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9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是装甲部队,坦克是我们的主要武器,总不能让坦克手拿起步枪向德国人冲锋吧——”小巴顿委屈,他是真想打,不想打的是埃森豪威尔。
主位上的埃森豪威尔不说话。
埃森豪威尔根本没参加上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在美国本土服役。
估计埃森豪威尔拿掉了罗斯福的秘密命令,所以美军声势十足,却行动迟缓。
罗斯福应该是被俄罗斯战场的惨烈吓到了,他毕竟是民选总统,如果美国也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上百万人,那罗斯福分分钟会被美国人赶下台,到时候多正义的口号都不好使。
埃森豪威尔不是个纯粹的军人,他如果将来有志于向政界发展,那么也必须保证美军的伤亡率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否则他未来毫无机会。
“你们的伞兵呢?为什么伞兵到现在都没有完成集结?”杨·史沫资步步紧逼。
小巴顿摊手,伞兵跟他没关系。
“伞兵已经完成前一阶段的任务,需要时间休整才能继续投入战斗。”埃森豪威尔表情诚恳。
“呵——”刚刚抵达伦敦的戴高乐冷笑。
盟军在法国本土发起登陆作战,自由法国却没有派出部队参与行动,这本身就很奇怪。
和信心百倍的英国人不同,戴高乐本来就对“霸王”行动没报太大希望,他更愿意看到盟军从西班牙和意大利两个方向收复巴黎。
内心深处,戴高乐对于英国人和美国人充满愤怒,自由法国刚成立的时候,英国和美国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承认自由法国,这极大伤害了戴高乐的自尊心。
仇恨的种子就是在这一颗埋下的。
“安德烈,你能不能派出一两个师增援诺曼底?”蒙哥马利不喜欢戴高乐。
“请叫我总统先生,咱们还没有熟悉到可以直接叫名字的程度——话说你作为英国陆军总指挥,为什么现在还在伦敦,没去诺曼底?”戴高乐就像刺猬,浑身是刺不好惹。
“当英国陆军需要我出现在诺曼底的时候,我一定会去的。”蒙哥马利板着脸,表情僵硬。
这事儿没法解释。
按照计划,盟军现在已经建立了稳固的滩头阵地,向法国内陆地区发动进攻,蒙哥马利自然可以去诺曼底指挥英军作战。
现在盟军连滩头阵地都还没有稳固,德国人的火炮依然可以覆盖诺曼底,蒙哥马利可不想去碰运气。
“先生们,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运输能力,要么拿下瑟堡,要么扩大桑树码头——”盖文不吵架,解决问题才是正经事。
“我们还可以使用空投,因为我们有无数运输机,当然首先我们需要空投技术。”英国皇家空军元帅阿瑟·威廉有想法,现在只有南部非洲空军,才具备空投重装备的能力。
美国人不用提,连伞兵都能扔得遍地都是,空投重装备的话,多半会扔到德国人的控制区。
英国也不行,英国战前根本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就算有能力,也缺乏适合空投的装备。
南部非洲这方面一枝独秀,也正是因为有空投保障,8师才能向康城发动进攻。
第2393章 龙骑兵行动
同样都是降落伞,伞兵在空降的时候可以控制落点,空投对于技术的要求比高空轰炸更高,汽油桶如果处理不慎,爆炸的威力跟燃烧弹差不多。
盟军现在的两个人工港,每天上岸的物资只有两千吨。
南部非洲空军出动运输机空投,每天给第8步兵师补充的物资同样是两千吨。
人工港的物资供应近十万英美军队,第8步兵师加上增援的坦克部队也就两万人。
两千吨物资听上去不少,实际上根本无法满足十万军队的日常消耗,这就是英美军队无力进攻的原因。
英国的兰开斯特运输机,是南部非洲河马运输机的仿制型,载重超过12吨,如果英军拥有南部非洲空投技术,那么英军也可以摆脱对人工港的依赖。
“空投所需要的技术并不复杂,难点在于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现在训练肯定来不及,所以还是扩大人工港更现实。”都不需要盖文说话,杨·史沫资婉拒,什么代价都不想出,张口就要技术,脸真大。
“扩大人工港也不现实,刚刚得到的消息,B码头因为风暴损毁严重,要修复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伯特伦·拉姆齐海军上将满脸疲惫,他刚刚主持了一场海军会议,身心皆疲。
“霸王”行动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天气因素,所以对于人工码头的要求并不高。
谁都没想到今年夏天的英吉利海峡,天气状况居然如此糟糕,正常情况下这种天气船只都已经禁止出海,人工码头扛不住风暴侵袭也可以理解,真不是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偷工减料。
“告诉克里斯蒂安先生,我只能给他三天时间,而且三天之后两座码头的日均吞吐量必须达到现在的一倍以上。”埃森豪威尔快被逼疯了,根本不管克里斯蒂安建筑公司是否能做到。
现在埃森豪威尔的压力非常大,就在“霸王”行动开启的同时,巴顿在法国南部组织了一场规模不亚于“霸王”行动的登陆作战,这个计划被命名为“龙骑兵”。
从开始计划到最终实施历时两年多的“霸王”行动不同,“龙骑兵”行动从开始计划到最终实施,只用时不到一个月,堪称奇迹。
德黑兰行动之后,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遭到自由法国的反对。
戴高乐的理由很简单,盟军刚结束北非的战争,重兵集结地中海,实在没必要将部队调到英国本土兜一个大圈子,直接在法国南部的地中海沿岸登陆是更好地选择。
戴高乐甚至连登陆点都确定了,前法国海军母港土伦就是最合适的登陆点,只需要收复土伦,不仅盟军舰队可以入驻,登陆部队也可以获得稳定补给点。
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土伦确实是比诺曼底更合适。
遗憾的是,“龙骑兵”计划遭到温斯顿的强烈反对。
英国为“霸王”行动准备了两年多,温斯顿决不允许临时更改。
更何况在法国南部非洲登陆,登陆部队肯定是以南部非洲军队和自由法军部队为主,那还有英军以及美军什么事?
这也是罗斯福不置可否的原因,这本身就表明了罗斯福的态度。
戴高乐现在已经基本放弃和温斯顿的沟通,既然温斯顿不同意,戴高乐也就不再争取,你们搞你们的“霸王”行动,我搞我的“龙骑兵”,只要有南部非洲军队的参与,戴高乐有信心比英美联军更早拿下巴黎。
戴高乐这一次来伦敦的目的就是通报“龙骑兵”行动的准备情况。
按照计划,“龙骑兵”行动将在明天,也就是10号早晨正式发起。
戴高乐为了筹备“龙骑兵”行动全力以赴,参加“龙骑兵”行动的部队一共17个师,自由法军是主力部队,共有9个师参与,其中两个装甲师。
南部非洲参战的部队一共7个师,其中一个空降师,外加两个海军陆战旅,美军象征性的派出一个师参与,英国连敷衍工作都懒得做。
“龙骑兵”行动的总指挥是南部非洲的巴顿,这给埃森豪威尔带来了巨大压力。
埃森豪威尔这时候才明白巴顿为什么没有来伦敦,否则盟军总指挥这个职位,还真不一定能轮得到埃森豪威尔。
如果没有“龙骑兵”行动,那么埃森豪威尔可以从容等待天气放晴。
现在不行了,如果“龙骑兵”行动大获成功,“霸王”行动却进展缓慢,那让埃森豪威尔的面子往哪搁。
先不说埃森豪威尔是如何心急如焚,巴顿现在面临的情况确实比埃森豪尔尔好很多,至少地中海风平浪静,没有英吉利海峡的狂风暴雨,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行动,将德军大部分注意力吸引到诺曼底方向,这同样是重大利好,巴顿在北非跟隆美尔都快打吐了,对于和隆美尔作战没有任何期待。
还是把隆美尔留给另一个巴顿去对付吧。
南部非洲的巴顿元帅更希望捏软柿子。
“我们在土伦的反抗军已经做好准备,明天凌晨五点,土伦反抗军将配合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同时行动,将土伦彻底拿下,尤其是港口,不能给德国人破坏港口的机会。”龙骑兵行动的法军指挥官让·塔西尼经验丰富,他参加过上一次世界大战,现在担任自由法国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二战爆发的时候,塔西尼担任第五集团军参谋长,指挥了几次小规模战役,因为法军整体溃败,塔西尼并没有表现的机会。
法国停止抵抗后,塔西尼被维希法国任命为驻突尼斯法军司令和驻蒙波利埃的第十六师师长,在德军进占法国南部非占领区时,塔西尼率部抵抗,之后被维希政府以“渎职罪”判处10年监禁,几个月后,塔西尼越狱,辗转英国抵达北非加入自由法国。
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行动,为“龙骑兵”提供了最好的范例,可以说盟军把所有登陆行动中能犯的错误犯了个遍,这也就给巴顿和塔西尼敲响了警钟。
法国其实真没像英国人说的那样彻底停止抵抗,现在法国境内的反抗军总兵力超过30万人,德国人也为止焦头烂额。
温斯顿不信任法国反抗军的实力,所以将登陆点放在人烟稀少的诺曼底,这样盟军在登陆时固然遭遇到的抵抗很薄弱,可也得不到反抗军的配合,实力就大打折扣。
巴顿和塔西尼信任法国反抗军,所以将登陆点放在土伦。
有了反抗军的配合,再加上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的联合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疯狂提升,只要拿下土伦,“龙骑兵”行动也就成功了一半。
“胜利的关键在于速度,我们必须在德军醒来之前拿下港口——”巴顿抬手看表,时间已经是晚上9点,这一刻行动其实已经开始了。
“龙骑兵”行动的正式发起时间是明天凌晨五点,这里的正式发起是指攻击时间,攻击部队现在已经出发。
所以巴顿干脆让人送来咖啡和夜宵,现在就算想调整攻击计划,时间上也来不及,回去也睡不着,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
和“霸王”行动的狂轰滥炸不同,“龙骑兵”行动没有安排任何轰炸计划,毕竟炸完了还得修,看看英军和美军现在多狼狈。
让·塔西尼也不希望对法国本土城市进行轰炸,所以就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巴顿和塔西尼喝咖啡的时候,数百公里之外,一支潜艇部队正在海面下向土伦全速前进。
法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先后反正,轴心国在地中海的舰队全军覆没,包括潜艇部队在内,现在盟军船只在地中海畅通无阻。
这支潜艇部队的任务不是攻击港口,而是将一支由两百人组成的突击队送到土伦港,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港口设施,防止德军对港口进行破坏。
德国人也很聪明,知道盟军可能在地中海展开登陆行动,所以在法国海军反正之后,就在土伦港安装了大量爆炸物,如果盟军攻击土伦,那么德国人就会对土伦进行彻底破坏。
这支部队就是防止德军狗急跳墙。
突击队指挥官是来自塞浦路斯的沈洺,他现在最担心的不是德国人,而是土伦港口内外的水雷,如果潜艇不小心触雷,那么沈洺和他的突击队员就会葬身水底。
沈洺很不喜欢这种完全不受控制的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