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8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驻扎在克里木半岛的俄罗斯军队,随时可以在黑海周边登陆,严重威胁德军南方战线的威胁。
  德国人去年冬天就向克里木半岛发起过一次攻击,当时是以德军的全面失败收场。
  现在小胡子决心解除克里木半岛的威胁,曼施坦因上将率领德国第11军,以及罗马尼亚山地部队于四月份向克里木半岛发起第二次进攻。
  有了上一次惨败的经验,这一次曼施坦因有备而来,麾下不仅有德国航空兵的支持,同时还调集了强大的炮兵部队。
  为了攻破“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曼施坦因调来了三门巨炮,分别是口径为420毫米的固定式臼炮“刚玛设备”、口径为610毫米的自行臼炮“卡尔设备”、以及口径达到800毫米的列车加农炮“古斯塔夫巨炮”。
  420毫米和610毫米还可以理解,800毫米已经超出一般人对于火炮的理解范畴。
  “古斯塔夫巨炮”的重量超过1344吨,光安装它就用了25火车车皮的器材和2000个劳动力,用了42天的时间才安装完成。
  这门炮真的是前无古人,整门炮有4层楼高、20英尺宽、140英尺长,炮弹的长度达到4。6米,射程48公里,需要500人密切配合才能操作它。
  “古斯塔夫巨炮”的炮弹重量达到7100公斤,“卡尔”的炮弹重量也达到2200公斤,此外还有超过200个德军炮兵连队协助作战,德国人出动的火炮超过1300门。
  四月六号战斗爆发,德军发起了自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炮击战。
  “古斯塔夫”威力巨大,将俄罗斯人精心布置的一个个堡垒逐一击破,重达7100公斤的穿甲弹直接穿透8000毫米的防护层击中位于地下30米的弹药库,引起震撼全岛的大爆炸,从而断绝了北部要塞群的弹药供给。
  德国航空兵疯狂出动,以每天1000架次的频率向俄罗斯人的阵地进行狂轰滥炸。
  俄罗斯人的生活区遭到毁灭性破坏,部队不得不向中央阵地撤退。
  “古斯塔夫”的发射频率为15分钟,即便如此每天也只能发射14枚炮弹。
  射速更快的420毫米“刚玛炮”对要塞周边进行地毯式轰击,1000公斤炮弹将要塞周围的所有道路和铁路网彻底摧毁,“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阵地被完全孤立。
  15号,德军向“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发起总攻,在这一次战斗中,德军使用了280毫米火箭炮,将“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阵地上的双联装305毫米要塞炮彻底摧毁。
  战争爆发之初,火箭炮对于德军来说还是绝密,德国人并没有火箭炮的相关技术。
  德国人的工业能力不是日本人可以比拟的,日本研究雷达用了十几年,几乎毫无寸进,德国在火箭方面却拥有技术储备,冯·布劳恩和他的团队还是很给力的。


第2219章 开始暴兵的美国人
  如果没有南部非洲,德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BUG。
  这是个很神奇的国家,尤其是近十年,自从小胡子上台之后,德国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崛起,从《凡尔赛条约》规定的十万国防军,迅速扩张到数百万军队的规模,关键武器装备的性能还很先进,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个十年前连重机枪都不能制造的国家。
  不能制造并不是不会,而是受《凡尔赛条约》限制不能造,德国人还是有技术的。
  莫斯科战役期间,俄罗斯人的火箭炮给予德国人巨大杀伤,很快德国人就找到对付火箭炮的方法,并且可以自己生产制造,这种学习速度也让人叹为观止。
  摧毁“高尔基1号”的装甲炮塔之后,装甲炮弹下的二层工事里还有大约1000名俄罗斯士兵死守。
  德军调集大量88毫米高射炮逼近工事,零距离使用穿甲弹和榴霰弹交替射击,2层工事被夷为平地。
  俄罗斯人拒绝投降,进入地下第3层工事防御。
  德军火炮无法攻击地下目标,派战斗工兵分区使用塑性炸药炸开入口,但工事内部有众多隐蔽火力点,炸药也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最后德军不得不采用最原始的方式攻入工事,用手枪、刺刀和工兵铲,和俄罗斯人进行残酷的白刃战,最后以惨重代价将整个阵地占领,1000名俄罗斯士兵被俘者不到40人,他们中的很多人还都是被动俘虏,不是主动投降。
  外围阵地全部失守之后,俄罗斯人在克里木半岛的控制区只剩下塞瓦斯托波尔。
  塞瓦斯托波尔是一座镜子城市,有庞大的地下生活区,大小和城市地表面积差不多。
  德军使用所有火炮,对塞瓦斯托波尔进行地毯式轰击,第一天就发射了64000吨炮弹。
  德国空军轰炸的强度也再次升级,每天出动1500架次轰炸机,向塞瓦斯托波尔投掷超过12万枚燃烧弹。
  燃烧弹原本是南部非洲的绝活,现在被德国人学去了,拿来对付俄罗斯人,效果非常不错。
  战斗进行到第三天,塞瓦斯托波尔的地面建筑已经彻底被摧毁,医院、公园、图书馆、学校等等都已经荡然无存。
  俄罗斯人并没有放弃,他们躲在地下坚持作战,生产依然在有序进行,守军甚至组织娱乐活动鼓舞士气,极端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战斗一直持续到四月底,德国人占领了一半城市,抵抗已经失去意义,塞瓦斯托波尔守备司令伊万·叶菲莫维奇·彼得罗夫中将同意投降,大约9万名俄罗斯军人成为俘虏,彼得罗夫却乘坐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船只在最后一刻撤离。
  战后,曼施坦因因功晋升为陆军元帅,并被授予克里木盾型勋章,俄罗斯军队指挥官季米特里·克斯罗夫中将被降为少将。
  克里木半岛失守的后果极其严重,德军由此打开了通往巴库油田的通道,并且切断了盟军和俄罗斯在黑海方向的联系。
  整个战役中,俄罗斯方面损失了大约31万人,其中24万人被俘。
  曼施坦因率领的部队仅仅只有七个师,再加两个罗马尼亚山地师,俄罗斯人的兵力是曼施坦因的三倍以上。
  并例如此悬殊却打出这种结果,俄罗斯人还是防御作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确是让人很失望。
  仅仅是失望而已,并不是不可接受。
  曼施坦因的兵力虽然少,却有着1300门火炮,而且还有超过600架飞机的帮助,其中有一半是轰炸机。
  俄罗斯方面准备不足,三十多万人仅仅装备40辆坦克,黑海舰队也姗姗来迟,直到战斗即将结束才抵达克里木半岛,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哦,不对,黑海舰队的军舰至少接走了彼得罗夫,避免了中将被俘。
  就在克里木战役进行的同时,距离莫斯科大约200公里的热勒夫也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莫斯科战役结束后,俄罗斯人多次组织反攻,德军被击退大约200公里,以热勒夫为中心,南北大约150公里,东西大约100公里的巨大突出部,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去年冬天开始,热勒夫周边的战斗就已经零星爆发,当时德军刚刚经历了一个残酷的冬天,实力大损,没有能力向俄罗斯人发动新的进攻。
  俄罗斯人的损失更惨重,战前常备军在战争爆发的半年内已经全军覆没,刚刚征召入伍的年轻人空有一腔热血,战斗经验严重不足。
  军官的经验也不足,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还不足以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军官,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在这种情况下,大胡子组织了106万人,向热勒夫突出部发动了进攻,第一次热勒夫战役随即爆发。
  据守在热勒夫的德国第九集团军,指挥官是刚刚接任集团军总司令的沃尔特·莫德尔。
  莫德尔是个传奇人物,法国战役期间,莫德尔还只是一名参谋人员,从事一些文字工作。
  俄德战争爆发时,莫德尔被任命为第三装甲师师长,在古德里安的指挥下作战。
  基辅战役中,莫德尔指挥的第三装甲师成为德军进攻的箭头,莫德尔仅凭41辆坦克就深入俄军阵地275公里,指挥艺术和勇气令人叹服。
  基辅战役结束后,莫德尔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
  莫斯科战役结束后,莫德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第9集团军司令。
  第9集团军因为在前一阶段的作战中损失惨重,莫德尔上任之初已经岌岌可危,整个集团军兵力不到6万人,坦克和装甲车加起来只有165辆,防区的面积却非常大,防线长达280公里。
  小胡子认为勒热夫突出部可以直接威胁莫斯科,政治意义非常大,如果守不住就会影响到盟友对于德国的信心,所以为莫德尔抽调了三个装甲师、三个步兵师、以及党卫军的“帝国”师,使莫德尔手下的兵力达到15万人。
  莫德尔到任后立即组织反击,这时候情况对俄罗斯人非常有利,德军多处防线被突破,漏洞百出,一部分军队被俄罗斯军队包围,面临灭顶之灾,更多德军失去了作战意志,一支俄罗斯军队狂飙猛进,距离莫德尔的指挥部只有几公里。
  莫德尔将增援部队分拆,化整为零填充到防线上,他发明了一种“弹性防御”战术,允许部队在一定程度上撤退,分层次建立防御阵地,第一道防线是步兵,第二道防线是装甲部队和炮兵,如果第一道防线被攻破,装甲部队和炮兵可以夺回阵地,也可以直接撤退,然后重新组织防御阵地。
  “弹性防御”对于第一道防线的步兵是非常残酷的,搞不好就会被抛弃。
  不过“弹性防御”可以有效保护德军宝贵的装甲部队和炮兵,为德军的反攻保留有生力量,这对于整个战役更有利。
  莫德尔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判断俄罗斯人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能力继续发动进攻。
  这个判断是准确的,俄罗斯人此时还缺乏组织大型战役的经验,前线部队的攻击速度太快,后勤混乱供应时断时续,俄罗斯人虽然有很多火炮,但是炮弹却供应严重不足,官兵携带的物资也已经所剩无几,一些士兵的枪膛内只剩下三发子弹,攻入德军防线的俄罗斯人已经开始杀马充饥。
  莫德尔立即组织反击,俄罗斯人果然一触即溃,48小时之内,俄罗斯军队2。6万人阵亡,5000人被俘。
  这时候战斗进入白热化,俄罗斯第39集团军的6万人已经深入德军阵地,占据一片80公里长,50公里宽的椭圆形区域,这个区域内大部分是森林沼泽,不利于德军装甲部队行动。
  莫德尔奇招跌出,将麾下八个步兵师的侦察部队集中起来,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命名为“莫德尔骑兵旅”。
  莫德尔骑兵旅总兵力约2千人,下属3个团,每团2个骑兵连、3个自行车连和1个炮兵连,旅部直属工兵连、卫生连、摩托化运输连,官兵人手一支MP40冲锋枪,每连配备24挺MG34机枪以及两辆马车,马车用来运载弹药给养。
  为增强突击能力,骑兵旅还额外配属了6个炮兵连和1个坦克连,在经过六周的多兵种联合作战训练后,莫德尔骑兵旅穿过15公里的原始森林,穿插到俄罗斯第39集团军的防线后方。
  第二天中午,莫德尔骑兵旅从第39集团军方向后方发动进攻。
  第39集团军的正面是德军第一装甲师。
  第39集团军腹背受敌,防线迅速崩溃,并且引发了雪崩效应,导致苏军第39集团军,及第41和第22集团军部分兵力被围。
  经过11天的激战,俄罗斯方面27万人阵亡,大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