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5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统阁下,请你马上回船舱。”瓦加斯的卫队长彼得也是保护伞公司的雇佣兵。
瓦加斯这一次为了掩人耳目,随行卫队成员只有一个连,彼得也没有想到,美国人还是掌握了瓦加斯要前往南部非洲这个消息。
“如果美国人要登船,我们应该怎么办?”瓦加斯现在还能勉强保持冷静,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们会尽量阻止美国人登船。”彼得迟疑了一下才回答,“胜利女神”号是民用船只,没有安装舰炮等大威力军用武器。
彼得率领的卫队虽然有武器,可惜用来对付海盗还差不多,用来对付军舰真不行。
“收到比勒陀利亚的电报,命令我们全速向鲸湾前进——”船上的电报员满脸惊慌,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场面。
美国人的驱逐舰目的明确,以飞快的速度追上“胜利女神”号之后,就在“胜利女神”号的舷侧航行,驱逐舰主炮已经脱去炮衣,炮口只指“胜利女神”号。
“胜利女神号,马上停船接受检查,马上停船接受检查——”美军驱逐舰开始向“胜利女神”号喊话。
“告诉该死的美国人,‘胜利女神’号是南部非洲民用船只,不接受美国海军管辖。”托马斯还是硬气,对美国人的警告置若罔闻。
美国驱逐舰更强硬,看“胜利女神”号速度没有丝毫降低,这艘叫“决心”号的驱逐舰突然向“胜利女神”号前方的航道上开火。
巨大的水柱有十多米高,托马斯的衬衣一瞬间被冷汗浸透,感谢无线电报的应用,美国人还不敢为所欲为,否则“决心”号刚才就会直接向“胜利女神”号射击。
就在这时,一个白色的水线突然出现在“决心”号不远处的海面上,向“决心”号以极快的速度冲过来。
这是潜艇发射的鱼雷。
第1811章 自行脑补
都不用换成上个世纪,换成十年前无线电还没有普及的时候,“自由女神”号多半在劫难逃,“决心”号如果真要向“自由女神”号发起攻击,那么在茫茫大西洋上,“自由女神”号真的是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现在不同以往,无线电报的普及,给了“自由女神”号更多保护,“决心”号出现的第一时间,“自由女神”号就已经向本土汇报,这时候“自由女神”号如果遭到攻击,那么责任就全在美国人这边,至少冤有头债有主。
“决心”号也确实强硬,和万吨级的“自由女神”号相比,“决心”号虽然吨位较小,局面却尽在掌握,所以“决心”号上上下下都没有注意到海面上距离越来越近的鱼雷。
前面说过,南部非洲装备的533毫米鱼雷重达950公斤,战斗部装药190公斤。
“决心”号排水量1450吨,这个级别的驱逐舰是《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后新建的,标准条约级驱逐舰,这种驱逐舰的性能虽然不错,但如果被533鱼雷击中,那么肯定会造成致命伤害。
同样,“决心”号如果首先发现潜艇,那么一发深水炸弹下去,潜艇也多半会葬身海底。
站在“自由女神”号的角度上,看的就更清晰。
“自由女神”号的船身比较高嘛,托马斯就眼睁睁看着鱼雷消失在“决心”号舷侧,然后“决心”号周围的海面突然膨胀起来,“决心”号就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手托出海面一样,艇身尚在空中,裂痕突然出现,钢铁艇身被直接撕裂,“决心”号在空中段成两截,重重砸在海面上,溅起的水花有近百米高,残骸在海面上只停留了大概几秒钟,然后就沉入海底。
这时候才有巨大的爆炸声传来。
“自由女神”号舰桥,托马斯和米雷斯面面相觑,表情都有点古怪。
“决心”号是美国海军军舰,就这么直接被鱼雷击沉,那么会不会导致南部非洲和美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
还有,刚才“决心”号和“自由女神”号是并肩航行,那也就意味着,如果鱼雷没有击中“决心”号,那么就会越过“决心”号直接击中“自由女神”号——
这尼玛——
托雷斯和米雷斯现在才有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
而且最关键的问题是,南部非洲潜艇怎么会出现在巴西近海?
“是潜艇?”托雷斯嗓子有点干,声音听上去有点嘶哑。
“谁知道呢——”米雷斯正在用望远镜搜索远处海域。
没有任何异常,没有军舰,没有潜艇,甚至连潜望镜都没有。
潜艇——
就是这么诡异。
“先生,海面上有美国人正在向我们求救,要不要实施救援?”水手长急匆匆来报。
“什么美国人?”托马斯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这种程度的爆炸,加上船体下沉形成的旋涡,纵然是有水兵幸存,也会被旋涡卷入水底。
“救他们干嘛,让美国人去死!”米雷斯果断,南部非洲一贯信奉以牙还牙。
“这可不符合我们的原则,能救人还是要救的——”托马斯没有米雷斯那么心狠手辣,海上航行有海上航行的规则。
于是“自由女神”号就放下救生艇去救人。
确实是美军,不过只有一个,这个叫鲍威尔的水兵很幸运的在“决心”号下沉的那一刻捞到了一个救生圈,所以才得以幸免。
把人救上“自由女神”号,一群人马上就围上去七嘴八舌。
“你们美国人太过分了,怎么能向民用船只开火?”
裹着毛毯,浑身上下湿漉漉还在滴水的鲍威尔可怜兮兮,攻击命令是船长下达的,现在倒霉船长已经和“决心”号一起沉入水底,也算是罪有应得。
“如果不是我们仁慈的船长,你就只能等在这里喂鲨鱼,好好做个人吧美国人。”
有船员给鲍威尔拿来毛巾,又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鲍威尔道了谢,低着头坐在甲板上一言不发。
“到底发生了什么?”托马斯装作很好奇的样子。
“决心”号开火的时候,“自由女神”号上的乘客都躲在船舱里,估计没几个人看到鱼雷划过海面击中“决心”号的场景。
“我也不知道,‘决心’号是一艘新船,刚刚服役不久——”鲍威尔还是能认得船长的制服,大概感觉自己的回答文不对题,鲍威尔下意识脑补:“——应该是船上的弹药库发生了爆炸,要不然威力没有这么大。”
哦!
围观的吃瓜群众恍然大悟,这个解释太合理了。
“你们的目的地是哪儿?”鲍威尔惊魂未定,无论是谁经历过那种惊悚的局面,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南部非洲鲸湾——”托马斯眉头紧皱,不知道应该怎么对待鲍威尔。
“上帝,我不能去南部非洲鲸湾,我要回维多利亚——”鲍威尔大惊失色,他是美国现役军人,如果直接前往鲸湾,那么这算不算是入侵?
“那你就只能游回去。”托马斯果断,肯定不会为了鲍威尔返回维多利亚。
鲍威尔看了眼舷侧的救生艇,没敢说话。
划回去?
别逗了,事发海域距离维多利亚超过100海里,先不说鲍威尔的体力能不能划得到,万一迷路,鲍威尔不认为自己会一直有这样的好运气。
不过解决问题也很简单,鲍威尔三两下脱掉自己的衣服顺手扔海里,然后就坦坦荡荡:“好了,我现在不是美国现役军人了——”
托马斯就简直没眼看:“你先把毛毯裹上——”
简直了,你们美国人脱离军籍就这么容易的吗。
那就继续前往鲸湾,鲍威尔也开始了他的魔幻之旅。
鲍威尔来自伊利诺伊州的一个乡下小镇,18岁参军以前,鲍威尔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没机会去大城市。
“自由女神”号是最先进的豪华邮轮,船上连总统套房都有,条件自然不用说。
船上的空房间还是很多的,托马斯给鲍威尔找了一个二等舱,有床有桌子有卫生间,跟一等舱总统套虽然不能比,也已经足够让鲍威尔满意了。
“卫生间不能泡澡,只能简单冲凉,每天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以及下午六点去餐厅用餐,看你的样子应该也没钱交餐费,我去问问船长应该怎么办。”船员把鲍威尔领到房间,很贴心的教鲍威尔怎么使用房间内的设施。
如果不教,搞不好鲍威尔还真不知道淋浴头可以出热水。
对于眼前的一切,鲍威尔就新鲜极了。
军舰上是没有多余空间的,更没有私人空间,每一寸空间都要利用到极致。
和军舰相比,豪华邮轮就奢侈的不像话,单人单间不说,房间里居然还有卫生间,这在鲍威尔的意识里,只有船长的休息室才能这么奢侈。
房间里还有电话可以直呼前台,桌子上摆着为乘客准备的葡萄酒和小点心,船员看了眼,根本就没有收起来的意思,还随手打开抽屉,示意鲍威尔杯子的位置,然后就直接离开。
鲍威尔刚刚把葡萄酒打开,舱门就被人推开。
来找鲍威尔的是彼得。
“姓名、年龄、籍贯——”彼得是来审讯的。
这就对了嘛,鲍威尔马上就立正挺胸抬头,一本正经的回答问题:“我叫鲍威尔·沃顿,来自伊利诺伊州,在美国海军‘决心’号服役——”
这都是背过的套路,就算鲍威尔不交代,他脖子上的狗牌上也有。
接下来无论彼得怎么问,鲍威尔翻来覆去就只有这一句。
“别相糊弄我,老实告诉你,如果你不配合的话,我就把你从船上扔下去——”彼得不客气,新政府都已经和美国宣战了,鲍威尔现在就是战俘。
远洋航行是很危险的,去甲板上散个步不小心掉海里再正常不过了,《日内瓦战俘公约》都管不着。
“你不能那样做,南部非洲也是《日内瓦战俘公约》签署国。”鲍威尔对答流利,看样子是真练过。
“呵呵——”彼得冷笑,抬手指了指胸前的国徽。
鲍威尔顿时脸色惨白。
彼得胸前是巴西新政府的国徽,巴西新政府才刚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在《日内瓦战俘公约》上签字呢。
“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彼得冷笑,就算签字,《日内瓦战俘公约》也不是万能护身符。
“是的,知道了——”鲍威尔垂头丧气,老老实实面对现实。
其实也问不出什么来,鲍威尔级别太低,交代不出什么重要情报。
换句话说就是没什么价值。
大概鲍威尔自己也知道,所以当彼得问起“决心”号上发生了什么时,鲍威尔一口咬定是“决心”号弹药库意外爆炸,从而导致“决心”号沉没。
这个态度就很好。
“决心”号从爆炸到沉没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对外发出电报,等美国人意识到“决心”号出事的时候,“自由女神”号可能都已经抵达鲸湾了。
当然托马斯也没忘记向本土汇报,这已经不是美巴联军第一次向南部非洲民用船只开火了。
第1812章 麦克阿瑟的獠牙
7月20号,“自由女神”号还没有抵达鲸湾,南部非洲报纸就已经开始炒作美军在巴西的暴行。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南部非洲媒体就有意无意对美国的一些阴暗面大书特书,从美国西进运动时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到第一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将大流感带到欧洲,再到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河里也不愿意施舍给有需要的人,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