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8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澜,最善于创造奇迹的联军将领,这样花式吹捧让我都感到脸红,我不能赋予尼亚萨兰伯爵七个国家的元帅称号,但是我可以把七个我认为最美好的词汇放在尼亚萨兰伯爵身上,以表达我对尼亚萨兰伯爵的敬意,谢谢你,洛克元帅,你在我们的国家没有能力抵抗侵略者的时候,率领英国远征军多次拯救巴黎,你又在我们的政府没能照顾好我们的英雄的时候,给予了我们的英雄最及时的帮助,120英镑对于尼亚萨兰伯爵来说并不多,但是这120英镑蕴含的感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温斯顿一口气把彩虹屁念完,然后放下报纸擂胸顿足:“——这是你那天从我办公室离开之后发生的事吧?为什么你不叫上我?该死的,我也想感受下被人吹捧的滋味啊——可惜伦敦的报纸特么只会骂我——”
  这不是温斯顿卖惨,英国首相的舆论环境确实是有点差,政府表现不好是首相没有领导好,皇室有丑闻是首相没有尽到监督责任,英国经济不行是首相能力不足,连世界大战爆发都是首相没有处理好和德国的关系。
  对此温斯顿表示有话要说,威廉二世要造反跟温斯顿有个毛关系?
  就算跟英国首相有关系,那也是当时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的责任,跟温斯顿能联系上?
  当然和阿斯奎斯在任时,温斯顿的舆论环境已经好多了,对温斯顿,《泰晤士报》是爱之深情之切恨铁不成钢,对阿斯奎斯,英国报纸那才是真狠!
  就跟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差不多。
  “这又不是我请的演员,只是当时我恰好在现场,你想这样做也很容易,去巴黎的大街上走一走,有的是人等着你去拯救。”罗克没说谎,报纸上对这件事集中报道之后,现在的巴黎到处都是摆摊的老兵,有些人还在摊位上用大牌子写着:洛克元帅,这里也有一个陷入绝境的老兵需要你的拯救——
  在那之后,罗克也很多次乘车穿过巴黎的街道,但是罗克从来没有下过车。
  挨个去救——
  救得过来吗!
  “哼哼,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是天使,第二个这样做的人就是莎士比亚——”温斯顿口吐芬芳,人前温斯顿从来都是风度翩翩,私下里通常是天雷滚滚。
  罗克撇撇嘴不废话,直接跟温斯顿说正事:“至少从三年前开始,内志苏丹国就控制了两河流域,所以两河流域的归属不应该有争议,法国没资格要求两河流域的土地,在击败奥斯曼帝国的过程中,法国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法国人多多少少还是起了点作用的,地中海远征军中不是有法国的两个师嘛——”温斯顿和稀泥,他希望罗克能做出一些让步,否则英国政府就要在其他方向做出更大的让步。
  这里的罗克和英国政府是分开的。
  法国的报纸对罗克花式吹捧的时候,谈判正在进行中。
  在前几天的谈判中,法国也对两河流域提出了领土要求。
  “那两个师是来自法属东印度的殖民地仆从军,两个师才三万人,而我们英国远征军有整整24万人,所以三万人做出的贡献能和24万人相比吗?”罗克坚决不同意,两河流域是中东的精华地带,哪怕有一寸被法国人拿走,罗克都会心疼的。
  而且法国人就算拿走了也守不住,最后还是便宜当地土著,所以把整个两河流域都给南部非洲管理最合适。
  “南部非洲已经拿走了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在中东做出一些让步也很正常,我知道你在乎的是石油,把地中海沿岸分给法国人,不可能一点都不给——”温斯顿现在也在搞平衡,南部非洲已经拿走了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如果再拿走两河流域,那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会不会有意见?
  别忘了还有闹着要独立的印度人呢。
  这个首相当得确实是不容易。


第914章 赶紧走
  坐在温斯顿的位置上,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要搞平衡。
  对外先不说,对内指的是大英帝国内部,这方面其实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很好满足,这仨都是要求更大的自主权,并没有过多领土要求,毕竟他们自己的土地都用不完,动不动就是大几百万平方公里几百万人,标准的地广人稀,在非洲、中东就算弄块飞地也顾不过来。
  相对来说最让温斯顿头疼的就是南部非洲和印度。
  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的贡献确实是大,但是南部非洲获得的利益也最丰厚,在吞并了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之后,现在的南部非洲,总面积已经达到550万平方公里,几乎将整个非洲南部收入囊中,如果再加上两河流域,南部非洲的体量将会膨胀到一个让英国都忌惮的地步,这并不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或者说,现在的南部非洲,就已经是尾大不掉了。
  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通过和欧洲的贸易,获利大约在120亿英镑以上,协约国内英、法、意加起来欠南部非洲大约25亿英镑,南部非洲境内的相关企业在世界大战期间高速发展,世界大战爆发前,南部非洲还只是往欧洲卖点食品、服装、汽车之类的产品,现在南部非洲的出口清单上,飞机和坦克、装甲车才是主流,甚至航空母舰都已经赫然在列。
  如果南部非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地广人稀,那么英国政府多少会放心点,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领土虽然大,但是人烟稀少,潜力终究有限。
  南部非洲不同,世界大战期间,越来越多的欧洲人选择南部非洲作为移民海外的第一选择,每年都有上百万人移民南部非洲。
  与此同时,南部非洲还在悄然加大从远东移民的力度,据说世界大战期间,每个月都有十万人以上通过爱德华港移民南部非洲。
  每个月十万人只是爱德华港,如果再加上往北一点的圣乔治(坦葛尼喀达累斯萨拉姆)呢,再加上移民规模不亚于爱德华港的伊丽莎白港呢?
  今年三月份,南部非洲总算是更新的境内的人口数字,根据南部非洲境内11个州上报的数据,加上联邦政府的统计,南部非洲现在总人口终于超过1500万人。
  对于这个数据,不仅仅是伦敦,连比勒陀利亚都不信,其他州先不说,尼亚萨兰州政府两年前上报的人口就已经超过200万,现在三年过去了,人口居然只增加了40万,达到240万,那么通过爱德华港每个月入境的十万人都去了哪儿?
  有一个数据比较可信,根据南部非洲卫生部的统计,尼亚萨兰州境内,各大医院统计每年出生的新生婴儿就达到20万之多,或许两年间增加的40万人,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医院的数据并不代表尼亚萨兰州的真实数据,尼亚萨兰境内除了各级州立医院和市级医院之外,还有遍地各地的小医院小诊所,这些医院和诊所的数据并不在统计数据中。
  而且还更不用说,现在的南部非洲,非洲人依然不再统计范围内,联邦政府也不知道南部非洲境内到底有多少非洲人,这个数据可以参考刚果自由邦,总面积200万平方公里的刚果自由邦,利奥波德二世开始殖民统治的时候,人口大约2500万。
  到刚果自由邦被推翻的时候,乐观估计刚果王国和刚果共和国人口加起来都不到1000万。
  参考世界大战期间,南部非洲远征军中非洲裔士兵的表现,伦敦的议员们就算再迟钝,也知道南部非洲的崛起已经无法遏制。
  所以在世界大战结束后,温斯顿的立场已经悄然改变。
  世界大战期间,大英帝国需要南部非洲的全力配合,才能在西线扛住德军的疯狂进攻。
  现在世界大战结束,那么未来世界的格局,甚至大英帝国内部的平衡,就成了温斯顿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要满足法国人的要求很容易,小亚细亚半岛地盘大着呢,只要法国政府不嫌弃,把小亚细亚半岛给法国啊——”罗克慷他人之慨,解体之后的奥斯曼帝国惨不忍睹,南部非洲要求两河流域,英国政府要求黑海出海口,法国虎视眈眈,连意大利都希望在奥斯曼帝国的尸体上啃两口。
  日本对奥斯曼帝国倒是没啥要求,毕竟日本距离奥斯曼帝国太远,不过日本对东印度在世界大战期间抢占的德国那些位于太平洋地区的岛屿很有意见。
  “你在胡说什么,小亚细亚半岛绝对不能让法国染指。”温斯顿就像是护食的秃鹫,小亚细亚半岛也有七八十万平方公里呢,就这样送给法国人?
  想得美!
  按照英国和法国的讨论结果,德国位于北非和西非的殖民地都属于法国所有,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则是属于英国所有。
  当然了,现在名义上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还没有被南部非洲吞并,是英国政府委托南部非洲进行管理,但是这和吞并并没有什么区别,差的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其中有一条是关于殖民地的,具体的陈述是: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应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正当要求。
  这样一来就好办了,在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现在的主要居民都是南部非洲人,负责管理的则是南部非洲联邦政府,那么关于西南非洲和坦葛尼喀的主权问题——
  呵呵,这个问题不用讨论了。
  “那么怎么办,就按伍德罗·威尔逊说的那样,保障小亚细亚半岛居民的自治权?伍德罗·威尔逊还希望达达尼尔海峡成为永远开放的自由航道呢。”罗克对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感情复杂,名义上南部非洲也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对南部非洲摆脱英国政府制约也是相当有利的。
  不过总体上来说,“十四点”还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盘是为美国利益考虑,这在第三点上表现最为露骨。
  “十四点”的第三点: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
  换句话说就是大家应该开放市场,咱们一起好好做生意。
  这里的背景是美国的GDP已经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一位。
  而全世界大部分市场都被英国、法国垄断,美国空有强大的工业实力,但是缺乏海外销售市场。
  “哼哼,伍德罗·威尔逊在做梦,等着瞧吧,‘十四点’很快就会被扔进垃圾堆。”温斯顿不喜欢“十四点”,相比克里蒙梭也不喜欢,而这个时空美国在世界大战中做出的贡献远不如另一个时空,所以伍德罗·威尔逊实际上没多少话语权。
  这对于德国来说绝对是个噩耗,德国政府正是在基于“十四点”的基础上才同意进行谈判,伍德罗·威尔逊之前提倡不追求胜负的和平,现在伍德罗·威尔逊自己都放弃了这个主张。
  根本不切实际。
  不得不说,站在政治的角度上,和温斯顿、克里蒙梭这样的成熟政治家相比,伍德罗·威尔逊的表现实在是有点幼稚,他作为美国总统,提出的“十四点”最终被自己抛弃,伍德罗·威尔逊也参与了巴黎和会,形成了最后决议,但是美国国会拒绝承认。
  国联也是伍德罗·威尔逊提议成立的,但是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
  神奇吧,美国就是个这么矛盾的奇葩国家。
  罗克不关心伍德罗·威尔逊,只关心怎么把两河流域收入囊中,不过罗克没有时间处理这个问题了,八月五号,路易·博塔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