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爸爸呢?”
  “……爸爸不在了……”
  ……
  俞妃鸿很惊讶的发现自己居然跟这个叫沈林的聊了一下午!
  还有点意犹未尽,要不是晚上约了人,估计要秉烛夜谈了……
  甚至还交换了联系方式!
  是她的私人联系方式啊……
  不可思议……
  可能这就是倾盖如故?
  好吧,也不算,她感觉自己对沈林的妈妈更有兴趣,就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自己,而且远比自己出色——毕竟她养育了沈林这么一个独立、有想法的年轻人。
  废话,沈林完全就是根据俞妃鸿的一些访谈虚构的母亲形象。
  或者把这些人设加在刘菲身上……
  总不能聊电影或者导演吧……
  他只是写华娱的,虽然在中戏学了一年,但对圈子、电影的认知也只是刚刚入门而已。
  这么说吧,连赵括都能吊打他,人赵括好歹还能纸上谈兵呢。
  他呢?
  最多纸上开开车……
  所以……
  还是树立一个独立、有理想的母亲形象吧,方便拉近距离……
  毕竟俞妃鸿也算隐藏的大佬之一,人脉、圈子都是沈林现在可望不可及的,跟她搭上关系,对将有好处。
  单纯就是抱着比较尊敬的想法……
  毕竟年龄悬殊有点大,沈林并没有非分之想……
  人家什么人没见过,跟她玩心眼,立人设,有用吗?
第二十章 戏剧节
  跟俞阿姨的第一次见面暂时告一段落……
  沈林并没有直接付账,说了等妈妈从山西回来,再具体商议一下……
  俞妃鸿听他聊了一下午,也有点收获——关于《银杏银杏》……
  沈林其实对比的是《胭脂扣》、《人鬼情未了》……
  按理说《爱有来生》还是有机会做到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
  可惜原时空,俞妃鸿对这个故事太熟了,她拍的《爱有来生》患了新手导演的通病,每每镜头上出现男女主人公的时候,都是面部大特写,缺乏节奏控制,只要有一点空间,导演都会采取正反打中近景,摄影机对着两边人物旋转,陪着煽情的音乐,一两次还行,次数一多有点MV大于电影的意思。
  当然,沈林没看过《爱有来生》,他是从《胭脂扣》的角度谈谈改编《银杏银杏》的可能……
  就这个给了俞妃鸿很多启发!
  她决定整理一下思路……
  倒也不急着拍摄,反正她已经等了快七年……
  ……
  表演系,常规加起来25人!
  早些年,还有些素人考进中戏,再过几年就难了,名额全被星二代、童星们占据了。
  没办法,都知道娱乐圈好圈钱,只要你认识人,即便演不了主角,配角总没问题吧,配角的片酬也比一般上班族辛辛苦苦半辈子高得多!
  当然,现阶段的星二代们还没那么猖狂……
  01级,除了牛懵懵、严崑童星出道,大部分都是纯素人……
  牛懵懵90年就出演了《战争子午线》、《17岁不哭》……
  严崑则是《孝庄秘史》,饰演顺治皇帝。
  他俩算是特例,01级双杰……
  不仅《杨门虎将》集体参演,还被选中参演《魔术奇缘》,会跟安七炫、苏有朋、林欣茹一起合作。
  沈林对他们的境遇不是很羡慕……
  有什么可羡慕的?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现在你俩的势头强劲,但未来二十年的娱乐圈变迁史,哥们虽然不算一清二楚,但谁红,谁不红,还是知道的!
  所以,他经常跟王龙正说‘爱比克泰德说过: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绎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人生其实就是剧本,别人的人生有时候固然值得羡慕,但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自己的人生没得选,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努力,让自己的剧本变的精彩!’
  老王很容易被他影响,甚至把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
  不过现在呢,整个宿舍都在忙着去戏剧节……
  沈林回来的时候有点懵:“你们去去戏剧节干嘛?”
  “帮忙啊,帮忙宣传、搭建舞台……你去不去?”
  “咱们不是大二吗?这种活让大一学弟、学妹们做不就行了?”
  “今年不一样……”
  “哪不一样?”
  “今年好像有剧本大赛……”
  “不是剧本大赛,是咱们可以上演自己写的作品!”
  “自己的作品?”
  “对,戏剧节那边提供道具……”
  沈林来了兴趣:“我去问问……”
  问谁?
  当然是汤惟学姐!
  ……
  去年,沈林花钱买攻略,学长推荐了汤惟……
  他就找到了她,聘请她教导自己话剧相关知识。
  最开始,当然也是最正经不过的补习工作,一个花钱学习,另一个拿钱补习。
  后来嘛……
  都是俊男靓女,沈林性格又好……
  还好,老师们都有自己的尊严,没有逼着沈林硬要他承认关系,许下承诺啥的……
  所以,还是朋友关系!
  汤惟跟戏剧节的关系很紧密,第一届大学生戏剧节是由戏剧策划人袁鸿举办,汤老师为了熟悉舞台就去报名做义工。
  然后就跟袁鸿结下了不错的友情,也是在袁鸿的推荐下,汤惟开始在赖声川的话剧《如梦之梦》中饰演五号病人的妻子。
  再后来,赖声川把她推荐给了李胺,出演了《色,戒》,一步登天!
  她现在挺忙的,一直跟台湾相声瓦舍那帮人演话剧呢,就在北京表演工作坊。
  但沈林约见她,还是很轻易就见面了。
  穿的依然是牛仔裤、白衬衫,简单的单马尾。
  不是她心仪简单、朴素的装扮……
  主要还是穷!
  看到沈林,冲他挥了挥手,走过去:“听说你前段时间拍戏去了?”
  “嗯,跟老王他们一起,演了个《爱情宝典》,电视剧,我演的小配角,出场两三集。”
  “两三集不错了……”
  呃……
  确实不错了,汤惟这几年没怎么正儿八经演过戏,偶尔也只能跑跑龙套,更多是广告模特或者在广告剧组干干美工,打打杂……
  “我们主要是体验一下剧组的拍摄流程……”这个话题揭过:“咱先吃点东西吧!”
  找了家小饭馆,点了个回锅肉、凤尾虾、孜然炒蛋还有一盘烧鸡,基本上都让汤老师给吃了……
  这女的食欲特旺盛,三碗起步!
  反正沈林第一次跟她吃饭,差点没被吓到……
  你不是最爱香菇菜心吗?
  而且她还喜欢抽烟!
  这个……
  文艺青年都爱抽烟?
  反正沈林不怎么喜欢!
  听到沈林打听戏剧节的事。
  汤老师边吃、边抽还一边回答:“今年戏剧节确实不太一样,我们中戏有专门的分会场,给学生们提供舞台……”
  “剧本不需要审核吗?”
  “不需要,你们只要愿意演,我们就帮着排!”
  沈林若有所思:“那我要是写个话剧……”
  “你还能写话剧?”
  沈林急了:“我怎么不行?我都出过书!”
  “……《沙僧日记》?”
  汤老师无语……
  那也叫书?
  那不是段子集嘛?
  段子就不能出版了吗?
  写书人的事情,你懂个屁!
  “你要是有本事写话剧,那就让人排练嘛!”汤惟倒也给了建议:“效果好的话,袁鸿老师会推荐给他在话剧圈的朋友的……”
  “再说吧……”
  袁鸿是话剧圈的大佬,跟很多话剧导演都有联系。
  汤惟现在表演的北京表演工作坊就是他跟赖声川一起筹备组建的……
第二十一章 大唐安西最后一笔军费
  从酒店回到宿舍……
  主要明天要上早课,今晚必须要到校……
  学生会要点名的!
  汤老师本来就是中戏的,对这些也很理解,所以就放他离开……
  回宿舍的路上,沈林就想好了话剧作品——《大唐安西的最后一笔军费》……
  他最开始想的是《驴得水》、《喜剧的忧伤》或者《罗密欧与祝英台》、《21克拉》之类的名篇……
  但后面几部明显太长了!
  插一句,原时空,沈林写华娱的时候,写过热吧,就很奇怪《21克拉》这样的电影为什么是郭景飞搭档热吧,查了一下才知道《21克拉》原本是话剧作品,导演、编剧何念是郭景飞的老搭档,两人合作过一些列作品,他带着好奇心搜了一下,然后点开了《罗密欧与祝英台》……
  郭景飞凭借《罗密欧与祝英台》拿了白玉兰戏剧奖最佳男主角。
  从那之后,从话剧就产生了兴趣。
  《喜剧的忧伤》、《驴得水》都是非常不错的话剧作品,尤其是《喜剧的忧伤》,由RB话剧《笑之大学》改编而来,人艺请来了陈导明、何兵……
  沈林倒是想写,他有资格吗?
  这玩意算是世界级别流传的话剧,他一学生,有什么资格改编?
  《驴得水》……太长了……
  而且,就像打牌一样,哪有人一上来就出王炸的?
  综合考虑一下,《大唐安西的最后一笔军费》最合适。
  时长不到二十分钟,讲述一个关于使命必达的故事——老兵郭元正,奉命从龟兹押解军费前往西州。
  故事背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补充一下,这个故事发生在安西军主力内调平叛30多年后的公元790年,此时的安西都护府,实力已经大不如前。
  由于主力内调,留守的安西军陷入吐蕃几十万大军的围攻,但仍以孤军坚守西域几十年,至此仅剩龟兹、西州两座孤城仍未陷落。
  率领安西孤军坚守西域几十年的最后一任安西大都护,就是名将郭子仪的侄子郭昕。
  几十年里,曾经英姿焕发的年轻将士,已经变得白发苍苍。
  更为艰难的是,由于连接安西与关中的河西走廊和陇右被吐蕃攻占,安西军在这些年里与朝廷失去了联系。
  但就在这样艰难的处境下,安西军自行筹措粮草,自行联络附近少数民族部落援助,自行解决一切困难,以一腔孤勇扛住了敌军一波又一波进攻,为大唐坚守西域半个世纪!
  等到最后的据点龟兹被攻破时,城中将士已经满头白发,最后全数殉国而死。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
  真正的历史,并没有人运送军费……
  这群在万里之外独守西域的孤军,终其一生……也没有等来朝廷的援军。
  《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记载:“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
  寥寥数语,将一支孤军的故事永远尘封在史册中。
  但是千载以下,肝胆血气,依然鲜活如昨;忠肠铁骨,依然铮铮作响。
  文天祥的《正气歌》:“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这个剧本其实是一广告,中国银联的广告片,原本叫《大唐漠北最后一次转账》,沈林把名字改了……
  明明是广告,但看得沈林热泪盈眶。
  记忆犹新!
  查了一下历史事件,真的就这么悲壮!
  最后的安西军,孤守西域五十年,最后一战,大雪纷飞中尽是白发老兵。
  写完剧本,沈林又在开头加了一段张籍的《陇头行》:
  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
  汉兵处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
  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