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5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没有等他再次发飙,先前发话的潘老,再次开口了:“行了。既然东西都准备齐了,那就别耽误时间了,开始吧。”
  只是潘老的语气中,明显也带着一丝不悦。
  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谁不是聚变技术领域里能说上话的人?
  搞这么一出,是看不起谁?
  随着潘老的发话,廖玉志等人也不再多说什么,只静静等着看好戏。
  陈舟自然没有再说话,也没有再去问廖玉志能不能看清白板上的字。
  一旁的李振邦见此,心中知道,白板出现的第一波,已经被陈舟稳住了。
  不管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内心是否不满,白板的存在,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
  那么,后面的事情,李振邦也就完全不担心了。
  他相信陈舟会用自己的学术能力,彻底征服这些人的,就像征服那些困难的问题一样。
  于是,李振邦适时站了出来,开始组织起了这场讨论会。
  “各位,今天这场讨论会的重要性,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闲话我就不多说了,下面直接进入正题……”
  随着讨论的正式开始,会议室里的气氛,也开始变得愈加激烈起来。
  而这激烈讨论的矛头,则是直指陈舟。
  对此,李振邦是有所预料的,但是会这么激烈,却是他没有想到的。
  不过,他也能够理解。
  那些白板出现的时候,陈舟就肯定会被针对。
  如果说先前还会顾忌点情面什么的,那现在就是专挑问题了。
  后面,就看陈舟的表演了。
  “陈教授,您把可控核聚变技术分解成5个部分,我是赞成的,这也符合我们研究的思路。可是,您对这5个部分的理解,或者说是预估,是不是太乐观了?”
  听到这个问题,陈舟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如果说前面那些激烈的问题,只是单纯针对研究上的技术来的话。
  那这个问题,就是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整体可行性来说了。
  这也是陈舟一直在等的问题。
  只有这个问题,才能充分发挥他让李振邦准备的这么多白板的作用。
  只见,陈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上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我知道,大家都在怀疑整个项目的可行性。虽然大家刚才都提了不少的问题,但那些问题显然都是针对技术上的。”
  “相信即使解释清楚了,也很难真正揭解开大家的疑惑。正好,关于这个问题,也是我准备跟大家探讨的重点。”
  说完,陈舟便离开了座位,径直走到了白板前。
  这一次,包括廖玉志在内,会议室里倒没有人再直接出声质疑。
  一是,陈舟刚才的专业性解答,确实有些超出他们的预料。
  虽然知道陈舟的学术能力很强,但没有想到居然强的有些离谱。
  比他们这些深耕于聚变技术领域的人,都不遑多让,甚至还隐隐超出。
  二是,他们打算先看看,看看这个让他们极度不舒服的白板,究竟能被陈舟搞出什么花样来。
  即使他们现在承认陈舟的学术能力很强,但在他们看来,陈舟的计划书中所提到的三到五年时间,还是不现实的。
  可控核聚变技术需要突破的壁垒,还有太多太多。
  如果陈舟最终没法解决项目的可行性,到时候再把这些不满统统发泄出来也不迟。
  陈舟也知道这些人在想些什么,但他的步伐十分坚定,拿着记号笔的手,也异常的稳定。
  抬手,开始在他刚才所写的那行字下方,论证起了整个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
  而这时,廖玉志才第一次看向白板,也看到了陈舟一直问他有没有看清的那行字。
  赫然便是——论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


第七百二十六章 还不是变成了学生
  当看到这行字之后,廖玉志不知为何,有一瞬间的心慌。
  当他把目光从这行字往下移,一直到那个正在白板上,奋笔疾书的年轻人身上时。
  他的脑海里,忽然冒出来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想法。
  而这个想法也预示着,今天的讨论会,最终的结果,不会是他想看到的。
  “再看看……”
  廖玉志在心里默默念叨了一声,压下了心中那莫名的慌乱。
  与他不同的是,先前明显也带着一丝不悦的潘老。
  此时却是聚精会神的看着陈舟在白板上书写的内容。
  这位潘老能够在一说话,便在会议室众人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是因为别的,也不是因为他是华国工程院的院士。
  只是因为他是华国聚变技术领域里,真正的大佬。
  他是华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是华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也是华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的真正先驱者。
  华国现在叫的上名字的,“小龙-2”和“凌云”核聚变等离子体实验研究装置,就是他负责研制的。
  而且他还参与主持了“华国环流器一号”的研制建造,负责完成了托卡马克HT-6M的脉冲电源与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
  在这其中,解决了许多重大的技术难题,是真正意义上的,华国聚变技术领域里的专家!
  并且在华国原子能研究所工作的时候,他还深受钱老、王老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影响。
  所以,潘老对可控核聚变技术,有着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执着。
  事实上,潘老先前的不悦,并不是针对陈舟个人。
  相反,他对陈舟的计划书,有着极大的兴趣。
  并且,对于计划书里提到的五大核心部分,他亲自动手验证过。
  的的确确有着很大的可操作性。
  唯一存疑的地方,也就是刚才的那个问题。
  对于陈舟提出的三到五年时间,他不知道陈舟是否真的认真思考过。
  至少站在他的角度来看,想要三到五年就实现,十分的不现实。
  而且,甭管现在的计划有多好,最终都会出现一个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关于可控核聚变,科学界始终有一个梗。
  那就是,实现可控核聚变,永远需要30年。
  而这个问题,也就是他对这场讨论会,最期待的一个点了。
  看看陈舟能不能打破科学界的这个梗。
  至于先前,之所以令他有些不悦,也是因为陈舟的那些白板。
  在他看来,这种做法,有些过了,有些太意气用事。
  但现在,随着陈舟在白板上书写的内容,那一丝不悦,早已不翼而飞。
  更多地,是浓厚的兴趣,以及赞赏与期待。
  如果陈舟真的论证了计划书的可行性,把那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论证扎实。
  那他绝对会毫不吝啬的说一声,这白板准备的太好了!
  此时会议室里的众人,也没先前激烈讨论的劲了。
  全都安静的看着陈舟,看着他所书写的白板。
  而白板前的陈舟,只觉得思路异常的顺畅。
  关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整体规划,以及其中所有令人生疑的地方,他的心里,全部浮现了答案。
  这个答案,并不是直接解决的意思。
  而是指,陈舟全部知道该如何去做,有着明确的方向。
  这也得益于他一直的研究规划,都有意无意的指向了系统后来的挑战任务1。
  也就自然的为后来“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多学科联合研究”做了铺垫。
  也因此,才能有他交给李振邦的计划书,才能有今天关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完整研究规划。
  有了顺畅的思路,那么就只剩下把思路沿着笔锋,写在白板之上了。
  当然,这个研究规划,始终还是个规划,距离真正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还需要一定时间。
  而这份研究规划所能得出的时间,便是陈舟所提到的三到五年了。
  这也是潘老为什么越看越感到有趣,越看越觉得陈舟值得称赞,越看越期待后续结论的原因。
  白板上,陈舟整体书写的方向,还是按照“能源解决之答案”里,那五大核心部分来的。
  首先便是理论研究部分。
  在这一点上,其实也是刚才讨论最激烈的部分。
  但现在,随着一整块白板,被陈舟全部写满之后。
  那些原本与陈舟激烈讨论的人,顿时有些尴尬起来。
  因为,陈舟在白板上不仅解答了他们的问题,还把他们的问题延伸了。
  可以说,他们想到的,陈舟早就想到了。
  他们没想到的,陈舟也同样想到了。
  不管他们对理论研究部分怎么挑,都始终跳不出陈舟的掌控。
  廖玉志在看到这一整块白板之后,心中愈发的有些发慌。
  如果后面还跟这块白板一样的话,那他们就真的争不了了。
  倒是潘老,在看完第一块白板上的内容后,习惯性的就拿笔记了起来。
  同时顺着陈舟的思路,跟到了第二块白板。
  会议室里,这么做的人,并不止潘老一个。
  而且,正在开始逐渐变多起来。
  看到这一幕的李振邦,脸上虽然没有多少表情变化,但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得,一开始一个个的,还端着专家的架子,不肯放下来。
  现在还不是变成了学生,一个个的拿着笔跟着陈教授记笔记。
  他好想问这些人一句,刚看到白板时的架子呢?
  同时,李振邦对于下定决心全力支持陈舟的做法,感到了万分的庆幸。
  下意识的,李振邦的目光,便落在了那白板前,挺拔的身影之上。
  理论研究部分的内容并不多,因为聚变技术的原理,几乎人尽皆知。
  真正核心的还是那些横亘其中的技术壁垒。
  针对这些技术壁垒,陈舟从新规范场理论出发,给出了解决的答案。
  等到两个白板的理论研究部分结束后,陈舟挪到了第三块白板前,开始书写原料产生部分。
  原料产生实际上也存在技术壁垒,并不像普通人想的那样,随处可得。
  只不过,相对于整个可控核聚变技术来说,这块的技术壁垒,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就是了。
  要真说起来,五大核心部分里的理论研究部分、材料部分,是真正有着最高技术壁垒的存在。
  原料产生部分、工程设计部分、控制程序部分,就要稍微好搞一点。
  当然,这是陈舟的理解……


第七百二十七章 道理讲通,命为“夸父”
  在看到陈舟写到第三块白板的时候,李振邦赶忙吩咐会议室的工作人员。
  让他们赶紧的再搬几块白板进来,并把剩余的所有白板预备好,随时准备使用。
  同时,也特地交代他们,在搬白板进会议室的时候,千万要动作放轻,不要打扰到陈舟。
  之所以有这个交代,是因为李振邦发现,比起最初的计划书。
  陈舟此时在白板上所书写的内容,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更准确来说,应该是优化。
  整体思路没变,但细节优化了太多。
  许多原本存在的问题,也被陈舟给一次性解决了。
  这也代表着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那就是,这些人所担心的可行性,被进一步论证了。
  李振邦不知道这是陈舟早已完成的优化,还是临场迸发的智慧。
  所以,他担心搬白板的动静,影响陈舟此刻的思路。
  事实上,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