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20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俄罗斯小姑娘,发育的都比较早,十几岁的时候真的花枝招展,一掐就冒水那种。
  一旦娶回家,生孩子之后迅速发福的比例还是比较大。
  “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人家还担心被我们带坏了呢——”拉姆斯登说这话的时候,居然有点自豪。
  南部非洲经济发达嘛,远征军官兵的个人条件也都不错,谁家里还能没个农场啥的呢。
  相对来说,俄罗斯那边的情况就有点糟,即便军官,个人经济状况也不太好,买得起腕表的都没几个,即便有,也不是伊特诺这种奢侈品牌,而是俄罗斯自己生产的。
  其实俄罗斯商品的质量也不错,只不过整个国家受排挤,俄罗斯商品鲜少走出国门,所以也就不为外人所知。
  拉姆斯登刚才说俄罗斯军官喝防冻液,这种情况只可能发生在俄罗斯,南部非洲官兵从来没人尝试过。
  想喝酒的话,南部非洲本土生产的白酒果酒应有尽有,实在不行还能去军人服务社购买法国西班牙生产的葡萄酒,话说西欧这边的葡萄酒也不错,毕竟环境所限,不可能像乌克兰那样推行大规模国家农场,只能种点葡萄酿酿酒什么的,别管生活富不富,格调是上去了。
  所以很多在野战医院接受治疗的俄罗斯军官,对南部非洲官兵的富裕程度就有点咋舌。
  俄罗斯军官对于兰特的购买力不太了解。
  对于黄金还是很了解的。
  一兰特兑换一克黄金的比率已经维持很多年了,在听到伊特诺腕表的价格后,心里算一算换成卢布得多少钱,虽然脸上笑嘻嘻,估计内心还是会大骂资本主义生活奢侈无度。
  可谁不想过奢侈无度的生活呢,所以有几个在野战医院接受治疗的政工干部,就格外担心。
  拉姆斯登是陪同孙修视察野战医院。
  政工干部的眼光多毒辣的,一眼就看出孙修的身份地位比较高。
  废话,院长亲自陪同视察,级别起码跟院长差不多好不好。
  其实不一样,拉姆斯登这样依靠技术担任野战医院院长的医疗专家,级别高不高不好说,社会地位还真比孙修这个后勤处长高。
  这里就不讨论后勤处长是不是肥差了,布拉德办公室的特工帮忙盯着呢。
  就算没有特工,孙修也不会徇私枉法。
  还是那句话,犯罪成本高不高,一定程度上决定犯罪概率。
  到孙修这个级别,就算不徇私枉法,这辈子也能生活的很幸福。
  拼命找钱没意义,南部非洲已经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了,拼命找钱难道润到那些落后地区去建设对方国家吗?
  所以说还是要努力建设国家,经济搞上去,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看样子野战医院对舒赫维奇的特殊照顾,还是引起了一些俄罗斯军官的反感,来自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谢尔盖上尉,在花园里直接拦住孙修和拉姆斯登,要求解除对舒赫维奇的特殊照顾,将舒赫维奇交给野战医院的俄罗斯军官处理。
  至于处理方式嘛——
  看谢尔盖的态度,不太像是一人一口吐沫淹死他。
  虽然结果都差不多。
  “舒赫维奇那个恶魔在乌克兰屠杀了超过50万人,他应该被千刀万剐,根本不应该在这种人身上浪费我们宝贵的医疗资源。”谢尔盖坐在轮椅上,一条腿的裤管空空荡荡,按照俄罗斯标准,就算伤愈出院也是个废人了。
  也不知道在俄罗斯,这种重伤的老兵会不会得到妥善照顾。
  “给与他应有的治疗,并不是特殊照顾,而是为了让他能在法庭上,接受堂堂正正的审判——更何况,我们也没有浪费太多资源——”拉姆斯登话有点躲闪。
  嗯?
  什么叫没有浪费太多资源?
  孙修敏感的意识到,拉姆斯登这是话里有话。
  孙修听出来了。
  谢尔盖没有听出来,还以为拉姆斯登是在敷衍他,表情看上去更生气。
  “舒赫维奇伤得有点重,两个胳膊都被截掉,腿也截掉了一条——”拉姆斯登表情坦然,反正切是已经切了,医疗废物也已经销毁,接不回去了。
  孙修点头表示理解。
  别以为医生就多天使的,医生心黑起来,真正的让人生不如死。


第2473章 打群架
  舒赫维奇确实伤得比较重,不过绝没有到要切掉两个胳膊一条腿的程度。
  这要是换成南部非洲远征军,哪怕是一名普通列兵,野战医院的医生们也会想尽办法保住胳膊腿,毕竟关系到以后几十年的生活,花费多少代价都值得。
  舒赫维奇嘛——
  估计医生们是这样讨论的。
  “这胳膊的伤有点重啊,要把弹片一个个挑出来有点麻烦,干脆就切了吧——”
  “既然切了,那干脆把这一个也切了吧——”
  “听说这位还是战犯,会不会逃跑啊?”
  还想跑?
  那干脆把腿也切一个。
  反正战犯嘛,战争结束后要统统绞死的,留着这条腿也没用。
  别问为什么没把两条腿都切掉。
  问就是南部非洲医生心地善良。
  所以卫兵的任务真不是防备舒赫维奇逃跑,舒赫维奇现在想跑都跑不掉,推轮椅轮子还得用手呢,这位同样没有。
  以拉姆斯登的标准来说,现在舒赫维奇应该是生不如死。
  可正直的政工干部不这么认为,他们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既然舒赫维奇没有死,那就是野战医院故意包庇。
  俄罗斯人就是这么死脑筋。
  另一个时空的舒赫维奇,二战结束后留在乌克兰打游击,后来被俄罗斯军队击毙。
  班德拉在1959年被克格勃特工斯塔申斯基毒杀,后来斯塔申斯基被判了8年监禁。
  这个时空的班德拉还没归案,舒赫维奇是没机会回乌克兰打游击了。
  “要加大对舒赫维奇的保护力度,他现在还不能死。”孙修没有详细询问舒赫维奇的胳膊和腿是怎么没得,人没死就行。
  估计这样子的舒赫维奇,英国人知道之后也会失去兴趣。
  俄罗斯人有兴趣,特别是无所事事的伤员们,舒赫维奇被送进病房不久,有意无意靠近舒赫维奇病房的俄罗斯伤员就有点多,理由还多充分的,伤员要恢复健康,是得适当活动活动。
  伤员是住院治疗,又不是坐牢,有自由活动的权力。
  冬天嘛,前几天刚下过雪,到处都冰天雪地的,这几天天气晴朗,花园里散步的伤员就格外多,很多腿部受伤的伤员也坐着轮椅到花园里呼吸新鲜空气,一名俄罗斯护士推着一名俄罗斯少尉,不经意间就靠近舒赫维奇的病房。
  “喂,兄弟,别让我为难——”卫兵礼貌提醒,他们都有正式命令的,禁止任何俄罗斯人靠近舒赫维奇的病房。
  “抱歉,花园里人太多,有点闹,我希望能安静一点。”上尉的伤不算严重,脚上打着石膏,胳膊吊在胸前,明显没多大威胁。
  伤到这种程度,自己从轮椅上站起来都费劲儿,能有多大威胁呢——
  就算溜进舒赫维奇的病房,恐怕也只能对舒赫维奇吐吐沫。
  话说舒赫维奇的嘴也没受伤,遭到吐沫攻击,应该会反击的吧。
  两个大男人互相吐吐沫!
  那场面——
  “只要你不跨过红线就行——”卫兵一语双关,地上是真有油漆刷出来的红线的。
  “保证不会——”上尉微笑,回头对护士表示感谢,视线投向远处白茫茫的雪山,寂寥苍茫。
  护士笑起来多好看的,对卫兵打了个招呼,把上尉的轮椅固定在原地,自己去忙自己的了。
  今天天气好,难得冬日暖阳,还有很多伤员都要求出来透透风的。
  既然轮椅都被固定在原地,那威胁性又下调一级,卫兵看向上尉的目光更温和。
  实话实说,南部非洲远征军官兵,对于俄罗斯官兵还是很佩服的。
  真没几个国家在现役军队几乎全军覆没,首都都被夷为平地,大半国土沦陷的情况下,还能挽回败局。
  之所以没用唯一,是因为东方还有一个国家没投降。
  从年龄上看,上尉比军衔只是上士的卫兵还要小很多,看上去大约二十岁左右。
  不过这个结论不靠谱,俄罗斯人长相都有点早熟,十几岁的小孩留一脸大胡子,看上去也跟几十岁的人一样。
  两个军人大眼瞪小眼,气氛多尴尬的,卫兵主动掏出烟递过去缓和气氛。
  上尉抬手接过来,表情略尴尬。
  上尉一条胳膊吊着的,点不着,俄罗斯人可没有南部非洲远征军阔绰,打火机很少见的。
  卫兵于是主动掏出火柴,帮上尉点上。
  烟都抽上了,总得聊几句什么,于是话题就从火柴开始。
  “为什么你不用打火机?”上尉没话找话,南部非洲生产的打火机还是很著名的,号称多大风都刮不灭。
  其实也是噱头,真到飓风那种级别,人都刮飞了,打火机想都不用想。
  “我喜欢用火柴——”卫兵略惊讶,大概是没人问过他这个问题。
  这算是个人习惯,不过有些人还是宣称,抽雪茄是用火柴感觉比较好。
  听听,感觉!
  不管抽雪茄还是抽烟,都是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实在找不到理由,只好往感觉上靠。
  “你们南部非洲确实先进,我们就这点不好,重工业还凑活,轻工业就连凑活都算不上。”上尉有探讨精神,这也不算自黑,实话。
  “你们的工业还是可以的,进步的速度非常快。”卫兵也没恭维,当然也没多少祝贺的意思。
  基础太差,那可不就进步速度快呗。
  上尉的“凑活”,也不是指水平,指的是规模。
  当然水平也不错,从世界大战初期的铁皮盒子,到现在的重型坦克,俄罗斯已经越来越让人忌惮了。
  这时候规模的作用就很大。
  南部非洲坦克技术确实先进,可是受限于国防工业规模,坦克这种重装备,生产都是有计划的。
  俄罗斯可以不要计划,只要大胡子愿意,俄罗斯可以生产十万辆T34,一万辆IS-2,不用考虑成本,也不用考虑是否需要那么多。
  蚁多咬死象嘛,质量不够数量来凑,量变迟早会带来质变。
  “我听说在你们南部非洲,即便普通人,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上尉看样子也不是那么喜欢安静,聊起天来话挺多的。
  卫兵也高兴,一个班两三个小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无聊了。
  只要上尉不越过“红线”,卫兵也乐得跟上尉聊天,毕竟会英语的俄罗斯人也不多。
  “那得看你的要求标准是什么,如果只是普通的吃饱穿暖,确实是可以,如果要衣食无忧,那还是得付出一定努力的。”卫兵实事求是。
  在南部非洲,吃饱穿暖是最低要求了,毕竟气候适宜,比勒陀利亚那种地方一年一套衣服可以年头穿到年尾。
  吃的问题更不用担心,离开城市到了乡下农场,果树遍地都是,农场主吃不完就卖给酒商酿果酒,价格便宜得很。
  也就这最低要求,放在其他国家,多少人梦寐以求。
  “不劳动者不得食嘛,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可是在俄罗斯,还有很多人在挨饿——”上尉表情茫然,都是努力工作,结果截然不同。
  这话就没法接了。
  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有回报。
  俄罗斯一年有半年都在下雪,冬天零下好几十度,自然环境那么恶劣,要过上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