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大时代之1993-第5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双伶跟阳雪打过扑克升级,还算熟稔,“妹妹没来过,陪她过过瘾。”
  阳雪拿秤一称,张宣三斤,顿时夸赞道:“这么多年了,你这手艺还是没生疏,还是用的双手?”
  “小时候就靠它买糖吃的,生疏不了。”说起这个,张宣还有点小高兴,随后问:“婶子,现在的春茶你们卖多少钱一斤?”
  知道他有钱,这几个钱入不了法眼,阳雪没藏着掖着:“前天28,昨天26,今天是什么价位还不知道?不过这东西一天一个价,我们也就靠这半个月挣钱了。”
  这话到是实话,春茶值钱,茶商抢着要。
  而夏茶就是另一番光景了,往往5毛钱一斤的人工费都付不起,很多茶农因为不挣钱,夏茶就不采了,到时候拿把剪刀直接咔嚓咔嚓修理一番,等待来年的春茶。
  杜双伶手脚也比较伶俐,摘了一斤六两。
  轮到杨蔓菁时,这天不怕地不怕的二货竟然有些紧张,眼睛直直地望着阳雪。
  阳雪准备照例伸手去翻看茶叶的好坏。
  不过还没动手,张宣就站在杨蔓菁背后对阳雪眨眼睛,在这方面见识多广的阳雪笑笑,手停止往下探,在上面飘一飘就道:
  “这芽孢采得蛮漂亮。”
  一过称,阳雪喊:“3两。”
  杜双伶和张宣面面相觑,极力忍着笑。
  杨蔓菁无地自容,才三两?干了2个小时才三两?
  嚯!挣2角4分。
  张宣落井下石:“哎哟别不好意思,辣椒糖才5分钱一个,酸酸粉也才一毛钱一包,你还是有些本事的,挣到了零花钱。”
  旁边这么多人围观,顾及形象的杨蔓菁咬着牙齿不敢撒泼,只能低头看着地上的蚂蚁,暗道这蚂蚁好有纪律啊,要是爬表哥身上就好了。
  张宣掏出一沓钱,数出128块给阳雪:“婶子,我们自己摘的茶叶我们拿回去算了。”
  阳雪没接钱,“没这么多,还得扣除你们的人工费呢。”
  张宣直接把钱塞她手里:“咱们两家谁跟谁啊,我们就一图乐子,婶子我们走了啊。”
  说着,张宣拿起茶叶就带着两人往下面一丘茶叶田走去,没成想还在这里碰到了阳永健、孙俊和李诗清。
  这边一男两女,那边也是两女一男,巧了不是?
  杜双伶率先反应过,打招呼:“永健,你们怎么在这?”
  阳永健指指李诗清:“她怀念小时候,想过来看看,我们就过来了。
  本来还想叫你们俩的,可张宣妈妈告诉说你们已经来了,所以我们就从这边上山了。”
  张宣问:“你们是要动手过把瘾?还是看看就回去?”
  见三人一身湿漉漉的,阳永健问李诗清:“这个天肯定要打湿一身,还摘吗?”
  李诗清视线在三人身上扫过,顿时怕了:“我们看看就好,顺便拍几张照。”
  张宣说:“行,那你们先玩,我们三个先回去换衣服了,等会来家里吃中饭。”
  吃饭已经不是一次两次,阳永健没客气:“好啊,等会来找你们,你们快回去吧,别感冒了。”
  杜双伶临走前望了眼李诗清,脑海中下意识想到了文慧:慧慧不会是从这个圈跳出去,又进入了另一个圈吧?
第739章 琐事,往事
  春天的气息被太阳晒得很舒适,很暖和。
  黄牛甩着尾巴、拖着木犁在水田前行,时不时还要低头吃一口田埂上的青草,哪怕因此背上挨了一竹棍。
  回到家,张宣换了衣服,随后又从铁锅里掏点锅巴垫下肚子。
  杜双伶要洗两个人的衣服,阮秀琴心疼地赶紧过去帮忙,眼睛还不忘盯一眼某人。
  张宣无奈,走过去说:“我的衣服放那,我等会自己洗。”
  阮秀琴说:“把你的里衣里裤拿走。”
  张宣不废话,直接拿走,走之前还嘟囔一句:“双伶在学校都帮我洗了快四年了,也没见您管啊,今天的表面功夫可真足。”
  自从发现自家亲妈是希捷的同类后,他就觉得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阮秀琴温笑着对杜双伶说:“双伶啊,结婚后不要惯着他,不然尾巴都要翘上天了呢。”
  “嗯。”杜双伶笑意盈盈地附和着,一句“结婚”让她满心欢喜。
  咬一口锅巴,张宣抬头望望天,嘘!看破不说破,亲妈又在灌迷魂汤。
  杨蔓菁像公主一样换完衣服出来后就对杨迎曼道:“妈妈,我今天挣钱了。”
  杨迎曼正在别墅门口和小卖部老板娘扯蛋。
  呃,没蛋,呃,也不对,不一定是自己的。
  杨迎曼回头问:“挣了多少?”
  杨蔓菁煞有介事地说:“2角4分。”
  这话一出,别墅里里外外一片死静,就连扛着锄头准备上山挖竹笋的阮得志都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小卖部那老板对着要出门的阮得志喊:“得志啊,带点钱出门,挖不到就买几根回来。”
  瞧这话损的,还是人话吗?大家都乐疯了。
  中午阳永健三人从茶叶山下来。
  杜双伶问:“永健,你什么时候去羊城?”
  阳永健说:“我跟诗清一起走,12出发。”
  随后她问:“你们俩个呢?”
  杜双伶轻声说:“我们初10去京城,13回羊城,到时候咱们三一起过元宵。”
  想到米见和希捷的大本营都在京城,阳永健非常意外地看张宣一眼,“去京城干什么?”
  张宣接过话茬:“有朋友结婚,我们过去喝喜酒。”
  下午四点半,约好明天去镇上中学看看后,阳永健三人走了,回了永新村。
  张宣也没闲着,去后山找阮得志。
  “咦?老舅,你今天撞运了啊?竟然挖了这么多?”张宣很惊奇,走进竹山就看到了一排竹笋躺地上。
  细细一数,12根,大小整齐划一,周周润润。
  阮得志满意地说:“误打误撞找到了一根竹鞭,顺着挖了12根出来。”
  说着,阮得志用手比划一下以表达他的兴奋之情:“半米左右一根,感觉他们就像排队等着我来挖一样,这情况我还是第一次见。”
  这现象张宣听说过,但没见过,今天也算开了眼界。
  帮着把笋装到蛇皮袋里:“不太早了,我们回去吧,今晚做牛肉火锅吃,把笋片吃过瘾。”
  阮得志说行,从下面爬上来就看向来路:“蔓菁她们没来啊?”
  张宣打趣:“这阵子她们每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信任你了。”
  回到家,小卖部老板扯嗓子喊:“得志啊,你有个好外甥啊,还真帮你买了一袋子笋回来。”
  张宣哈哈大笑。
  阮得志郁闷了,直接憋出内伤。
  杨蔓菁问:“哥,这笋多少钱一斤?”
  阮得志看自己女儿的眼神都变了,感觉不再爱了。
  镇上中学在前镇的西边,旁边有一条河流。
  对面是老一个老衙门,据说以前那里是专门处决犯人的地方。用老一辈人的话来讲,经常杀得人头滚滚。
  镇中学建于50年代,算是有些年头了的,起起落落的红砖黑瓦房,一排四栋,在镇上就属它最气派。
  曾经巅峰时期,这里有2300多名学生,因为优质的教学质量导致附近几个镇的学生都往这里挤。
  不过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到新世纪后慢慢稳定在了1000出头。
  张宣初中教室在靠河边的第一栋的205,曾在这里待了3年,除了刻苦读书外,最多的记忆就是停留在和肖少婉吵架的事情上了。
  两人初一第一学期开学时一见如故,第二学期开始闹矛盾,初二差不多就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不过都是偷偷摸摸躲起来吵。
  最后一次,肖少婉临走前质问:“我和杜双伶谁更漂亮?”
  现在想想,这类问题似乎很幼稚,可确确实实是曾经的青葱年少。
  哎,思绪到这里,张宣摇摇头清空脑袋,年少不懂事,没啥怀念的,甚至不愿意回忆。
  靠河边有一排柳树,柳树下有几个木桩码头,经常有少女少妇在这里翘臀洗衣服,那一幕幕可是喂饱了窗前的一届又一届男生。
  走进205教室,阳永健吐槽张宣和杜双伶:“我当时真没想到你们俩会走到一起。”
  孙俊板个门牙笑滋滋附和道:“我也没想到。”
  阳永健转身问孙俊,“你为什么没想到?”
  孙俊说:“肖少婉很漂亮呀。”
  阳永健问:“听说你初中暗恋肖少婉三年?”
  孙俊瞬间头皮发麻,右手摸着脑壳,不敢接话了。
  出校门的时候遇到了初中班主任魏先甫。这老师的妻子在校门口开了一家杂货店,平时没事就帮忙在里面卖卖东西,理理货。
  “张宣、杜双伶、阳永健、孙俊。”看到四人,魏先甫很是高兴,打完招呼就说:
  “好多年没看到你们了,听说你们都考上了好大学。”
  “都是老师曾经教的好。”好话人人爱听,一行人顺势在店里坐了坐,现在是寒暑假,也没多少生意。
  魏先甫给几人拿瓶饮料,盯着张宣和杜双伶问:“镇上都在传你们快要结婚了?什么时候结婚?到时候老师去蹭个饭。”
  杜双伶眉开眼笑地看向张宣。
  张宣摆摆手说:“老师您听差了,那些都是谣言,我们还没毕业呢,结婚还得等毕业去了,到时候告诉您。”
  “好,老师到时候去沾沾你们的光。”魏先甫对谣传也是半信半疑,只是心里替自己那个外甥女暗暗叫可惜。
  嗯,魏先甫是肖少婉的亲舅舅,这也是当初肖少婉和杜双伶来到205班的原因。
  晴天过后就是雨天,正月初10,张宣清晨起来就发现外面飘着毛毛细雨,马路上又裹满了一层薄薄的稀泥。
  “路上慢点走,到了给我打个电话。”
  十字路口,阮秀琴一脸不舍地嘱咐完弟弟一家三口后,回头又跟张宣和双伶送别。
  “妈,我们走了啊,您在家里好好照顾自己。”杜双伶从车里探出头。
  “诶……!”阮秀琴望着这一张比山花还灿烂的笑脸,眼里不知不觉就涌出了眼泪。
  车子经过邵市时,俩辆车分开,杜克栋开车送阮得志一家去了邵市火车站。
  而奔驰载着张宣和杜双伶继续往长市行去,中午一点左右到达黄花机场,下午5点在京城机场跟陶歌汇合。
  “陶姐,让你久等了。”杜双伶跟陶歌拥抱下,轻轻说。
  “还好,姐也是掐着时间来的。”
  陶歌打开车门,招呼两人坐下就问:“你们在京城没房子,是去我那住?还是住酒店?”
  张宣拍板说:“上次去的你那,还是去你那吧。”
第740章 绝技伴身天下我有
  奔驰载着三人从机场出来,路上张宣接到了李文栋的电话。
  李文栋发出邀请:“晚上你带着双伶来家里吃,我和你嫂子备了菜。”
  张宣痛快地答应了,“成,我和双伶先去陶歌家里坐坐,等会就过来。”
  陶歌家离南锣鼓巷也不是特别远,两人聊了几句就挂了。
  回到家,把行李放下,趁着杜双伶去了淋浴间后,陶歌戏谑:
  “你是真不怕死啊?京城这地块带双伶过来?要是碰到认识米见的熟人,你怎么处理?”
  张宣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说:“什么怎么处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呗。
  再说了,你家那么牛逼,婚礼现场一般认识米见的人混不进去吧?能混进去的又有谁会像傻子一样到外面说?”
  “哟喝!”
  陶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