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3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份成就,不说别的,就算是许多成名已久的物理学家,也未必能够做到。
  更何况,他当时好像还只是博士生?
  最为令人赞叹的是,陈舟不仅在物理学上,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就。
  他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世人赞叹!
  如果说,“就算是许多成名已久的物理学家,也未必能够做到”这句话,会有许多物理学家不服气的话。
  那么,再加上哥德巴赫猜想呢?
  如果在进行胶球实验,思考色紧闭问题的同时,还要同时进行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呢?
  那恐怕,没有人还能够说出“不服气”三个字吧?
  来到舞台中央的陈舟,礼貌的和奥尔加·伯特纳握了握手。
  奥尔加·伯特纳笑着说道:“恭喜你,陈舟博士!”
  陈舟笑着回道:“谢谢。”
  随即,陈舟走到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面前。
  这位瑞典国王微笑着表示:“陈舟博士,你是我见过的最杰出的年轻物理学家!”
  陈舟谦虚的笑了笑:“谢谢您的夸奖。”
  随后,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证书和金质奖章,递给了陈舟。
  “这是你应得的荣誉!”
  “谢谢。”
  陈舟接过证书和奖章,跟这位瑞典国王一起,接受了一波相机的洗礼。
  在合影结束后,陈舟即将开始获奖演讲之前。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突然小声的问道:“你结婚了吗?”
  陈舟微微一愣,一个古怪的想法,在脑海里冒了出来。
第五百三十六章 蓝厅晚宴
  “暂时还未结婚,不过我已经有女朋友了。”
  陈舟看着这位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笑着表示道。
  “她今天来了吗?”听到陈舟的话后,卡尔十六世小声的问道。
  似乎是怕自己的意思被误会,卡尔十六世又补充了一句:“陈舟博士,你可不要误会,我只是想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配得上你这么杰出的人才。”
  陈舟表情古怪的看着卡尔十六世,心想:“你这解释还不如不解释呢,一解释,反而更容易让人误会。”
  当然,陈舟嘴上可没吐槽这位瑞典国王,他十分有礼貌的说道:“国王陛下,她今天也来了,等颁奖仪式结束,我给您介绍。”
  闻言,卡尔十六世的表情,稍稍有些遗憾。
  只不过,这表情被他隐藏的极好,无一人注意到。
  稍微整理了一下表情,卡尔十六世看了下时间,随即说道:“下面,就由令我们无限赞叹的陈舟博士,带来他的获奖演讲。”
  卡尔十六世话音落下,陈舟主动上前站到了话筒前面。
  冲卡尔十六世微微点头致意后,陈舟开始了自己的获奖演讲。
  “尊敬的瑞典科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有人告诉我,如果有从斯德哥尔摩打来的电话,那只可能是诺贝尔奖的通知……”
  陈舟的获奖演讲并不算长,但足够精炼。
  已经经历过太多获奖场面的陈舟,此时就算是脱稿演讲,那也是张口即来的事。
  当然,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时刻,给全世界留下一个正能量的形象,并且将这次诺奖颁奖仪式的影响扩展到最大。
  陈舟在先前,还是精心准备了一番演讲内容的。
  毕竟,按照已知的条件,在获奖仪式上,他所产生的影响,所改变的人,是会直接影响到语言学隐藏任务所能获取的经验值的。
  事实上,陈舟自身的经历,足以作为正能量宣传的素材了。
  一位普普通通的高考学子,因为不满高考成绩,一夜顿悟,选择复读。
  经过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学习之后,最终考取华国皖省的理科状元,进入华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继续求学。
  在燕京大学也是一样,始终利用自己的良好主动学习习惯,努力学习,获取知识。
  并且在世界难题面前,勇于向前,迎难而上,成功解决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
  其后,选择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双学科学习,在数学和物理学这两个领域,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天赋能力。
  这才有了今天站在舞台上的陈舟!
  当这些事,通过陈舟平淡的声音,说出来时,每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
  能够在21岁的年龄,解决世界级的数学难题,并且在物理学领域拿下诺贝尔奖。
  这根本就不是努力,就可以取得的成果。
  如果不是有着万中无一的天赋,再大的努力,都是没有用的。
  正如发明大王爱迪生所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没有这1%的灵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劳。
  但是呢,知道归知道,明白归明白。
  人活着用的有个念想,有个希望。
  而陈舟就给所有人编织了一个念想,一个希望。
  这也是励志的故事,为什么总能打动人心的原因之一。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陈舟完美的结束了自己的获奖演讲。
  整个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都沐浴在掌声之中。
  这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以至于先前两位获奖者,都有些羡慕陈舟这位年轻人了。
  在享受掌声和荣誉的同时,陈舟也搜索到了杨依依那带着星星的眼睛。
  这下子,整个人都满足了。
  陈舟是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的最后一位,在他之后,下一个颁发的便是诺贝尔化学奖了。
  201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分别是雅克·杜本内、乔基姆·弗兰克和理查德·亨德森。
  他们的获奖理由是“开发冷冻电子显微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
  现在的诺贝尔化学奖,其实更偏向于生物技术领域了。
  2015年的颁奖理由是,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的研究。
  2016年的颁奖理由是,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
  因为纯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化学家,越来越少。
  甚至可以说是没有。
  也因此,在为舞台上先后收获诺贝尔化学奖证书和奖章的三位科学家感到高兴的同时,陈舟的内心,又多了一丝悸动。
  如果是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话,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是纯化学领域的。
  当然,陈舟也只是想想。
  现在的他,在化学领域里,也不过是刚刚开始罢了。
  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化学提升到数学和物理学这样的高度呢……
  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紧接着颁发的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华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个获得过的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陈舟这次是华国本土科学家,第二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三位科学家,依次从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证书和奖章。
  至此,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也就全部颁发完了。
  后面,将颁发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和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两个奖项的获奖者都是一人,而不是多人了。
  毕竟,文学创作之类的,可不像科学研究,有着那么多的沟通和合作。
  文学创作,更偏重的是一个人的文思泉涌。
  在诺贝尔所有奖项颁奖结束后,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卡尔-亨里克·赫定再一次站在了舞台上。
  他将为每位获奖者递上诺贝尔奖的支票。
  今年每个奖项的奖金为9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00万美元左右。
  因为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获奖者,都不是一个人。
  所以,科学类奖项的奖金,将会以比例分给每位获奖者。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里,陈舟身为粒子物理领域的唯一获奖者,自然是拿到了一半的奖金。
  另外一半奖金,则有韦斯教授和基普·索恩进行平分。
  对于这样的安排,陈舟真想夸一夸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简直太棒了!
  相比于证书和奖章,陈舟其实更在乎这一半,相当于50万美元的奖金。
  毕竟,被贫穷限制过想象力的陈舟,有着深深的渴望。
  他想要在未来,在华国创建自己的实验室,金钱是必不可少的。
  只可惜,陈舟现在除了上百万,几百万的,去拿科学奖的奖金外,并没有其它获取金钱的途径。
  关于这一点,陈舟也在想办法改变。
  但以他数学家和高能物理学家的身份,其实不太好搞钱的。
  收回思绪的陈舟,看了看手中的支票,轻轻咧了咧嘴。
  “这样的支票,要是能来一沓,该多好……”
  在颁奖典礼结束后,嘉宾们将移师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出席在那里举行的盛大颁奖晚宴。
  举行晚宴的地点,便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中最大的厅室,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诺贝尔奖宴会大厅——蓝厅。
  在蓝厅设宴,是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开始的。
  其后每一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结束后,也都延续了这个习惯。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红墙绿顶,有3个镀金皇冠的尖塔,远远望去,如北欧的神话般瑰丽和浪漫。
  市政厅被两个大型广场,一个外庭院和一个室内大堂包围,据说这里由800万块红砖筑成。
  拱形的宽敞长廊,有十几根巨型圆柱稳稳地停驻,形成波浪式的罗马拱门。
  粉色宽大的墙面整齐无瑕,左边墙头印刻着诺贝尔的雕像,以及象征物理学、化学、文学等学科的五个人物的大型浮雕。
  在走到市政厅门口时,陈舟第一眼便被这浮雕吸引了。
  浮雕下是色彩斑斓的达拉木马,在这一刻,孩子的礼物和瑞典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驻足片刻之后,陈舟继续往前走。
  走进蓝厅,入目的便是一排大理石的圆柱门廊。
  圆柱门廊是用来分割这几百平方的大厅的。
  蓝厅内,有着一盏盏流光溢彩的壁灯和吊灯,照耀着千姿百态的人物雕像。
  大厅最中心的位置,便是瑞典国王和王后所在的位置了。
  此时,身处蓝厅的陈舟,忍不住仔细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倒不是被这灯光璀璨、如梦如幻的场景所吸引了。
  陈舟只是好奇“蓝厅”为什么被称为“蓝厅”,是不是整个宴会厅都是蓝色的?
  答案显然不是。
  蓝厅里没有一点蓝色,全是红砖原色。
  看出了陈舟疑惑的杨依依,笑着说道:“我们的诺奖大佬,是不是在好奇,为什么蓝厅里没有蓝色?”
  陈舟点点头:“依依,你知道原因吗?”
  杨依依指了指周围的红砖,解释道:“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于1911年,耗时12年才完工。”
  “而蓝厅时市政厅中最大的厅室,设计者奥斯柏格原来是要用石灰涂抹在砖墙上,再以蓝色彩绘的,所以取名叫‘蓝厅’。”
  “但想不到红砖呈现出来的色泽、质感和粗犷之美,深深震撼了奥斯柏格,使他放弃了原来的构想,决定整座大厅保留红砖原色,同时保留‘蓝厅’这个名字。”
  “所以,‘蓝厅’这个名字,就这么一直叫了下来。但其实,‘蓝厅’是红色的。”
  杨依依刚说完,一道女声从两人身边传来:“这位女士说的没错,‘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