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贝说了自己从邻国收购藏品的经历后,就一脸期待的等着专家们的答复。
专家组的最后一位,将灯展盏放下后。于老师说道:“常先生,你的这件藏品,是炉钧釉的瓷器。
炉钧釉创烧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南窑笔记》中有论述:“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
仿钧窑的低温颜色釉,800℃左右烧成,有“素炉均釉”与“浑炉均釉”两种。
素炉均釉面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在素坯上底喷翡翠,面喷广翠。浑炉均釉面呈红绿相间的麻点纹。
你这件灯盏的釉色,很像是乾隆时期炉钧釉瓷器。”
闻听此言,常贝立刻喜于言表。
“但是——”于老师继续说道:“我们几个人的意见,这件炉钧釉的瓷器是有疑问的。”
常贝的笑容僵住了。
周围的议论声也静了下来。
于老师说话的声音,清楚的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
“炉钧釉的瓷器从创烧之后,就非常有名,所以,广受藏家喜欢。
邻国有几位收藏家,特别喜欢炉钧釉的瓷器,只要有真品出现,他们就不惜高价收购。这种爱好被很多中间商知道之后,开始帮他们寻找。只要找到炉钧釉,就往邻国几位收藏家那里送。但是,在市场上流动的炉钧釉又终究数量有限。于是,有造假的师傅知道之后,仿照各种炉钧釉瓷器。”
常贝已经听明白于老师的意思,甚至隐约猜到了后面的话。
他口中喃喃的道:“不可能,怎么可能,这……”
于老师继续说道:“这么说吧,这件瓷器的造型、釉色,仿的非常的像。我曾经在香江,见过一位师傅仿造炉钧釉的过程。这位师傅拿牙刷蘸着釉色,手指一压一松,用牙刷的硬毛,把釉色弹到瓷器的表面,所造成的效果与真品无二。”
于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模仿弹釉色的动作。
“如果不知道造假办法,很难分辨出真假的。再结合你刚才说的收藏经历,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从咱们国内,流入邻国的高仿品。”
“哦——”
周围有隐隐传出讥笑声,与惊呼声。很多人看向常贝的目光由羡慕变成了同情。
常贝怔怔的看着被鉴定为仿品的瓷器,一时间不知该作如何反应。听到噩耗的一瞬间,他只觉得耳中轰鸣,周围人的议论声,在他听来全都是嗡鸣的噪音。
噪音不停的冲击他的神经。周围人投过来的目光,充满着讥笑和讽刺。
他只觉得有一口气,在腔内不断膨胀,无论怎么呼吸,这口气还是越来越大,内外两重压力不停的折磨着他,总也找不到将怒气本发出去的出口。
万烟与常贝相处久了,知道他的脾气不像表面这么温文尔雅,反而不敢凑上去劝。
于老师斟酌着说道:“常先生,这虽然是高仿品,但制作十分精美。当做一个观赏品还是不错的。”
然后,他示意常贝,可以把东西取回。
万烟试探着是碰了碰常贝。
常贝脸色变得涨红,过了良久才反应过来。他一言不发,动作粗鲁的把瓷器装回包里,都忘了说谢谢。
常贝压抑着怒火,勉强走到椅子旁坐下,想平静一下情绪,剩余的一丝理智,让他不想在众人面前出丑。
万烟几人看到常贝的样子,知道这个时候他什么话也听不进去,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去触他的霉头。
周围人看热闹的时候,沈瑜发现鉴定桌前空了下来,就走了过去。
万烟几人看到了沈瑜的动作,发出一声嗤笑。
常贝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自己的藏品都被鉴定为仿品,就他的那件破石雕,还敢上去鉴定。想到后面的结果,他的心情似乎好了那么一点。
沈瑜对几位鉴定师打招呼:“几位老师好。”
几位专家笑着回应。
鉴定组组长杨老说道:“小沈同学,你这可是第三次来了,是不是又去收东西了?”
“什么?”
常贝和万烟等着看热闹,听专家的话,顿时愣了。这情况好像不对呀,他们之前就认识?
陈尚和陈丽丽父女对望一眼,也觉察专家的态度过于热情了。二人开始对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
第24章 露香园绣
沈瑜听到杨老的询问,觉得这事情也不用隐瞒,就点了点头:“我的确去收东西了,在文物商店门口。”
听到沈瑜如此直白的回答,杨老又问:“能不能说说,是怎么收的?”
沈瑜把事情过程简单一说,隐去了价格。
于老师说道:“你的眼力很好,就是容易得罪人。”
沈瑜说:“文物商店家大业大,我只是个小收藏者,想悄悄捡漏而已。”
杨老说道:“说了这么半天,你拿的究竟是什么?看这卷轴,是书画吗?”
沈瑜说:“一件刺绣和一件青金石雕。”
听到刺绣两字,不少人觉得奇怪,因为这类藏品比较少见。
万烟因为常贝丢了面子,觉得自己也跟着丢人,此时,听到了刺绣两个字,发出了一声轻笑。
她低声嘲讽:“呦,大男人玩儿刺绣!”
此时,已经没人对她的话做出反应,大家都去看被专家打开的卷轴。
众人看到刺绣的内容,居然是一副关帝像,顿时大失所望。
虽然关帝的信仰在民间很普遍,但是又有多少名家,是以这个题材成名的呢?这会是好作品吗?
很多人看了一眼便不再关注刺绣,等着听专家对青金石雕的判断。
其实,每一个人对灰扑扑的石雕有自己判断,就想看看专家的意见和自己是否一致。
几个专家轮流看过之后,直接拿出了对于青金石雕的判断——明末清初的作品。
石雕是老物件。
这个结论出乎大部分人的意见。
擅长杂项的陈老师,开口说话:“沈瑜同学,你说说你的看法。”
因为有过交流,这位陈老师也很尊重沈瑜的意见。
沈瑜说道:“我个人认为石雕是明代的,具体是哪一个时期,我也不好判断。”
“哦——”
周围的人群中,泛起阵阵议论声音。
“这小伙子真固执,人家专家给出的判断,已经很好了。怎么还坚持是明代的呢?”
沈瑜没有被议论影响心情,他有条不紊的说道:“青金石原本是重要的宝石与颜料。明清以后,青田石的石雕比较盛行。这一块儿石雕色泽古朴,有些灰斑,那是因为取材的难度太大。只有朝珠,项链、戒面这类小物品的体积,才能全部用群青色的青金石。像石雕这么大的青田石,取自天然青金石,想要保持大量的群青色是很难的。另外,其雕刻手法和明朝的技巧相同,与清朝的雕刻手法是有差异的。”
沈瑜把理由娓娓道来。周围的议论声渐渐降低。很多人虽然觉得沈瑜说的有道理,但是,还是想听专家的判断。
几个专家商议之后,陈老师说道:“我们认同你的说法,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做一次检测。”
听到几个专家都认同沈瑜的说法,常贝和万烟简直无法接受。
虽然还需要一个检测步骤,但专家已经确认石雕真的是一件古董。
此时,常贝心情更糟,比听到自己的藏品是仿品之后还要糟糕。
万烟小心的嘟囔道:“真是狗屎运。”
陈尚听了专家的判断,立刻把脸偏向一旁,遮掩自己的表情。他看向了旁边的女儿。
陈丽丽也看向着自己的父亲。
陈尚从女儿的眼光中,看出了疑惑。恐怕自己的孩子,对同学也不了解。
他心中暗道惭愧,之前自己的判断,完全是依据经验。没想到,那个被视为门外汉的小伙子,居然深藏不露。好家伙,这才是咬人的(苟)不叫。
对于那幅关帝像刺绣,几个专家的意见不统一。焦点就在于,这幅刺绣工艺手法很像是顾绣,但是其装裱工艺,清朝中期的装裱手法。
陈老师问道:“沈瑜同学,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沈瑜说:“这幅刺绣,有“露香园绣”款,钤葫芦形朱印。
“露香园绣”,就是“顾绣”,是“露香园顾绣”、“顾氏露香园绣”的简称。顾绣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顾名世曾筑园曰“露香园”。
从存世的顾绣作品中,可以看到顾绣的创新与特点。顾绣的形象主体,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杰作为摹本,故又称“画绣”。半绣半绘,画面均是绣绘结合,以绣代画,画中人物锦衣,是先上底色,后于底色上加绣作锦纹状的;人物的面部则是先绣后画的,云雾则只用画笔直接用色,而不加绣。
顾绣针法多变,新意颇多,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勾画晕染,浑然一体;并巧妙地采用景物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显得画面层次丰富,色彩多样。
顾绣名家中,以明代晚期韩希孟的成就最高,咱们国家几个著名博物院与博物馆,珍藏有她的真品,可以作为比对的样本。
顾绣的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以传统画绣挂幅最为常见,这件关帝像即是其典型之作。”
沈瑜说道这里,停顿了片刻。
旁听的众人,已经被他前面一番讲解,吊起胃口,急切的想听下文。
沈瑜理清思路,才继续说道:“这件作品有顾绣的典型特点,可以判定为顾绣的真品,至于说它的装裱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看这件作品的大小形制,其最初应该是屏风条幅类的形制,但是,在后来被改制过一次,所以变成了清朝中期的装裱形式。我倒是认为,可以把这外层的装表拆去,只保留画心部分,以它的本来面貌来进行拍卖。
杨老点了点头:“我个人觉得不必拆,保留现状上拍。我们这里几个人,对刺绣研究不多。从现有资料来看,刺绣应该是明代顾绣。我把资料发给博物院的同事,做最后判定。”
彭经理走过来问道:“杨老师,那咱们这合同,应该怎么签呀?”
杨老说:“就按明代顾绣,与明代的青金石雕签约上拍。”
沈瑜和彭经理几人一离开,等待鉴宝的人,还有看热闹的人,更有议论的话题了。
“真没想到,这小伙子的两件东西全是真的。”
“不懂了吧,你别看他年轻,但是,那些专家对人家可是客客气气的。”
“我听工作人员说,这小伙子送来好几件藏品了。”
“你这消息听谁说的?”
有人故作神秘的说道:“我朋友家的孩子,就在人家公司工作。”
有人听到了沈瑜同学间的谈话,把这事情给传开了。
有很多人悄悄地对常贝和万烟指指点点,人们在谈论中,时不时的捂嘴偷笑。
常贝看到了这些情况,他感觉周围看过来的目光中,仿佛都带着恶意,似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丑态。
万烟如坐针毡,原先有多么风光,此时就有多么丢人。她摇了摇常贝,示意他是不是可以走了。
常贝正没处下台阶,找了个借口,向陈尚告辞。
陈尚正向女儿询问,沈瑜平日里的情况。听到常贝早走,也明白他此时的难堪,也好言安慰了几句。
沈瑜办好手续,回到鉴定现场。恰好看到常贝和万烟要走。
看到沈瑜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