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南非当警察-第1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会,反而成全了南部非洲。
美国在世界大战中就是两边下注,直到德国败相毕露才加入战争,红果果的摘果子。
当时的欧洲还没有被彻底打残,有拒绝美国的底气,美国人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当然,门户开放也是我们南部非洲希望的,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更多的时间寻找更适合的方式。”南部非洲现在是既得利益者,不可能同意美国的门户开放。
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在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却是英联邦,虽然美国的商品也可以进入英联邦市场,但是要缴纳更多的关税,美国商品的竞争力原本就不如南部非洲,加上运费和关税,成本居高不下,华尔街的大亨们也撑不住。
罗克的态度就很明确了,美国人想得美,南部非洲也不傻,门户开放可以,美国和南部非洲可以联手敦促欧洲国家放开国内市场,英联邦就算了,那是南部非洲的自留地,美国人不能碰。
“我们已经开放了拉美,你们也应该开放非洲——”卡尔文·柯立芝不满罗克的油盐不进。
“非洲一直是开放的,随时欢迎美国资本的进入——当然我这话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罗克确实是油盐不进,非洲可不是南部非洲说了算,法国在非洲也有庞大的殖民地,英法联手,基本上就是个水泼不进的局面。
至于拉丁美洲,那也不是美国开放的,南部非洲资本挥舞着现金支票杀入拉美,随便哪个国家都不会拒绝。
对于拉丁美洲,南部非洲企业只是购买资源,并没有倾销商品。
这也是为了不过分刺激美国人,美国人一向把美洲视为自己的自留地,实际上受美国影响最大的只有墨西哥,南美也是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美国人在南美的优势并不大。
罗克和卡尔文·柯立芝并没有在火车上达成任何共识,分歧太大,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解决的。
就在罗克和卡尔文·柯立芝前往华盛顿的时候,提前来到美国的杨·史沫资,已经和美国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进行前期接触。
罗克和卡尔文·柯立芝是高屋建瓴,不会谈南部非洲和美国的具体合作细节,这些事是由杨·史沫资和弗兰克·凯洛格再谈。
在英国的时候,为表彰杨·史沫资对“英联邦”这个概念的贡献,乔治五世向杨·史沫资颁发了嘉德勋章。
和弗兰克·凯洛格见面的时候,杨·史沫资又有惊人之举,他向弗兰克·凯洛格提出了关于《非战公约》的构想。
在法国的时候,处于对欧洲和平的关心,杨·史沫资就和法国外长白里安提起过《非战公约》,得到了白里安的强烈共鸣。
巴黎和会之后,形成了以《凡尔赛合约》为主的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海军会议之后,海军假日时代到来,又形成了以《四国条约》和《九国公约》之内的华盛顿体系。
这些体系都是对旧有格局的修修补补,并不能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杨·史沫资提议的《非战公约》,核心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说人话就是大家商量好都不打架,有问题可以坐下来用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谁敢先动手,所有缔约国就不跟他打交道。
这个时候提出《和平公约》,正中法国人下怀,法国人刚在马达加斯加的问题上被搞得灰头土脸,有了《非战公约》,法国至少可以落个“爱好和平”的好名声。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罗克看人的眼光没错,杨·史沫资确实是最佳外相人选。
“可以,但是美国要保证美国在美洲的利益——”弗兰克·凯洛格部分同意杨·史沫资的建议。
美国在美洲的利益,其实就是詹姆斯·门罗在1823年发表的门罗主义。
门罗主义的核心是强调美国在美洲的利益,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
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不过战争如果发生在美洲,美国会视为敌意行为。
“当然,我们南部非洲也要保证某些地区的幸福和完整。”杨·史沫资也针锋相对。
美国有美国的利益要维护,南部非洲也有自家的自留地。
这里的自留地就是南部非洲联盟了,美国把美洲当成是自家的后花园,那么南部非洲联盟也是南部非洲的核心利益所在,对南部非洲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必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
法国也同样有自己的诉求,要求保留在法国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
说白了就是法国不会主动发起战争,但是当法国的盟国遭受侵略的时候,法国必须参战。
“可以!”弗兰克·凯洛格和杨·史沫资一拍即合。
弗兰克·凯洛格是美国著名律师,曾经担任过地方检查官、全美律师协会会长,联邦参议员,驻英大使,以及国际联盟常设法庭法官。
美国虽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但是却加入了国际联盟下属的常设法庭,这充分证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野心,以及对国联被英法控制的不甘心。
这一时期的美国,在国际事务上多少还有点顾忌,遮遮掩掩不敢太放肆。
再过几年就不好说了,美国人的野心总会膨胀到无法遏制的地步。
在《非战公约》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谈判逐渐深入,这时候弗兰克·凯洛格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要求南部非洲联邦政府公开有关南美资源方面的资料,和美国政府共享。
世界大战刚结束,南部非洲的一些企业就开始对南美的资源进行勘探,同时购买了大量资产,哪怕暂时没有能力开发,最起码也不让别人开发。
这时候美国的一些企业才发现,他们在南美的开发上已经落后于南部非洲,比如铁四角——
美国企业甚至不知道铁四角的铁矿储量到底有多少,这就让美国人无法接受。
恐怕知道了更无法接受。
第1430章 总理的行李被扔在停车场
弗兰克·凯洛格对《非战公约》的热衷程度远超杨·史沫资想象,一定程度上《非战公约》的意义和《凡尔赛合约》是重合的,都是试图用谈判取代战争,去解决国家之间的纷争。
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这就导致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严重不足,这肯定不是美国想要的,杨·史沫资这个时候提出《非战公约》,正中美国人下怀。
其实对于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罗克也非常不满,在战后恢复中,国际联盟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小亚细亚半岛到现在还乱成一团,国际联盟也并没有成功制止法国对马达加斯加发起的战争,杨·史沫资提出《非战公约》,也是试图换一种方式,看看南部非洲能不能对国际事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说白了就是南部非洲联合美国,正在试图取代英法对世界的主导地位。
罗克和卡尔文·柯立芝还没有回到华盛顿,弗兰克·凯洛格就分别向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印度等国发出邀请,希望过多的国家加入《非战公约》,并且希望形成一个基于《非战公约》的联盟。
这里又能看出美国的不安好心,邀请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也就算了,毕竟这几个在刚刚宣布的《贝尔福宣言》中都是英联邦自治领,邀请印度是什么意思?印度可是英国殖民地,根本没有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非战公约》上签字的权利。
要是按照美国人的逻辑,那么菲律宾也有权利在《非战公约》上签字,这恐怕是美国人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说白了还是双标。
对于美国和南部非洲的联合邀请,各国还是非常重视的,罗克和卡尔文·柯立芝返回华盛顿的当天,威廉·金乘坐飞机几乎同时抵达,美国和加拿大确实是近。
还是落樱湖畔的半岛,威廉·金抵达华盛顿的第一时间就来找罗克。
“《非战公约》是杨·史沫资部长主动提出的?”威廉·金并不惊讶,他对南部非洲迟早会取代大英帝国的地位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南部非洲居然这么急迫。
或者说,没想到杨·史沫资居然这么急迫。
这也不能怪杨·史沫资,如果现在是维多利亚时代,那么杨·史沫资会对大英帝国忠心耿耿,可惜大英帝国已经辉煌不在,杨·史沫资就算再忠诚,也最多就是个“裱糊匠”,不可能成为“铁血宰相”。
能成为“铁血宰相”的人是罗克,可惜罗克对大英帝国的忠诚更有限。
“对,《凡尔赛合约》的效力正在失去,我们不能任由战争的阴影重新笼罩全世界。”罗克本人也很矛盾,他不希望看到二战爆发,但是更希望打破现有的世界格局。
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爆发,那么想要打破现有的世界格局还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没准罗克都等不到那一天。
可是世界大战的破坏力在哪儿摆着呢,上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尚且历历在目,随着科技的发展,下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破坏会更严重。
这也是很多时候罗克言行不一的根本原因,看到人们在战火和饥饿中挣扎,罗克会发自内心的痛恨战争。
可是看到殖民地那些残暴的殖民者和麻木不仁的当地土著,罗克又希望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殖民体系。
“《非战公约》恐怕也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威廉·金不抱太大希望,野心这东西,不是一纸合约可以限制的。
“至少我们可以延缓最终决战时刻的到来,就像现在的海军假日时代一样。”罗克也承认《非战公约》意义不大,可是总不能什么都不做。
虽然《华盛顿海军条约》和《凡尔赛合约》一样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作用还是有的,英美日在建造了BIG 7之后,就停止了建造超级战列舰,各国也总算能喘口气恢复民生。
只可惜现在的“海军假日时代”,是为了未来更残酷的竞争做准备,《华盛顿海军条约》是有时限的,等到各国恢复实力,恐怕会不约而同撕毁《华盛顿海军条约》,到时候世纪初的军备竞赛还会重演。
“不能对《非战公约》抱有太大希望。”威廉·金担心南部非洲会自废武功,那样加拿大的安全会第一个受影响。
英国执行全球战略收缩之后,南部非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英帝国武力不足,在刚刚结束的帝国会议上,威廉·金已经承诺会大幅裁军,用一部分军费支付南部非洲在哈利法克斯的驻军费用,这对南部非洲和加拿大来说是双赢。
澳大利亚连加拿大都不如,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就将50万澳新军团全部就地解散,战争部在澳大利亚成了一个象征性部门,全国兵力加起来只剩四个营,加起来不到3000人。
“放心吧,无论如何,南部非洲不会缩减在哈利法克斯的驻军,我已经下令海军陆战队向哈利法克斯增兵一个旅,绝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