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9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精确制导炸弹面对的尴尬是另一种。
1943年的盟军,主力舰早就从战列舰变成拥有大量战斗机保护的航空母舰。
精确制导炸弹就算再先进,作为载体的轰炸机,也得首先突破盟军航空母舰的空中保护才行。
意大利海军就是因为缺少空中保护,才给了德国空军偷袭的机会,如果不是南部非洲空军和英美空军在任务交接上出现失误,那么德国空军根本就找不到偷袭的机会。
所以精确制导炸弹的性能虽然好,找不到使用的机会也是惘然。
纵然成功偷袭那么一两次,也不足以改变战场态势,给德军带来根本性的改善。
罗克对德军的技术进步非常关注,精确制导炸弹只是其中一个,布拉德办公室得到的情报,德国的喷气式飞机即将研究成功,一旦顺利服役,将对盟军的空中优势带来一定威胁。
“我们的喷气式飞机,研究的怎么样了?”罗克并不太清楚喷气式飞机研究的具体进度,南部非洲的工程师们集体感染了一种“不完美就会死”的病,如果没有罗克的干预,除非南部非洲的喷气式飞机到了完美的程度,南部非洲的工程师们才会允许喷气式飞机走上战场。
世界大战爆发前,罗伯特·葛达德团队的火箭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罗克要求将火箭发动机和飞机机身结合到一起,研发一种划时代的喷气机。
在那之前,所有飞机都是螺旋桨式飞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螺旋桨式飞机性能已经基本达到极限,南部非洲军方之前装备的的“猎豹”战斗机,性能就几乎达到了螺旋桨飞机的极限,向获得重大突破,只能另辟蹊径。
早在两年前,南部非洲的喷气式原型机就已经顺利升空。
之后罗克就很少听到有关喷气机的信息,只知道每年的研究经费都在增加,国防部从尼亚萨兰航空,和罗德西亚航空抽调精兵强将,搭配特斯拉研究所的电气工程师,以及葛达德团队的火箭专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
“我昨天刚去了一趟研究所,情况有点复杂。”盖文对技术研究也很关心。
通过盖文的介绍,罗克才知道,南部非洲的喷气式飞机,一直处于一个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尴尬状态。
关键还是南部非洲的工程师们太追求完美了。
如果按照南部非洲国防部的标准,南部非洲的喷气式飞机,早就已经达到可以列装的程度。
原型机刚刚成功试飞不久,研究部门就顺利将二十毫米机炮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此时喷气式飞机就已经达到了列装的标准。
某天一位来自尼亚萨兰的工程师突发奇想,如果将直升飞机的火箭发射巢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那么喷气式飞机的威力会不会更大?
这个想法上报到国防部,于是国防部对喷气式飞机的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改。
火箭发射巢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从技术角度上说并不复杂,大概两个星期后,研究所的工程师们顺利完成了这个任务。
这时候特斯拉实验室在雷达搜索方面取得突破,那位尼亚萨兰航空的工程师再次迸发出思想火花:为什么不把最新式的雷达,安装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上呢?
其他工程师们还没有来得及反对,这个想法就再次得到国防部的支持。
和火箭发射巢相比,要把最新式的雷达安装到喷气式飞机上,难度成倍增加,因为雷达的体积太大,很难安装到体积娇小的战斗机上。
这一次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用了整整9个月,才完成了这个任务。
效果当然也是很好的。
没有雷达的时候,战斗机飞行员只能通过目视寻找目标,效率低且受限大,在夜间,或者云层密布,视线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无法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
安装了雷达之后,夜幕和云层不再成为敌人的保护伞,喷气式飞机飞行员在数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之外——
好吧,现在雷达还没有先进到这种程度。
不过带来的视距外优势,已经足够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员抢占有利位置。
首先发现敌人,加上性能和攻击力的优势,喷气式飞机具备的优势已经是压倒性的。
工程师们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还是那位尼亚萨兰航空的工程师,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
既然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已经能从视距外搜索敌人,那么为什么不能在视距外完成攻击呢?
什么意思?
很多工程师在听到这个概念是时都一头雾水。
视距外发现敌人,依靠雷达可以完成。
视距外实施攻击要怎么做?
把摄像机安装到火箭上吗?
精确制导炸弹研究所:我可以——
把摄像机安装到火箭上,确实可以达到视距外攻击的目的。
问题和雷达一样,南部非洲的精确制导炸弹,即便减少装药量,重量也在一吨以上,这对于喷气式飞机的动力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好嘛,这一次不仅仅是缩小精确制导炸弹那么简单了,还需要推力更大的火箭发动机。
飞机的外型也要重新设计,使之更符合空气动力。
材料也不再符合要求,在提高了速度和载弹量之后,机身强度的要求也大幅度提高。
尼亚萨兰航空的某人,这时候已经成为南部非洲的工程师的公敌。
某人:我有一个新想法——
南部非洲所有航空工程师:你丫闭嘴!
听完盖文的介绍,罗克一时间无言以对。
没有什么技术是一蹴而就的,加特林这样划时代的武器,也是在改为电力驱动之后,才终于找到用武之地。
马克沁当初发明之后,也要等无烟火药投入使用之后,才彻底解决因为黑火药残渣堆积带来的卡壳问题。
罗克想要的只是一款可以用于实战的喷气式飞机。
性能不足很正常,在使用中继续完善就是了,当初的原型机。其实就是火箭发动机上安装了一个驾驶舱,跟莱特兄弟研发的螺旋桨飞机一样简陋。
简陋的螺旋桨飞机,最终发展到了达到技术巅峰的“猎豹”和“猎鹰”。
罗克相信只要给工程师们足够的时间,喷气机也迟早会彻底取代螺旋桨飞机。
“所以,在喷气式飞机无法彻底取代螺旋桨飞机之前,喷气式飞机根本无法具备服役的资格。”罗克还是有点生气,国防部的某些人,在罗克看来思维也开始僵化了。
“也不是,喷气式飞机现在确实有一些问题,比如技术不够完善,成本太高等等问题,我们一线的飞行员,对于‘猎豹’和‘猎鹰’的性能非常满意,喷气式飞机的原理,和螺旋桨飞机还是不太一样,现在正处于战争状态,国防部的结论是,最好等战争结束后再讨论部队列装的问题。”盖文给出的理由还算充分,思维僵化,美化一下就是老成持重。
“那个尼亚萨兰航空的工程师,叫什么来着?”罗克对那位工程师很感兴趣。
“他姓冯,叫冯鼎——”盖文的表情充满欣赏,罗家两代人,对于技术人员都是非常重视的。
冯鼎!
罗克好像听过这个名字,有印象。
南部非洲的技术人员不说上千万,也有好几百万,能给罗克留下印象的,肯定是在某方面做出过出色贡献的。
“他可是一位百万富翁,曾经对手摇式计算机做出过改良,不过他对技术非常热衷,在成为百万富翁之后,并没有离开研究所,而是一直沉迷于技术研究。”盖文对于冯鼎的印象明显更深刻。
手摇式计算机——
罗克终于想起来了,那好像是一千多章以前了吧。
不过说到计算机,罗克突然意识到,他好像忽略了计算机这个问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力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计算机毫无疑问是其中的核心。
罗克这段时间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世界大战上,忽略了对这些基础科技的重视,这完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不过还好,现在开始重视这些方面不算晚,南部非洲的技术底蕴还是很雄厚的。
第2320章 塌房
冯鼎依靠手摇式计算机的改良,仅此一项获利就在百万兰特以上,这笔钱足够让冯鼎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过上无忧无虑的富翁生活。
让人惊讶的是,冯鼎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将手摇式计算机带来的大部分收入捐赠给尼亚萨兰大学,成立了一个计算机研究所,对手摇式计算机进行持续改进。
就在上个月,尼亚萨兰大学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
之所以强调是第一台“真正的”,是因为早在十年前,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就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尼亚萨兰大学制造的计算机,实际上就是一个放大版本的计算器,和罗克记忆里的计算机有很大区别。
不过这不是问题,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时间发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另一个时空的计算机也经过数十年发展,才成为罗克记忆中的样子。
最起码这是个好的开始。
罗克叮嘱盖文持续关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拨付更多资金,投入更多资源,这关系到南部非洲的未来。
对于喷气式飞机,罗克也给与足够的扶持,南部非洲和德国在很多方面很相似,比如都很善于集中力量完成对某个重大领域的技术突破,这是其他国家做不到的。
也正因为这一点,南部非洲和德国,才能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快速崛起。
和南部非洲相比,德国在这一点上表现的更明显,想想小胡子上台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德国就从严重的社会危机中恢复过来,成为横扫欧洲大陆的强大国家,这和德国当时的集权制度有很大关系。
罗克对集权制度理解的更深刻,南部非洲严格说起来其实也是一个披着民主外衣的集权国家,尼亚萨兰、罗德西亚、法瓦尔特三大财团在南部非洲国内的强势地位,保证南部非洲能最大程度集中协调资源,再有罗克这个金手指指明方向,南部非洲一直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对于喷气式飞机,我们应该降低一些要求,即便喷气式飞机的性能还不够好,成本也比较昂贵,我们也要促进喷气式飞机的服役,毕竟喷气式飞机才是未来。”罗克一锤定音,盖文表情平静。
罗克已经用事实无数次证明了他的判断力,就像当初罗克力主放弃战列舰,全力发展航空母舰一样。
现在的南部非洲,罗克就是绝对的金科玉律,没有任何人敢于质疑罗克的判断。
南部非洲的技术确实实力雄厚,转天罗克和盖文,就在比勒陀利亚市郊的空军基地,看到了最新版本的喷气式飞机。
和罗克记忆中的“空中美男子”、佩刀、黑丝带不同,这是一架外形怪异,甚至有些丑陋的奇怪战机。
飞机的机身极为粗壮,比空军最新的“猎鹰”胖一圈,机头位置没有了熟悉的螺旋桨,取而代之的是两个进气口。
飞机的发动机不在尾部,而是分别布置在两个机翼下方,和粗壮的机身一样,发动机同样又粗又长,胖的有些过分。
发动机旁边就是火箭发射巢,再旁边还有两个武器悬挂架,估计是用来挂载炸弹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