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5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愧是陈教授,菲尔兹奖也不过是还行吧……”
  “菲尔兹奖?没什么感觉,就还行吧……”
  “史上最年轻菲尔兹奖得主,确实有资格说这句话!”
  “果然,这才是我认识的陈教授,平平淡淡拿个菲尔兹奖,能有什么感受吗?”
  “陈教授,霸气!”
  “大写的服!我要是22岁拿下菲尔兹奖,我肯定比陈教授说的还简单,就那两个单词‘so easy’……”
  “看到宣布获奖人名字时,那众望所归的一幕,我就知道,是菲尔兹奖因陈教授而变得更为荣耀,而菲尔兹奖对于陈教授而言,确实只能说是还行吧……”
  满屏的弹幕,满屏都是称赞。
  作为为华国创造历史的年轻学者,华国的父老乡亲们,自然也不会吝啬自己的语言。
  每一个在观看现场直播的人,都为陈舟感到骄傲!
  当陈舟回答完第三个问题时,一大波弹幕再次袭来。
  只不过,这次的弹幕,像是所有人商量好一样,只有四个字。
  “我也相信!”
  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所蕴含的力量,却是无比的大的。
  这四个字,也代表了华国所有人的美好期望。
  这三个问题问完,这位华国电视台的记者小姐姐,也很礼貌的把位置让给了身后的记者。
  同时,她也冲熊浩和齐茵两人,笑着点了点头,算是表达自己的谢意。
  没错,她之所以能够这么力量性的,抢到第一个提问的位置,全是因为熊浩和齐茵的帮忙。
  毕竟,是咱们国家自己的电视台记者,这点忙还是小意思的。
  而且,这样也能够帮熊浩和齐茵争取一些时间,好筛选一下后面提问的记者们。
  第二位,便是巴西国家电视台的记者了。
  相比于陈舟这边的热闹景象,另外三位菲尔兹奖得主那边,就要稍微逊色一些了。
  虽然也有不少记者围了过去,向另外三位菲尔兹奖得主进行提问。
  但相较于陈舟这边,几乎被围的水泄不通的模样,可就明显不是一个等级的。
  如果不是因为熊浩和齐茵的阻拦,有些挤不进去的记者,转而去寻找舒尔茨三人的话。
  那对他们进行采访的记者,可能还要少一些。
  不管怎么说,对于创造了历史记录,成为史上最年轻菲尔兹奖得主的陈舟,他们肯定是更想采访一些的。
  并且,这位史上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同时还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科学奖的得主。
  好不容易回答完,众多记者的提问,挤出人群的陈舟。
  只觉得,人群之外的空气,都要新鲜很多。
  看了看身旁两位不住在擦汗的保镖,陈舟笑着说道:“多谢你们两个了,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能不能出来。”
  熊浩和齐茵显然也被刚才这帮记者们的热情,给搞得有点后怕。
  这样的安保任务,可比他们平常执行的任务,要累的多,也难的多。
  毕竟,除了他们两个是明面上的保镖外,其余人都是在暗中保护陈舟的。
  不像一些国际大型会议,会有足够的人手,全面做好安保任务。
  开幕式结束后,所有参会者将会在酒店解决午餐,然后下午正式进入大会的报告人环节。
  也就是受邀学者的学术报告会。
  趁着这段休息时间,陈舟摸出手机,悄悄打开了华国电视台的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并没有中断,算是中场休息环节。
  因为这次华国电视台进行的现场直播,是准备对这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全程进行直播的。
  华国电视台直播间此时的人数,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
  根据直播间的显示,这会足足有近6000万人在观看现场直播。
  这个人数,不可谓不多。
  看着满屏的弹幕,陈舟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在看到那个还在刷的“我也相信”后,陈舟的嘴角,不自觉的便露出了一丝微笑。
  唯一就是,华国这会已经是大半夜了,让这么多人不睡觉,观看自己领奖,再等着自己的学术报告,多少让陈舟有点不好意思。
  要是他早知道这样的话,刚才面对华国电视台的记者小姐姐,就多说两句话了。
  酒店餐厅里,陈舟吃完午餐,正准备起身回房间休息时。
  有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径直走到了陈舟的面前。
  陈舟疑惑的看着这位美女。
  这人自我介绍道:“陈教授你好,我是《时代周刊》的记者迪莉娅·奥尔黛西亚,方便我坐一下吗?”
  陈舟听到《时代周刊》这个名字,就知道对方的意图了。
  想了想,陈舟点了点头:“请坐,迪莉娅小姐。”
  齐茵也自觉地往旁边挪了挪位置,给这位《时代周刊》的记者,让了个位置。
  等对方坐下后,陈舟主动说道:“迪莉娅小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我还得去准备一下下午的学术报告。”
  迪莉娅·奥尔黛西亚看向陈舟,对于对方直截了当的话,她倒是没有太多惊讶。
  在来之前,她是对陈舟做过调查的。
  对于陈舟对记者们的态度,以及那回答问题时,干脆了当的方式,她都是掌握了的。
  所以,迪莉娅·奥尔黛西亚也没有废话,直接便说道:“陈教授,不知道您今晚是否方便?能否占用那您晚上的一点时间,我想对您做一个专访。”
  听到这话,陈舟微微一笑,问道:“迪莉娅小姐,能否告诉我专访具体的时间?”
  迪莉娅想了一下,回道:“我尽量保持在一个小时之内。”
  陈舟点了点头:“那晚上见。”
  说完,陈舟便起身,离开了座位。
  熊浩和齐茵也跟着起身离开。
  看着离开的陈舟,迪莉娅·奥尔黛西亚的脸上,露出一丝感兴趣的表情。
  陈舟是她很早之前,就想进行采访的科学家。
  在陈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次,她就因为其它事情,耽误了采访计划。
  现在,终于在里约热内卢的这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找到了机会。
  看了眼手表,迪莉娅·奥尔黛西亚也起身离开座位,喃喃自语道:“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可得好好准备一下才行……”
  回到房间的陈舟,拿出菲尔兹奖的奖章,开始了自己的分享。
  除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外,陈舟也难得的登录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动态。
  这条动态,没有多余的话。
  只是简简单单的“菲尔兹奖”四个字,再配上他刚拍的奖章照片。
  做完这些,陈舟便退出了微博。
  对于那些已经看不过来的私信、评论、关注等等的红点,他是没有丝毫点开的欲望的。
  陈舟是退出了微博,然而那些关注着这件事的网友们,却是热情高涨了起来。
  面对久未露面的陈舟,他们迅速涌进了评论区。
  各种留言回复,开始在陈舟的评论区刷屏。
  而陈舟的这条微博,也以火箭般的速度,窜上了热搜第一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热搜第二和热搜第三,也全是陈舟的新闻。
  似乎是做好了迎接这一事实的准备,那些原本还在想办法上热搜的娱乐明星们,此刻很有默契的,开始了蹭热度。
  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时间转发了陈舟的微博,并配文大家最喜欢说的“陈舟大佬牛逼!为您感到骄傲!”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是蹭热度,真心转发的明星。
  虽然不常关注学术界的事,但对于陈舟这么一位早已出圈,代表着国家形象的学者,他们还是知道,并且为之钦佩的。
  下午,是属于陈舟的专场时间。
  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史无前例的1小时45分钟学术报告,获得了所有人的关注。
  似乎因为这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特殊性,多个国家的电视台,均选择了全程现场直播的方式,进行跟踪式报道。
  这也就代表着,陈舟实际上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观众们,在进行他的学术报告。
  虽说后面的学者,多也是这种形式。
  可与陈舟相比,那就又低了一个层面了。
  面对人头攒动的会场,陈舟倒没有多少紧张的情绪。
  这样的场面,他已经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了。
  如果说第一次还有些紧张的话,那习惯了以后,其实也就没什么了。
  再者说,紧张是留给那些没有准备的人的。
  对陈舟而言,这只是他表演的舞台。
  今天下午的这场1小时45分钟学术报告,也是注定被载入国际数学史的一幕。
  不仅仅因为时间的长短,更因为导致这一场学术报告诞生的各方面原因。
  不管是千禧年大奖难题之一的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还是作为史上最年轻菲尔兹奖得主的报告人陈舟。
  都值得被国际数学史载入史册。
  就这样,面对现场数千名的数学家,以及各个国家电视台直播间的观众们,陈舟开始了自己的1小时45分钟学术报告。
第六百五十八章 1小时45分钟学术报告
  “从杨教授与米尔斯教授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那令人注目的关系以来。”
  “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语言,已经在布鲁克海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和筑波等,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得到了高能物理实验的证实。”
  “尽管有着诸多璀璨的实验结果,但杨-米尔斯方程这个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十分严格的方程,始终没有已知的解。”
  “尤其是在这其中,被大多数物理学奖所确认,并且在他们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进行解释时,所应用的质量间隔假设,从来没有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
  “不管是对于物理学来说,还是对于数学来说,这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在物理学上,想要把杨-米尔斯方程往更深层去应用,从而把规范场理论更深入的研究下去,这是不可不迈过的一道坎。”
  “在数学上也是一样。具有着严格数学意义的杨-米尔斯方程,迫切的想要获得它的唯一解。但是,不管是从数学的角度,还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这个问题的答案,都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
  “只有将两者相结合,在实际的物理研究中,充分的发挥数学方程的意义,才能够去寻找到,那个隐藏在背后的答案。而我,也正是这么做的。”
  “不妨告诉大家,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我是在具体的研究规范场理论的过程中,把它给解决的……”
  陈舟这一次的开场,和以往稍微有些不同。
  他从正面直接介绍了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的实际意义。
  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自己的研究课题,而是把他对规范场理论的研究,直接抛了出来。
  也因此,当听到陈舟的话后,会场内产生了一阵不小的骚动。
  引起骚动的那些人,正是以数学家身份来参加这次大会,实际上却是物理学家的人。
  他们先前就在猜测,陈舟既然解决了杨-米尔斯存在性和质量间隔问题,那会不会继而开始研究规范场理论的问题。
  现在倒好,不用猜了。
  这位大佬就是在研究规范场理论的过程中,解决的这个千禧年大奖难题。
  只不过,更令他们感到震撼的是,陈舟是如何做到,在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