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连着拿出十四块瓷片,大多数都是小块儿,有两三块是大块儿,隐约能猜出原本的完整形态。
  张鞠记了十几张标签,贴到了对应的瓷片上。
  沈瑜一口气把咖啡喝掉,焦糖咖啡的甜与苦,再加冰凉的口感,瞬间化解了说话带来的口渴。
  他帮着张鞠把瓷片放到保鲜盒里。同时补充说道:“姐,这些瓷片,基本上包含了清末民初出现的大部分的瓷器种类,即使没包含在里面的,可以用这些瓷片进行比对。
  你回去把它们做成一个样本。过去还曾经有人把碎瓷片儿镶嵌在挂屏上,叫做百宝嵌,也算是一个收藏品。”
  张鞠问道:“你确定这些全是真的,值钱吗?你为什么买这么多?”
  沈瑜点头:“您放心,都是100年以内,没有现代仿品。至于为什么买这么多的问题,您应该听说过,家藏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老话。”
  张鞠说:“我听一些搞收藏的人,说过这话。”
  沈瑜说:“这句话形容那个时候的人追捧钧瓷的热度。钧瓷指的是宋官窑的钧瓷,之后仿制的不算。
  钧瓷是一个特殊例子,其他的瓷片儿,根据数受大家认同的程度,价值也在变化,但是只要是真的,总还有它的价值。
  我帮你多收集一些,你可以用来参照学习。”
  张鞠说:“谢谢你这么细心,这些一共多少钱?不能让你出钱。”
  沈瑜说:“姐,您这就见外了。今天借你的光。剩下这些瓷片,我也拿回去研究。”
  张鞠从保温盒里拿出一块瓷片,对沈瑜问道:“你还没对我说,这块带储秀宫底款的瓷片,为什么你要买?我觉得这种款识给人的感觉很假。”
  沈瑜说:“你不是问我,为什么瓷片里底足很少吗?”
  张鞠说:“对啊,为什么?”
  沈瑜说:“因为真的瓷器底足。可以拿去做假。”
  张鞠睁大眼睛:“怎么做假?”
  沈瑜拿起有储秀宫款识的瓷片,说道:“在真的底足上,接一个假的瓶身,按照真的古玩瓷器去卖,这不就是作假吗?如果有人拿去鉴定,在底足上打孔,鉴定的结果就会是真品。”
  沈瑜边说边比划,张鞠很快明白了。她惊讶的问道:“这些人也太狡猾了。真碰到了应该怎么辨别?”
  沈瑜说:“凭借眼力与经验。”
  张鞠又泄气了。
  沈瑜说:“别泄气,你的运气很好,这块有储秀宫款识的瓷片,我之所以要买,是因为,它可能是名家的作品。”
  张鞠说道:“哪位名家?”
  沈瑜说道:“清末民初的瓷器,离我们今天不到百年,但是这段时期也有很多制瓷高手。他们的作品,会逐渐受到市场的追捧。
  毕竟,清朝以前的瓷器越来越少,需要有新的品种,来承接市场上的资金。
  清末民初时期的古玩,也就越来越受到重视。”
  他拿起带有底足的瓷片说:“你看这个瓷片留下的部分,底足是圆圈足,上面是瓶身,瓶身有90度的直角,可能是琮式瓶。从瓷片留下来的衣角纹饰来看,瓶身画的是人物。
  咱们看这几笔青花纹饰,从用笔到色泽以及造型来看,这件瓷器很像清末民初一位制瓷大师,王步的风格。
  张鞠问道:“王步很有名吗?”
  沈瑜解释:“王步九岁到瓷都学艺,早期的作品,以仿古青花为主,作品大都模仿康熙青花,因其聪敏好学,悟性极高,故在皴擦点染的技法上尽得康熙朝青花技法之玄妙,但这段时期的作品大都不见王步名款,只落‘大清乾隆年制’或“大清雍正年制”寄托款,故让人难辨真伪。
  王步作画技法明显有别于他人,其绘画时先在未晒干的瓷胎上以青料略作渲染皴涂,待瓷胎完全干透后,再次施以青花创作。在这种绘画方法下,所烧制出来的青花作品上下层次清晰,青花色泽青翠欲滴,娇嫩可人,而画面意境也更显深远。另外,王步作画的笔法细腻,大都以“钉头鼠尾描”为主,起笔时须顿笔,收笔时渐提渐收。他在描绘人物线条的时候,喜欢用这样的笔法。画风清新大方,表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这块瓷片虽然残破,但是可以看出来,瓷胎选用薄胎,釉水莹润如玉。
  留下的青花纹饰,用笔与渲染都细腻如真,颇见质感,有浓厚的王步绘制风格。虽然有“储秀宫制”,但是,应该是王步仿古的作品。
  我想,正是因为看起来假,瓷片没被挑走。”


第73章 青花柳叶双燕笔筒
  张鞠听着沈瑜讲解王步的作品特点,同时与手上的瓷片进行比对。
  这些从未了解过的知识,让她听得十分入迷,直到沈瑜停下讲述之后,她还没沉浸其中。
  沈瑜静静的等着对方消化那些信息。
  半晌之后,张鞠拿起手边的杯子,慢慢喝了一口咖啡。
  沈瑜说道:“随着收藏越来越热门。近百年的瓷器中,也会出现热点。清末民初的大师们,也会变成人们追捧的对象。所以——”
  他把带有储秀宫地款儿的瓷片,拿放回保鲜盒。
  “你捡的漏,自己留着。回去用消毒液把它仔细擦干净之后,当个样品保存也不错。”
  张鞠沉吟片刻,问道:“我没明白,你说的这位王步,为什么要用储秀宫款识?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似乎不能证明着就是王步的作品。”
  沈瑜想写,应该怎么说服对方。他大概理清思路后,就先从王步这位高手说起。
  “王步字仁元,号竹溪。其父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青花画手。所以,他学习制瓷是有先天优势的。
  他采用水墨画的技法绘制青花,创造出大方、清新的作品。所作青花,画意浑厚、清新、简洁、淳雅,运笔自如、流畅,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刚才,我说王步早年制瓷用的款识一般是仿古款识,除了仿康熙,乾隆的款识之外,还有别的仿古款识,储秀宫款识,应该是他早年仿古的作品,因为篆书方款的书写方法,与现存样本如出一辙。
  他晚年所作青花瓷,常署“陶青老人”的款识,与瓷片上的款识风格不同,再配合胎质与青花釉色的佐证,基本可以确定,这是王步的作品。”
  张鞠摇了摇头:“我听的有点头大。不过,这一趟总算是没白来,还真听到了不少东西。
  如果有不明白的,我随时给你打电话咨询你,不准嫌我烦。”
  沈瑜说道:“怎么会呢,美女的电话,我随时恭候。”
  张鞠瞪了沈渔一眼:“去,别说这笑话,我们单位那些老油条。说这些笑话比你厉害多了。”
  她需要回去消化今天的收获,两人在车站分开。
  沈瑜回到家,立刻开始清洗瓷片儿。
  今天收获可是不少,他没有对张鞠说谎,这些瓷片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只不过,他在挑选时候,刻意留心,尽量找那些能够凑拼成完整形状的碎片。
  因为,他在看到瓷片的那一瞬间,就想到了一个可能。
  自己有修复空间,如果可以把这些碎瓷片恢复原貌,那就等于,把瓷片变成了完好的清末民初瓷器,两者之间的价值悬殊巨大。
  他先把瓷片按照釉色分类,然后按照造型再次分组,把看起来大概能拼成一套件瓷器的碎片编成一组。
  不久,在他的书桌上,首先成组的瓷片,是青花瓷,大概可以拼成一个笔筒的形象。
  沈瑜像玩拼图游戏一样,仔细实验瓷片的拼接次序,又从这一堆瓷片中反复寻找,最终结果是,缺少了几块瓷片,无法拼接完整。
  最大的破损,就算是笔筒底足少了半块,只留下了“*吾*之斋”的篆文方款。
  沈瑜反复回忆知道的底款,终究猜不到是谁用过的款识。
  他看着七零八落的笔筒,估计瓷器当时碎的很厉害,有一些碎片,无论如何也补不上了。
  暂时没有办法,他先把这个笔筒的碎片放到一边,又开始整理第二组瓷片。
  第二组瓷片也是青花瓷,大概拼接出来的形状,更像是一个青花瓷的空心圆球,上面带有干雕玲珑点。
  所谓玲珑点,就是在瓷胎上雕出了镂空点,施釉烧制之后,这玲珑点就变成半透明或透明状态。
  沈瑜想象着瓷器复原后的器型,觉得这种形象有点儿像——灯罩。
  他反复模拟拼接,从这一组瓷片中,大概拼出了一个圆形的青花瓷灯罩。
  另外,还多出来一部分带有玲珑眼的青花瓷片。
  估计可能还又一只灯罩,那么组瓷器的原本状态,应该是一对灯罩?
  沈瑜看看剩下的青花瓷片,很难再拼出比较完整的形状,只能把它们当做修复的补充材料了。
  沈瑜点开修复空间。
  今天的购买行为,已经积累了少许的经验值。想要把笔筒与灯罩全部修复,估计是不够用了。
  他衡量了片刻,决定先将笔筒修复。
  笔筒缺少的瓷片较少,灯罩缺少的瓷片实在太多。
  他点开选择按钮,选择了残破的笔筒,然后点击修复,选择消耗经验值与消耗同类材料。
  剩余的青花瓷的碎片,尽数纳入修复空间。
  点击开始修复。
  很快,修复空间面板上出现了青花瓷笔筒的数据与虚拟模型:
  青花瓷笔筒:口微阔,直口、直腹,玉璧形底足,通体施白釉,外壁绘画青花纹饰。
  随着三维模型的颜色一点一点的被填充,修复进度越来越快。
  沈瑜有些急迫的想知道结果。如果实验成功,那么,只要有真实的古玩碎片,自己就拥有了稳定的古董来源。
  终于,游戏提示音响起。
  沈瑜点开修复栏目,看到修复结束。
  物品栏里,出现里一只完整的青花瓷笔筒。
  他先点开物品信息,查看详细的栏目。
  青花柳叶双燕图笔筒:
  年代:1932年
  作者:王步
  尺寸:高——13。5cm;直径——15。3cm。
  看过详细信息,沈瑜点击取出物品,随即,一个完整的青花瓷笔筒出现在桌面上。
  他谨慎的双手端起笔筒,先看底足。足端无釉,底心施白釉,以青花书“愿闻吾过之斋”篆文方款,字体端庄秀丽,色泽浓淡不一,显得斑驳错落。
  沈瑜这才明白,之前看到的残破底款上,少了三个字。
  此时看到完整的底款,他立刻回忆起,这是王步早年作品,用过的一种底款。
  看过底足,再看着笔筒的每一个细节。
  外壁所绘柳枝仿佛随风而动,双燕栖息欲落还飞,各具情态。
  双燕表情生动,整个画面意境幽雅。青花色泽浓淡结合,线条流畅,纹饰的描绘、渲染均得其妙,尤其是翎羽,颇见质感,正是王步的绘制风格。
  沈瑜把笔筒拿在手上把玩良久,心中欢喜难以抑制。
  虽然这个瓷器,只是1932年的物件,但是,它验证了一个可能,只要有古董残片,自己就能把古董完美修复。如此一来,既能保护了古董,又能给自己带来稳定的财源。
  他把笔筒放在桌面上,越看越喜欢。笔筒制作相当精美,作为一件文房用品,不管是收藏还是实用,都非常适合。
  他决定,把这只笔筒留下。
  当然,如果以后有了更好的笔筒,那就放在一起用。
  一间画室,或者说一张大的画案上,怎么可能有只有一只笔筒。
  沈瑜憧憬着,能凑齐各种材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