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7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情况下,任何时候,参战双方都不得把医护人员列入攻击对象,这个口头协议,比白纸黑字的所谓《海牙公约》有效多了。
对于英国、德国这样的当世大国来说,《海牙公约》就是个笑话。
毒气还没有完全飘过战壕,戴着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就出现在阵地前,黄绿色的薄雾中,带着防毒面具的德军士兵就像是地狱里钻出来的魔鬼,他们手中的步枪已经上好了刺刀,已经来到阵地前的铁丝网边,正在用钳子试图剪断铁丝网。
为了更好地提高示警效果,南部非洲的士兵在铁丝网上悬挂了很多铁皮罐头盒,碰到就叮呤咣啷一阵乱响,这对于士兵们来说就像是冲锋的哨声一样敏感,都不用军官下令,阵地上的各种轻重机枪几乎同时开火。
嗒嗒嗒、嗒嗒——
清脆的点射是安装了两脚架的通用机枪。
嗵嗵嗵嗵嗵——
长点射是使用三脚架的通用机枪,因为枪管更长,所以声音更加沉闷,也更有力。
呯!
单个的点射来自李·恩菲尔德,不过无数支步枪同时射击,也能打出类似轻机枪一样的压制效果。
效果非常惊人!
进攻的德军大概是没想到在毒气的帮助下,南部非洲远征军阵地居然还要这么多士兵拥有战斗力,正在剪铁丝网的士兵毫无防备,一瞬间就有数百人被撂倒,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密集的迫击炮弹带着死神的尖啸呼啸而至,阵地前五十码至两百码范围内顿时被橘红色的爆炸和剧烈的浓烟笼罩。
这可比刚才的黄绿色烟雾壮观多了。
当然杀伤力也大多了。
进攻的德军几乎瞬间崩溃,短短十分钟内,近四千名德军伤亡,阵亡超过两千五百人。
顶住德军的第一波攻势之后,前线部队指挥官才向后方指挥部通报,德军在进攻中使用了毒气。
后方指挥部得到报告后继续上报师指挥部。
师指挥部上报远征军总指挥部,远征军总指挥部再向英国远征军司令部通报情况,等英国远征军司令部的电话打到英国一线阵地,已经是一个小时以后。
电话没有接通。
四月七号当天,英国远征军和德军的损失都在万人以上,远征军在伊普尔正面的一个阵地就死亡五千人以上,进攻的德军部队轻而易举了攻占英军阵地。
在战斗中并没有多少损失的骑兵第二师也被迫撤退,从去年十一月份开始,德国人历时半年,伤亡30万人都没有拿下伊普尔,结果在毒气的帮助下,只用了一个上午,德军就攻占伊普尔。
幸运的是,德军并没有来得及扩大战果,正在加莱轮休的第11师和在敦刻尔克轮休的104师及时填补英军防线,德军只前进了两公里就被死死顶住,进攻的德军没有火炮,防守的南部非洲远征军也没有战壕,交战双方在春暖花开的佛兰德斯田野殊死搏杀。
到四月十号,英国远征军的后续部队才抵达伊普尔,法军也派来援军,战线重新稳固。
同样是在四月十号,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罗克同时投入四个师,在加里波底半岛的博拉耶尔登陆,这里的宽度不到五公里,将奥斯曼帝国第八集团军的退路彻底切断。
“402和安南部队负责狙击奥斯曼帝国的援军,501师和502师向赫斯海角推进,赫斯海角的地形复杂,我们其实可以原地不动,将敌人困死在加里波第半岛的山区,最多三个月,我们就能迫使包围圈内的第五集团军投降。”伊恩·汉密尔顿半个身子都趴在沙盘上,沙盘上的加里波第半岛,密密麻麻都是各种颜色的三角旗,每一个三角旗代表一支部队,代表奥斯曼帝国部队的三角旗是黑色的,代表英军部队的三角旗是褐色的,代表法军部队的三角旗是蓝灰的,代表澳新军团的三角旗是卡其色,代表南部非洲远征军的三角旗是铁灰色,代表内志苏丹国部队的是白色。
“伊恩,奥斯曼部队固然实力不足,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歼灭第五集团军之后,我们要控制达达尼尔海峡,然后再向博思普鲁斯海峡继续进攻,三个月时间,足够奥斯曼人征调更多的部队,加强在博思普鲁斯海峡的防守,我们要赶在奥斯曼帝国反应过来之前,将奥斯曼帝国第五集团军彻底歼灭。”罗克也知道伊恩·汉密尔顿的计划可以降低地中海远征军的伤亡,但是地中海远征军没有时间跟第五集团军慢慢磨。
自从罗克离开比利时,南部非洲远征军虽然没有重大损失,但是在战场上被英国远征军拖累节节败退,罗克心急如焚,恨不得一夜之间攻占君士坦丁堡,然后插上翅膀飞回法国。
德军如果继续前进,那么战火就将重新烧到法国境内,这对于协约国的信心将会是沉重打击。
“那么就命令澳新军团和第29师向敌人发起反攻,第五集团军现在最多还剩下三万人,我们可以将他们彻底吞掉。”伊恩·汉密尔顿是个合格的参谋,他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顺着罗克的思路查缺补漏。
从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爆发到现在,地中海远征军损失惨重的同时,奥斯曼帝国第五集团军也不好过。
战役爆发前,奥斯曼帝国第五集团军只有8。7万人,经过第一阶段的消耗,现在最多还剩下三万部队可以坚持作战。
罗克手中兵强马壮,刚刚在博拉耶尔登陆的4个师都是整编师,总兵力加起来超过6万人,澳新军团虽然损失惨重,第29师还有一定的战斗力,罗克手中还有两个整编师没有投入作战,分别是从埃及抽调的第13师和一个月前抵达欧洲的第19师。
这两个师是罗克最后的预备队,不到万不得已,罗克不会投入作战。
真是个好习惯!
第773章 立场不对
地中海远征军发起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之后,俄罗斯帝国就已经停止了向君士坦丁堡的任何军事行动。
这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帝国担心君士坦丁堡落入英国之手,黑海舰队依然无法获得出入黑海的自有通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东线给了俄罗斯帝国太大压力,战争爆发到现在,俄罗斯帝国已经损失了近200万人,德国俘虏了近40万俄罗斯军人,奥匈帝国俘虏了近30万人。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爆发之后,俄罗斯帝国将进攻君士坦丁堡的第八集团军调往东线,不再给奥斯曼帝国任何压力,这对于罗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噩耗,第八集团军被调走后,奥斯曼帝国部署在君士坦丁堡周围的第二集团军被释放出来,地中海远征军在博拉耶尔登陆后,第二集团军的一部分部队已经开始向博拉耶尔移动,试图解救后路被切断的第五集团军。
戈尔茨将军的第一集团军全军覆没后,第二集团军是奥斯曼帝国最强大的集团军,全军超过十五个师,总兵力22万人。
所以罗克才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第五集团军,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对付奥斯曼帝国的第二集团军。
首先向第五集团军发起进攻的是前一阶段在作战中损失惨重的澳新军团,这一次布拉德·南希再也没有了任何理由,澳新军团的滩头部队一度在飞机的帮助下夺回了戈巴高地,但是在穆斯塔法·基马尔喊出那句著名的“我不是让你进攻,我是让你去送死,我们死后,其他部队和他们的指挥官还将继续战斗!”之后,奥斯曼帝国的部队夺回了戈巴高地,重新将澳新军团压制在错误登陆的小海湾。
这个不知名的小海湾也终于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现在叫“澳新军团海湾”。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爆发后,又有一支澳新军团的部队抵达地中海,温斯顿同样把这支部队划归罗克指挥,这又引起了佛伦齐的强烈抗议。
失去伊普尔之后,英国远征军损失惨重,亟需新的部队补充。
霞飞不管伊普尔的情况,将伊普尔的防守完全交给英国远征军,霞飞并没有夺回伊普尔的计划,而是计划着在香巴尼和阿图瓦发动新的进攻,英法联军之间似乎出现了一种竞争,谁都想成为联军的主导者,法国有这个实力,但是霞飞太愚蠢,佛伦齐有这个想法,但是英国远征军兵力严重不足。
在兵力严重不足的前提下,温斯顿依然固执的把宝贵的澳新军团援军划拨给罗克指挥,这导致佛伦齐非常不满。
佛伦齐为此找到了他的朋友查尔斯·雷平顿,查尔斯·雷平顿是佛伦齐的老战友,退役之后在《泰晤士报》担任战地记者,正在比利时采访。
查尔斯·雷平顿违背了《泰晤士报》的立场,在《泰晤士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温斯顿和基钦钠大肆攻击,攻击温斯顿的理由是温斯顿将原本属于西线的部队调往其他战场,攻击基钦钠的理由则是英国远征军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炮弹。
部队不管调到哪个战场,都是用于对同盟国作战,这一点无可厚非。
炮弹供应不足则是老问题,其实严格说起来应该是火炮数量不足,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问题,南部非洲从去年冬天以来生产的火炮都用来装备南部非洲远征军,而佛伦齐并没有南部非洲远征军的指挥权。
《泰晤士报》是罗克名下的产业,当发现自己名下的报纸,正在对自己的亲密战友发动攻击的时候,罗克非常愤怒,查尔斯·雷平顿被直接解职,负责版面审核和文字校正的编辑也被牵连,北岩勋爵为此来到塞浦路斯找罗克,希望罗克更给与编辑们更多的自由,但是被罗克果断拒绝。
“抱歉勋爵,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没有真正的自由,连国王的权力都要受到国会的限制,你个报社的记者想有多大的自由?”罗克对北岩勋爵非常失望,自从罗克买下《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的表现一直很出色,给了南部非洲和温斯顿很多帮助。
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泰晤士报》的记者和编辑选择了错误的立场,这种错误无法原谅。
“《泰晤士报》从来不迎合公众,拥有独立的思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源,如果我们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就会影响到《泰晤士报》的公正性。”北岩勋爵看似立场坚定,实际上他的立场站不住脚。
“你错了,《泰晤士报》赖以生存的根源从来不是独立的思维,而是政治的需要。”罗克直接挑明,谁都别把自己的想的多重要,北岩勋爵如果不认同罗克的经营方式,那么北岩勋爵也可以辞职,罗克不会挽留。
现在的罗克,没有多少心思纠结在《泰晤士报》上,加里波第半岛上的奥斯曼帝国第五集团军才是罗克目前工作的重心。
为了扩大《泰晤士报》的影响,罗克也是费尽心思,其他报社的老板都是要盈利的,罗克不以营利为目的,用卖八卦的《太阳报》的利润补贴《泰晤士报》所谓的公正,为了提高《泰晤士报》的销量,罗克把《泰晤士报》的售价定在二便士一份,这几乎是二十年前的价格,如果没有补贴,《泰晤士报》早就关门大吉了。
北岩勋爵想说话,直接被罗克制止。
“无论如何,报刊杂志的报道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正,《泰晤士报》是英国的报纸,所以《泰晤士报》是有立场的,我们都知道前线正在发生什么,记者和编辑要做的是报道前线发生的新鲜事,凝聚国民信心赢得这场战争,而不是在世界大战激战正酣的时候攻击国家的战争部长和海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