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1980小人物-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生活中每一个角落都有文字,看的多了不用人刻意的去教也就会了。
    顶多在不认识的时候,有人提点一下这个字应该念什么是什么意思。
    可能对于没上过学的孩子们来说,很多成语典故不会使用,可是并不妨碍他们熟练的融入社会。
    当家家户户都领到一千块钱之后,每个人脸上的笑容,真的让沐言菲都感觉到感动。
    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大人小孩还是女人,没有一个人脸上有妆容。
    大家都是自然淳朴的样子,可是在这样的外表下,每个人的笑容是那样的单纯友善。
    甚至当大家拿到钱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深深地给林平鞠躬表示自己的感谢。
    如果用自己家里的地,先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挣到这一千块钱。
    “娘,我想买一个自行车。我眼看就要去城里上高中了,买个自行车以后每周都能回来。”很多上初三的孩子中午的时候都跑了回来。
    他们之所以要跑回来,就是想看看家里签的合约,到底都是什么内容。
    毕竟对于长辈来说,能写自己的名字,能简单的处理一下数字就非常不错。
    而详细的合约条款,只有上过学念过书的孩子们才更懂一些。
    然而当看到家里人领了这么大一笔钱之后,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想要好好改善一下。
    “买什么自行车,两百多块钱的东西,万一丢了呢?
    整天在学校上课,平时又不出门,放在学校里风吹日晒雨淋的,这车子还不彻底生锈坏了。
    而且在学校人那么多那么杂,万一这车子被人给偷去了,这两百多块钱你让你爹从哪儿在挣回来。”对于儿子的提议,当老爸的直接给予了拒绝。
    不过在拒绝完之后,还是给了一个未来的期待。
    “等将来你考上大学的时候,要是你能留在大城市工厂里上班,我再给你买个自行车也不迟。就咱们这家的条件也不需要你每周都回来,就算是你每周都回来,坐个班车你花不了多少钱。”拒绝的有理有据,而且还给出了未来的期许。
    当儿子的虽然读书比老爸多,可是在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没用。
    除非拿出更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要不然这件事就只能听老爸的意思。
    “那给我买双新鞋总可以吧?明年我就要上高中了,到时候给我买个新鞋奖励一下。”儿子再次所要新东西。
    “兔崽子,等你小子考上再说吧!张口闭口明年上高中,到时候你要考不上多丢人现眼。
    无论如何等你考上了再说,你要是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大学。
    你要是上不了大学,这辈子就跟你爹一样整天在地里刨食儿吃。
    这农民的日子是什么样你都经历过了。
    大城市工人的日子你还没有见识过。当工人干的活比咱们可要清闲多了,而且每个月挣的钱又多,将来有出息的话还能娶个城市里的媳妇。
    别总惦记着你爹手里这俩钱儿,你要是真有出息靠自己的手去争取。”老爹的这一番话简直是杀人诛心。
    没上过学又如何,看不懂自己签的那份合作协议又如何。
    说起话来的这些道理,上初三的儿子一句都反驳不了。
    无奈之下,儿子只好撇了撇嘴。
    老爹这话说的没错,这要是考不上高中,以后的日子可是难熬的很。
    农民的生活,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过一年就是一辈子。
    因为每一年都重复着去年做过的事情。
    这种生活又累又枯燥又乏味,重要的是这种生活还挣不着几个钱。
    而且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些脑子活泛的乡里乡亲,有人已经在城里面开始打工。
    甚至有的人做起了个体户,每个月也能挣个百八十块钱。
    那小日子过的,可不是一个农民能够相媲美的。
    咱活着就是为了吃饭,而想要吃饭就需要付出劳动去工作。
    当个体户悠哉悠哉,两三个月挣的钱,就比在地里干一年要多。
    正是有了这样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以后再继续当农民。
    签订完合作的协议之后,县长乘坐直升机要回到县里继续工作。
    沐言菲跟安然并没有留下,而是选择一同回到县城的招待所。
    只不过在走之前,沐言菲告诉林平:“要是一切顺利的话,明天上午物资就能到京城的机场。
    这些飞机能不能帮忙把那些物资运输回来,如果是用陆路运输的话,恐怕后天都来不了。
    反正这些飞机航拍的活,留一架就可以。”
    “这件事你跟安然一起去协调,就说我已经同意。”林平同意了沐言菲的运输方案。
    反正都是自己的飞机,无非是申请航线罢了。
    从这里到京城的机场,直线距离也不过三百公里。
    飞机甚至都不用中间加油,就可以直接飞个来回。
    只要协调好航线,协调好机场相关部门,那么把物资运送回来顶多三个小时足矣。
    有了林平的答应,沐言菲这才跟安然一起离去。
    所有人离开之后,林平回到了姥姥家里。
    从县城回来,林平带了一些副食品跟肉品。
    这些东西暂时就不给所有乡亲们分一份儿了,留着家里慢慢享用。
    当林平拿着这些东西给姥姥的时候,姥姥明显有些手足无措。
    虽然不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但看这些包装就知道不便宜。
    在林平看来,这个时代的包装,顶多也就是包装纸而已。
    可在姥姥看来,这些都是价格不菲的东西。
    “您就收下吧!我还指望着吃您做的饭呢!礼尚往来送你点东西你都不收,我以后还敢去吃饭吗?
    除了这些礼物之外,这些钱也收着。
    几个儿子都大了,要是能娶媳妇儿就早些娶吧!
    孩子们要是想盖砖瓦房,就让他们自己去盖吧!”林平当着姥姥姥爷的面,直接拿出来五捆大团结。
    一捆一千块,加上之前领的那一千块钱,此时这可是六千块钱。
    六千块钱在这村子里,完完全全能够盖四套敞亮的大房子。
    林平清清楚楚的记得,小时候姥姥家给大舅盖房子,从地基开始完全就是一家人自己干活儿。
    除了最后的房顶浇筑,请全村的人前来帮忙,最后大家吃了两顿饭之外。
    里里外外所有的活都是自家人完成。
    无非是购买一些砖,一些钢筋水泥的钱罢了。
    所有地基所用的石料,以及门窗所用的木料,也都是自己完成。
    正是因为如此的节俭,这六千块钱才能盖四套大房子。
第413章 给村民增收
    对于姥爷来说,这么大一笔钱他可不敢收。
    别说是五千块钱,就是五百五十他也不敢伸这个手。
    在这个小县城里,即便是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然后那也是非常光荣的事情。
    可见这小县城有多么的贫穷落后,更不要说八十年代初期,一下子便拥有了六千块钱。
    当别人一个月挣几十块钱,一年也不过才四五百块钱的工资,想要攒够六千块钱,按照当下的工资水平要十几年不吃不喝。
    十几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的钱,如今就摆放在姥爷姥姥面前。
    “咕咚。”虽然不敢收,但是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老爷还是感觉到非常的眼热。
    毕竟这笔钱一旦拿到手,自己这四个儿子的人生大事,可就不用发愁了。
    只要再盖四套新房,有的是介绍人上门。
    可是作为村长,还是有一定的觉悟。
    尤其是县长都不敢对眼前这个人有丝毫怠慢的情况下,姥爷更加害怕收下这笔钱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谁都喜欢钱没错,可不代表着要用命去挣这笔钱。
    “这笔钱我也不白给您,你们家旁边儿山根处的这一块地,还有山顶上的这块区域,我都想买下来盖套房子。
    如果是你的地皮,该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
    如果是村集体的坡地,该给大家分多少就要分多少。
    剩下的钱,就是我请大家伙干活的工资。
    到之后把山给我平整出来,我要在这上面盖一套二层的小洋楼。
    将来我要经常到这村子里居住,既然是常来常住,自然不能老是住在村长家里。
    况且,自己盖一套大房子,住着也舒服一些。”看着姥姥姥爷不敢收,林平找了个理由。
    听着这样的理由,作为村长算是过了自己责任的这一道关。
    这钱收的合情合理,那才会让人觉得安心。
    “不知道林先生想盖多大的房子?需不需要我们把整个山头都给平整一下。还有这山上的树,要不要砍伐一些腾出一条道。”姥爷说这话指着旁边的山,想从林平这边确认一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规模。
    看着姥爷总算是放下担忧,林平干脆直接抬脚向着不远处的小山坡靠近。
    二人很快便爬到了小山坡的山顶处。
    山顶处跟姥爷家的院子只不过有二十几米高的落差。
    但是山上的树木却格外的茂密,如果想要在山顶上修建房屋,势必要砍伐出一条道来。
    不过对于林平来说,他却十分享受这里的森林覆盖。
    反正自己出了这么多钱,到时候所有的材料通过人力的方式运送上山。
    也只有让村民们多干点活,大家把这些钱拿在手里的时候才会更安心。
    不砍伐这些树木,对林平的影响,无非将来不能把车开到自己家院子里。
    只能是把车停在山脚下,然后步行上山顶。
    不过,到时候修好林间小道之后,徒步上山也别有一番风味。
    反正只是偶尔过来住住,能不能把车开到家里并不重要。
    二人在山顶上比比画画,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当两个人再次回到院子的时候,作为村长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马上召集了村里各家各户的壮劳力。
    建造蔬菜大棚的专家以及各种材料还没有到位,此时大家能干的活儿也就是帮忙平整一下山顶。
    一听说有活干,而且一天给十块钱的工资,这让大家伙一个个摩拳擦掌。
    “村长,我媳妇儿也能干活。搬个石头刨个土,这活儿都能干。能不能让我媳妇儿也入个工?”一天十块钱的工作机会,对于很多村民来说,恨不得喊一声老天爷。
    一天十块钱就意味着一个月三百块钱。
    这要是干上三个月,那妥妥的又是一千块钱。
    只不过大家心里也清楚,山顶上盖个房子而已,能用得了多少工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肉眼可见的工程量极小,所以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参与进来。
    毕竟,这可是在家门口干活。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跑回家上个厕所,也不耽误接下来干活。
    这么方便的挣钱机会,对于村民来说,可真的是挤破头也想要加入进来。
    “这…”村长算是犯了难。
    毕竟这工程量太小了。
    给人的感觉是有些吃相难看。
    一个特别小的小工程,一家出一个劳力难道还不够吗?
    一家出一个人,这就是三十个人。
    就山顶上那些活儿,三十个人一个星期,都感觉到脸红心跳。
    这么小的一点活儿,三十个人两天就干完了。
    这要是给人家拖延上一个星期,硬生生的每个人挣七十块钱,这事要是传到隔壁村,还不让人戳着脊梁骨大骂丧良心。
    人要脸树要皮,古人说的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