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方面,希望该粒子就是标准模型所预言的希格斯粒子。
  另一方面,又渴望它不是标准模型所预言的粒子,而是某新物理的“类希格斯粒子”。
  因此,CERN近些年来的实验计划中,基本上都有借助于LHC大型强制对撞机,进行精确测量标准模型参数,从而判定希格斯粒子,是否是标准模型粒子。
  2017年,已经进行的实验,便是将LHC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对撞能量调整至13TeV,利用超环面仪器和紧凑渺子线圈两大探测器,采集对撞事例的数据。
  通过分析H→bb、μμ、ττ、γγ、H→ZZ*→4l、H→ZZ*等过程,以及ttH耦合常数,进而确定希格斯粒子的性质及与其他基本粒子的耦合常数。
  虽然现在还无法确认该标量粒子,是否是标准模型所预言的粒子。
  但随着数据的累计,上述测量的精度,会进一步提高。
  除了这一和希格斯粒子有关的实验外,CERN所进行的实验,还有另一大重要任务。
  那就是,直接寻找“新粒子”。
  2017年,已进行的实验,就有对stop、slepton、W'、Z'、leptoquark、矢量型夸克、高维度粒子、复合粒子,甚至是暗物质粒子等的全方位搜索。
  而重中微子,便是今年最后一个,还算精彩而有趣的搜索实验。
  只不过,虽然烧了不少经费,也获得了不少的实验数据。
  但是,上述“新粒子”存在的直接证据,却是完全没有找到的。
  所以,今年最后的希望,也就被寄托在了重中微子的探测上。
  当米彻·约翰斯通介绍完实验的情况后,陈舟忽的就有些不妙的感觉。
  果然,一扭头,就看到了米彻·约翰斯通那谄媚的笑脸。
  陈舟顿时心里一咯噔:“这人该不会以为,我能找到重中微子吧?”
  当陈舟再一次来到CERN的消息,被传开了以后。
  所有人都开始以为,陈舟最终选择的是CERN。
  尤其是,当听到陈舟已经正式加入CERN的课题组,开始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的时候。
  这种猜测,更是平添了几分证据。
  在这种情况下,华国国内的舆论,也在此暴躁起来。
  付海天等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开始把手中的“大招”,一个接一个放出来。
  付海天更是做梦也没想到,陈舟会再回到CERN去,还加入了CERN的课题组。
  这简直是自己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对立面嘛……
  一时间,华国国内,舆论哗然。
  绝大部分的人,都开始跟随舆论大潮,指责起了陈舟。
  全然不记得,前段时间,还因为陈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打破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一事,而全国兴奋呢。
  只不过,就在付海天等人,以为陈舟这次死定了,再也没人能救。
  他们已备好香槟,准备庆祝之时。
  新闻联播率先以一则长达30秒的新闻,报道了陈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事。
  随后便是,华国科技部门发了一则公告。
  公告内容,正是国家“万人计划”的课题说明。
  其中,着重强调了一件事。
  那就是,陈舟仍然是国家“万人计划”的人员。
  他仍然在进行着国家“万人计划”的课题。
  公告发出后,紧接着便是各大官媒的发声。
  他们的主旨只有一个。
  不信谣,不传谣!
  坚决维护华国科学家基本信誉!
第五百三十章 练手之地
  一下子,舆论的走向,被翻转了过来。
  原本蹦的正嗨的自媒体,突然间哑火了。
  许多自媒体都开始在平台上,为陈舟歌功颂德了起来。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所有的媒体平台,似乎一瞬间统一了口径。
  把不信谣,不传谣,当做了宗旨。
  最为有趣的是,某位一开始趁着舆论,骂陈舟骂的最欢的大V博主。
  直接发表声明,开始述说陈舟的学术成就。
  俨然为陈舟做起了个人自传。
  而原本那些随大流,跟着舆论起哄的人,也开始噤声。
  转而开始说起陈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
  一时间,网上一片清平,全是陈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新闻。
  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里。
  王凯和张海峰两人,此刻正在付海天的办公室。
  “付主任,现在怎么办,这……我们怎么搞?我们是不是惹到不该惹的人了?”
  王凯有些着急,也有些后怕。
  付海天沉默着,没有说话。
  他现在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情况。
  明明陈舟的去向,还没有定论。
  可为什么?
  这完全不符合科学规律呀?
  见付海天沉默着不说话,张海峰急道:“付主任,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办?现在舆论的方向,我们根本没有反转的空间了呀?要是这股趋势再不止住的话,我们所有的努力,可就全白费了呀……”
  王凯同样急道:“付主任,你倒是拿个主意啊?这可都是你让我们这么干的啊?你肯定有办法,肯定还有后手,对不对?”
  付海天抬起头,轻瞥了王凯和张海峰一眼:“急什么?天塌下来了吗?天塌下来,也是我顶着,你们上面的人顶着,你们慌什么?”
  “更何况,现在天还没塌呢,事情也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你们倒好,先自乱阵脚了。”
  王凯和张海峰两人对视了一眼,王凯还是急道:“付主任,您倒是说啊,咱们还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付海天听到这话,微微皱眉,他忽然有些后悔,怎么就带了这样一个猪队友?
  他现在反而开始担心起了自己身边的人。
  万一王凯和张海峰被约谈的话,他十分怀疑,这两人,是不是能够顶得住压力,而不把自己,不把背后的人给咬出来。
  但现在,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他想撇开这两人,也已经撇不开了。
  想了想,付海天说道:“你们别被报道吓破了胆,要知道,现在陈舟可是在欧洲呢,正做着CERN的高能物理实验,所以,我们有着大把的时间来反击。”
  “你们好好想想,陈舟现在去向未定,不管怎么说,都可以看做是对陈舟的尊重,也可以看做是吸引陈舟的一种手段。”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不顾。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所准备的事就行。”
  说到这时,付海天又看了王凯和张海峰一眼,声音陡然加重了几分:“再者,我们现在已经不可能收手了,一旦陈舟回来,那么针对此次的舆论事件,就算是做给陈舟看也好。”
  “所以,我们现在更要沉住气,就拿陈舟在CERN的事做文章,全力以赴的阻止陈舟回国。”
  王凯和张海峰听完这些话,两人瞬间沉默了起来。
  他们在衡量整件事,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是否真的到了付海天口中所说的,必须针对陈舟,把事情做到底的地步。
  付海天也没打扰这两人,这时候,谁退缩都不行。
  而且,这个道理,还得他们自己想通。
  过了一会,王凯微微抬头,眼神有些复杂的说道:“付主任,我这边的资料,明天就发!”
  付海天点点头,轻声说道:“虽说官方想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如非必要,在透漏资料信息的时候,还是要隐藏好自己的身份。”
  王凯应道:“我明白!”
  付海天又看向张海峰,张海峰目光之中微微有些躲闪。
  当发现付海天一直盯着自己看后,张海峰咬了咬牙,说道:“付主任,您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分内的事的。”
  付海天不易察觉的眯了眯眼,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吩咐张海峰也一样,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
  在王凯和张海峰离开后,付海天摸出手机,打了个电话。
  只有这通电话打完之后,付海天的心里,才稍微安稳一些。
  舆论风向,渐渐开始偏向于陈舟时。
  突然之间,这些自媒体们,又开始蹦跶了起来。
  尤其是一些不干正事的大V,更是借着陈舟在CERN进行高能物理实验一事,开始朝着坐实陈舟加入CERN的方向努力了起来。
  一时之间,舆论,不断变换起来。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们,自然也是分不清其中的真假。
  只觉得陈舟既然已经在CERN开始高能物理的实验,加入了CERN的课题组,那必然是选择了CERN。
  所以,他们跟着那些由付海天等人投递资料的自媒体们,开始调转枪头,重新对准了陈舟。
  怎么说呢,这件事持续至今,在陈舟自己看来,他始终像是局外人一样。
  毕竟他,从头到尾都没说过一句话。
  这些企图搞臭他的舆论,完全就像跳梁小丑一般。
  事实上,对陈舟而言,真正的选择权,本身就在他自己手中。
  管他外界说什么呢,他只要选择了回去。
  那么,所有的舆论,都将烟消云散。
  陈舟是这样想的,燕京大学也相信陈舟是会回来的。
  但是,此刻正在科技部门,整理材料的李振邦,他的表情却有些复杂。
  本来他以为,借着老领导的手,发公告,足以平息这场从头到尾的闹剧。
  却没想到,舆论背后之人的顽强,是超过他的想象的。
  微微皱了皱眉头,李振邦嘴角一咧,轻声笑道:“越来越有意思了,我倒有看看,你们有多大能耐……”
  有着老领导撑腰的李振邦,随即开始部署相应的舆论导向。
  这要是真让这帮人得逞,那也就彻底完了。
  远在CERN的陈舟,此刻也开始正式进入了状态。
  中微子是奇特的粒子,他们既没有电荷,也没有磁矩,是较为稳定的粒子。
  虽然中微子和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但中微子的数量,却一点也不少。
  就目前的了解,已经知道有三种中微子。
  分别是和电子相联系的电子中微子Ve,和μ子相联系的μ子中微子Vμ,和τ子相联系的τ子中微子Vτ,以及它们各自的反粒子。
  只不过,除此之外,到底还有多少种中微子,是人们所不了解的。
  中微子的一个性质是它们的静质量。
  理论上,中微子的静质量可能不等于0,而有一定的值。
  但实验上,只知道中微子质量的上限值,却还没有人能准确地测出中微子质量的值。
  举个例子,电子中微子,只有一个实验组给出了质量不等于0的结果。
  而其他实验组,都只给出它们质量的上限值。
  因此,由于结果的不一致,关于中微子质量的定论,始终没有。
  而近年来,人们对于是否存在重中微子的问题,有许多猜测和议论。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在弱相互作用中出现的中微子,包括参与原子核β衰变的电子中微子和伴随μ子衰变的μ子中微子,实际上都是一种称为轻中微子的V1,和另一种称为重中微子的V2的混合。
  V1值得就是它们的质量很小,接近于0。
  V2则是指它们质量较大。
  而这种轻中微子和重中微子混合的这种假象,正成为当前物理学家们活跃研究的课题。
  如果确实存在这种混合,那么怎样用实验直接证实它呢?
  答案正是测量和分析原子核β衰变和β射线能谱。
  此外,轻中微子和重中微子的混合,会引起中微子振荡现象。
  也就是弱相互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