到放花生油的瓶子,却没有看到油锅。
  “在找油锅么?”李卫东笑着问。
  沈胜利点了点头:“你的油锅呢?还有炉子呢?”
  “我没用油锅炸。”李卫东拍了拍面前的新产品,接着说道;“我是用这个炸的。”
  沈胜利看了看,这压根就是一个方盒子,上面有个抽屉似的东西。
  沈胜利伸头看了看,发现那抽屉里只有几滴油迹,完全不想是油锅的样子,他终于开口问道:“卫东,这是个啥东西?”
  “这个东西叫空气炸锅,用这个的话,不用很多油,也能炸东西吃。”李卫东回答道。
  李卫东研发的新产品,正是空气炸锅。
  空气炸锅这东西,现代人应该不陌生,很多家庭都有配备。绝大多数的家庭,买了空气炸锅之后只用了一两次,便不再使用,所以空气炸锅也上了很多不实用电器的排行榜。
  中餐对油炸是比较讲究的,光是油炸的方法,就分为清炸、干炸、软炸、酥炸、卷包炸、托炸和脆炸等不同方法,每种油炸方法都需要对油温和火候进行调控。不同的食材,不同的菜品,也会选择不同的油炸方法。
  空气炸锅这种东西,显然是做不到这么多种油炸的,所以用空气炸锅炸出来的东西,味道总会让人觉得有些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