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燃烧》是在卢米埃2000人大厅放映的。
  ……
  今年的戛纳,主竞赛单元并没有华语电影——《燃烧》是美国片。
  但好在以罗伯特·德尼罗为首的九人评审团里,有施南生与杜琪峰两位华人大腕撑台面。
  尽管如此,华人的身影却不少见,反而愈发多起来。
  早年中国人到电影节来是冲着奖项,如今完全不重要了。
  “电影节营销”成了各个国内片商关注的头等大事,以戛纳的名声做华丽的包装,在此大作宣传,很容易便被聚集于此的众多媒体记者报道并广布世界。
  此外,戛纳活跃而成熟的电影买卖市场成为中国电影商人眼中的一座新金矿。
  随便翻翻在《综艺》、《展映》、《好莱坞报道者》的戛纳特刊封面、内页,能看到《大闹天宫》、《武侠》、《白蛇传》、《狄仁杰》、《画壁》等华语大片的海报……
  沈林甚至还看到了《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3D肉pu团》
  对了,还有《金陵十三钗》……
  大部分人都接到了《燃烧》的首映邀请,也都去了——毕竟是沈林的第二部电影。
  杨小蜜、糖糖也来了,她俩很惊讶的看到了李莲花、邓文迪……
  后两位是来戛纳卖《雪花秘扇》的。
  古丽娜、赵莉影则坐在陈婧旁边。
  按照惯例,沈林在大部分人入场后,才会跟着工作人员进去。
  这次也不例外……
  满满堂堂,坐满了人,前排基本上都是嘉宾……
  沈林点头致谢,然后坐在了第一排。


第十一章 杰作
  评委之一的杜其峰当然知道沈林……
  事实上,《铁三角》、《复仇》都给沈林发过邀约,当然,都被他推了。
  据说连看都没看一眼……
  刚开始觉得他太狂妄!
  后来,《让子弹飞》出来,沈林拿了戛纳最佳导演,内地票房破六亿!
  有点懵。
  老杜是《大只佬》之后才被国际影坛注意到——香港地区选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那时候,他已经48岁了!
  有点嫉妒——沈林拿最佳导演的时候是26岁……
  他是带着挑刺的目的来看《燃烧》的……
  当然,如果有奖项争议,他肯定毫不犹豫投票给《燃烧》——同是华语电影人,最起码的路线问题!
  杨小蜜还有糖糖是来看热闹的——她们两位不是特别关心《燃烧》,只知道这是一部严肃电影。
  李莲花、邓文迪心态差不多,就是看个热闹。
  范兵兵则盘算着之后怎么跟沈林搭上话……
  顶棚上的灯一排接一排熄灭,嗡嗡乱响的大厅渐渐安静了下来,大银幕已然亮起,首先出现的就是胶片影业的标志。
  影片没有任何前缀,直接进入主题。
  ……
  《燃烧》的故事挺常见的,穷屌丝喜欢上了女神,然后女神旅游回来带回了一位富二代,屌丝退出,然后富二代居然杀了女神,屌丝忍不了了,愤然杀了富二代……
  很通俗的故事!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年轻的凯文,高中辍学后,开始了贩度、被抓,然后送快递的底层生活。
  某天他邂逅了童年的邻居,女孩露丝。
  露丝是一个比较独特边缘的女生,一边做兼职模特打工,一边学着哑剧。
  她和凯文有个共同点,都很穷。
  但她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贫穷,而是更想追寻人生存在的意义。或者说虚无。
  露丝和凯文发展了一段短促的恋情……
  随后露丝去非洲旅游,拜托凯文帮忙照顾自己家的猫。
  她在去非洲旅游的路上,结识了第三个主角,本。
  本是一个钱多到莫名其妙的优雅男人,回国后他和露丝迅速开始了恋情。
  一个高富帅,一个底层穷小子,一个开保时捷,一个开破皮卡……
  凯文很自觉的退出了……
  但他们三经常聚在一起,在一次三个人的聚会中,他们一起抽了点迷幻药……
  然后露丝在夕阳下跳了一段裸体舞蹈来表达内心。
  本趁机告诉了凯文,他的一个小爱好。
  他说,他喜欢烧仓房,就是那些又丑,又多,被舍弃的,没有存在价值的仓房。每隔两个月,他都要偷偷找到一个这样的仓房,然后烧掉。
  烧仓房当然是犯法的。但是本就喜欢做这样的事。
  他觉得这是自然法则。是天性。
  烧仓房让他感觉自己活着。
  而且警察也不会管,没有人在乎。
  凯文问他,那你最近有打算烧吗?
  本说,有呢,已经定好目标了。就在这几天行动,而且那个仓房离你很近。
  此事在凯文心里种下了种子,他开始每天早上跑步,顺便观察他家附近所有的仓房,看看有没有被烧掉。
  然而并没有哪个仓房被烧掉,反倒是露丝突然失踪了。
  凯文四处都找不到露丝。问了房东,工作,哑剧等等人,都说也许她是欠了很多卡债所以逃跑了。
  凯文开始跟踪本。
  他发现本已经换了女朋友。
  凯文去问本,你后来烧了仓房吗?
  本说,烧了呢。
  凯文说,你撒谎,我每天都去看我家附近的仓房,并没有被烧。
  本笑着说,也许你看漏了呢,也许因为离你太近所以你反而看不到。
  凯文又问,你知道露丝的下落吗?
  本又笑了,说,她像烟一样消失了,也许是因为没钱。
  至此,凯文大概已经猜到了,本所说的烧仓房,很有可能是指杀人。
  露丝可能已经被本杀掉了。
  他继续跟踪本,继续寻找露丝,越来越多的蛛丝马迹,证明了本杀掉了露丝。
  但是这些线索,都只能算是猜测。并不是铁证。
  露丝也许只是躲债,甚至更多其他的可能性。
  总之没人可以下定论,在法律上下定论,露丝就是被本杀死了。
  而后在一个朦胧的场景中,凯文杀死了本,并烧掉了尸体。
  电影结束……
  ……
  《燃烧》的落点是阶级。
  有很多外在表现,通过财富,如凯文开的破卡车、本开的保时捷跑车;
  性权力,露丝和本同居;
  话语权,本一直保持的微笑,凯文一次次的语塞,划开了人与人平等的表象。
  聚会时,本的朋友穿的高跟鞋,露丝只能穿的球鞋;
  《燃烧》对人性的探讨,也是在阶级的框架下完成的。
  两个截然对立的阶级,在孤独这一点上实现了大同——大家都是饥饿的人。
  当然,阶级是外在表现,内在则是迷茫!
  年轻人们对于人生普遍的迷茫和困惑。
  本的困惑在于麻木,所以他需要寻找事物来激起内心的贝斯声,同时他的麻木还提现在对于人类情感的质疑;
  凯文的迷茫更多是来源于前途迷茫带来的自我价值缺失,所以丹尼尔·卡卢亚的表情总是怯生生的。
  这是一部艺术性很强烈的作品!
  ……
  电影宫,卢米埃大厅,评委们所坐的地方,罗伯特德尼罗直接高喊了一句‘这是一部杰作!’
  杜其峰则靠坐在椅子上,脑子里各种想法。
  第一个想法,沈林这个切入点选的太棒了;
  第二个想法,电影真的无懈可击,无论是故事讲述方式还是镜头、剪辑、演员演技,浑然天成!
  第三个想法,难怪戛纳这么看得起他……
  电影结束,全场观众起立,掌声如雷般响起,嘉宾席上的很多人都向着剧组所在的位置走去,送上例行的祝贺。
  范兵兵也想走过去,然后发现似乎不太可能——整个剧组已经被包围了!
  一群人喊着沈林的名字,想要提问,当然被,中间还有一些拿着海报想要签名的混子……
  不得已,工作人员过来护送剧组离开前往映后发布会。
  赵莉影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忍不住问旁边的赵姗:“这种情况很常见吗?”
  “……不常见,反正我没遇到过,当初《子弹》公映后,也没这种事!”
  “所以,《燃烧》能拿奖?”
  “谁知道呢……”
  赵姗笑了笑,跟着人群走了出去,顺便给宣传部门发了短信,就一行小字‘《燃烧》公映,整个戛纳都震惊了!’


第十二章 破纪录!
  《燃烧》一部流畅的悬疑剧情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令人窒息的表演,更处处充满着比什么都更重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哦对了,它其中的猫叫声是我听过的最令人毛骨悚然、血液停流的猫叫了。——《卫报》
  《燃烧》有着世界最一流的摄影和配乐——讲述一个因过分痴迷的爱而产生的悲剧——是个从头到脚都一流的悬疑惊悚片——《银幕》
  媒体场的评价出炉。
  观点比较一致认为片子堪称经典!
  然后,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场刊打分3。8分,破纪录了!
  去年的《又一年》,场刊最高分,才3。4分……
  ……
  事实上,在小圈子内部,大家讨论起来,还是比较公认一个说法:沈林的确是个电影奇才,也的确是才华横溢,这些年来拍的卖座的电影一部比一部卖座,很多都是现象级,却始终都不敢碰文艺电影,想必在这一块儿上,还是自知水平有限的。
  甭管这是不是在说酸话,还是在全面性的不如之后在寻找心理平衡,至少这个说法,是真的广泛存在的——事实上,玩文艺电影的和玩商业电影的,的确是会彼此瞧不起!
  文人相轻嘛!
  所以,沈林折腾的《燃烧》入围了金棕榈之后,有不少人暗暗表示可能会是滑铁卢……
  这种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点赞!
  这不是一个人的看法,而是整个中国电影圈内部相当一部分文艺电影拥趸们的集体看法。
  当然,很少有人当着沈林的面说什么。
  毕竟现在是商业电影的时代,大林子的电影卖的太好了,除了一帮电影专家隔着屏幕骂一骂他的庸俗外,再也没有其它人敢说什么了!
  关于沈林是戛纳嫡系这个事,其实是公认的!
  电影圈不仅是艺术圈,更是一个封闭式、外人甚难闯入的“人际圈”。
  戛纳是存嫡系的,甚至,欧洲三大电影节都有嫡系之说。
  与中国人头脑中“走后门攀关系”甚或“潜规则”概念不同的是,戛纳“嫡系”的形成更多源自西方社会里“圈子”的传统与现象。
  法国人是热衷并严格恪守圈子法则的,这不仅仅存在在电影圈,更存在在时尚界、商界甚至各行各业。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家门”就要恪守“家规”,并且必要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戛纳电影节就是扇高级大宅门,艺术总监的角色大抵相当于守门人兼管家,自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走进这扇门。
  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生成国际化的嫡系大家庭则是一件更为玄妙的事情这和中国人眼中的“关系”又不一样。
  嫡系当然是仰仗亲密历史的,但其形成并非是胡作非为或者纯粹金钱交易就可以得到的,至少需要在艺术风格、思想表达、创作视角、身份背景等各方面满足戛纳符号的高期待,强求不来。
  戛纳对嫡系的重视和培养让门外的人只有羡慕的份,至少,每一年嫡系导演们都可能获得一次全球闪光灯的注目,而他们的电影海报则可能被印上戛纳电影节的图标这一电影营销的杀手锏将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