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学霸从改变开始-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错题集上,记录的正是他圈起来的部分。
  这令陈舟十分纳闷。
  想了想,陈舟合上错题集,把先前的草稿纸拿到一边。
  重新拿起笔,在新的草稿纸上,再来一遍!
  倒不是只针对出现在错题集上的内容,而是陈舟刚才所写的内容,他全部重新推导了一遍。
  不去看刚才的内容,也不去想刚才的内容,完完全全的当做新的内容来写,来研究。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整体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因为在他看来,思路没错的情况下,是不应该上错题集的。
  再次停笔后,陈舟把两份内容放在一起,仔细比对着。
  同时也仔细回忆着两次的不同。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等到陈舟做完这些,已经到了中午。
  但是,当他翻开错题集时,问题还是那个。
  他遇到了研究的瓶颈。
  “应该不是大的思路问题,只是一个我还没发现的小盲点……”
  细想之后,陈舟决定先把杰波夫猜想放下,下午继续粒子加速器二极管的优化设计研究。
第三百五十三章 这才是物理难题
  对于二极管的优化设计,陈舟可以说是有着一定的经验。
  毕竟有着先前粒子加速器实验的积累。
  但这个经验,依旧很有限。
  因为先前的粒子加速器实验,是通过不同二极管的实验效果,去研究强脉冲粒子束的。
  并没有涉及到不同二极管的优化设计,或者说具体某一种二极管的优化设计。
  用陈舟这段时间的研究心得来说,二极管的优化设计,其实就是强脉冲粒子束原理及应用,这个大课题中的一个小课题,算是它的一个细分。
  陈舟觉得这也是杨院长让他选这个,作为毕业课题的原因。
  有潜力,有积累,也不至于太难。
  而且,实验室时可以随时找杨院长借的。
  这一点,杨院长早就打过招呼。
  只要陈舟需要,可以随时去找他,他会安排实验室的事情。
  对此,陈舟还是很欣慰的。
  他总觉得自己被杨院长套路了一波。
  而实验室的安排,就是杨院长愧疚之下,所做出的的弥补。
  去食堂吃完午饭后,陈舟便回到了图书馆,继续粒子加速器二极管优化设计的研究。
  整体的理论研究进程,一直在按照他的计划进行。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下午,陈舟就可以把优化设计的理论结果搞定。
  然后去找杨院长借实验室,开始实验验证的阶段。
  等到实验结束,这个课题基本上也就要结束了。
  打开电脑,翻开草稿纸,陈舟没急着实验前的收尾,而是重新梳理着先前的研究资料。
  他想看看还有没有可以调整的地方,有没有自己忽视的地方。
  或者说,二极管的优化设计,有没有什么更深层的引申意义。
  厚厚的一沓草稿纸,全是陈舟这么长时间的研究成果。
  当课题确定时,他也就确定了研究方向。
  首先就是对不同二极管结构位形的阴极发射体的场强分布,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阴极发射面场强相对均匀,而发射电场强度适中的二极管模型。
  这里采用二维空间中模拟等离子体物理过程的有限差分时域粒子模拟程序来计算,也就是MAGIC。
  模拟空间任一点的电磁场,由麦克斯韦方程组解得。
  另外,用完整的洛伦兹力方程,可解得相对论带电粒子的轨迹。
  当得到二极管模型后,再通过对这些二极管模型,代替原先的二极管结构,开展粒子加速器的实验研究,得到一个实验结果最佳的二极管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天鹅绒,也就是含有天鹅绒发射体的阴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以及粒子发生性能的实验。
  最后得到一个有合适天鹅绒阴极,与最佳实验结果的二极管,极其所产生的粒子束束流。
  整体思路和方向,以及方法很简单,但是陈舟显然不是那种只愿意做简单课题的人。
  在研究过程中,他通过思维的发散,期望联系上先前粒子加速器实验的内容。
  整体来说,不管是大课题,还是小课题,其中都是没有太大的技术难点的。
  更多的是探究的过程,探究那个期待中的结果。
  不像很多的物理课题,是需要在研究的过程中,着重解决这个课题上的技术难点。
  等到难点被攻克,结果的到来,就会顺气自然了。
  就好比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技术路线和理论知识,并不难。
  或者说,理论条件下,是完全可实现的。
  难的是如何解决等离子体的磁场束缚问题,以及等离子体解体时,有什么材料能够应对那高达3000℃的高温。
  这就是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也是可控核聚变长久以来无法突破的难点。
  陈舟一边梳理着先前的研究资料,一边在一张新的草稿纸上,记录下自己思考。
  这些思考,不一定和这个课题有关,但都是陈舟觉得有趣的东西。
  就好像,能否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二极管,不禁满足先前粒子加速器实验的需要,也能满足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需要,更能满足现在这个课题的需要呢?
  直到下午四点半左右,陈舟才把先前的研究资料,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同时,他也确定了需要通过粒子加速器实验的二极管模型。
  看着草稿纸上的三种二极管模型,陈舟的嘴角微微上扬。
  拿起笔,圈起了其中的一个。
  那个是他为毕业课题特地准备的,其余两个,一方面是与被圈起来的那个作对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验证陈舟自己的那些有趣想法。
  “该去找杨院长借实验室了,这玩意终归还是比杰波夫猜想简单多了……”
  陈舟边收拾东西,边感慨着。
  他不知道的是,要是杨院长听到这话,估计忍不住翻白眼。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课题是能够算国家级课题的子项的。
  这难度,会很简单?
  可惜的是,陈舟并不这么想。
  他觉得,或许只有那种理论上需要解决难题的物理课题,才能和杰波夫猜想这种相比较。
  就比如说,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这句话看起来很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
  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时,上帝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
  “我该让这种名叫电子的小点,带多少电荷?”
  “我该把普朗克常数的数值定在多大?”
  亦或者,上帝是否是为了赶时间,而胡乱抓来几个数字?
  抑或这些数值必须如此,因为其中深藏着某种逻辑?
  在陈舟的认知中,这才是难题好不好?
  研究这样的问题,一定才是最有趣的事情。
  这才是物理难题,这才是物理的有趣之处嘛!
  看了眼手中准备装进背包的草稿纸,陈舟都觉得不是那么香了。
  当然,想归想,要真是让陈舟现在开个这样的课题,估计大多数人都以为他疯了……
  他自己估计也会很快变成张中原的模样,到时候就真成了张中原口中的那句“有我年轻时的风范!”
  东西收拾妥当,陈舟便离开了图书馆,朝物院的行政楼而去。
第三百五十四章 借实验室
  物院行政楼,杨院长的办公室。
  陈舟敲门之后,听到“请进”,才推门而入。
  杨院长正在办公桌前伏案写着什么,听到开门声,下意识的抬头看了一眼。
  见是陈舟,杨院长奇怪的问道:“咦,你怎么过来了?”
  顿了顿,他似乎这样说有些不妥,又补充道:“我是说,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找我?怎么也没提前打电话和我说?”
  陈舟敏锐的察觉到了杨院长这细微的变化,他不禁看了杨院长一眼。
  想了想,陈舟笑着说道:“我猜你应该在办公室,所以就自己过来了,没想那么多。”
  听到陈舟的话,杨院长抬起头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随即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身子往后靠了靠,在椅子上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后。
  他才笑着开口说道:“说吧,什么事?别告诉你要用实验室了?”
  陈舟立马称赞道:“杨院长,你太厉害了,一猜一个准!”
  杨院长脸上的表情微微一滞,旋即不敢相信的问道:“你不是才开始这个课题没多久吗?而且你主要精力不是放在杰波夫猜想上的吗?怎么这个就……好了?”
  陈舟的脸上挂着笑容,淡淡的点了点头:“也开始有快3个月了,虽然是只有下午断断续续的做着这个课题,但时间也不短了,跟我的计划差不多。”
  “呃……”杨院长听到陈舟的话,是真的想吐槽陈舟。
  但他随即想到了一种可能,紧接着又问道:“是和之前一样吗?还是,就初步的理论结果?”
  看到杨院长脸上精彩的表情,陈舟不由得觉得有些好笑。
  那表情似乎既希望自己和先前一样,是一步到位的理论研究成果,又不希望自己和先前一样,只是一个初步成果。
  真是矛盾而纠结……
  但陈舟显然是不会让杨院长纠结的,他如实说道:“和先前一样,理论计算和推导的部分,基本上都完成了,就等着最后的实验验证。”
  杨院长本来轻松惬意的靠在椅子上的,这下子完全放松了,心里不自觉的叹了口气。
  但更多的还是欣慰,以及对陈舟的赞赏。
  他想过陈舟会很快解决这个课题,但没想到陈舟居然这么快,就把这个课题给干掉了。
  按照先前实验验证的情况,这个课题的结果,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了。
  可这毕竟也是能够算得上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级别的研究课题呀?
  就这么被这家伙,在研究杰波夫猜想的空隙,就断断续续的解决了?
  关键这断断续续的时间,比很多人认真研究的时间,还要短!
  这种在物理实验上的天赋,简直羡煞旁人。
  至少,杨院长自己就很羡慕。
  见杨院长没说话,陈舟出声提醒道:“杨院长,那个,你先前说实验室的事,包在你身上的。这个,实验室,你怎么看?”
  杨院长回过神来,轻轻点头,看着陈舟说道:“这个我记得,就是……”
  “就是什么?”陈舟问道。
  “就是……”杨院长微微迟疑,然后解释道,“实验室还得过一周才能空出来,到时候才能借给你用。”
  说完,杨院长偷偷瞅了陈舟一眼,表情颇为尴尬。
  毕竟,那可是国家级的实验室,空置就是浪费,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空下来的。
  更不可能,因为陈舟的一个课题,就专门等着。
  不要说杨院长了,就是燕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一把手,也没这么大的权力。
  不过,杨院长所说的借实验室,是确实落实了的。
  好歹陈舟是先前“强脉冲粒子束的原理及应用”,这个课题论文的一作。
  在实验室的各级领导中,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再加上,陈舟还是国家“万人计划”的入选者。
  实验室的领导,保不齐还有拉拢的心思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