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32章 成交336万,皆称名品
  拍卖师用高亢的语调说道:“接下来这件拍品是,清光绪松石绿地粉彩祝寿大天球瓶。器身满绘寿桃、水仙、灵芝等各式繁花瑞果,画面构图繁密饱满,饱满的桃实和成串的红果在松绿的映衬下,显得更为明艳诱人,充满喜庆与富丽的皇家气派。”
  连续不断的说话,让拍卖师的声音开始有些沙哑,但他的情绪却丝毫没有减弱:“此件天球瓶署永庆长春款识,是一件典型的大雅斋瓷器。请藏家开始竞拍。”
  这件瓷器的器型很大,色泽艳丽,极富视觉冲击力,又是有名的官窑器皿,所以在拍卖师介绍瓷器的时候,沈瑜发现周围几个人的情绪有了波动,明显是准备参与竞价。
  果然,拍卖师喊出开始竞价之后,就有两三位藏家先后举牌,在半分钟之后,又变成了十几人竞价,而且,参与竞拍的人越来越多。他旁边的易雪也开始竞价。
  在众多藏家接力竞价中,大天球瓶的拍卖价格很快突破了30万,又用更快的速度超出了40万,并且在众人目瞪口呆中,以势不可挡的气势一路涨到了60万。
  场中的气氛高涨,各种声音也助长了热闹的场面。
  当直到拍卖师喊出71万的价格后,竞价速度才慢慢放缓。
  “72万”……
  “74万”……
  这件天球瓶最终以75万的价格成交。
  陈晨挥了挥拳,仿佛感受到了拍品原主的喜悦。她并不知道天球瓶是沈瑜的物品,只是被场中的气氛影响,才产生的情绪波动。
  沈瑜才是真的高兴。
  受到了好消息的影响,紧接着,沈瑜的那件清同治青花缠枝莲赏瓶,拍出了64万的价格。
  连续出现的精品官窑器,像火苗一样,点燃的场中的气氛。从这件瓷器开始,后面的拍品成交价格越来越高。
  又拍卖过一件瓷器之后。
  清末民初珐琅彩西洋人物蒜头瓶的图片,出现在大屏幕上。
  就像几位估价专家所说,成对出现的法郎彩的瓷器,很受藏家追捧。虽然蒜头瓶的起拍价不高,但是价格提升速度极快。
  珐琅彩蒜头瓶的拍卖价格突破了80万之后,原本说话聊天的人,都开始关注着场上竞争的价格。拍卖价格每突破10万,都会让场中发起戏谑或者赞叹的声音。易雪带来的男青年似乎也在对价格进行吐槽。
  最终,蒜头瓶的价格还是顽强的突破了90万。当价格接近100万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想看看这对瓶子的价格,究竟能不能突破100万。
  如果能突破,这就是本场第一件突破百万的拍品。
  沈瑜看到一位留长发,戴着墨镜的男子举起了手中的牌子。
  提示员举手提示,拍卖师喊道:“0371号藏家出价100万。”
  “哦——”
  场中的声音立刻高涨起来。
  终究还是突破了100万。
  随着价格被抬高,实力不够的竞价者陆续退出。这对蒜头瓶最终还是被那位长发带墨镜的男子,用103万的价格拍下。
  第一件突破百万的瓷器出现,让场中藏家们议论纷纷。
  沈瑜努力屏蔽周围的干扰,悄悄在心里算了一笔账。57、37、64、75,再加103,总成交价336万,减去手续费以及税务之后,应该有260万左右的收入。
  这下,沈瑜彻底放心了,可以轻松的坐在一旁,以旁观者的心态观看后面的拍卖。
  他发现易雪似乎因为连续的竞价失败,而有些懊恼。
  此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件豆青釉大碗的图片。
  台上换了一位拍卖师。
  新上场的拍卖师精气神十足,高声的介绍这件藏品:“下面的拍品是,清乾隆豆青釉印折枝花果大碗。直径34cm。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大碗撇口,深腹,高圈足。通体施匀净的豆青釉,釉汁凝厚。外壁釉下剔刻玉兰、荔枝、荷花、佛手、石榴、梅花、荷花等花果。瑞果累累,寓意吉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官窑精品瓷器。
  起拍价三十万。请藏家出价。”
  易雪毫不犹豫的举起了竞价拍。
  提示员举手示意这里有人出价。
  拍卖师高声喊道:“0623号藏家出价30万5千元。”
  “0973号藏家出价。31万”
  ……
  开始拍卖之后,有十几个藏家参与了竞价。价格很快超过40万,正在向着50万迈进。
  沈瑜觉得,这件大碗的价格提升的速度,比自己的瓷器还要快。
  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衡量这些瓷器在市场中的价格变化。就在他思索规律时,拍卖价已经超过了52万。拍卖师的嗓音越发高亢嘹亮。
  “0683号藏家出价56万。”
  “57万。”
  几次竞价后,价格超过了60万。
  沈瑜原以为达到60万之后,很多藏家会退出或者变得冷静。
  但是,后续发展出乎他的意料。的确有几个藏家退出了竞价,可是有更多的藏家加入了竞价。而且,这一批新加入的藏家出价更快。
  陈晨也觉的奇怪,向沈瑜询问:“沈总,这件大碗为什么价格越高,竞争反而越激烈?
  沈瑜想了想,说道:“这种大碗承自雍正官窑,所刻花果品种、形象与雍正大碗不同。寂园叟《陶雅》一书称此类大碗为‘海’,有记载:“内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雍乾皆有之。式样绝巨,而甚为精致。”
  我估计这时候参与竞价的人,应该都是很熟悉市场行情的人。现在的价格,大概到了他们的预期了。
  他隐隐听到周围的人在议论。
  “我找人看过这件瓷器,估价是60万到80万。”
  有人附和说:“没错。如果超过这个价格,我就不拍了。”
  可惜无论这些人怎么议论,依旧是有人不停的举牌竞价。
  沈瑜看到旁边的易雪已经连续几次举牌。
  最终,价格到了九十六万的时候,易雪又举起了牌子。
  拍卖师喊道:“0623号藏家出价九十六万五千元。”
  “九十六万五千元。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成交。”
  场中响起掌声与唏嘘声。
  沈瑜对易雪说道:“这种大碗是宫廷陈设或祭祀用的大器,历来皆称名品。恭喜您。”
  易雪红光满面,高兴的说道:“侥幸,侥幸,我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的拍下。”
  沈瑜以为自己的珐琅彩蒜头瓶已经算是拍出高价了,很快,一件雍正官窑的瓷器,就把蒜头瓶的拍卖价格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第233章 鳝鱼黄茶叶末釉,新面孔
  沈瑜的珐琅彩蒜头瓶拍出了103万的高价,所引起的议论还没过去,拍卖会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件四方倭角瓶的图片。
  拍卖师介绍道:“下面的拍品是,清雍正仿官釉双耳四方倭角瓶。高17。2cm。底足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沈瑜听着介绍,对照着图录上的图片,查看这件瓶子的细节。四方瓶的直颈两侧有对称双耳。圆肩,方腹折角形成八个三角斜面,深圈足外撇。瓶子施以天青色开片的“仿官釉”。
  拍卖师喊出请藏家出价之后,对这件瓷器的竞价,很快进入了白热化。从30万元的起拍价开始,几分钟的时间,就突破了40万、60万,向着80万迈进。
  价格变化之快,让陈晨咋舌不已:“沈总,我虽然不懂收藏,但也听过清代官窑器的名字,看这架势,这件雍正官窑的成交价可能会更高。”
  沈瑜说:“这件瓷器的釉面之莹厚不亚于宋瓷。足边宽厚无釉,露出黑褐色胎骨。是雍正御窑仿宋‘铁骨大观釉’的成功之作,拍出高价也不奇怪。”
  旁边的易雪说道:“预展的时候,我请几位专家看过。对这件瓷器的估价都在150万~180万之间。”
  沈瑜也觉得这个估价比较实际。可是,四方瓶的价格很快就超过了180万,稳定的向着190万提升。
  等拍卖师喊出:“0827号藏家,出价191万。”
  藏家们纷纷调高了对瓷器价格的预期。
  沈瑜看到在会场中,此时只剩下三人还在竞价。
  一位年轻藏家举起竞价牌。
  拍卖师喊道:“0827藏家,出价192万5千。”
  会场安静下来,终于没有人继续竞价。
  陈晨瞪大眼睛:“192万,一个瓶子?这也太贵了。”
  沈瑜没说话。这个价格在当下来说并不便宜了,但是,以后会超过千万的雍正官窑瓷器出现,甚至更贵。
  他对比了今天出现的这些瓷器后发现,人们还是更认同康雍乾时期的官窑。
  接下来的拍品,是一件贯耳大尊。
  陈晨听着拍卖师介绍这件瓷器。
  “清乾隆茶叶末釉贯耳大尊,高52cm。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颈部有双贯耳,并饰有凸起弦纹一道。釉色为茶叶末中的‘鳝鱼黄’……”
  她听不懂这些专用术语,而且不喜欢这种釉色。
  出乎陈晨的意料,乾隆贯耳大尊经过激烈竞价,最后以177万成交。
  有了雍正官窑的192万成交价作为铺垫,这件瓷器177万的拍价,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陈晨却觉得不理解,就对沈瑜吐槽。
  “青花,粉彩这些瓷器拍出高价我能理解。这个所谓的茶叶末,听着就不太高档,而且这种釉色似乎过于沉闷。为什么会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沈瑜想了想,说道:“茶叶末釉在唐代出现。清代仿制非常成功,成了瓷器中的名品。
  清代寂园叟的陶雅一书中,曾描述过这种瓷器。茶叶末釉色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茶叶末娇娆而不俗。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
  *都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酱釉贯耳弦纹尊,与此件“鳝鱼黄”尊尺寸造型一致。
  “鳝鱼黄”釉为含铁的结晶釉,釉面失透无光,是唐英在雍、乾之间创烧的仿明“厂官釉”的一个品种。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个品种。其釉色苍古典雅,形制规整,当时即为清宫所欣赏,被列为官窑的秘色釉,产量不多,为皇室所独享。
  所以,能拍出高价,除了茶叶末釉本身出色之外,还有宫廷器皿的原因。”
  陈晨听的似懂非懂,只能尴尬的笑笑:“我可能真是俗人吧。”
  官窑瓷器之后,拍品中出现了金元明时期的瓷器。
  沈瑜关注的金代钧窑钵式碗,拍卖价超过25万。他觉得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预计,因此放弃。
  上午的拍卖会结束。很多参加拍卖的藏家一无所获。
  易雪以为沈瑜也没有收获,特意安慰他。
  沈瑜心中高兴,却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先感谢了易学的安慰,又婉拒了一起吃饭的邀请。
  他们两人随着众多的藏家走出拍卖会场。
  大厦周边有很多就餐场所,沈瑜不想浪费时间,选了一家快餐店。
  他们走进店里,看到店里已经有不少客人。
  沈瑜看到几个熟面孔,都是参与拍卖会的。
  服务生帮二人找了空位坐下。
  沈瑜还没开始点菜,就听到有人招呼自己。回头一看,博物馆的杨老师,开博物馆的都老师,以及几位研究员一起走进店里。
  他们进店之后,就餐的很多客人都站起来打招呼。
  沈瑜也站起来打招呼。
  杨老师说道:“小沈,你来我们这桌。中午时间有限,大家一起吃个便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