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7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唯独欧洲和地中海,是英国绝对无法放手的。
  在将马耳他“租借”给南部非洲之后,南部非洲在地中海的影响力已经扩张到地中海中部,英国现在对付一个隆美尔都够呛,要进攻西班牙只能依靠南部非洲部队。
  温斯顿宁愿西班牙首鼠两端,也不希望西班牙成为南部非洲的战利品。
  “温斯顿,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俄罗斯身上,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俄罗斯输掉战争怎么办?”罗克之前是祸水北引,现在要想办法给俄罗斯减轻压力。
  这也不是朝令夕改,政策是要随着局势变化进行调整的,德军在俄德战争中的表现太好了,罗克现在也不确定俄罗斯人能不能赢得最终胜利。
  “俄罗斯地域辽阔,人力资源雄厚,冬天即将来临,我们要相信俄罗斯人。”温斯顿冷漠,反正死掉的不是英国人。
  罗克现在每天都要看战斗简报。
  简报这东西看多了,交战双方的损失就真的成为一串串数字,看多了也麻木。
  “就算俄罗斯人输掉战争,德国也损失惨重,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趁德国实力空虚给予德国致命一击。”温斯顿的思路跟杜鲁门一样一样的。
  “温斯顿,别忘了俄罗斯人现在具有的优势,在俄罗斯失败之后,都会变成我们的劣势。”罗克主动,他终究还是做不到像昂撒人一样无耻。
  想象另一个时空俄罗斯卫国战争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干嘛?
  什么都没干。
  被英国人大书特书的北非战役,其实规模一直都限制在一个很小的程度,参战双方一共就几十万人,还有大量的仆从军,跟波澜壮阔的卫国战争相比不值一提。
  等俄罗斯和德国两败俱伤,英国人马上就赢得北非战役,紧接着就是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与其说是对德反击,不如说是抢夺胜利果实,这时候谁都看得出德国人败局已定。
  就连远东,也是俄罗斯人给日本人最后一击,彻底打破日本人的希望。
  这里又得澄清,击败日本的不是两颗原子弹,原子弹没有那么大的威力。
  真正让日本走投无路的是关东军的覆灭。
  所以都不用说英国和美国全力以赴。
  只要英国和美国拿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态度,二战也不至于打到1945年。
  “洛克,德国人已经是强弩之末,胜利最终属于我们。”温斯顿试图给罗克灌鸡汤,绝口不提西班牙。
  那就不提。
  罗克其实也没指望英国人帮忙。
  别帮倒忙就行。
  和温斯顿的态度不同,戴高乐对于向西班牙宣战非常积极。
  西班牙过去就是法国。
  只要击败西班牙,就可以对法国本土实施攻击,戴高乐现在手下已经有近20万军队,不再是以前那个说话没人听的准将了。
  “西班牙军队实力有限,我们根本不需要英国人的参与,就可以将西班牙彻底击败——”戴高乐知道佛朗哥派军队参战后,第一时间来找罗克:“——我们可以从直布罗陀向西班牙本土发动攻击,同时可以派出舰队封锁西班牙海岸,部队则在加泰罗尼亚地区登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西班牙和德国以及意大利之间的联系。”
  戴高乐复国的热情无与伦比,他天天盼着盟军在法国本土登陆,可惜没有南部非洲和英国的配合,戴高乐什么都做不了。
  戴高乐手下的军队全部都是陆军,法国海军现在还听命于达尔朗的指挥,戴高乐无权调动。
  罗克知道,戴高乐一直以来都和达尔朗保持着联系,试图争取法国海军的支持。
  达尔朗也很无奈,法国海军现在地位尴尬,“弩炮行动”后,法国海军和英国海军之间的信任已经彻底被破坏,至少目前法国海军不会听命于戴高乐。
  “将军,我们和英国是盟友——”罗克也很头疼。
  罗克也知道温斯顿的打算,其实罗克对于西班牙并没有丝毫觊觎之心,可惜就算罗克发毒誓,温斯顿也不信。
  这也是没办法,在国家利益面前,白纸黑字都没有约束力,毒誓什么的就是开玩笑。
  关键就是南部非洲和英国的关系,罗克不可能在英国没有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发动对西班牙的战争。
  毕竟是盟友,该有的尊重还得有。
  现在罗克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理由。
  理由吗,只要想找随时都有。
  7月15号,一艘西班牙货轮在直布罗陀遭到南部非洲大西洋舰队的扣押,理由是走私物资。
  货轮的运输清单显示,船上装载的是食品和木材,目的地是意大利。
  大西洋舰队的官兵登船检查后,在货轮的底舱内发现大量橡胶,这是盟军明令禁止向轴心国国家运输的物资。
  橡胶对于现代工业的作用不需要强调,德国和意大利本身不产橡胶,全部依靠进口。
  西班牙本土也不产橡胶,不过西班牙凭借在南美的影响力,可以从南美国家获得橡胶。
  欧战爆发后,和军事有关的所有战略物资价格飙升,总会有船主铤而走险。
  16号,南部非洲大西洋舰队向西班牙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西班牙停止和意大利的所有贸易。
  这个要求不仅遭到西班牙的反对,同样遭到美国的反对。
  差点忘了美国。
  欧战爆发后,和轴心国贸易最积极的就是美国。


第2166章 以军队换时间
  哪怕时间已经过去二十年,美国人的思维还是一点都没变。
  上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就依靠贸易赚了很多钱,后期参战也没有错过战后的瓜分盛宴,只是因为美国国会的保守,才错过趁机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机会,结果让南部非洲捡了大便宜。
  这一次美国人还是一样,佛朗哥保持中立是被逼无奈,两边都不敢得罪。
  美国人保持中立是为了左右逢源,欧洲人死多少都没关系,美国人先把钱赚了再说。
  萨尔会议之后,为了避免南部非洲和英国的反对,美国和德国、意大利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西班牙进行。
  南部非洲叫停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贸易,马上就引起美国的反对,理由还是老套的自由贸易。
  美国人是把“自由贸易”当成护身符了,只要自己倡导的东西,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应该支持。
  至于是否正义,谁在乎呢。
  “西班牙政府不同意终止和意大利的贸易,并且认为我们的登船检查是非法行为,西班牙政府因此要求我们尽快释放被扣押的商船和货物,甚至要求我们赔偿扣押行为造成的损失。”马丁乐得能看到后槽牙,佛朗哥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西班牙人难道认为我们南部非洲比较好欺负吗?”亨利冷笑,换成是皇家海军扣押了西班牙人的商船,西班牙人绝对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让第三集团军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向西班牙本土发动进攻,大西洋舰队和塞浦路斯分舰队两面夹击,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还在等什么?需要他们维护南部非洲利益的时候到了!”小斯最积极,根本不管现实不现实。
  别的不说,派塞浦路斯分舰队攻击西班牙本土这种事,听上去就不靠谱。
  塞浦路斯和西班牙中间还隔着意大利和法国呢。
  意大利先不说,法国的立场有点模糊。
  “弩炮行动”后,法国海军对皇家海军进行报复,虽然维希法国的立场还是中立,法国海军和皇家海军之间实际上处于交战状态。
  对于南部非洲海军,法国海军表现的倒是很克制,井水不犯河水。
  南部非洲海军对于法国海军也没有攻击行为,甚至连法国海岸都不靠近,两边都在尽量避免冲突。
  现在塞浦路斯分舰队的任务是,配合英国地中海舰队彻底切断德意北非军团和意大利本土之间的联系。
  这个想法很不错,但是很难做到,最近这几个月,德国和意大利对北非军团的补给全部是由潜艇部队完成,或者是出动运输机趁夜间空运,地中海战区在马耳他布置了雷达,不过作用有限。
  南部非洲和英国,在马耳他周围都没有机场,除非有航空母舰在附近,否则等空军赶到的时候,意大利运输机早就已经逃之夭夭。
  “命令地中海战区,封锁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的航道,拦截西班牙商船——同时命令驻扎在直布罗陀海峡的部队,进入作战状态。”罗克下定决心,就算没有英国的配合,南部非洲的计划也要逐步推进。
  世界大战还没有爆发的时候,南部非洲国防部就针对各种情况制定了无数预案。
  英国希望将南部非洲的势力阻拦在欧洲之外,甚至进一步阻拦在北非以南,欧洲人的事情还是由欧洲人来解决,南部非洲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
  可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南部非洲又怎么可能完全按照英国人的设想,依然依附于英国人的羽翼之下。
  罗克给英国人的机会够多了,直到希腊战役,罗克还没有对英国人彻底失望,保留着一丝幻想。
  克里特岛战役期间英军的溃败,或者说是提前撤离,让罗克彻底死心。
  既然英国人靠不住,那还是南部非洲自己来吧。
  不过美国人还是要重视,所以罗克主动给罗斯福打电话,希望美国减少对轴心国贸易的同时,顺便邀请罗斯福参加十月份在俄罗斯举行的会议。
  俄德战争爆发后,大胡子终于认清现实,不得不加入盟军阵营。
  不过大胡子还没有死心,加入盟军阵营是有条件的,核心诉求是罗马尼亚油田和黑海出海口。
  这就很不可理喻,从轴心国得不到的东西,同盟国明显也不会给。
  罗马尼亚油田好说,南部非洲不缺油,英国的石油也有保障,黑海出海口却不能让给俄罗斯,这是阻止俄罗斯势力扩张最重要的大门。
  更不用说还有已经在加里波第半岛定居数十年的上百万南部非洲人。
  罗克可不想看到俄罗斯人控制加里波第半岛之后,定居在加里波第半岛上的南部非洲人,被俄罗斯人像赶猪仔一样发配到西伯利亚。
  那就先开个会谈谈再说嘛。
  要是按照萨尔会议的经验,会议的地点应该放在南部非洲、英国、以及俄罗斯之间的某个地方。
  大胡子声称因为健康原因无法远行,所以希望将会议的地点放在俄罗斯境内。
  罗克无所谓,温斯顿不想去俄罗斯,理由是十月份的俄罗斯天气太冷。
  这也是客观事实,不过这个理由放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明显不够充分。
  “美利坚还没有决定加入战争,要把一亿二千五百万美国人带入战争是个很艰难的决定。”罗斯福的声音经过上万公里的传递严重失真,而且断断续续,从美国到南部非洲,中间有数十个信号中继站。
  1940年,美国人口达到1。25亿,全世界排名第五。
  排名第二的是将印度人口统计在内的英国,排第四的是南部非洲,排第三的是俄罗斯。
  早在1930年,美国人口就已经达到1。2亿,十年来只增长了500万,这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原因有很多,大萧条只是其中之一,南部非洲的竞争才是最大原因。
  自从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部分欧洲人将南部非洲作为移民的第一选择,移民美国的欧洲人越来越少,这也导致美国最近这十年的发展速度越来越慢。
  过去的一百年,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